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方法:应用Excel,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本院2018年~2021年度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2021年本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对象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为护理类不良事件,以外科居多,常见于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最多的为带入压力性损伤的不良事件。结论:在同质化管理模式下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办法,完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鼓励不良事件上报,强化院科两级督查,以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医疗机构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探寻有效的预防策略,增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2021年至2023年天津某三甲专科医院通过OA系统上报的401起不良事件进行级别、数量、类别等方面分析。结果:2021-2023年不良事件报告例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不良事件主要集中在Ⅲ级与Ⅳ级不良事件,器械管理类不良事件的上报量最多,占比35.16%。结论:不断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激励上报机制,强化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教育和培训,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大数据挖掘工具平台,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2017-2020年医疗不良事件数据分析,结合运用专业人员访谈法,发现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某医院2017 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收集的1 117例事件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科室负责人、医护人员及行政人员12名进行专家访谈。结果:医疗不良事件中Ⅲ、Ⅳ级上报比例高,普外科、骨科、妇科、产科等手术科室上报例数多。医疗不良事件漏报瞒报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职能部门追责、引发纠纷及影响科室质量考核评分。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是上报意识不足、追踪整改不到位。结论:提高医护风险意识,完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强化院科两级督查,构建和谐安全文化氛围,以提高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该院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对该院各部门2019年1-12月通过OA信息化平台上报的417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结果: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要是医疗和护理类事件,共占93.52%;不良事件分级主要是Ⅲ级,为320例,占比76.74%;不良事件前10位发生原因总共占85.13%;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与床位数比值前10位科室的比值均在20%以上,比值低于10%的不达标科室病区共有8个。结论:医疗安全和质量的提高,不仅要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更要强化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20,(1):31-33
目的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为医院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笔者拟通过对2015-2019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的177例事件从等级、类型、原因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在非手术室科室101例(57. 06%)、手术室科室45例(25. 42%);从医疗不良事件等级划分,Ⅳ级事件最多,占53. 67%;Ⅲ级事件占43. 50%。医疗不良事件前三位的类型是错误事件、护理相关事件、设备器械使用事件;医疗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临床管理问题和诊疗问题。结论通过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梳理流程、完善制度,提升医疗质量,防范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院医疗不良事件上报数据,研究影响不良事件上报的因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EXCEL对2018-2019年两个年度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个年度上报的不良事件例数较平均,报告事件以隐患事件为主,手外科不良事件上报率最高,器械不良事件明显高于其他医疗不良事件,客观因素高于主观因素。结论:明确上报范围及时间,优化上报流程,定期总结分析落实整改,加强培训,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降低医疗隐患,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上报,在医疗投诉、纠纷预防及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统计该院2017年1月—9月与2018年1月—9月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及医疗投诉、纠纷发生情况,比较我院实行新的上报方式前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与医疗投诉、纠纷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2018年前三个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高于2017年,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提前介入事件的处理,有效减少医疗投诉、纠纷的发生。结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全面信息化上报,利于不良事件的及时报告、汇总,有助于医疗管理部门迅速掌握不良事件,关口前移,把控医疗质量,减少医疗投诉、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通过PDCA管理工具,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识别医疗不良事件并及时上报,上报数量亦明显增加;规范化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评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内涵管理质量明显提升。结论:通过分析原因,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进行整改,避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及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的2016年度上报的102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Ⅲ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82例,发生率最高,Ⅰ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0例,发生率最低;低年资护士(N1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最多,高年资护士(N4护士)最低。结论: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构建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注重培养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关注职业压力,同时应抓紧抓实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目标的管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某三甲儿童医院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特征及规律,为医院质量安全提供对策及建议.方法 对某三甲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报的2586起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Ⅱ和Ⅳ级不良事件构成比逐年下降,Ⅲ级事件构成比逐年上升(P<0.001).科室参与上报不良事件的比例逐年上升(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住院患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原因,以期找到管理医疗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上报的住院患者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其平均年龄高于住院患者平均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良事件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8:00—11:59和14:00—15:59;不良事件发生率与CMI值呈正相关,r=0.539;药品管理类(40.75%),护理管理类(16.99%),医技管理类(14.48%),医疗管理类(12.66%)发生不良事件占比最高,其中,医嘱错误类、处置治疗类、医技检查类不良事件发生较多。