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干细胞-卵圆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卵圆细胞是肝脏干细胞的代表细胞,主要存在于幼肝及成人受损的肝脏中,是一种双潜能的肝脏干细胞,多种因素调节其分化,在此过程中动态表达一系列表面标志物。卵圆细胞的分化异常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在体外大量扩增卵圆细胞并使之分化为成熟的 有功能的肝细胞,为终末期肝病、肝脏的组织工程研究及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  相似文献   

2.
张晟晃  林木生 《吉林医学》2006,27(6):575-577
干细胞被认为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能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身完全相同的子细胞,同时还能分化为祖细胞。多种成体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可在受者(包括小鼠.大鼠和人)肝脏内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1956年Farber的研究揭开了对于肝干细胞研究的新篇章,他首次提出在肝内存在小上皮细胞.在由化学因素引发的肝癌的早期,这种细胞大量增殖.修复受损的肝脏,并将这种具有很强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具有卵圆形胞核的细胞命名为卵圆细胞。本文从肝干细胞的分类、分离和增殖等方面对肝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干细胞研究近年来已取得重要进展 ,肝干细胞的存在目前趋于肯定。肝干细胞分为肝源性和非肝源性两类。前者包括胆管源性卵圆细胞和分化肝细胞 ;后者包括胚胎干细胞 (ES细胞 )、骨髓 /血液干细胞及胰腺上皮细胞等。1 肝干细胞与肝脏生长、发育及再生成熟肝细胞和肝内胆小管细胞均系原始肝细胞(primitivehepatocytes)生成。目前认为 ,肝再生通常通过处于增生静止期的分化肝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完成。如果这一途径出现缺陷 ,胆管上皮细胞可从门脉汇管区移出并分化成肝细胞。这种胆管上皮细胞被称为卵圆细胞 (ovalc…  相似文献   

4.
文军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458-459
肝干细胞是目前肝病基础研究的重点之一,其应用于临床仍有许多问题,如人肝干细胞建系困难,人肝于细胞生长缓慢,体外培养易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有关肝干细胞向肝细胞癌细胞分化机制及各种癌基因、抑癌基因调控仍未明r。本文将就肝干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肝于细胞(hepaticstemcellHsc)是一类具有双向分化(可同时向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分化和增殖)、自我更新潜能的原始细胞。当肝实质损害尤其是肝大部分切除时,HSC发生分化和高效增殖,参与肝细胞严重损害后的再生和修复。1肝干细胞的来源及其标志物:目前认为HSC可分为肝源性和非肝源性。肝源性HSC来源于前肠内胚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以胚胎肝细胞的形式存在,在成年哺乳动物中以胆管源性肝卵圆细胞形式存在,包括成熟肝细胞、肝卵圆细胞等。非肝源性HSC主要来源于胚胎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等。  相似文献   

5.
大鼠成体肝卵圆细胞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分离培养获取纯净的干细胞并观察诱导分化前后从肝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 采用AAF/PH肝干细胞刺激模型,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肝卵圆细胞的方法,用地塞米松、DMSO和EGF、HGF、SCF、LIF等生长因子联合应用诱导肝卵圆细胞增殖和分化为肝实质细胞.观察肝卵圆细胞到肝细胞形态变化过程,用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了干细胞标志c-kit和RT-PCR分析法检测肝干细胞白蛋白和CK19 mRNA表达鉴定卵圆细胞.结果 分离得到的肝卵圆细胞活度达到90%,细胞形态包括大小和颜色呈不均质,卵圆细胞直径是肝细胞直径的1/4~1/6.诱导后出现大而圆的肝细胞,可见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中间变化过程,新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在生长因子诱导下有向肝细胞分化的特性.经c-kit免疫荧光染色显黄绿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卵圆细胞有c-kit蛋白条带,而大鼠肝细胞及胆管细胞则未出现条带.PCR分析显示卵圆细胞有CK19和白蛋白mRNA表达.结论 新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同时表达c-kit,CK19和白蛋白3种抗原,诱导分化出现一系列从卵圆细胞到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这种现象证明分离的肝卵圆细胞就是肝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可以产生成熟的肝细胞,成为进一步研究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HOC)的增殖模型,探讨分离培养及鉴定HOC的方法.方法 采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术刺激建立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于肝切除术后第12天切取剩余肝脏,使用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肝卵圆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KT-PCK分析法检测肝卵圆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行体外培养并添加干细胞生长因子(SC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其分化.结果 分离得到的肝卵圆细胞存活率达到90%,经c-kit免疫荧光显色,PCR 分析显示有CK19和白蛋白mRNA表达.生长因子诱导下有向胆管细胞和肝细胞分化的特性.结论 肝卵圆细胞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和肝卵圆细胞成功培养,为进一步研究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与肝癌的关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肝脏卵圆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葡萄糖、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和胰岛转录因子等诸多因素均参与分化过程的调控。文章就肝脏卵圆细胞向胰岛β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脏卵圆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葡萄糖、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和胰岛转录因子等诸多因素均参与分化过程的调控。文章就肝脏卵圆细胞向胰岛β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造血干细胞在肝脏疾患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英  陈运贤 《广东医学》2003,24(3):323-325
近年来 ,肝细胞移植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 ,但仍存在着免疫排斥 ,细胞移植数量受限 ,肝功能支持时间短等问题。肝干细胞移植有可能克服其缺陷 ,而肝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相关关系的研究更是启迪与激起人们对肝细胞移植的研究热情。研究证明 ,骨髓造血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横向分化成卵圆细胞 ,并能进一步分化成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在动物模型中 ,已成功地利用骨髓造血干细胞替代肝实质细胞治疗某些肝脏疾患。造血干细胞的这种惊人的可塑性 (即横向分化能力 )大大开阔了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前景。1 肝干细胞与肝脏的修复  肝脏是人体重要…  相似文献   

