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索某特定区域内成蚊密度与蚊幼孳生状况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4-11月份在上海中心城区人民广场与人民公园区域设置了5个成蚊监测点和50个蚊幼孳生地调查点,开展了持续时间超过220 d的连续性成蚊监测和每周一次的蚊幼调查。结果人民广场成蚊密度和蚊幼孳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人民公园(t=-4.682,P<0.01;χ2=64.154,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人民广场成蚊密度与蚊幼孳生阳性率具有统计学相关性(r=0.762,P=0.028),人民公园未见显著性相关(r=-0.262,P=0.531)。结论在一特定区域内,成蚊密度受该区域内蚊幼孳生状况的影响,此外还受气象和人为因素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时间序列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2017年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探讨该模型在预测白纹伊蚊幼虫消长趋势中的应用。方法利用西部某地级市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白纹伊蚊幼虫监测资料,运用SPSS 20.0的专家建模器,考虑季节因素对月布雷图指数数据进行ARIMA模型构建,并用所建模型对2017年白纹伊蚊幼虫的消长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ARIMA(1,0,0)×(0,1,0)12为最佳模型。预测2017年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5—10月份均高于5,高峰主要集中在7—10月(分别为9.9、8.2、11.3和9.33),11月份后开始下降。结论 ARIMA乘积季节模型拟合预测效果较好。2017年,特别是5—10月份,应加强白纹伊蚊的监测、消杀及伊蚊媒介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模型在长沙市三种方法监测白纹伊蚊密度预测中的应用,预测密度增长趋势。方法 收集整理长沙市2007年1月—2023年7月诱蚊灯法及2016年1月—2023年7月双层叠帐法、布雷图指数法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数据,采用2007年1月—2022年12月诱蚊灯法监测数据、2016年1月—2022年12月双层叠帐法及布雷图指数法监测数据,应用R4.3.0软件分别构建季节性ARIMA模型,将2023年1—7月的三种方法监测数据实际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评价,预测2023年8—11月密度。结果 对三种方法监测白纹伊蚊密度分别构建了最佳模型ARIMA(0,0,1)(2,1,2)12、ARIMA(0,1,1)(0,1,1)12及ARIMA(0,1,0)(1,0,2)12,模型赤池信息准则值及贝叶斯信息准则值均达到最低,且较好地拟合了既往密度序列,残差Box-Ljung检验为白噪声(P>0.05),可用于白纹伊蚊密度预测...  相似文献   

4.
气候因素对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索伊蚊种群动态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为登革热的防治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潮洲市1995-2001年连续7年的登革热发病资料、伊蚊媒介监测资料及同期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间、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媒介伊蚊密度有关的气候参数是:降雨量、日照时间、降雨天数、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BI=24.800+0.826X1+0.020X2-0.418X3,其中X1代表最低平均气温,X2代表降雨量,X3代表相对湿度。结论:气候因素对伊蚊媒介密度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最低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伊蚊密度的变化还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通辽市不同年份成蚊密度,通过拟合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对未来蚊虫密度进行预测。方法 选用诱蚊灯法监测通辽市2017—2021年不同生境成蚊密度,根据监测结果,建立ARIMA模型,对2022年成蚊密度进行预测。结果 2017—2021年通辽市各监测点平均蚊密度为7.91只/(灯·夜)。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在五类生境中,除2017年农户蚊密度较高外,其他年份都是牲畜棚密度较高。每年成蚊密度均为单峰曲线,除2017年高峰出现在7月份外,其余年份高峰均出现在8月,根据2017—2021年蚊虫密度结果,拟合ARIMA(1,1,1)×(1,1,0)12模型,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Q=14.498,P=0.488),用此模型预测2022年的成蚊密度,5—10月份分别为8.12、7.48、13.79、29.31、22.08和12.37只/(灯·夜)。结论 利用2017—2021年的数据建立ARIMA模型,能够预测2022年的成蚊密度和季节消长趋势,为进一步蚊媒传染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展登革热主要媒介分布与密度调查,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以人诱法调查媒介成蚊密度;以捞取积水容器内蚊幼调查孳生情况。结果农村、城区老居民区和新居民区的房屋指数分别为60.4、26.8和1.3;容器指数分别为30.5、46.8和20.0;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19.4、67.3和1.9;密度高峰为5-6月和9月;雨水缸、小型积水容器白纹伊蚊幼虫分别占所孳生蚊幼的49.7%和63.8%;孳生环境类型16种,缸、罐类,雨水缸和桶、盆类等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数的39.5%、38.7%和9.6%。捕捉到白纹伊蚊雌蚊508只,成蚊密度平均为18.14只/人工小时。