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方法用来诊断泌尿生殖道中淋痛奈瑟氏球菌(N.gonorrhoeae,简称NG)。方法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联合检测检泌尿生殖道中淋病奈瑟氏球菌。结果对186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DIGFA阳性为67.2%(125),FQ-PCR阳性为81.2%(151),培养法阳性为66.1%(123),且DIGFA不需要特殊仪器,测定时间短,工作量小,灵敏度高。它与培养法二者无显著性差别(P〉0.05)。FQ-PCR与培养法二者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别(P〈0.01)。轱论因此DIGFA与FQ-PCR联合检测NG具有简便、快速、检出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核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涂片抗酸染色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和周口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痰液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涂片抗酸染色及痰培养检查,比较肺结核检出情况,并以痰培养结果为标准,比较荧光定量PCR、抗酸染色诊断肺结核的诊断效能;以Kappa检验分析荧光定量PCR、抗酸染色诊断与痰培养一致性。结果:98例疑似患者经痰培养确诊82例,荧光定量PCR检出79例,抗酸染色检出70例;荧光定量PCR与抗酸染色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荧光定量PCR诊断肺结核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抗酸染色,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pa检验显示,荧光定量PCR与痰培养一致性高(κ=0.757,P <0.001);抗酸染色与痰培养一致性尚可(κ=0.484,P <0.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诊断肺结核的效能较涂片抗酸染色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在检测痰中结核杆菌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疑似结核病患者90例.每名患者收集即时痰、清晨痰和午夜痰3份痰标本,每份痰标本分别采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进行结核杆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0份痰标本中检测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为1+的标本21份,抗酸染色13份,荧光染色的显著高于抗酸染色(P〈0.05).不同时间痰标本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法用于痰中结核杆菌的检测具有简便、检出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核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涂片抗酸染色诊断肺结 核的效果。 方法:收集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 95 例的痰液标本 127 份, 对所有痰液标本均实施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核杆菌 DNA 及涂片抗酸染色检测,以痰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 法的诊断效能。 结果:痰培养结果显示,95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61 例患者确诊,确诊率为 64.21 %。荧光定量 PCR 检测 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核杆菌 DNA 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阳性率高的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方法,以达到在非肺科专科医院中对肺结核病患者初筛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改良法和直接涂片法对100例随机采样痰标本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其中直接涂片法采用酒精灯加热,集菌涂片法选用水浴箱恒定加热方式。结果:直接涂片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30%,集菌涂片改良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64%(P〈0.001)。结论:集菌涂片改良法阳性检出率与直接涂片法阳性检出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涂片效果清晰,易于辨认,故集菌涂片改良法可作为非肺科医院结核病的初筛试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常见模式跟HBV-DNA拷贝数间的关系及血清HBV-DNA与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间的关系。方法:对7000例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血清免疫标志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来检测HBV-DNA,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HBeAg阳性组的2940例标本中,有2646例检出HBV-DNA,检出率为90.00%,而在HBeAg阴性的3180标本中,有671例检出HBVDNA,检出率为21.10%,可见HBeAg阳性的HBV-DNA的检出率明显多于HBeAg阴性(P〈0.05)。结论:FQ.PCR检测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感染及复制,对临床的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及治疗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联合cobas HPV 4800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TCT检测异常的193侧标本均行cobas HPV 4800检测,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TCT检测、cobas HPV 4800检测、联合检测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7.8%、86.2%、98.3%。联合检测与TCT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与Cobas HPV 4800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诊断为CIN3的患者HPV-16+和/或HPV-18+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IN1患者(P〈0.05)。结论:TCT联合cobas HPV 4800检测有望成为新的宫颈癌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手足口患者病原检测中的效果对比分析,为该病的病原检测提供依据。方法标本为2010年1月-10月在我院所采集的手足口患者及幼儿园健康幼儿的粪便标本共164份。采用RT-PCR和荧光探针PCR方法检测病人和正常人群粪便标本,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eal—PCR方法检出86例阳性,阳性率为52.44%,RT—PCR检出64份阳性,阳性率为39.02%。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PCR技术,能大大减少扩增产物污染的机会,与RT-PCR技术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痰涂片与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方法:对445份痰标本培养前作革兰染色涂片,并根据涂片结果将标本分为三类:第一类较理想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白细胞≥25/低倍视野);第二类可接受标本(10〈鳞状上皮细胞≤25,白细胞≥25/低倍视野,且细菌种类≥3种);第三类不合格标本(鳞状上皮细胞≥25/低倍视野)。并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一类标本101份(22.7%),培养阳性率为69.3%;第二类标本131份(29.5%),培养阳性率67.9%;第三类标本213份(47.8%),培养阳性率56.0%。三类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分别为67.8%、65.6%和49.1%.经X2检验,前两类标本培养阳性率及涂片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高于第三类标本(X2分别14.87和27.68,P均〈0.05)。结论:前二类标本培养结果的与涂片互补,作为诊治呼吸道感染依据QS,第三类标本培养结果没有意义,必须重新送验。经过比较分析发现,痰涂片能够有效减少培养结果的误差,提高痰培养真正阳性率,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高危型HPV,探讨宫颈病变患者感染高危型HPV的情况。方法:选择562位有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患者,采用FQ—PCR检测其宫颈分泌物中的高危型HPV。