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导管腺癌侵袭胰腺周围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胰腺导管腺癌的MDCT三期增强及后处理图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胰腺癌胰周动脉和静脉入侵的MDCT征象,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获得MDCT判定不可切除肿瘤的阳性预测值。结果 492例胰周大血管有157例受到肿瘤侵袭,其中动脉受侵64例,静脉受侵93例。有39%的受侵静脉(36/93)被肿瘤包绕大于1/2血管周长,而有97%(60/64)的受侵动脉被肿瘤包绕大于1/2血管周长甚至被肿瘤包埋(χ2=12.85,p0.05)。有67%(62/93)的受侵静脉有血管狭窄或闭塞,而受侵动脉只有35%(26/64)(χ2=9.62,p0.05)。有70%(65/93)的受侵静脉管壁呈不规则状,受侵动脉管壁不规则只有42%(13/64)(χ2=10.78,p0.05)。MDCT判定可切除肿瘤为21例,不可切除肿瘤为61例,不可切除性的阳性预测值为98%。结论 MD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较好的对胰腺导管腺癌侵袭胰腺周围大血管进行诊断,并能较准确的评估肿瘤是否可以切除。  相似文献   

2.
魏磊  郭晓林 《中原医刊》2011,(6):109-111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患者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 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发病部位以胰体尾部多见.CT表现为分叶状轮廓、典型的"蜂巢"样结构及包含有单个或多个大囊但病灶仍以多数小囊为主,CT对诊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特异性很高,达100%.血管周围有软组织影包绕以及病灶内实性成分增多,多提示恶性.结论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具有特异性,多可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发病部位以胰体尾部多见。分叶状轮廓、典型的“蜂巢”样结构及包含有单个或多个大囊但病灶仍以多数小囊为主对诊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特异性很高,达100%。血管周围有软组织影包绕以及病灶内实性成分增多,多提示恶性。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具有特异性,多可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卵巢囊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囊腺癌的CT特征.方法 搜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腺癌的临床及CT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卵巢囊腺癌中,18例为多囊性肿块,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毛糙并有不同程度强化,多有壁结节或肿块实质部分,其中2例囊壁有钙化;1例为单囊性病变,壁光滑.19例卵巢囊腺癌中,14例为浆液性,5例为粘液性.结论 卵巢囊腺癌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囊壁厚薄不均,多有壁结节.CT是目前诊断卵巢囊腺癌较好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胰腺损伤的CT征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胰腺损伤的CT征象,评价CT在胰腺损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1997.5-2001.7间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经手术证实伴胰腺损伤的病例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在7-50岁之间,平均年龄25.6岁。结果 在21例胰腺损伤中,7例首诊CT显示无明显异常,另14例胰腺损伤的CT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1)胰腺炎型:局限水肿型(6例),弥漫性急性胰腺炎型(3例)。(2)胰腺断裂型(4例);CT平扫可见胰腺缺口和横行的低密度影;(3)胰腺血肿(1例)。在未进行手术处理的患者(4例),在随访CT见胰腺炎伴假性胰腺囊肿形成,胰周渗出表现17例,合并胰腺以外损伤15例,5/7例在早期CT影像中难以识别有无主胰管损伤。结论 胰腺损伤的CT征象包括;(1)直接征象;创伤后的胰腺弥漫性和局限性肿大,胰腺低密度裂口,胰腺内高密度影,随访中可见胰腺内假性囊肿形成,(2)间接征象;胰腺周围积液是重要的间接征象,主胰管损伤的CT诊断是困难的,胰腺创伤后立即CT检查可表现“正常”,合并伤也易导致诊断困难。对可疑病例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CT增强程度对胰腺癌和炎性胰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ZQ  Lu GM  Chen YX  Wu J  Quan ZF  Li J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120-1122
目的比较胰腺癌和炎性胰腺肿块的CT增强程度,研究胰腺各期的CT强化程度对该两种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85例胰腺癌和炎性胰腺肿块患者行平扫、胰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测量胰腺肿块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例患者,胰腺癌66例,炎性胰腺肿块19例。在CT平扫、胰期增强、延迟期增强中,胰腺癌组肿块的CT值(HU)分别为34±7、54±10、61±14,其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分别是42±6、105±12、77±10;炎性胰腺肿块的CT值分别是37±6、58±17、64±10,其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分别是40±8、85±10、72±9。结论胰腺癌肿块和炎性胰腺肿块胰期增强CT值对两者的鉴别有一定局限;胰腺癌组和炎性胰腺肿块组肿块以外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胰期增强程度,前者强化明显,后者则强化中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胰腺损伤24例的CT表现.结果 6例首次平扫无异常,余18例表现为胰腺断裂8例,表现为垂直于胰腺长轴胰腺内低密度裂隙影,伴胰腺周边积液积血;损伤性胰腺炎类型10例,表现为胰腺局部/整体肿大密度不均,其中有低密度灶伴胰周边模糊,2例伴有胰内灶状高密度影等直接征像;间接征像表现为腹膜后网膜囊积液、积血,肾前筋膜增厚,随访有2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结论 CT检查可直接显示胰腺损伤的直接征像和间接征像.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66岁,10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伴疼痛.肝胆胰脾彩超示:胰头部实性占位(符合胰腺癌表现),腹部CT示:胰头占位,考虑胰腺癌.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发光)1504.76ng/mL;癌胚抗原CEA(发光)15.71 ng/mL.腹部CT平扫+增强示:胰腺头颈部区域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大小4.0cm×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胰腺假性囊肿穿刺置管外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2008年,男4例,女2例,年龄30~56岁,6例假性胰腺囊肿患者进行了CT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外引流术。