结论宁波市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分布广泛,一旦有传染源输入极易发生登革热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潮州市伊蚊媒介的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登革热流行和媒介伊蚊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1)搜集广东省潮州市的登革热发病资料及同期的媒介种群监测资料;(2)制作潮州市的1:5万的数字化地图,包括了边界、居民点、道路交通、海拔高度、水系等要素;(3)现场测定各监测点中心位置的经纬度;(4)在ArcGIS 8.5专用软件上进行空间分析。结果 潮州市的伊蚊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伊蚊密度与水系的距离有关,且与水系距离越近,伊蚊密度越高。空间分布图显示,潮州市每年的伊蚊疫情虽有变化,但基本上保持高、中、低三类分布区域,且分布图的评价效果良好。结论 地理信息系统用于登革热媒介监测分析是可行的,并具有常规研究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种杀蚊幼剂现场杀灭白纹伊蚊幼虫的效果,为防控登革热媒介伊蚊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双硫磷颗粒缓释剂、600 IT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 ITU/mg球形芽孢杆菌悬浮剂按使用说明剂量施于白纹伊蚊幼虫孳生的中小型水体中。结果双硫磷颗粒缓释剂、苏云金杆菌生物悬浮剂、球形芽孢杆菌悬浮剂施药后1~3 d对白纹伊蚊幼虫防治效果达100%,大于80%持效期分别为60、30、20 d。结论 3种杀蚊幼剂均可有效控制白纹伊蚊幼虫孳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移动平均法的季节趋势模型预测上海市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指导防蚊、灭蚊和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法利用Excel 2003对上海市松江区2014—2018年布雷图指数(BI)以月为时间序列拟合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并对2019年白纹伊蚊密度趋势进行预测。结果以月份序号t为自变量,以BI为因变量Yc,拟合直线回归方程为Yc=0.012 8 t+5.436 1;拟合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12.24%,拟合较好,可用来预测白纹伊蚊密度变化。预测显示2019年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整体上仍较高,单峰分布,密度高峰在7月,5—10月布雷图指数(BI)5,有登革热潜在传播风险,6—9月BI10,有登革热潜在暴发风险。结论提示政府各部门应提早行动,在冬春季开展越冬蚊和早春蚊的防治,在夏秋季的伊蚊活动繁殖期间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媒介密度,压制密度高峰,从而降低登革热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因素对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指数的影响,及其在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上海市宝山区2019年4月-2019年10月白纹伊蚊监测数据资料及同期的气象数据资料,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白纹伊蚊密度指数夏秋季高于冬春季。GAM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与停落指数对数(F=27.64, P < 0.001)、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 BI)对数(F=24.75, P < 0.001)、诱蚊诱卵器指数(mosq-ovitrap index, MOI)对数(F=101.56, P < 0.001)呈线性正相关;日累计雨量与幼蚊MOI对数呈线性正相关(F=14.73, P < 0.001),与成蚊帐诱指数对数呈非线性关系(P < 0.001)。结论  气温及降雨量为影响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分布的主要气象因素,科学有效的媒介蚊虫监测,利用气象与蚊虫消长之间相关性进行预测,可为白纹伊蚊传播疾病的早期预警、风险评估及科学防控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嘉定区登革热蚊媒白纹伊蚊成幼蚊虫分布及季节消长,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白纹伊蚊幼虫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成蚊监测采用二氧化碳法和双层叠帐法,观察不同季节白纹伊蚊分布特点及密度。结果嘉定区布雷图指数6—7月达峰值,以废品回收站指数最高。诱蚊诱卵器法7月、9月达到峰值。诱蚊诱卵器指数高于布雷图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8,P < 0.01),两种方法7月、9月的监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15.84,均P < 0.01)。二氧化碳法监测白纹伊蚊季节消长为单峰趋势,7月达最高峰,与总体蚊虫季节消长一致,以农户密度最高。双层叠帐法6—8月为密度高峰期,8月达到峰值。以居民区捕获率最高。结论应加强对白纹伊蚊密度监测,在流行季节,采用客观、敏感的监测方法,及时发现白纹伊蚊密度升高,多种途径控制蚊虫密度,有效防控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登革热重要媒介白纹伊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登革热是经蚊虫叮咬人体传播的重要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白纹伊蚊属于大部分地区登革热的主要媒介。现就白纹伊蚊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及对登革热病毒易感性和传播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基因工程杀蚊幼蓝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应用基因工程手段研制杀蚊幼蓝藻,是解决苏云金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等短持效问题的途径之一。但国际上基因工程蓝藻的毒效一直限于较低水平,甚至需要破碎细胞才能检测到对蚊幼虫的毒杀作用。本文将球形芽孢杆菌毒素基因装配鱼腥藻启动子后,转移入鱼腥藻进行表达,所得基因工程株对蚊幼虫具有十分显著的毒效,对淡色库蚊幼虫24h半致死浓度为2.31×10~4细胞/ml;其对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效依次递减,这与球形芽孢杆菌相似。由于鱼腥藻易培养、生态适应性广等,可望成为蚊虫特效控制的新型武器。  相似文献   

14.
