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泉治疗帕金森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方 《世界中医药》2011,6(2):116-117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证"范畴。周文泉教授是全国著名老中医,他认为帕金森病具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的特点,应归为"颤痉"之属,"颤"指肢体震颤,"痉"指肌肉僵硬、不柔软而言,临床上可见患者就诊时症状有以颤为主,以痉为主,或颤痉并存3型,主要病变脏腑涉及肾、肝、脾,病变部位在筋膜。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在其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药物诠释中,无论是药物分析、病例介绍石膏都几尽详细,并列为众药之首,"诚为凉药中极纯良之品",虽"为寻常药饵,诸凡有实热之证,皆可用者也"。无论单用还是配伍使用,更有其独到之处,使石膏变寻常为奇效之品。  相似文献   

3.
温中之我见     
李大林 《光明中医》2011,26(12):2387-2391
"温中"属温法之一,"温"有温阳和散寒两种涵义,"中"指中焦脾胃,由此可知温中法主要用于脾胃虚寒之证。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的理中、建中等方,就为温中法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后世医家反复实践,又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谨敏  吴成翰 《光明中医》2011,26(4):846-848
偏头痛属中医"头痛"范畴。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对本病有"首风""脑风"之称,并在《灵枢·厥病》首次出现"厥头痛"、"真头痛"之名。偏头痛病机为脏腑失调,气机逆乱,病位在脑,但是涉及多个脏腑功能的失常,其中与肝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汗证、头痛、痹证均属于中医范畴,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均有记载,《素问·经脉别论》:"惊而夺精,汗出于心"。《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痹论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后世医家治疗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汗证、头痛、痹证临床多单独为病,三者同时发病者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6.
王国华先生为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余等有幸从师侍学,获益匪浅。老师临证善用经方,使用麻黄汤颇有独到之处。《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为辛温发汗之峻剂,  相似文献   

7.
虫类药在临床中对许多疾病,特别是痛证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笔者多年来应用虫类药治疗痛证,有单独使用者,亦有参入辨证施治方中者,多取得令人满意之效,介绍于下。1头痛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多实,内伤头痛则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在...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症状变化常具有明显昼夜节律特点,典型表现为"晨重暮轻"和"晨轻暮重"。基于人体昼夜节律与肝的生理功能的密切关联及昼夜节律变化受肝之气血变化影响的病理机制,从肝气虚实的角度看,"晨重暮轻"者病机主要是肝气虚,"晨轻暮重"者病机主要是肝气实,临床对于较为复杂的病情进行诊察时,应注意其病机虚实夹杂和兼及他脏。  相似文献   

9.
七情学说是中医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喜、怒、忧、思、悲、恐、惊概括了七种常见的情感致病因素。其并没有包括"郁",很多医家把忧和郁归属一类,实则不然,"忧"重愁思而"郁"重郁结,临床多见因"郁"致病者,治疗方面不同医家亦各有侧重。掌握郁病的症因及证治规律,全面认识郁证本质,这对于完善中医情志致病理论、提高临床疗效、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本方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而喘,脉浮紧为主证,是治疗太阳病中伤寒表实证的主方。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理论与方法。辨证就是要辨别某一疾病的具体证候,只有首先着眼于证的分辨,才能有针对性地正确施治。"辨证"关键在"证"字上,"证"指的是病在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论治,证的确立基于医者四诊合参,综合归纳分析而成。证的确立和描述则依赖于八纲,八纲之中,阴阳为总纲。阴阳属于哲学辨证法的二分法,"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指出阴阳是辨证的总纲。  相似文献   

13.
头痛辨治     
头痛是由于邪扰清窍阻闭脑络、气血不畅或因髓海亏虚,气血不足,清窍失养而致局部或整个头痛为主证的疾病。头痛之病其因颇多,其证繁杂,其治各异。欲求其愈者,必当详辨其证而施治之。《济生方·头痛论治》:“夫头者上配于天,诸阳脉之所聚。……治法当推其所由而调之,无不切中者矣。”一、六淫辨治《医碥·头痛》篇指出: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大多从肝阳上亢、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等论述。宗气不足所致高血压较少论及。然临床中实乃有之,亦非鲜见,其机理及证治值得研讨。故浅述如下。1宗气的生理功能宗气是由肺吸入大自然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结合而成,聚集于胸中。  相似文献   

15.
<正> 头痛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病证,病因繁杂,证候亦变化多端,有急性剧烈头痛而危重者;有慢性头痛而缠绵不愈者;或钻痛刺痛;或阵发加剧;或痛无休止……。头痛在古代医书中,有真头痛、脑痛之称,亦有首风、脑风之名。一般认为浅而近者为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头痛的病因病机,古籍阐述甚多。《内经》认为本证受风邪侵袭,主要责之风邪;而体内上虚下实,厥气上逆亦可发生。如《素问·方盛衰论》云:“气上不下,头痛巅疾。”《外台秘要·头风及头痛方》提出体虚  相似文献   

16.
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内经〉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导致头痛,在〈东恒十书〉中将头痛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真头痛、偏头痛等.偏头痛又称"偏头风",多与肝阳偏亢,肝经风火上扰有关,常见的偏头痛证候分型有:肝阳上亢证,痰浊内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针对患者不同证候采取中医辨证施护,配合相关专科治疗进行特色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桂枝汤临床上用于太阳中风表虚证疗效颇佳。在治疗过程中正确运用辨证护理对治疗效果尤为重要。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辨证分析凡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均可使用桂枝汤 ,四证中头痛是太阳本证 ,头痛、发热、恶风与麻黄证同 ,关键在汗出 ,汗不出者即非桂枝汤证。药后应絷絷微汗而解 ,若药后不但病证不解反而加重 ,出现热闷之状 ,如脉证不变者为不传 ,若见呕吐、烦躁、脉数急为表证已罢 ,内热较甚 ,病已传变。若患者是初服桂枝汤 ,太阳中风之脉象俱在 ,只有闷热之感 ,属于邪气较重 ,经气郁滞 ,正气欲驱邪外出 ,而邪气较重 ,仍可…  相似文献   

18.
张玉 《江苏中医药》2011,43(4):77-78
借助《中医儿科古代文献数据库》,运用EXCEL表格对小儿口疮中医病因病机相关古代文献条文进行录入、整理、量化分析,以期探索中医古文献中对口疮病因病机的认识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文献研究表明,小儿口疮病因涉及体质、胎产、外感、喂养不当、他病迁延等多种因素,病机复杂,病性实证为主,均俱热象,虚证相对较少。实热证中"心脾积热"、"心经有热"、"脾胃积热"、"风热乘脾"较为常见,"胃有湿热"、"风热上壅"较少;虚热证中以"虚火上浮"、"脾胃虚热"者为著,"中焦虚寒"、"气血虚损"、"气虚津亏"者等病机出现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脾约"一词语出仲景《伤寒论》,"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后世医家对脾约的认识可谓见仁见智。该文就历代医家对脾约的认识、病机辨析及导师多年对此证的经验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七、辨类似六经病中,辨相类疑似之证,篇幅最繁。如前所举“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7条)是病有恶寒,而以证候之发热与否而辨阴阳也。“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56条)是同具头痛发热不大便之证,而以小便清否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