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 Dose重建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鼻窦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剂量(100k V、100m A)CT扫描滤波反投影重建与低剂量(100k V、25m A)CT扫描i Dose重建,测量感兴趣区的客观噪声,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级,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并从辐射剂量、噪声、图像分级方面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的辐射剂量下降约76%,噪声增加,但两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对于鼻窦炎患儿进行i Dose重建低剂量CT扫描,能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也能满足诊断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1~12岁)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0例行鼻窦CT检查的儿童(1~12岁)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行低剂量[(100 kV,40 mA)、(100 kV,25 mA)]和常规剂量(100 kV,100 mA)扫描,比较三组的剂量指数(CTDIw);对各组CT图像的窦口鼻道复合体成像质量进行评分及分析。结果低剂量组的CTDIw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较,40 mA组下降约59.97%,25 mA组下降约74.95%;40 mA组的CT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A组的CT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鼻窦CT检查时,实行低剂量扫描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100 kV、40 mA的扫描参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低剂量CT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剂量CT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患者分成少年组(5—15岁)和成年组(16~71岁),各50例,征得其同意在鼻窦常规剂量(150mAs)CT扫描后再行选定层面低剂量单层对照冠状位CT扫描,少年组mAs设为40mAs、25mAs,成年组设为50mAs、30mAs,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由3位CT主治医师采用盲法评价CT图像,分为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等三级对每帧图像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少年组和成年组低剂量CT扫描的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P〈0.01),少年组40mAs和成年组50mAs剂量扫描所得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下降,而少年组25mAs和成年组30mAs扫描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别利用40mAs和50mAs低剂量对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鼻窦CT扫描,图像不影响诊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正>儿童CT检查时,大多采用成人的扫描参数进行扫描,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其组织细胞分裂更新的速度远比成人快,比例亦更高,故对X线更加敏感,接受同样的辐射,潜在的损伤亦更大。文献[1]报道,成人中心剂量约为表面剂量的50%,儿童的中心剂量几乎为全部表面剂量,故同样的扫描条件进行检查,儿童的辐射剂量效应(与成人相比)将上升50%以上。文献[2]报道,CT对人体产生的放射损伤程度与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管电流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88例行胸部CT平扫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50 mAs)和低剂量(25 mAs)扫描。常规剂量组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记为A组;低剂量组分别行FBP、iDose4-1、iDose4-3、iDose4-5迭代重建(IR),依此记为B、C、D、E组。测量并计算每组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以评价图像客观质量;由2名副主任医师职称的放射诊断医师按5级评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记录CT扫描仪剂量报告中提供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对图像主客观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ED较常规剂量组降低52%,25 mAs联合FBP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且为低剂量组中最低(P<0.05);25 mAs联合iDose4-1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不及常规剂量组(P<0.05);25 mAs联合iDose4-3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与常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As联合iDose4-5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时,采用25 mAs联合iDose4-3迭代重建技术,可获得与常规剂量组相当的图像质量,同时使辐射剂量降低5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及适宜扫描参数。方法将60例鼻窦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常规剂量CT扫描(100 kV、100 mA)及低剂量1CT扫描(100 kV、40 mA)、低剂量2CT扫描(100 kV、25 mA),CT扫描仪自动显示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对3组的CTDIw进行比较;由3位主治医师盲法分析各组的CT图像质量并分级。结果常规剂量组的CTDIw与低剂量1、2组的CTDIw相比,后两者明显低于前者,剂量下降比率分别为59.97%、74.95%;低剂量1组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满足诊断率一致,低剂量2组的图像质量有所下降,满足诊断率亦下降。结论儿童鼻窦低剂量CT扫描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同时又保证了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适宜的扫描参数可以实现CT图像质量与降低辐射剂量结合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rtomography,DSCT)副鼻窦成像技术的最优剂量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副鼻窦检查的成人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六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不同管电压和(或)管电流对不同组病例进行副鼻窦DSCT成像,第1组采用120kV,200mAs;第2组采用120kV,100mAs;第3组采用120kV,50mAs;第4组采用100kV,100mAs;第5组采用100kV,50mAs;第6组采用80kV。100mAs。