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洪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17-118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均行T1WI、T2WI、液体抑制反转恢复(T2-FLAIR)及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检查。结果:DWI、T2-FLAIR、T2WI、Tl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79.41%、66.18%、54.41%,有极显著差异。结论:DWI更易于发现病灶,对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4洌急性脑梗死病人行常规MRI检查。再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及TOF 3D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69例发病时间〈2h的病人,在T1WI和T2WI均为正常,DWI像呈稍高信号影;85例发病时间2h~6h病人,T2WI呈高信号,DWI呈异常高信号。在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中,31例表现为正常;20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影及其分支缺失;35例表现为脑血管影局限性狭窄、稀疏;68例表现为弥漫性脑血管分支影稀疏、减少。呈枯枝状,且常伴有主血管影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DWI比常规T2WI对诊断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成像在与DWI及T2WI像结合观察时,可对病人脑血管基本状态做出初步评价,但不宜单独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 TN 分期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成像序列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检 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为 直肠癌患者 85 例,所有患者均行 MRI 常规成像序列检查及 DWI 检查。分析 MRI 常规成像序列结合 DWI 检查在直 肠癌术前 TN 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85 例患者术前 TN 分期中 N0 期 51 例,N1 期 19 例,N2 期 15 例;T1 期 6 例,T2 期 8 例,T3 期 58 例,T4 期 13 例;MRI 常规成像序列结合 DWI 检查在 T 分期 中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 N 分期。结论:MRI 常规成像序列与 DWI 两种检查相互补充,在直肠癌术前 TN 分期 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博罗县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磁共振DWI与MRI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磁共振DWI上均表现出局灶性高信号,在回波成像T2加权成像(T21WI)没有显示异常高信号的患者有9例,然而在磁共振DWI中却显示出异常高信号,在发病9~11 h检查的患者的有10例,病灶在T21WI图像中均表现为稍高信号,然而在磁共振DWI中均表现出异常高信号。在发病12 h以上检查的患者有21例,在回波成像T21WI与磁共振DWI中均表现为异常高信号,其中10例患者在回波成像T21WI中表现为多发脑梗死灶,然而在磁共振DWI中却表现为单一异常高信号。结论:磁共振DW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较高,其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高,对急性脑梗死与非急性脑梗死有效的区分开来,同时也可以诊断出磁共振成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临床诊断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行常规MRI检查及DWI检查,评价D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WI表现为正常者6例。19例DWI显示皮质及皮质下高信号,T1WI仅可见9例,T2FLAIR仅有轻度信号增高;11例DWI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高信号,T2WI及T2FLAIR表现为稍高信号;5例D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及丘脑区对称高信号;9例DWI表现为大脑半球白质弥漫高信号,T2WI、T2FLAIR稍高信号;8例DWI表现为分水岭区高信号,其中7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合并脑室内出血,4例脑内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T1WI呈高信号。结论 DWI较常规MRI能够更早更及时地发现新生儿由于缺氧缺血造成脑实质的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水肿,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显示较T1WI及T2FLAIR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联合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恶性31个,良性16个。所有病灶均行DCE-MRI及DWI。以术后标本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3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疾病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DCE—MRI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74.2%、87.1%,特异性为50%、62.5%,准确率为70%、78.7%。ROC曲线分析确定ADC良恶性诊断闽值为1.20×103mm^2/s,ADC值诊断及联合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3.55%、87.1%,特畀性为75%、81.3%,准确性为87.23%、85.1%。结论:①DCE—MRI诊断良恶性病变特异性较低,结合DWI综合诊断能提高特异性。②DWI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高,可作为乳腺癌的筛查序列。恶性病变ADC值多≤1.20×10^3mm^2/s。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 3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 T1WI、T2WI、FLAIR、DWI、MRI 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将 MRA 结合 DWI 诊断结果与 MRI 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比 较不同方法对病变的检出率。结果:与 MRI 的检出率 43.33 %(13/30)相比较,MRA 结合 DWI 检出率 100.00 %(30/30) 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诊断结果中有 6 例 FLAIR 序列局部血管呈现为低信号,而 MRA 结合 DWI 诊断结果中,DWI 所显示的病灶解剖定位与 MRA 成像上所显示的血管异常解剖定位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结论:对急 性脑梗死患者实施 MRA 结合 DWI 诊断,能够对病灶的位置、血管情况等尽早的确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指 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晓泽  寿碧江  周峰  王迎 《中医药研究》2011,(12):1467-146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TIA患者在发病3d内行常规MRI和DWI检查,观察DWI异常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9例TIA患者在DWI有病灶,其中8例在常规MRI上未显示病灶,DWI异常者更多见于TIA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次数多、血管狭窄较重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结论 DWI比常规MRI更敏感而准确,在临床诊断的TIA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次数多、血管狭窄较重和有运动障碍是与DWI异常显著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内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进行常规MRI扫描(包括T1WI、T2WI序列)及SWI扫描,将SWI图像与常规MR序列对比分析。结果 17例海绵状血管瘤,单发13例,多发4例,SWI检出35个病灶,常规扫描(T1WI、T2WI序列中任何一个序列可以检出病灶即判断为检出病灶)检出22个,SWI发现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χ2=11.08,P〈0.05),且SWI所显示的瘤体比常规图像轮廓更清楚、范围更大。7例静脉畸形在常规MRI序列及SWI序列上均见显示,但SWI序列能清晰显示引流静脉及更多细小的髓静脉。6例动静脉畸形常规MRI序列与SWI显示情况基本一致。结论 SWI较常规MRI序列能够更好地显示颅内血管畸形,特别是对小的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对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描记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68例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87%。其中轻度异常脑电图36例(46.1%),中度异常22例(28.2%),重度异常10例(12.8%)。