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转移是胃癌病人术后常见的转移方式,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腹腔内脱落的癌细胞(exfoliated cancer cells,ECC)是形成腹膜转移的先决条件和胃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对指导胃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进行期胃癌围手术期腹腔化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首位,进行期胃癌占80%以上,5年生存率为40%左右,约有半数患者于根治术后5年内死于腹膜复发转移[1]。因此,腹腔化疗是提高胃癌治疗水平的关键问题。现就胃癌围手术期腹腔化疗意义、方法及展望作一综述。一、胃癌围手术用胸腔化疗的理论根据:业已证明,腹膜种植转移是进行期胃癌最常见的复发形式。癌肿一旦侵出浆膜,就有高度向腹腔内脱落、种植。转移倾向。Kalbara[2]报道353例肉眼浆膜受侵的胃癌病人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达80%,既使作根治术,阳性率也达20~30%。游离癌细胞阴…  相似文献   

3.
进行期胃癌即使做根治手术复发的也较多,复发形式以腹膜复发为主。当癌浸出浆膜面时,脱落的癌细胞在腹膜表面着床,增殖而形成播种性的转移结节。作者对280例进行期胃癌施行术中癌细胞冲洗,即开腹后用生理盐水50ml 冲洗Douglas 腔,将冲洗液收集、离心沉淀后,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如下:1.癌的腹膜播种程度(P)和腹腔内游离癌细胞:P_0(无腹膜转移)时,腹腔细胞诊(+)为20%;P_1(与癌病灶接近的腹膜有转移)为58%;P_2(远处腹膜有少数转移)为95%;;P_3(远处腹膜有多数转移)为95%。2.癌浸润深度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P m 癌(浸  相似文献   

4.
腹膜转移是胃癌病人术后常见的转移方式,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腹腔内脱落的癌细胞(exfoliated cancer cells,ECC)是形成腹膜转移的先决条件和胃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对指导胃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胃癌生物学行为与腹膜种植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达  张岂凡 《实用癌症杂志》1994,9(4):290-290,292
胃癌生物学行为与腹膜种植转移关系的研究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庞达,张岂凡,丁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1)。我们对100例进展期胃癌进行浆膜脱落细胞学研究,以探讨胃癌生物学行为与腹膜种植转移的关系,为杀灭脱落的癌细胞,预防癌细胞种植转...  相似文献   

6.
胃癌的腹膜亚临床转移检测及阻断治疗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进行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膜转移约占40%~50%。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犤1犦。其途径是:1)癌细胞浸透胃浆膜;2)向腹腔脱落,在腹腔内环境作用下形成有生物活性的脱落癌细胞(ECC);3)与腹膜粘附着床,增殖形成癌结节。转移病灶一旦形成,即为临床转移,治疗十分困难。因此将胃癌腹膜转移诊断和预测提高到亚临床水平,采取有效的阻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我们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1腹膜组织形态学及腹膜转移的病理生物学研究正常的腹膜是由单层间皮细胞及其下方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  相似文献   