由2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对所有副鼻窦重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取其平均值,对各组的得分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2名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将所有重建图像分为以下3等:①无明显伪影的优质图像;②少许伪影,但不影响诊断;③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对不同组重建图像的质量等级行x2检验。结果:第1~6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依次为24.97、12.48、6.24、7.49、3.74、3.48mGy。第1~5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组图像质量评分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组重建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第6组有16例(16/20)的重建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在副鼻窦DSCT检查中采用恰当的管电流及管电压成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儿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志立 《安徽医学》2005,26(1):80-81
低剂量CT技术提出伊始尚未引起世人的注意,随着公共放射卫生和防护意识的提高,这一技术逐渐受到关注,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放射委员会(IRCP)以及国际医学物理组织(IOMP)制定了医疗照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标准,以期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诊断效果,这为低剂量CT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低剂量副鼻窦CT成像时获得最佳图像质量的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最佳权重比例。方法采用宝石能谱CT进行管电压(100 kV和80 kV)和管电流(85 mA和50 mA),随机分4组(100 kV和85 mA,100 kV和50 mA,80 kV和85 mA,80 kV和50 mA),每组各20例进行检查,对原始投影数据分别采用ASIR算法(10%,20%,30%,40%,50%,60%,70%,80%,90%,100%)进行重建,对每例10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测量不同重建图像在同一层面的噪声[图像标准差(s)值]及平均CT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影像学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以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通过Kappa方法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图像客观噪声值评分随着ASIR权重的提升而降低,CNR值随着ASIR权重的提升而升高,同时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也有改变,经对照分析图像主观质量最佳权重为40%~60%。结论在进行儿童低剂量副鼻窦CT成像时最佳的ASIR权重比例为40%~60%。  相似文献   

10.
覃文华  程广  卢林民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0):1036-1037
随着螺旋CT的临床应用和普及,CT扫描已成为评价副鼻窦病变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是安全进行鼻窦内窥镜外科手术的先决条件,同时也增加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尤其是副鼻窦疾病患者的增加和发病的低龄化,受检者的辐射防护就更应引起高度重视,但由于对射线敏感,儿童CT检查所造成辐射剂量增加的危害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使用低剂量扫描减少患儿的受辐射剂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窦中的应用,以期获得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对临床怀疑儿童鼻窦炎的80例患儿进行不同参数的头颅CT平扫检查,将其按抽签方法随机分组:A组(120 k V,80 m A)、B组(120 k V,40 m A)、C组(100 k V,80 m A)和D组(100 k V,40 m A),每组20例,分析比较各组头颅CT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结果管电流由80 m A降到40 m A时,辐射剂量明显下降,但获得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管电流40 m A不变时,管电压100 k V的辐射剂量明显120 k V,获得图像质量亦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采取100 k V和40 m A参数进行16层CT低剂量扫描儿童鼻窦获得的图像质量,既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对图像质量及眼晶状体所受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mAs对160例受检者进行冠状位及轴位CT扫描,同时检测受检者眼晶状体所受的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析。结果当mAs从200 mAs依次降至1005、02、5 mAs时,冠状位及轴位扫描组眼晶状体所受的辐射剂量依次较前一组明显降低。冠状位扫描四组中,200、100、50 mAs组之间在图像质量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5 mAs组的图像质量低于其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位扫描冠状面重建的图像质量与直接冠状面扫描的图像质量比较,2001、00 mAs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mAs组和25 mAs组重建图像质量低于冠状面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鼻窦冠状面CT扫描可降低管电流至50 mAs,而不损失图像诊断质量,同时晶状体所受放射剂量明显降低。在不低于50 mAs条件下可用轴位扫描冠状面重建图像代替直接冠状面扫描,而不降低对副鼻窦结构的显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副鼻窦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例入选病例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扫描条件是根据四维剂量调节(CARE Dose 4D)技术进行扫描,低剂量组扫描条件是根据预先CARE Dose 4D技术中mAs降至一半,其余参数不变.扫描后行轴位和冠状位重建.记录每次扫描自动显示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的数据,计算有效剂量(ED).分析两组扫描图像质量的差异性及辐射剂量的高低. 结果 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图像噪声略增高,但不影响诊断质量,辐射剂量下降显著. 结论 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对图像诊断质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儿童鼻窦炎症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剂量CT扫描(100kV、100mA)与低剂量CT扫描(100kV、40mA),CT扫描仪自动显示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对两组CTDIw进行比较;由3位主治医师盲法分析CT图像,并将图像分级。