结论无惩罚不良事件上报机制对医院风险管理有实效,医院应坚持无惩罚不良事件上报机制,评估医疗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并采取措施改进,建立交接环节的标准作业程序,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沟通的人文教育,适当调配人员进行高峰时段的工作支持,建立高风险人群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医医院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效能的举措与效果。方法 对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对管理机制、体系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健全制度、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上报信息平台、加强培训、实行多部门协同联动、总结分析反馈、持续跟踪整改、落实上报奖励,构建非惩罚性文化氛围等。结果 医务人员医疗安全风险识别、评估能力提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积极性增强,实现了集上报、审核、质量控制于一体的上报系统,有效促进了医院流程再造和服务体系优化,形成了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闭环管理模式。结论 围绕中医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机制、体系建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提高中医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效能,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遵循WS 370-2012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构建军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题数据集,建立信息系统,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情况分析;②基于信息系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标准的研究。结果对军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数据集的标准化描述,构建了包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置、管理三个模块为内容的军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数据集,研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与管理系统。结论建立遵循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数据集,为实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的广泛交换和共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分析,为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发生地点、事件关联、医方缺陷、处理方式等,对2016年-2018年发生的2 434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门急诊是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主要场所;医患沟通不到位是引起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医患双方协商处理是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置的主要途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例数与诊疗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有助于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医疗机构应重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工作,同时加强医患沟通,确保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事件上报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医院不良事件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为加强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归因分析、访谈法、数据统计方法,采集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自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不良事件系统平台上报的1 688例报告,对不良事件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同类型不良事件中,前五名依次为护理不良事件、药品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器械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输血安全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病人生理及行为因素、工作状态/流程设计和员工个人因素。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在系统层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与其它软件的整合不充分;在制度执行层面,未对所有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员工对不良事件辨识能力不足,上报积极性不高。结论:要从制度、软件、个人三个层面改善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充分发挥好不良事件系统平台作用,使医院的不良事件风险可见且可控;对不良事件应加强事前预防和事后总结,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循证医院管理理念,分析本院医疗不良事件根本原因,探讨医疗质量系统改进策略。方法 搜集该院近3年医疗不良事件数据类型,作根因分析,通过修订制度、流程改进、设备补充、学习培训等措施减少系统缺陷,提升医疗不良事件管理质量。结果 该院医疗不良事件主要类型为综合性较强的“其他事件”,主要原因为个人疏忽(37.2%)、医护团队沟通不足(29.4%)、流程未按照标准操作(29.0%);系统改进后员工医疗风险意识加强,不良事件上报率增加,警讯事件减少,不良后果事件下降,医务管理得到改善。结论 循证医院管理理念对提升医疗不良事件管理水平,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具有一定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某院2017-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不良事件上报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某院2017-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疗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正常班时间,尤其是上午时间段;主要发生区域为住院病区,手术科室居多,常见于普外科、骨科、妇产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西安大兴医院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输血反应报告,提出预防改进措施,实现血液安全预警。方法 按照发生原因、发生时间段、事件严重程度对西安大兴医院各部门2020年6月—2022年6月通过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网络信息平台上报的37例临床输血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发生类型、输血血液成分种类对本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通过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51例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上报的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分级主要是Ⅲ级,共25例,占67.57%;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前3位发生原因共占67.57%;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夜间值班和上午下班前1 h,共占81.08%。上报的输血反应共51例,均为非感染性反应,主要发生于红细胞输注。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7例,占52.94%,过敏反应23例,占45.10%。结论 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输血反应的风险管理、积极上报与分析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157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各科呈报的157例护理不良事件及其原因。结果:药物性因素41例(占26.1%),病人或家属因素40例(占25.5%),医疗护理技术性因素25例(占15.9%),组织管理性因素19例(12.1%),医源性因素15例(占9.6%),医疗设备、器械性因素10例(占6.3%),医院卫生学因素7例(占4.5%)。 结论: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护理不良事件的识别,加强药物使用和医疗设备、器械的安全管理,加强护患沟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将护理不良事件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国内医疗机构中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不完善、人员依从性差、报告例数偏少、分析反馈不及时和系统改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主要从医院自身管理、医务人员和患者等多视角审视传统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和流程。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进行优化和流程再造,力求加强环节管理,实现报告系统智能化、报告流程便捷化、管理规范化、反馈及时化、对医疗纠纷处理的指导意义最大化,从而真正服务于临床科室,有效控制医疗纠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