结果:562例标本中高危型HPV检测的阳性例数为314例,阳性率为55.87%,随着宫颈病变病理分期进展,高危型HPV阳性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采用FQ—PCR检测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8种亚型)DNA感染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检测时间短等特点,能够及时准确的为HPV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血培养标本直接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60例发热伴全身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混于专用接种水中,接种于鉴定板上做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直接法),与转种后取得纯茵落上机鉴定和药敏试验(常规法)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方法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的符合率。结果:60例血培养标本直接上机与转菌落上机鉴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上机与纯菌落上机药敏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接法检测时间短,与常规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直接法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诊断符合率与常规法无显著差异,缩短诊断时间,为临床治疗争取了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探讨ELISA、RPR、Trust三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方法:分析1711例梅毒检测标本资料,其中阳性标本例数30例,阳性率为1.8%。结果:ELISA两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RPR、TRUST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对疑似梅毒患者有确证作用,但是其最终确诊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TRUST试验则可作为梅毒患者疗效观察及复发监测试验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梅毒检测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准确率。方法:8953例体检者均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k(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以苍白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为判断标准。结果:ELIS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1.20%,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1.61%,TPP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1.14%;ELIS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高于TPPAfL-(P〈0.05),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与TPPA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高于ELISA法(P〈0.05)。结论:应用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的准确率较ELISA法高,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与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阴虚风动(28例)及风痰瘀阻(30例)两个证型组。对两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33例)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的阴虚风动组和风痰瘀阻组的TG、TC和LDL—C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的阴虚风动组和风痰瘀阻组的HDL—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风痰瘀阻是脑梗死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在婴幼儿阶段感染状况。方法:对2011年1一12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802例婴幼儿用被动免疫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统计学处理。结果:802例中MP—IgM阳性168例,阳性率20.9%;不同性别间NP-IgM阳性率男22.2%,女19.5%,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季度MP-IgM阳性率分别为28.2%、21.7%、23.O%、27.1%,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月龄MP-IgM阳性率,25—36月组28.6%,明显高于1—12月组(10.9%)和13—24月组(14.7%),P〈0.05,有统计学差异。混合感染细菌21%,肺炎衣原体17.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随月龄增长发病有明显增加,其混合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00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用FQ—PCR定量法测定HBV—DNA含量,同时进行肝功能(ALT、AST及PA)测定。结果:HBV—DNA定量与ALT和AST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r=0.443,P〈0.05;r=0.435,P〈0.05),而与前白蛋白(PA)无相关性(r=0.010,P〉0.05)。结论:ItBV—DNA定量与ALT、AST有一定相关性,与PA无相关性,血清中HBV—DNA定量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最直接标志,是评价传染性的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对脑卒中昏迷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合格率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昏迷,需作痰培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首先翻身拍背,作口腔护理后,吸净口腔、鼻腔及咽部的分泌物,更换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后再吸第二次痰留取深部痰标本送检;对照组采用常规一次吸痰法留取痰标本送检。观察两组标本留取的合格率。结果:实验组标本合格率96.7%,对照组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次吸痰方法留取痰培养标本,能有效提高痰标本的合格率,为医疗提供较可靠的病因学诊断依据,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00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用FQ—PCR定量法测定HBV—DNA含量,同时进行肝功能(ALT、AST及PA)测定。结果HBV—DNA定量与ALT和AST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r=0.443,P〈0.05;r=0.435,P〈0.05),而与前自蛋白(PA)无相关性(r=0.010,P〉O.05)。结论:HBV—DNA定量与ALT、AST有一定相关性,与PA无相关性,血清中HBV—DNA定量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最直接标志,是评价传染性的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小儿病毒性肺炎常见病原体(RSV、ADV、IV)感染情况。方法:用ELISA。对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儿科120例急性肺炎患儿血清RSV-IgM、ADV—IgM、IV—IgM进行检测。结果:120例急性肺炎患儿,RSV—IgM阳性11例,ADV—IgM阳性21例(17.5%),IV-IgM阳性45例(37.5%)。小儿RSV感染年龄〈3岁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年龄〉3岁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V、IV感染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ADV、IV感染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ADV感染在夏秋季、冬春季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DV感染在秋冬季(7—12月)明显高于春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感染在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SV感染率在婴幼儿多于其它年龄组儿童。三种病毒感染率均与性别无关。腺病毒感染在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夏季;流感病毒感染在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与PCR检测比较,确定细菌培养方法对细菌性痢疾的低估程度及其预防。方法:细菌性痢疾监测研究获得的367份腹泻标本中随机选取92份,采用针对细菌性痢疾致病基因的PCR方法检测其志贺菌感染,并同传统细菌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92份腹泻标本中检测到细菌性痢疾致病基因58份,检出率为63.0%;而粪便培养阳性为11份,检出率为12.0%(P〈0.05)。结论:与PCR检测相比,传统细菌培养方法使得菌痢的发病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