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收集有关实验研究和现场调查资料,并加以归纳分析,提出东南沿海地区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指出血吸虫病、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是东南沿海地区对部队危害最大的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实践证明,只要掌握流行特点,认真落实预防措施,这些疾病是可以有效防控的,同时为部队的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烟台市区50a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变迁,分析流行特点及影响流行的因素,为今后制定疾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有关资料,采用回顾流行病学方法,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0-80年代以虫媒传染病为主,流行性乙型脑炎居首位,90年代以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居首位,全部为输入性病例。结论 市区自然疫源性疾病控制,应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抓好重点人群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啮齿动物是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陕南地区(指汉中、安康、商洛地区)是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区,因此,调查本地区啮齿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在不同地理景观中的分布状况,对探索该地区啮齿动物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关系,制定防制对策都具有一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21年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通州区无甲类鼠疫报告,乙类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报告7种218例,年均发病率为1.40/10万,死亡10例,病死率为4.59%,年均死亡率为0.06/10万,10例死亡病例均为狂犬病,2011—2017年发病呈上升趋势(χ2趋势=35.44,P<0.05),2018—2021年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7.86,P<0.05)。7种病种按照发病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布鲁菌病、疟疾、狂犬病、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和血吸虫。21个街乡或地区有病例报告,以农村地区为主,每年3—9月为发病高峰,占73.39%。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χ2=90.66,P<0.05),以40~<70岁年龄组发病为主,占71.56%%;农民病例数最多,占40.83%。丙类自然疫源性疾病及...  相似文献   

5.
沈平  林婕 《现代预防医学》2016,(21):3845-3849
目的 分析钦州市钦南区2005-2015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状况及防控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钦州市钦南区2005-2015年自然疫源性疾病病例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评价防控效果;结果 2005-2015年共报告自然疫源性疾病9种95例,年均发病率为1.53/10万,死亡72例,病死率为75.79%,年均死亡率为1.16/10万。总体发病率呈较低水平。主要的病种为狂犬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布鲁氏菌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属首次发生。除狂犬病之外,其他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时间,基本符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的时间,显示明显的季节性;病例以男性占比例最多(68.42%);职业以农民、民工类人群占比例最多(67.37%);在年龄分布中,狂犬病占比例最高的分别为≥60岁组(26.36%)、50~岁组(19.44%)和<10岁组(15.28%);乙型脑炎全部为<10岁儿童;其他则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未发生疫情蔓延。结论 2005-2015年钦州市钦南区自然疫源性疾病处于低流行状态,防控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天津市某区2005-2018年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研究下一步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8年该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8年该区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6/10万,低于全国平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2-2016年毕节市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有效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毕节市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毕节市2012-2016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共报告发病7种268例,年均发病率0.62/10万(0.47/10万~0.88/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乙脑、出血热和布病;(2)地区分布,发病数居前三位的是金沙县67例(25%)、威宁县42例(15.7%)、黔西县37例(13.8%);(3)时间分布,每月均有病例报告,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在7-9月份,8月发病高峰;(4)人群分布,重点发病人群年龄小于15岁;男性发病数占比明显高于女性(P<0.001),在职业分布以农民、散居儿童为主,近5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职业分布存在差异(P<0.001);结论 毕节市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疫情分布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发病有地区聚集性特点、季节性特点和人群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水库蓄水前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蓄水前库区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和病媒生物现状。方法在三峡库区库岸3km内地区监测自然疫源性疾病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监测鼠和蚊的种群密度变化。结果2001~2003年自然疫源性疾病年平均发病率为3.22/10万,各种疾病逐年均成下降趋势;鼠密度平均为3.44%,有食虫目小兽、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等鼠种;蚊密度平均为74.59只/(间·人工h),有骚扰阿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白蚊伊蚊蚊种。结论库区存在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生,随着三峡新库生态环境的变化,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极有可能上升或暴发,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大类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存在的疾病 ,由于有动物宿主存在 ,它们在自然界长期流行 ,人类一旦进入 ,就会感染而发病。近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条件的富足 ,人们郊游和回归自然等野外活动增加 ,涉及自然疫源地的机会增多 ,受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危险增加 ,所以关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拟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危害和防制对策进行探讨。1 自然疫源性疾病及其特点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可长期存在的疾病 ,其病原体、媒介和宿主都是一定地理景观中一定生物群落的成员 ,即使人类不参与 ,它们…  相似文献   