10.
肝脏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重要的消化器官,参与体内蛋白质、糖类、脂类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代谢,胚胎肝和某些病理状态下可以重新造血。很早发现各种生物、理化因素引起肝细胞损伤的同时,伴随着新生肝细胞的再生、分化和成熟,以维持肝脏功能的正常发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者发现大鼠实验性肝癌组织中存在一种卵圆细胞,以后在人肝脏中也找到这种卵圆细胞,目前认为,它是肝脏专能干细胞,在肝脏的微环境调控下,可以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1,2]。  相似文献   

11.
将化学诱癌早期产生的大量卵圆细胞增生肝组织,移植于裸鼠皮下,结合G-6-P酶和γ-GT酶组织化学(简称组化)、AFP免疫组化、~3H-dT放射自显影及超微结构形态学方法,动态地观察卵圆细胞的演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卵圆细胞显示未分化细胞特征,移植后卵圆细胞仍增生活跃,进一步向过渡细胞、小肝细胞及胆管细胞分化。我们认为卵圆细胞代表肝组织中的一种原始的干细胞,在致癌剂的作用下,由于分化异常,可成为肝细胞癌的组织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肝干细胞--肝卵圆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向阳  滕皋军 《现代医学》2005,33(2):129-131
对于肝卵圆细胞的研究已有一定时间,但近几年才明确其属于干细胞范畴,笔者简要综述了肝卵圆细胞的特征、来源、调控分化及与肝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肝脏在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糖和脂质代谢,血浆蛋白的合成和对内外源性毒物的解毒作用等。目前肝脏的慢性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肝脏依靠肝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肝卵圆细胞的增殖分化两大途径参与肝损伤的修复。然而,我们对肝卵圆细胞的起源、特异性标志物、信号通路的调控等方面依然尚未完全阐明。最近一些研究通过运用新的分离技术和基因系谱追踪技术对肝卵圆细胞的起源和生物学功能有新的发现。本文较详尽地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卵圆细胞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卵圆细胞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为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癌干细胞"假说提供临床病理学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肝病组(检测对照组、肝血管瘤组、良性肝病合并肝硬化组、肝癌组、肝癌合并肝硬化组)肝脏组织中表达Ck-7、Ck-8/18、Ck-19、C-kit、AFP肝卵圆细胞数。结果:Ck-7、Ck-8/18、Ck-19阳性的肝卵圆细胞在上述各检测组中均有表达,AFP阳性的肝卵圆细胞仅在肝癌组中表达。各组间表达的Ck-7、Ck-8/18、Ck-19、C-kit、AFP阳性的肝卵圆细胞数目随病变由良性疾病向恶性疾病变化而增加。肝癌组、肝癌合并肝硬化组间表达的C-kit阳性的肝卵圆细胞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卵圆细胞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生长、细胞分化调控。  相似文献   

