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克强 《中医研究》2001,14(1):54-54
近年来 ,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加强补肾、化瘀治疗哮喘 ,收到较好疗效。1 病因病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虚实兼杂症。由于宿痰内伏于肺 ,遇诱因如风、寒、暑、湿邪 ,饮食生冷海腥或恼怒气逆 ,劳倦等 ,使气机升降发生逆乱 ,触动肺中伏痰 ,则痰升气阻而发病。正如《症因脉治·哮喘病》所说 :“痰饮留伏 ,结成窠臼 ,潜伏于内 ,偶有七情之犯 ,饮食之伤 ,或外有时令之风寒 ,束其肌表 ,则哮喘之症作矣。”本证发作日久 ,多累及诸脏 ,使肺脾肾虚。肾气虚弱 ,则本虚难复 ,使病情缠绵难愈。因此 ,肾虚、血瘀在哮喘发作日久的患者中占有突出地位 ,…  相似文献   

2.
介绍杨洪涛教授治疗小儿蛋白尿的经验。杨教授提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虚,标实为外邪、湿、浊、瘀、毒。小儿脾肾亏虚是蛋白尿发病的病因,肺虚易感是本病复发的关键,脾虚致精微物质吸收分布失常,肾病迁延日久则易致肾虚,故本病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水、湿、热、瘀等兼证为标。治疗上遵循健脾补肾之原则,同时应注意固护肺卫之气。  相似文献   

3.
陈维琴 《国医论坛》2001,16(4):50-52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较高 ,该病反复发作 ,有相当部分患者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 ,乃至肺心病。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支气管哮喘认识的逐步深入 ,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支气管哮喘属祖国医学“哮证”、“喘证”范畴 ,其发生是由宿痰伏于肺 ,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诱因引触 ,痰随气升 ,气因痰阻 ,相互搏结 ,壅塞气道 ,肺失宣降而喘促痰鸣。哮喘发作期以标实为主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反复发作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特征。本病多以风、寒、热、湿、痰、瘀为标 ,以肺虚、脾虚、肾虚为本。肺不…  相似文献   

4.
徐艳玲教授认为哮病乃内(夙根)、外(外邪)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痰为主,痰饮内生,上伏于肺,遇感诱发;痰气互搏,壅塞气道,肺宣肃乃失;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提出"法其宗、不离其本"的独到见解,从肺脾肾论治,发时以邪实为主,治以祛痰利气,攻邪治标;日久则由实转虚,治当扶正祛邪兼施,同时补肺、健脾、益肾;然发时未必全为标实、缓期未必俱为本虚,临证施治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强调外避虚邪贼风,内调饮食起居,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次数及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二者密切相关,多因禀赋素虚,肺气虚弱,症情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肺病涉脾,脾虚失运,痰饮内生;肺病及肾,肾气肾阳不足,蒸化失司,水湿泛滥,痰饮内生,伏藏于肺,成为本病的夙根,故认为肺脾肾虚为发病之本,感受外邪,痰饮内伏则为标实,治当益气补肺健脾益肾治其本,疏风宣散温阳化饮治其标.  相似文献   

6.
对于肺癌的辨证,笔者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不敢自秘,公之于众,权当抛砖引玉.肺癌非单纯肺气不足或肺脾两虚之证,而是脾肺肾三脏虚损,如此外邪乘虚而入,痰湿血瘀阻络,久而成积.正虚肺脾肾虚乃为其本,痰蕴、血瘀、络阻、癌毒则为其标. 气短是脾肺不足的表现,气喘、咽咸、痰咸是肾虚的主症,气短用升陷汤加减补脾肺,痰咸用金水六君煎加减补脾肾.此为扶正之法,临床应以健脾补肺为主,或根据年龄、症状加以补肾之法.  相似文献   

7.
陈文伯教授从医60余年,治疗小儿哮喘经验独到,立法方药颇具特色,现将陈老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总结如下。1肺脾肾三脏虚衰为基本病机陈老认为小儿哮喘的发生,主要为内外因两大类。内有"夙饮留痰"内伏于肺,遇外感、饮食、情志以及劳倦等外因引触而发。外因引动内因,导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失于肃降,痰气搏结于气道而致咳喘痰鸣等哮喘诸证。病证之初以实证为主,病久反复发作,伤及肺脾肾三脏,病证由实转虚。  相似文献   

8.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因感外邪诱发,甚则加剧,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及脾肾,后期影响心、肝,病因多为感受外邪、吸烟、饮食、情志所伤、痰浊、血瘀、气虚等。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多为痰浊、血瘀之壅盛,气虚为本,实邪为标,二者互为因果,构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特点。治以祛痰、活血化瘀、补虚,标本兼顾,虚实并治。  相似文献   

10.
李月梅 《新中医》2014,46(5):14-16
介绍赖新生教授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经验。赖教授认为哮喘患者免疫失衡状态的本质是本虚标实,内外因结合为患。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其本,外感风寒、风热或日久酿成痰瘀是其标。治疗上重视针药结合,发作时强调风邪为患,以泻肺祛邪为主,多用针刺;缓解期以治肾扶正为主,重视灸法。同时注重辨证论治,标本同治。重视清除宿根,从痰瘀着手。  相似文献   