结果常规剂量组的CTDIw(11.94mGy)与低剂量组的CTDIw(4.78mGy)相比,后者明显低于前者,剂量下降比率约59.97%,而两者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均满足诊断要求。结论鼻窦炎患儿的低剂量CT扫描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同时又基本满足了图像诊断要求,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在腰椎间盘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同一患者行常规剂量(280mAs)扫描,并根据体质量指数(BM)进行低剂量扫描,设置如下:BMI≤20为70mAs,BMI 21 ~ 25为100mAs,BMI26~ 30为130mAs,BMI> 30为160mAs,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并比较两种扫描剂量指数和图像噪声.结果 低剂量扫描比常规剂量扫描图像噪声高(P<0.01),但不影响诊断,各组间图像质量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BMI之间以及它们与常规剂量组之间辐射剂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根据BMI设置不同低剂量在腰椎间盘CT扫描中是可行的,既能获取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又可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副鼻窦CT扫描时,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MSCT副鼻窦检查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5例。A组为对照组,应用固定管电流技术扫描,管电流为200 mA;B、C、D组为研究组,应用ATCM技术扫描,分别预设噪声指数(NI)值4、7、10,管电流设定范围10~250 mA,其余扫描参数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mA)、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测定并记录特定感兴趣区的噪声标准差(SD);由2名高年资CT诊断医师分别评价图像质量及主观噪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D组的平均ED分别为(0.80±0.05)、(0.26±0.03)、(0.14±0.02)mGy,较A组的平均ED[(1.03±0.00)mGy]分别下降22.33%、74.76%及86.41%;A组与B组的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的SD差异则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7、43.31,均P〈0.05),而图像质量和主观噪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在图像质量和主观噪声的评定上2名医师评价结果取得了满意的一致性(Kappa值=0.805、0.783)。结论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昂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101-103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鼻窦的影像效果及其对鼻窦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0例行鼻窦CT扫描的患者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20人,A组采用200 mAs曝光,B组采用100 mAs曝光,C组采用50 mAs曝光,其余参数相同,重建图像后分别对不同体位的图像质量及不同组别的扫描剂量加权指数(CTDIw)进行比较。结果A组、B组及C组均能清晰显示重要结构,三组图像在水平位、冠状位及矢状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软组织窗及骨窗噪声均高于A组,C组骨窗及噪声高于B组,B组及C组的CTDIw值低于A组,C组的CTDIw值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50 mAs螺旋扫描鼻窦可以替代常规剂量的CT扫描,在水平位、冠状位及矢状位能够取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多排螺旋CT等技术的发展,CT检查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由于人体各解剖部分具有不同的高度比,且辐射本身具有伤害性,在保证诊断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及设备消耗等。青少年患者身体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在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尤其是鼻窦CT检查,对周围脏器、组织损伤较大。在临床实践中,予以低剂量扫描时还需注意控制号管电流的下降程度,不应一味追求辐射剂量而忽略CT图像质量。有关青少年鼻窦CT低剂量扫描的适宜参数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层螺旋CT低剂量容积扫描多平面重组在儿童副鼻窦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0例临床疑似副鼻窦疾病儿童随机分为A、B、C、D 4组,其他扫描条件不变,A组采用150 mAs常规剂量、B组采用75 mAs低剂量、C组采用50 mAs低剂量、D组采用35 mAs低剂量行副鼻窦横断位容积扫描并多平面重组。比较4组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由3名高年资医师对CT图像质量进行盲式评价。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低剂量B组、C组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A组均可满足诊断要求,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C组的CTDIvol分别仅为常规剂量A组的50.2%及33.3%,DLP明显下降(P<0.05),CTDIvol及DLP的下降以低剂量C组更为明显。低剂量D组的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与常规剂量A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副鼻窦低剂量螺旋CT容积扫描多平面重组有效地降低了照射剂量,同时又保证了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适宜的扫描参数可以实现CT图像质量与降低照射剂量最优化结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 R)算法,在宝石CT进行头颅扫描,探讨头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患者90例行头部CT检查,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3组病例扫描参数相同,A组单纯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B组行FBP重建后,打开减少剂量因子DR,设定为50%;C组行ASi R重建后,打开减少剂量因子DR,同样设定为50%,其余扫描条件3组相同。对3组图像分别测量空气及侧脑室前脚脑脊液CT值的标准差,取均数作为图像噪声,由3位医师对3组数据进行评分。对3组数据噪声值及评分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结果:A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45.79 m Gy;B组为22.75 m Gy;C组为22.75 m Gy,B、C组较A组降低了50.31%。C组图像噪声(1.96±0.52)显著低于B组(2.92±0.67)(P<0.001),与A组(2.12±0.53)无显著性差异(P=0.294)。3组图像数据均能满足诊断要求,B组图像评分较低,A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颅脑CT扫描中使用ASi R算法,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