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汁反流性胃炎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内镜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探讨其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资料和合并胆囊疾病情况。[结果]14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合并胃溃疡7例(4.7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例(17.12%)、十二指肠球炎11例(7.53%)、复合性溃疡4例(2.73%),其他47例(32.19%)。146例中35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23.97%),胆囊疾病检出59例(40.41%)。[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较多合并有胆囊疾患。  相似文献   

2.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2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进行临床观察,随机按年龄组筛选425例单纯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快速尿素酶检测。其中观察组664例及所有对照组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胆囊病变。结果1328例中,男性797例,女性531例,男/女≈1.5/1。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其中单纯胆汁反流性胃炎651例(49%);合并胃溃疡86例(6.5%);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2例(31%);合并复合性溃疡122例(9.2%);合并其他57例(4.3%)。观察组中Hp(+)298例(22.44%),对照组中Hp(+)147例(33.65%),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中胆囊疾患的检出率为221例(33.3%),高于对照组的72例(16.9%)。结论不论男女,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多合并有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合并胆囊疾患者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35例糖尿病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观察组)和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胆汁反流严重程度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胆汁反流严重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黏膜H.pylori感染率[22.9%(8/35)与30.0%(9/3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7,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总体上呈副交感神经功能活动或损害占优势;胆汁反流程度严重;H.pylori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胆汁反流性胃炎205例及慢性(萎缩、非萎缩性)胃炎374例患者的Hp阳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0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78例(38.0%),374例慢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275例(73.5%),两组间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并非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但其致病作用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为26例患者,均为单纯性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研究组为26例,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消化性溃疡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记录。结果通过检查得知,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为8例,其Hp阳性率(感染率)为30.76%,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为14例,其Hp阳性率(感染率)为53.84%,研究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其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病中有着一定的作用,对其病情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开生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3):207-207,209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对21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7例患者中有84例(38.7%)有吸烟史;其幽门螺杆菌阳性率30.9%,而非胆汁反流性胃炎者阳性率51.9%,两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易并发其他消化性疾病.结论 尽早确诊病因和伴随因素,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及对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方法 选择2007~2008两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178例患者,结合既往病史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有胆囊疾病的52例,占29.2%,胃手术后的39例,占21.9%;不明原因87例,占48.9%.另外,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56例,阳性率29.9%,而同期21936例胃镜检查者中Hp阳性12771例,阳性率58.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中胆囊疾病和胃术后为其两大主要原因,不明原因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及抗胆汁反流的生理屏障减弱或丧失的结果.另外,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分析研究了6375例次胃镜资料,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患者观察胃底黏液湖、胃窦黏膜及幽门的开放情况;H.pylori-cagA-IgG抗体测定,快速尿酶试验以及14C呼气试验,3项中有2项阳性者为H.pylori感染;组织学检查按新悉尼标准观察幽门螺杆菌、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等形态学特征,将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数据均采用x±s表示,同级阳性率之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6.7%,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患者镜下均发生了胃窦的炎性病变。80%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功能不全。在H.pylori阳性与阴性组之间的镜下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学方面:浅表性胃炎108例,萎缩性胃炎9例,慢性炎症伴肠化9例。H.pylori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在组织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导致幽门功能失调所致,它与H.pylori的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内镜特征,探讨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反流性胃炎20例,胆囊疾患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31.2%,而非胆汁反流性患者阳性率为51.9%,两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简便、快捷;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偏低.  相似文献   

10.
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内镜特征,探讨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反流性胃炎20例,胆囊疾患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31.2%,而非胆汁反流性患者阳性率为51.9%,两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简便、快捷;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偏低.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人群中的成年人发病率在20%以上,有人观察年青人与60岁以上者相比,前者发病率20%,后者则为52%,其病因尚不甚了解,部分患者可能与胆汁反流有关,早在1963年国外即有人提出胆汁反流是胃炎和胃溃疡的致病因素,直接观察胆汁反流的存在与否是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项重要的客观指标。 本文采用~(99m)Tc-EHIDA(2,6-二乙基乙酰苯胺亚氨二醋酸)肠-胃γ照相,判断肠-胃胆汁反流(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8例,单纯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和观察组(78例,采用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和6.4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胆汁反流性胃炎 ( bile reflux gastritis,BRG)又称碱性反应性胃炎 ,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入胃引起的胃粘膜炎症。临床上多见 ,其原因为消化道手术、胃肠结构异常或幽门功能紊乱所致。笔者通过对无胃手术史 ,上腹有烧灼样痛 ,腹胀或有胆汁样呕吐 ,胃镜检查有胆汁反流的患者行胃窦粘膜活检、H.pylori( HP)检测以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材料 观察组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 1 8例 ,男 48例 ,女 70例 ;年龄 1 0~ 72岁 ,平均年龄 34.5岁。对照组为同期的非胆汁反流性胃炎( non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治疗36例,西药治疗32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柴胡汤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但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目前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策略,就我院诊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做一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胃镜检查53.7%的患者存在Ⅱ级胆汁反流。铝碳酸镁联合莫沙比利或多潘立酮治疗后117例有不同程度症状改善,有效率达96.7%。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一般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相似,不具特异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上以结合胆酸及改善胃肠动力药物联合应用可得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与慢性胃炎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例经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组)及200例非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炎症程度比较,虽然病例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性;而按照幽门螺杆菌(H.pylori)阴性及H.pylori阳性的分层分析中发现,H.pylori 阴性患者中,病例组炎症程度比对照组重;H.pylori阳性患者,对照组炎症程度比病例组重.结论 胆汁反流与胃炎程度之间的关系在H.pylori阴性及H.pylori阳性患者中不同,在H.pylori阴性患者中,胆汁反流可能加重胃炎程度.而H.pylori阳性患者中,无胆汁反流者胃黏膜炎症程度比胆汁反流者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将10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5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甘露消毒丹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加减治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本华 《吉林医学》2010,31(12):1597-159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124例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90.63%;慢性糜烂性胃炎36例,阳性率69.44%;慢性浅表性胃炎33例,阳性率66.67%;胆汁反流性胃炎23例,阳性率34.78%。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最高,胆汁反流性胃炎阳性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同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感染率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胃镜下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248例,同期随机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0例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进行Hp检测,观察两组Hp的感染率。将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增加正规抗Hp治疗10天,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胃镜下炎症修复情况。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26.21%(65/2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48.00%(96/20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后治疗有效率94.44%,而未根除Hp的治疗有效率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于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患者胃内24小时胆汁反流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患者胃内胆汁反流的情况。方法对43例慢性胃炎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1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例)行胃内24h胆汁监测,获得胆汁反流指标。分析各类患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min以上的次数和最长反流时间。结果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患者胆汁各项监测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胆汁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