11.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2.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王左教授系著名中医急症专家,上海市名中医,学验俱丰,尤以呼吸系统急症及厥脱的治疗见长.现将王师辨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 从肺论治王师认为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证"范畴,患者多先天禀赋不足,内有宿根,由外邪侵袭、饮食内伤或他病诱发而发病.病机以痰气交阻、肺失宣降为主;病位在肺,与肝、心、脾、肾四脏皆相关.王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发展,结合虚、邪的偏盛与主次关系,分期论治,辨证用药.(1)发作期.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成痰,痰闭气道,发为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等症.此时肺、脾、肾诸脏或虚或实,痰壅于肺,标实甚急,急则治其标,故治肺为先,宜宣肺、肃肺、清肺、泻肺.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王素芝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肾虚督亏,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键,肾虚督滞是其基本病机,本病属本虚标实,肾虚督亏为本,风寒湿、湿热、瘀血、痰浊等实邪阻滞为标,治疗扶正祛邪兼顾,补肾养督,祛邪通督;辨证分为肾虚督寒血瘀证、湿热伤肾血瘀证、肝肾两虚、痰瘀阻络证。  相似文献   

15.
浅谈肺系疾病的上盛下虚证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盛下虚”证是肺系疾病中支饮、哮喘等慢性肺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常见的证型。“上盛”即指痰浊壅肺,或外邪干肺;“下虚”是指肾之阴阳虚损。上盛下虚的病因主要是久病致虚,因痰致实,误治致变,复感外邪,阴阳亏损五个方面。久病咳喘伤及肺气,迁延日久不愈,伤肺及肾,则肺肾俱虚。由于患者素体和感邪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肺肾气(阳)虚和肺肾阴虚两种证候。在上盛下虚证中形成痰的原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亏损,津液失于输化而成,即因虚而生痰也。痰浊壅阻,则肺失宣降,上逆为喘,即因痰而致实也。本虚标实之咳喘证以肺实为主者,治当以祛邪为急,尤以治痰为重要法则,但临床往往因辨证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水气病”范畴,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其制在脾、本虚而标实。本虚指肺、脾、肾三脏损。肺气不足,宣肃失司,小道不利;脾弱气虚,水湿失运,湿浊内蕴;肾虚不固,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是由水湿泛溢肌肤,周身浮肿,蛋白下泄而肾病,故治疗重在脾肾。临床辨证分为肾虚湿滞,脾肾阳虚,肾阴亏虚三类,且常互为因果。患儿正气本虚,简易感受外邪,使病情反复。表邪未解时,必须宣肺祛风行水消肿,祛邪治标为先,而病久缠绵,或失治累及肾本,  相似文献   

17.
《河南中医》2013,33(6):832-834
慢性肾脏病总属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多考虑为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标实是指水湿、湿热、气滞、瘀血等病理产物.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影响水液代谢,则可导致水湿内停,水湿日久化热而成湿热,湿热蕴久,可致痰浊内生,水湿、湿热、痰浊三者作为有形实邪,一方面“久病入络”,日久阻塞气血运行,气血不畅,形成气滞、瘀血;另一方面诸邪日久不化而变生湿毒、浊毒等.在治疗上或以补虚为主、兼祛邪实,或以祛邪为要、兼以补虚,或通补兼施、祛邪补虚并进,以期根治.  相似文献   

18.
哮喘病在肺,其根在脾肾,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理因素为痰浊内伏。痰浊日久造成痰瘀并存,而成为发病的宿根。而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以脾虚为主。治哮必清痰,治痰必理脾,采用咳喘合荆旨在健中和胃,降逆化痰,宣通肺气。中医称支气管哮喘为哮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长。在临床上我院应用咳喘合剂治疗哮喘,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用我院自制的咳喘合剂治疗哮喘病人108例,总有效率97%。对于治愈的88例,随访6~18个月,结果仅有6例复发,经继续上法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  相似文献   

19.
单要军  薛松  李连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48-2148
哮喘病在肺,其根在脾肾,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理因素为痰浊内伏.痰浊日久造成痰瘀并存,而成为发病的宿根.而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以脾虚为主.治哮必清痰,治痰必理脾,采用咳喘合剂旨在健中和胃,降逆化痰,宣通肺气.中医称支气管哮喘为哮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长.在临床上我院应用咳喘合剂治疗哮喘,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用我院自制的咳喘合剂治疗哮喘病人108例,总有效率97%.对于治愈的88例,随访6~18个月,结果仅有6例复发,经继续上法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认为哮喘是脏腑亏虚,痰瘀伏留,外邪引发所致的本虚标实之证,与肾虚关系密切.本文从肾虚的本质出发,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生的机理.认为哮喘的宿根是肾虚,其本质以基因遗传为主,与Th"Th2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及自由基代谢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