15.
肝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为成熟肝细胞与胆管上皮细胞的双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肝干细胞不仅参与了肝脏的稳态维持、损伤修复和肝再生,而且在肝脏疾病的细胞治疗、人工生物肝及肝导向基因治疗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能.本文对几种主要类型的肝干细胞及它们的来源、分子标志物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干细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卵圆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及其干细胞特征。方法采用2-乙酰氨基芴/四氯化碳方法建模,胶原酶灌流和流式细胞术分选纯化卵圆细胞,进行培养和扩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脏卵圆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OV-6、c-kit和Thy-1.1的表达;RT-PCR法检测卵圆细胞内c-kit、肝细胞标志物(HNF-4α、AFP)和胆管细胞标志物(CK-7、CK-19)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OV-6和AFP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肝脏组织可见明显的卵圆细胞增生,成簇分布,逐渐向肝实质内延伸。细胞体外培养可达40 d以上,细胞体积较小,多呈圆形和卵圆形。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直径5~10μm,细胞核大,胞质少,核/质比例大,细胞器少,仅见少量线粒体和内质网。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细胞表面OV-6、c-kit和Thy-1.1染色阳性;RT-PCR检测显示,卵圆细胞内有c-kit、HNF-4α、AFP、CK-7和CK-19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OV-6蛋白持续表达,AFP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大鼠肝脏卵圆细胞体外可大量扩增并且保留其干细胞和双向分化潜...  相似文献   

17.
肝卵圆细胞(hepatic oval cell,HOC)是肝脏应对各种因素所致肝损伤修复过程中最重要的细胞,同时是研究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展机制的关键细胞,也是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研究的重要对象。作为肝卵圆细胞活化后的重要步骤,增殖是其后续分化、凋亡以及体外培养获得大量种子的关键环节。本文就影响肝卵圆细胞增殖的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两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肝脏卵圆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及其干细胞特征.方法 采用2-乙酰氨基芴/四氯化碳方法建模,胶原酶灌流和流式细胞术分选纯化卵圆细胞,进行培养和扩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脏卵圆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OV-6、c-kit和Thy-1.1的表达;RT-PCR法检测卵圆细胞内c-kit、肝细胞标志物(HNF-4a、AFP)和胆管细胞标志物(CK-7、CK-19)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OV-6和AFP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鼠肝脏组织可见明显的卵圆细胞增生,成簇分布,逐渐向肝实质内延伸.细胞体外培养可达40d以上,细胞体积较小,多呈圆形和卵圆形.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直径5~10 μm,细胞核大,胞质少,核/质比例大,细胞器少,仅见少量线粒体和内质网.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细胞表面OV-6、c-kit和Thy-1.1染色阳性;RT-PCR检测显示,卵圆细胞内有c-kit、HNF-4α、AFP、CK-7和CK-19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OV-6蛋白持续表达,AFP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大鼠肝脏卵圆细胞体外可大量扩增并且保留其干细胞和双向分化潜能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C57小鼠单纯2/3肝切除后肝组织内与再生和肝干细胞有关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在4个对照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倒千里光碱组和倒千里光碱2/3肝切除组)的参照下,观察实验组C57小鼠单纯2/3肝切除后不同时间肝脏病理形态变化(核分裂相和卵圆细胞等)和CK19、AFP免疫组化检测情况.结果:单纯2/3肝切除后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成熟肝细胞通过大核分裂相分裂增生、轻重不等的小胆管/终末胆管增生反应和个别例中有类似于倒千里光碱肝切除模型组的卵圆细胞增生;尤其还有大小核分裂相分布等一些文献未提及的形态学改变.结论:本研究提出肝流域假说的初步设想:肝内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小胆管/终末胆管附近,是肝主质细胞的重要源头;在其向中央静脉方向的流向上产生各级分化程度不同的子代(自卵圆细胞到小肝细胞、成熟肝细胞),沿肝板形成该流域干流;而经由血流到达肝脏的过客性干细胞可不同程度地在不同区段作为该流域的支流汇入干流并转分化为肝系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SD大鼠肝干细胞中OV6、CD34的表达,探讨肝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化学致癌剂3'-甲基-4-二甲基氨偶氮苯(3'-methy-4-dimethylaminoazobenzen, 3'-me-DAB)喂养SD大鼠4周,取大鼠肝脏,用免疫组化法标记卵圆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OV6与造血干细胞标记物CD34在大鼠肝干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汇管区靠近界板处卵圆细胞同时表达OV6与CD34,阳性细胞成簇状分布,主要集中在赫令氏管周围,并见OV6和CD34阳性细胞向肝小叶内迁移,散在分布于肝细胞索;在肝实质内还分布着大量的表达OV6与CD34阳性的单核样干细胞;在肝实质内还可见多个CD34阳性小集落,集落内或周围也可见少许单核样干细胞.结论 3'-me-DAB刺激大鼠肝内卵圆细胞大量增生的同时,还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生并向肝内迁移与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