结论:EEG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对膝关节损伤患者采取1.5 T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期间许昌市立医院接诊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用CT与MRI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膝关节损伤的检出率,观查膝关节受损病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与CT检查的检出率相比,MRI检查的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影像学分析,半月板受损呈低信号内放射状、线状高信号为主,区域不规则;韧带损伤中T1加权成像(T1WI)以高低信号、低信号为主,T2加权成像(T2WI)呈高信号、扁平条带状低信号阴影为主,边缘不规则,界限线模糊;骨质损伤中病界限模糊,T2WI加权信号呈等–高信号状,T1WI加权信号表现为低信号;关节腔积液影像呈波浪状,部分有分层,T2WI加权信号以高信号为主,而T1WI加权信号以低信号为主。结论:应用1.5 T 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较CT更突出,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DWI及FLAIR检查,对比分析DWI、FLAIR图像。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期,弥散加权像可显示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早期脑梗死灶,本组超急性梗死灶在DWI显示达100%,高于T2WI。FLAIR序列对大脑半球表面、基底池周围、灰白质交界及脑室旁区的微小病变及脑白质变性或脱髓鞘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DWI可以尽可能早地显示病灶,早期、准确诊断脑梗死,且优于常规MR,结合FLAIR/T2WI有助于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序列( DWI序列)评价中药丹参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符合试验设计的60例早期OA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前按Lequesne制定ISOA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应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试验组给予丹参注射液关节内注射治疗;对照组给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第1、2、3、4、5周对患者进行膝关节ISOA评分,并进行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测量ADC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SO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1周和第2周ISOA评分比较,对照组评分优于治疗组(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3周、第4周和第5周ISOA评分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RI扫描的ADC值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各时段ADC值比较P>0.05。结论:中药丹参注射液和西药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疗法经ISOA临床评分评价,均可以改善临床体征,玻璃酸钠的近期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远期疗效两者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52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RI常规序列T1WI、T2WI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结果:MRI常规序列扫描:显示局限性脑肿胀11例,影像表现:境界欠清,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脑沟、脑池局部变浅、消失。其余41例有13例陈旧性脑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所有患者均表现急性脑缺血细胞毒性水肿征,影像表现:境界清楚,结节状、片状高信号病灶,且病灶范围明显大于常规T2WI、FLAIR像,20例脑干病变,23例放射冠、基底核区病变,5例颞顶叶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病变,2例胼胝体区病变,13例合并有多发性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24h内病灶检出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效果优于MRI常规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临床拟诊为超急性、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及DWI检查,分析随发病时间不同,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发病1~6 h(10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及稍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7~16 h(7例)T1WI上5例为等信号,2例为低信号,T2WI上4例为稍高信号,3例为高信号,DWI为高信号。17~24 h(5例)T1WI上4例为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24 h以上(7例)T1WI为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DWI 5例为稍高信号,2例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4例为稍低信号,2例为等信号,1例为等低信号。结论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有很大的临床诊断价值,而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则应结合ADC值才能作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卵巢良恶性囊腺类肿瘤诊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2例72个病灶的各类囊腺类肿瘤进行MRI检查及通过DWI序列检测感兴趣区的ADC值,并进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性质的卵巢肿瘤其ADC值不同。各种不同性质卵巢肿瘤的ADC值部分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对卵巢囊腺类肿瘤的鉴别诊断具体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良恶性及部分病理类型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究乳腺病变使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 30 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乳腺多 b 值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后处理 获得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及常规 DWI 参数。分析良恶性病变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 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参数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灶的弥散系数(ADC)、灌注不相关扩散系数(D)值均 低于良性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良性病灶的灌注分数(f)值明显低于恶性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良恶性病灶间的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ADC、f 的曲线下 面积分别为 0.901、0.689、0.751,D 和 f 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约登指数、灵敏度均高于 AD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采用 IVIM 模型 DWI 可为诊断乳腺肿块样病变提供更多定量信息,对鉴别病变良恶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在早期脑梗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早期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分别采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的DWI图像均显示与临床症状相符的病灶,且病灶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和清晰度,大面积脑梗塞有29例,腔隙性脑梗有21例。MRA检查显示45例患者血管症状异常,主要表现为动脉闭塞、动脉狭窄和动脉硬化。结论:DWI能有效的显示脑内病灶,MRA能比较完善的显示血管的异常。DWI和MRA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磁共振对早期脑梗塞的检出率,并且可以准确显示病变部位的位置、范围及血管的异常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术前MR常规平扫、增强和DWI资料。结果1:3例T1WI呈低信号,2例T1WI呈混杂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增强多无强化。结论:在颅内表皮样囊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中DWI均有特异性,应该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作为常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7例宫颈癌患者,均先行磁共振检查,再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检出率为94%,明显高于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8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带表观扩散系数(ADC)与颈管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肌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可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对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