通过CT扫描确定假性胰腺囊肿的位置、穿刺途径、角度及深度后,进行穿刺、置管外引流,并对引流后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例共穿刺6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100%,均经腹壁前入路。随访1~5月,带管时间1~5月,1例拔管后复发。结论CT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外引流术手术损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微小RNA (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长度19~ 24个核苷酸,作为转录后调节分子发挥作用.多种肿瘤中都存在miRNA表达谱的改变,差异表达的miRNA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胰腺导管腺癌miRNA表达谱的研究及其靶基因的探索有助于了解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病机制,同时miRNA表达谱是胰腺导管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本文总结了近年已知miRNA在胰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iRNA在胰腺导管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元杰 《重庆医学》2021,50(17):3025-3028,3035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实体肿瘤,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多种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近年来,虽然PDAC在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PDAC患者的远期生存仍不理想.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胰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七大原因,我国的发病率也正在逐年上升,其疾病负担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PDAC较差的预后与其肿瘤微环境的特点息息相关,PDAC肿瘤微环境研究是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极有潜力的方向.该文就近年PDAC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PDAC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技术显示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的价值。方法收集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患者37例,对MSCT双期扫描图像行CPR,着重观察胰周主要动脉、静脉、胆管和胰管的形态变化及其与癌灶的关系。结果(1)侵犯胰周动脉28例,受累动脉包括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动脉受累征象包括:癌灶与动脉之间脂肪间隙消失且包绕动脉大于180度,动脉狭窄或变形,脾梗塞。(2)侵犯胰周静脉31例,受累静脉包括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静脉受累征象包括:癌灶包埋静脉,静脉狭窄或变形;静脉节段不显示;静脉内癌栓;特征性的侧支循环形成;脾大。(3)侵犯胆管或胰管18例,表现为胆管、胰管突然中断;胆管、胰管狭窄;癌灶近端胆管、胰管扩张。CPR图像能清晰显示胰腺肿块与受侵管道关系的全貌。结论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可出现相应的MSCT征象。CPR技术对胰腺癌的定性诊断和评价相应管道结构受侵情况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脑选择性激酶2(BRSK2)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79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标本取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2005年至2007年获得手术切除且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病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对病理石蜡切片进行染色,对染色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以3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染色情况作对照,观察BRSK2在胰腺癌及癌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所选病例按照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血管、神经及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分类,观察免疫组化结果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有无关联,并进一步分析BRSK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BRSK2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胰岛以及小的导管如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等,但表达强度较弱;BRSK2在导管腺癌的癌周组织中表达亦较弱;BRSK2在79例胰腺导管腺癌中77例表达较强(++38例,+++39例);其表达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肿瘤的分期以及有无胰周神经浸润有关,在伴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TNM晚期以及伴有胰周神经浸润的肿瘤中表达较强;而与肿瘤大小、分化及有无血管侵犯无关;BRSK2表达较强的肿瘤患者的预期生存期、中位生存期、1年和2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表达较弱的患者.结论 BRSK2在胰腺导管腺癌中表达上调,其表达强度与导管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BRSK2在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可能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动物模型是胰腺癌实验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理想的胰腺癌动物模型将为研究者们探索胰腺癌发病机制提供有效工具,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胰腺导管腺癌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分析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并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 microRNA-92a(miR-92a)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生长 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 PDAC 组织中 miR-92a 的表达水平 ; 慢病毒 转染 PANC-1 细胞构建 miR-92a 稳定敲除模型,克隆形成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凋亡 ; 通过裸鼠皮下 种植瘤模型检测下调 miR-92a 表达对肿瘤体内生长的影响 ; PCR 及 Western?blotting 检测 miR-92a 下游靶点 DOC-2/DAB2 结合蛋白(DAB2IP)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DAB2IP 在移植瘤组 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miR-92a 在 PDAC 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 P ?