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腕带对儿科患儿身份识别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腕带对儿科患儿身份识别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使用医用PVC材料制作的腕带对患儿身份进行识别,并采用问卷式调查表对2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身份腕带的使用可以提高护士对患儿识别的准确性,加强了对患儿的安全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腕带标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腕带识别标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佩戴腕带的89例患者无一例由于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纠纷或护理差错;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9.8%,较2010年提高了3.2%。结论:腕带标识的应用不仅完善了医疗护理的查对系统,更有效的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护患沟通,杜绝了护理差错与事故的发生,对确保护理安全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腕带标识在白内障群体性会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腕带标识在白内障群体性会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11月至2009年3月白内障群体性会诊手术患者57例按人院时间先后分别设为对照组21例和实验组3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36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45岁,实验组全部佩戴腕带标识。结果:实验组病人无一例发生病人识别差错及手术部位差错,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4%,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5.71%。结论使用腕带标识可提高病人识别的准确性,确保病人识别安全和手术部位正确,值得在手术病人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儿呼吸科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的依从性,确保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现状调查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并遵循PDCA循环过程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有形成果:儿呼吸科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的依从性由86.74%上升至96.73%。无形成果:圈成员在活动后从解决问题的能力、凝聚力、个人能力、品管手法、沟通协调力方面分别是改善前3.43、3.57、2.71、2.41、3.71;改善后4.92、4.86、3.57、3.85、4.92,都有很大的进步,呈正相关。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儿呼吸科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的依从性,提高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保证医疗护理行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完善查对制度,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制作不同颜色的安全标识腕带临床使用.结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查对执行依据.结论一年的使用结果表明,腕带的临床应用,完善了查对制度,避免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卡通标识牌和腕带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124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给予卡通标识牌进行佩戴,对照组给予腕带进行佩戴,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两组患儿佩戴情况发现,观察组的佩戴依从性和PDA扫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两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现,观察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通标识牌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优于腕带,可有效提高患儿的佩戴依从性和PDA扫描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得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1500g以下的早产儿,其生活能力弱,适应外环境能力差,成活率较低。对此类患儿,应在NICU进行监护、观察治疗,在护理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护理,包括入NICU的处理、维持正常的体温、维持有效呼吸、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预防感染、预防核黄疸的发生、预防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并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识别与安全设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药物准备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成立专项小组,深度分析取药-稀释-贴标3个NICU药物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给出相应安全设计。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NICU药物准备的效果。结果:实施后药物差错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NICU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NICU药物准备过程中的风险,给出相应的安全设计,能有效减少的差错风险,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腕带双核查对标识用于患者护理的安全性效果,以减少护理差错发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对符合佩戴的腕带患者进行双核查对(两名护理人员核对信息无误后在佩戴的腕带上签名),并引入患者和家属参与管理,护士为患者护理时,除了核对床头牌,还要确认手腕带上信息是否正确。结果:对病人腕带标识进行双核查对保证了护理安全,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腕带标识双核查对能有效防止差错的发生;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可提升患者满意度,保障医疗安全,推进医院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产科病房同时使用腕带与床头卡两种识别标志,了解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意愿。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分别对住院孕妇、产科护士、助产士及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91%住院孕妇选择腕带作为识别标志,100%的产科护士、助产士及手术室护士选择腕带作为识剐标志。结论:使用腕带的选择率明显高于床头卡,腕带的使用在产科病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善身份识别带在儿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现有的60例儿科患儿护理情况及负责护理工作的8名护士工作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患儿家属对患儿身份识别带佩戴的目的、是否私下取除腕带及患儿佩戴后是否存在局部不适的情况,分析患儿家属对身份识别带的认知信息。同时从护理人员是否向患儿家属介绍佩戴的目的、是否在治疗过程及交班时再次检查,及是否及时发现识别带存在的错误信息等,分析护理人员对应用患儿身份识别带的重视程度及应用的有效性。结果:从研究结果得出,患儿家属对患儿身份识别带佩戴的作用和效果认知不足,护理人员最操作规范性方面还有待加强,专业培训和护理衔接不到位,对护理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结论:应积极完善儿科医院护理工作中对患儿身份的查对制度,确保患儿身份识别带的应用流程更为规范,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患儿身份识别带的作用,避免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也能提高医院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PDCA管理模式在NICU新生儿PICC置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8月在舟山妇幼保健院NICU使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的PICC导管留置的60例新生儿为PDCA组;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在舟山妇幼保健院NICU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PICC导管留置的6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DCA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总并发症、静脉炎发生率较低(P0.05);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性发热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能降低PICC置管NICU新生儿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导管留置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最佳的气道管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本院NICU住院的89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危重新生儿进行循证护理。结果89例患儿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引起气道阻塞和窒息,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结论通过循证护理规范护理流程,熟练掌握呼吸机通气原理的使用方法等,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患者腕带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用于重症监护患者、手术患者、昏迷或意识不清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儿童患者、老年患者、外科患者身份信息识别.腕带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识别准确性和诊疗安全性,而且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患者腕带技术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条码腕带和无线射频腕带的普及应为腕带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者标识腕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患者共计60例,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院部统一电子打印腕带,观察组在电子腕带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增加了过敏标识、高危跌倒、饮食情况、护理等级,保证患者的诊治能够得到正确识别。通过自制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患者标识腕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起到了标识作用,但也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腕带知识的学习,重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腕带知识的宣教。总体而言,患者标识腕带的改进,增加了医疗护理的安全性,降低了医疗差错。  相似文献   

16.
个案管理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是一种最高级护理管理模式。随着NICU抢救技术不断进步及精心护理,患儿虽然痊愈出院,但据不完全统计,NICU患儿都会遗留不同程度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甚至脑瘫等并发症。这说明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还没结束,不仅要挽救他们的生命,而且要提高他们以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NICU中新生儿的主要健康问题,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NICU患儿住院资料。结果本院转入NICU的新生儿占医院总出生新生儿数的6.40%。NICU新生儿最常见健康问题是早产、黄疸、低出生体质量、窒息、呻吟待查等。结论NICU新生儿主要护理对策是应针对早产儿、体出生体质量儿、黄疸等常见问题采取护理措施,同时应全面提高NICU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患者对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并探究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方法。方法:对近期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临床患者300例进行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做出一定的措施,前后比较观察效果。结果:在对患者进行了相关知识宣教及规范了护士的核对流程等一系列措施后,所选的300例患者的腕带佩戴依从性显著提高。结论:加强宣传教育,规范腕带使用标准,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可有效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患者的腕带佩戴依从性,有效保证患者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家属的心理应激情况,改进护理干预措施,营造和谐护患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改进护理干预措施之前及之后的NICU患儿家属各80人,护理干预措施之前的患儿家属设为对照组,护理干预措施之后的患儿家属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压力源识别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SAS得分为(42.52±4.67)分,低于对照组的(49.45±5.11)分(P0.05);观察组SDS得分为(47.78±4.85)分,低于对照组的(58.77±5.93)分(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8.75%(P0.05)。结论:根据NICU患儿家属压力源的不同,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管理措施,能够缓解家属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更新换代产品,由于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便于抢救,保护血管,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内的患儿来说,更突显出其优点,现将我科NICU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