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其致残率较高[1],病程相对较长、目前尚无某种理想的治疗方法脚.临床常见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这一年龄段正是人一生中事业发展、承担家庭责任最为重要的阶段,疾病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能力与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鼻(HME)在人工气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ICU88例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人工鼻组。人工鼻组48例,采用人工鼻进行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常规组40例,采用呼吸机本身所带的加温湿化装置。观察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使用人工鼻能有效地保证呼吸道湿度、温度防止或减少外部细菌侵入,提高了呼吸道管理质量,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论人工鼻具有维持气道湿化,过滤吸人气体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机械通气患者试脱机期间应用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30例建立机械通气的患者试脱机期间使用人工鼻,并给与全方位的护理。结果:在建立机械通气后,试脱机期间使用人工鼻能有效的保证呼吸道的温湿度,防止或减少细菌的侵入,提高了呼吸道管理的质量。结论:人工鼻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试脱机期间,能有效保证呼吸道的温湿度,过滤吸入的气体,增强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提高患者脱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经鼻或口面罩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是在患者自主呼吸触发的前提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事先设好的一定水平的正压支持,以补助患者的吸气努力,称为压力支持通气(PSV)。由于通气机(CPAP或BiPAP)性能的不断完善,临床应用经验的增加,现正成为急性呼吸衰竭的第一线的有效治疗方法,避免了气管插管及与插管带来的有关损伤,  相似文献   

5.
经鼻或口面罩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是在患者自主呼吸触发的前提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事先设好的一定水平的正压支持,以补助患者的吸气努力,称为压力支持通气(PSV).由于通气机(CPAP或BiPAP)性能的不断完善,临床应用经验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方法:总结人工气道的护理.主要包括环境的管理、人工气道套管位置和气囊的管理及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湿化及其并发症和预防措施.结果:只要我们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就能使病人早日拔管,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肠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费用(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营养支持时间),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68例,鼻肠管肠内营养组EEN组(治疗纽)与肠外营养组(TPN)组(对照组),在摄入同等热量与氮量的条件下比较两组撤机时间、住ICU时间、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撤机时间、住ICU时间、营养支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EEN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优于TPN组。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较肠外营养有更好的营养效果,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总结开胸术后因呼吸功能衰竭予以机械通气病人护理经验。通过对71例术后机械通气病人术后机械通气原因分析以及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特点了解。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应用人工机械通气于危重症哮喘患者,以探究人工机械通气在临床救治危重症哮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运用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哮喘的35例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在24小时之内,症状都得到明显的缓解,5天之内撤机,并于19天之内全部缓解出院。结论:人工机械通气适用于治疗危重症哮喘,疗效安全、有效,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马燕  亢英 《内蒙古中医药》2007,26(10):62-62
机械通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或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病人。人工气道便于吸痰,减少了解剖死腔和气道阻力,增加了有效通气量,但由于吸入气体未经鼻咽腔,失去其生理保护作用,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故在护理过程中需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患者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大手术后患者往往并发重度呼吸功能障碍,需要施行机械通气,而这类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①严重创伤和感染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分解激素大量分泌,导致蛋白质和脂肪分解,糖利用减少。易出现负氮平衡;②口腔和气管内留置气管导管,妨碍了患者的正常进食;③原发疾病致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精神因素导致食欲减退。因此尽早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可阻断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的恶性循环,避免因肠道细菌移位所致的严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并有助于改善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维持肠道的完整性,预防应激性溃疡,明显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讨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的有效管理方法,从而进行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时,防治机械通气气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临床营养支持根据营养供给途径分为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两种,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治疗不可缺少的措施.肠内营养分口服和肠内管饲两种途径,后者包括鼻胃管、双腔胃-空肠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及各种造瘘管.随着人们对营养及供给途径的深入认识,营养支持已由肠外营养为主的营养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或胃(肠)造口途径的肠内营养支持为主.鼻胃管在临床管饲应用中最为普遍,一般经鼻插管,也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经口插入.现将鼻胃管应用于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做好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人工气道护理更加重要。目前,重症监护病房中,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日趋增多,1996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使用机械通气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患者2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使用人工鼻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48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使用人工鼻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其中46例患者气道通畅,未发生感染,湿化效果满意。另外,1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死亡,另一例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用人工鼻后,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效地清除了气道分泌物,保证了氧疗效果,使治疗获得了成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减少了医疗耗材,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期间采用安全正确有效的吸痰方法,避免因吸痰不及时或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多种并发症。方法:通过湿化气道,选择吸痰的最佳时机及正确的吸痰管、适当的负压,安全有效地为机械通气患儿吸痰,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结果:通过对吸痰时间的选择、吸痰方法的改进,结合先心病患儿术后的特点,总结出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并用于临床,基本杜绝了因吸痰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中,采用适时安全正确的吸痰,吸痰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械通气是常用于危重患者的呼吸支持 ,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随着机械通气临床研究的深入 ,发现妥善地管理人工气道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之一。笔者将近几年来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旨在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存活率。1人工气道的建立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自身条件 ,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方法 ,并准备相应的物品 ,做好插管前患者准备。方法有气管插管、经口插管、经鼻插管或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经口经鼻插管、气管切开、喉罩等。2 人工气道的管理2 1 环境的管理 将患者置于有空气净化设施的房间内 ;若无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心早期肺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方法选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该院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8例,依据康复方式不同分成常规组与早期康复组,每一组4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训练方式,早期康复组主要进行运动训练与呼吸训练,对比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康复训练以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困难评分,步行6 min距离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发生显著改善,早期康复组改善幅度比较大,数值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中APACHEⅡ评分、ICU住院的时间、气管插管的留置时间、吸痰次数、血清蛋白与早期康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心早期肺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适应性支持通气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对照组采用间断正压通气模式,比较在两种不同模式下呼吸力学、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气道峰压、呼吸频率、呼吸机作功、吸气阻力、PaCO2及PaO2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在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可满足患者机械通气的需求,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急性中毒导致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急性中毒且出现呼吸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发生自主呼吸停止后给予机械通气,实验组早期给予机械通气,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死亡5例,病死率16%;对照组死亡13例,病死率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性中毒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患者自主呼吸未停止但出现早期呼吸能力降低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