基因工程杀蚊幼蓝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杀蚊幼蓝藻的研究*阎歌蚊虫是一些热带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人们应用各项技术进行了杀灭和控制蚊虫的研究工作。化学杀虫剂在蚊虫控制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环境污染及蚊虫抗性等问题。生物制剂如球形芽孢杆菌(B.s)和苏云金杆菌(B.t)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效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白纹伊蚊在登革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6/36细胞培养病毒结合RFPCR检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抗体。结果;饱吸感染发病乳鼠血的白纹伊蚊,对DEN1~4型有较高的感染率(50%~58%),通过叮咬敏感动物(乳鼠)也能传播这4个型的DEN。分批检测感染雌蚊的子1代卵、幼虫及雌、雄成虫,证实白纹伊蚊能经卵传递DEN,至少可舒心代以上。结论:该地DEN有较大的媒介效能,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密度5%吡虫啉颗粒剂对淡色库蚊幼虫的室内防治效果。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淡色库蚊Ⅲ龄幼虫的生长水体中,观察5%吡虫啉颗粒剂对蚊幼虫的致死情况。结果 当5%吡虫啉颗粒剂在使用剂量为1.5 g/m2,水深为0.1 m时,在5种不同密度中,颗粒剂3(先沉后漂型)对蚊幼的杀灭效果最好。其对淡色库蚊Ⅲ龄幼虫杀灭率在3 h就达到100.0%。但当水深为1 m时,其对淡色库蚊Ⅲ龄幼虫杀灭率在24 h时才只有80.0%。在使用剂量为10 g/m2,水深为1 m时,颗粒剂3对淡色库蚊Ⅲ龄幼虫杀灭率在4 h就达到100.0%。结论 5%吡虫啉颗粒剂作用于淡色库蚊Ⅲ龄幼虫效果显著,可与其他防治手段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广东省各地市媒介伊蚊监测管理模式与机制情况,查找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需要加强的方面。方法编制统一的调研提纲,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21个地市均开展了伊蚊监测,各级疾控、基层医疗机构参与比例为100%,爱卫部门、村(居)委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PCO)参与比例分别为4.76%、14.29%、14.29%。伊蚊防控主要由爱卫部门、镇街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执行,占100%;此外,有村(居)委会、PCO公司参与的地市比例分别为28.57%、14.29%。本调查共统计全省从事病媒防治专业人员244人, 30~50岁年龄段最多,占68.4%;初级及以下最多,占57.79%;本科学历人数最多,占51.23%;专职人数14.34%,兼职人数85.66%。17个市疾控可独立开展抗药性试验,占80.95%。结论目前运行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需要加强基层经费投入、健全专业队伍、适当引入第三方有偿服务、提高数据科学性及数据共享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班氏丝虫或马来丝虫在人体寄生所引起的疾病。传染源是血中带有微丝蚴的患者,经蚊虫传播。临床上早期常有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次发作后,可因淋巴管阻塞引起鞘膜积液、乳糜尿以至象皮肿等。  相似文献   

20.
佛山市城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监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监测--白纹伊蚊的种群动态,孳生习性及药物防治效果等,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城区不同方位,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设置人工诱卵器,检测并调查人工诱卵器和自然容器孳生白纹伊蚊幼虫情况;用人诱法监测伊蚊成虫的叮刺率;用C6/36细胞培养法分离登革病毒并用免疫荧光或RT-PCR法鉴定病毒;用幼虫浸液法和模拟现场试验法观察两种灭蚊幼剂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效果.结果发现佛山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分布十分广泛,尤以建筑工地和废品收购站等行业孳生率较高;孳生类型多以轮胎、竹筒、缸罐、养花容器等为主;其幼虫密度:BI>20,成虫1~22只/人工小时,均高于临界值;全年从4~9月为高峰期,冬季仍有成蚊活动和幼虫存在,其季节消长与雨量相关;虽然白纹伊蚊成虫和幼虫密度值很高,但未检出体内有感染登革病毒现象;药物试验观察,证明双硫磷硬脂酸缓释剂和灭蚊幼油膜剂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结论佛山城区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全年均可监测到,季节高峰为4~9月;与降雨量密切相关,蚊体内未检出登革病毒,药物试验证明两种灭蚊幼缓释剂对蚊幼虫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