<0.05) ; miR-92a 高表达的胰 PDAC 者肿瘤体积较 miR-92a 低表达者更大( P ?<0.05) ; 下调 miR-92a 的表达能够抑制胰腺癌 PANC-1 细 胞体外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 PANC-1 细胞裸鼠皮下种植瘤的生长 ; 下调 miR-92a 表达提高了 PANC-1 细胞内 DAB2IP 的表达水平及移植瘤组织内 DAB2IP 的表达水平( P ?<0.05) 。结论??miR-92a 在胰 腺癌中表达升高, 下调 miR-92a 的表达能使 DAB2IP 的表达下调而发挥抗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胰腺导管腺癌,和其他肿瘤一样,胰腺癌的侵袭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由于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胰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机率相较于其他消化道肿瘤低,化学治疗是继手术治疗后中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有必要寻求疗效好、毒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药以其药物来源广泛、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多靶点协同作用等优点正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黄芩作为许多中药治疗胰腺癌的方剂配伍药材之一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黄芩素是主要来源于黄芩的黄酮类化合物,是目前证实的黄芩中具有抗炎、抗肿瘤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文章对黄芩素在胰腺癌以及其他多种消化道肿瘤中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分析归纳,对黄芩、黄芩素的药物开发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胰腺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手术情况、CA199指标、是否化疗等情况,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93例胰腺癌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median disease free survival,mDFS)为1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6.5个月。将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术前CA199水平、治疗后CA199是否下降、是否达到R0切除、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是否新辅助化疗进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均可作为独立因素影响患者DFS和OS(P<0.05)。结论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术前CA199水平、治疗后CA199是否下降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手术中R0切除、淋巴结清扫和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8(AQP8)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PC)、癌旁正常胰腺组织(Non-P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AQP8在 87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配对的石蜡包埋PC、Non-PC中的表达,并对AQP8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 Western blot方法各检测10例配对新鲜冻存PC、Non-PC中 AQP8的表达.结果 IHC显示AQP8主要表达于PC导管细胞的细胞质中,AQP8在P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 31%(69/87),而Non-PC组阳性表达率为18. 39%(16/87),两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AQP8的表达与肿瘤瘤体直径(P<0. 001)、分化程度(P<0. 001)、淋巴结的转移(P<0.001)以及TNM分期(P<0. 001)有显著相关性. qRT-PCR 及 Western blot 显示 PC 组中 AQP8 mRNA 及其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配对的Non-PC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0. 001).结论 AQP8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的瘤体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的转移以及TNM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AQP8的检测有助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胰腺导管腺癌样本进行基因分析,筛选与胰腺导管腺癌相关的microRNA(miRNA),并初步分析目标miRNA与胰腺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海南省中医院住院的胰腺导管癌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血清标本19份,健康体检人群的外周静脉血血清标本21份作为非胰腺导管癌对照组。利用GCBI(Gene-Cloud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数据平台筛选与胰腺导管腺癌样本有关的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筛选出的基因作为研究对象,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该基因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通过改变胰腺导管腺癌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观察其与TGF-β1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miRNA-21为胰腺导管癌相关基因。MiRNA-21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体内高表达。在miRNA-21过表达的PANC-1细胞中,TGF-β1表达受到抑制;但当miRNA-21的表达受到抑制时,TGF-β1的表达明显上升。结论:MiRNA-21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体内高表达,可调控TGF-β1的表达,从而参与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