10.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重要疫区,部队曾遭到血吸虫病、恙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的严重威胁。近年来,又发现莱姆病、斑点热、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登革热在停息50多年后,又再发并引起流行。部队在作战、行军、演习、国防施工中,有时要进入这些疾病的疫源地,不免受到感染或引起流行。因此,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在掌握流行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为保障部队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部队野外驻训地域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卫生防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某区部队野外驻训的地(市)为调查点,收集和检索近年的疫情资料、卫生防病专题资料及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野外驻训地域传染病多达20余种,其中潜在传染病4~7种,新发传染病3种,发病数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呼吸道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有上升的趋势,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潜在危害较大,前5位疾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和淋病。并针对当地疾病流行特征,提出行之有效的循征预防对策。[结论]部队进入野外驻训地域疾病预防控制应以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为重点,并重视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性传播疾病的社会综合治理,以及防范新发传染病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1994-2013年贵阳市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探讨防控策略,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动态数列方法,对1994-2013年贵阳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中报告的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1994-2013年贵阳市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有11种4 317例,发病率波动在0.39~33.84/10万之间,呈大幅下降趋势;报告死亡323例,死亡率波动在0.00~1.23/10万之间;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炭疽、钩体病的发病率是郊县高于市区,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 548.679,P<0.001);每年6~8月和10月至次年1月为疾病流行高峰;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是主要发病人群,近10年,发病所占构成升高的主要是学生和民工,降幅最大的是农民。结论 1994-2013年贵阳市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分布、人群分布特点;应实施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疾病、重点环节的防控策略,以预防和控制该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1983~199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虫媒病毒性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近十多年来,通过加强乙脑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及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国乙脑发病率较解放初期有明显下降。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某些蚊媒疾病出现疫情再次上升、疫区扩展的...  相似文献   

14.
自然疫源性疾病受气候及地形、地貌等地理景观要素影响常使发病具有空间相关性,使传统分析方法在其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空间分析可利用该类疾病具有的空间属性进行相应分析,弥补了传统流行病学方法的不足。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建立的空间数据库为基础,从疾病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及传播风险预测3个方面,对空间分析方法在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襄阳市2007-2011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类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襄阳市2007-2011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资料.结果 襄阳市2007-2011年9个县级单位共报告法定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6种2 520例,年均发病率9.24/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0.31/10万、11.63/10万、7.66/10万、4.50/10万和2.17/1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病死73例,年均死亡率0.27/10万、病死率2.90%.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为:疟疾(2 147例)、流行性出血热(286例)和狂犬病(61例),占全部病例的98.97%.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单位为枣阳市(20.78/10万)、襄州区(12.04/10万)和老河口市(11.93/10万);疟疾发病集中在枣阳市、襄州区和老河口市,流行性出血热以宜城市为最;5~9月为流行期;30~ 60岁年龄段高发,职业以农民为主;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 襄阳市法定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和病媒生物,以预防和控制该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疾病预防篇     
如何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在震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障灾区的公共卫生安全,是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 地震后常见的疾病有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及食源性疾病等,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相似文献   

17.
毛文英  周文龙 《浙江预防医学》2012,24(6):44+49-44,49
<正>恙虫病是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病、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及恙螨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为主要表现,全身各脏器、系统也可能受到损害,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该病多发于我国东南、西南沿海地区,浙江省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2005年甲乙类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上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资料分析,了解2005年山西省甲乙类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疾病的特点,提出控制对策。方法检索2005上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资料,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山西省甲乙类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并比较分析其中各种疾病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该类疾病的特点。结果2005年山西省该类传染病发病率7.60/10万,死亡率0.01/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8月,月平均病例均在200例以上,发病前三位的疾病依次是布鲁氏菌病(2320例)、出血热(14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82例)。其中布病发病波及最广,占全省县区数的97.39%,发病率也排在全国的第三位。流行性乙型脑炎占此类疾病死亡构成的75%,出血热发病率下降了20.35%,但波及范围较广。结论山西省的甲乙类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有鲜明的季节特点和人群特征,该类疾病在全国的传染病中虽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高。作为连续2年排在全国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第三位的疾病,是全省目前需要下大力气控制的疾病。该类疾病中的其他病种。在重点发病地区要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龙岩市2014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龙岩市2014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96.82/10万,死亡率0.35/10万.发病病种以乙肝(占39.31%)、梅毒(占20.22%)、肺结核(占19.25%)为主,累计占78.78%;死亡病种为艾滋病(6例)、肺结核(2例)、乙肝(1例);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72∶1);职业以农民(54.76%)、家务及待业(11.83%)和不详(7.66%)为主;青壮年(20~59岁)是甲乙类传染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占73.41%).全市传染病构成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以肠道传染病为主,转变为目前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呼吸道传染病为第二大类传染病,近年来呈逐年下降势头.肠道传染病趋于平稳.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构成比相对稳定在低水平状态.结论 应重点关注乙肝、肺结核、艾滋病等对我市居民健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认真落实艾滋病、肺结核等国家重点传染病防控方案;同时还应注意人禽流感、登革热、疟疾、布病等新发或传入的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危害,将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纳入我市当前传染病防控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三峡水利工程主要淹没区万县市段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分布情况,我们对该地区的所有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动物宿主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有8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八十年代,鼠平均密度为9.86%,并在鼠体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和流行性出血热抗原;库区自然疫源地分布十分广泛,而该地区人群缺乏地相应疾病的保护能力。这些表明自然疫源性疾病对库区人群构成的威胁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