7.
66例胃癌腹腔冲洗细胞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6例胃癌患者进行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其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分期等因素的相关性,并通过累积复发曲线分析预后。结果 66例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6.4%(24/66),浆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2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及分期,与腹腔冲洗细胞学阳性显著相关;累积复发分析显示,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腹腔复发较阴性者显著增高(P<0.01),提示预后不佳。结论 腹腔脱落癌细胞形成微转移灶,是胃癌术后腹腔复发转移及降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浆膜侵犯及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腹腔脱落癌细胞呈正相关。术中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有助于评价手术效果、判断预后以及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00例进展期胃癌采用印片、刷片及腹腔灌洗的方法进行了浆膜脱落细胞检查,结果表明浆膜分型为腱状形和多彩弥漫型,癌细胞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类型(P<0.05)°。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癌细抱检出率显著增高(P<0.01)。随着浆膜受浸程度及肿物直径的增加,癌细胞检出率相应增高(P<0.05)。癌细胞检出率还与胃癌分期、腹腔种植程度及病理类型等因素有关,探讨了预防术后腹膜种植转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胃癌不能根治切除及复发的最主要原因是腹膜种植。据文献记载 ,胃癌腹膜种植占全胃癌手术的 10 %~ 15 % ,根治切除术后复发的 5 0 %~ 60 % ,其治疗效果不佳 ,5年生存率基本为 0 [1] 。因此 ,控制腹膜种植是提高胃癌疗效的关键 ,本文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一、腹膜种植的形成[2 ,3]  腹膜种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并有很多相关因子参与。可能的机制为 1.原发灶的癌细胞侵出浆膜脱落至腹腔内 ,形成游离癌细胞。 2 .一些相关因子介入 ,转移至腹膜。 3.在基质消化酶和运动因子等因素的作用下 ,癌细胞向腹膜下组织浸润。 4.由血管增殖因子所诱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冲洗液中CEAmRNA、CEA蛋白和细胞学检测游离癌细胞及预测腹膜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中收集 43例胃癌和 10例胃良性病变的腹水或腹腔冲洗液 ,分别采用RT PCR方法测定腹腔液中游离癌细胞CEAmRNA表达 ,放射免疫检测上清液中CEA蛋白含量 (p CEA) ,同时做腹腔冲洗细胞学 (peritoneallavagecytology ,PLC)检查。结果 CEAmRNA表达阳性率 (5 6 .3% )明显高于p CEA (38.1% )或PLC (33.0 % ,P <0 .0 5~ 0 .0 1)。CEAmRNA表达量随侵袭深度、病期进展而增加 (P <0 .0 5 ) ,因大体类型、浆膜类型不同 ,其阳性表达级别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三种方法均适用于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诊断或腹膜转移的预测 ,但对微量癌细胞检出的灵敏性 ,以RT PCR方法为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手术的100例患者,开腹后取腹腔冲洗液500mL,检测腹腔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分析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检测到癌细胞20例,阳性率2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组织学分型是影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侵犯深度、组织学分型是影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脱落癌细胞是胃癌病人发生腹膜转移的重要因素,其I临床病理特征影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分析它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探讨临床对胃癌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结果腹腔冲洗液中IL-8的含量在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脱落癌细胞及TNM分期等分组统计中,均显示统计学差别,特别是在不同的浆膜类型组差别十分显著(P<0.01);结论进展期胃癌腹腔冲洗液中IL-8在多项指标中的表达呈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IL-8的高表达很可能作为一种提示物预测肿瘤的播散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术中用TH胶封闭癌浆膜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中用TH胶封闭癌浆膜面的研究王舒宝,郑虹,梁洪伟,单吉贤,张铭腹腔内脏癌浸润浆膜面后常发生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由于手术的刺激可加速癌细胞脱落,引起广泛性腹膜播散性转移。我们采用TH胶封闭癌浆膜面,防止癌细脱落取得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我科于1992年4...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定量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20、CEA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荧光RT-PCR方法,对56例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中定量检测CK20、CEA mRNA的表达.结果浆膜受侵患者CEA mRNA的表达率61.5%(16/26),明显高于未及浆膜者30.0%(9/30)(P<0.05).浆膜受侵患者CK20 mRNA的表达率46.2%(12/26)与未及浆膜者56.7%(17/30)(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实时定量荧光RT-PCR检测CEA mRNA可作为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诊断或腹膜转移的预测,指导术中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浆膜类型预测术后腹膜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术中采集100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测(PLC)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癌胚抗原蛋白(PCEA)水平,将胃癌浆膜类型、腹腔灌洗液检测结果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腱状型和弥漫多彩型PLC和PCEA以及术后腹膜转移发生率与正常型、反应型和结节型相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腱状型PLC、PCEA及术后腹膜转移率与弥漫多彩型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腹膜类型为腱状型和弥漫多彩型极易发生术后腹膜转移。据浆膜类型预测术后腹膜转移,是一种较可靠、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胃癌病人腹腔内癌细胞的播散程度,在日本对100名胃癌病人于手术开始时开腹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道格拉斯窝,随即吸出20毫升冲洗液,立即离心和染色。为了研究胃浆膜浸润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数目之间的关系,对胃浆膜明显的癌样浸润面积进行了测定。对14名已有浆膜浸润或腹膜转移的病人,用~3H-胸腺嘧啶核苷测定了癌细胞的活性。对有癌性腹水的病人,在抽出腹水后腹腔内注入10毫克丝裂霉素C,30分钟以后第二次抽液,并重新测定癌细胞的活性。结果:1.没有或疑有浆膜浸润的胃癌病人,在腹腔内未发现有游离癌细胞。相反,在肯定有浆膜浸润的病人中,31%在其冲洗液中发现了癌细胞。如果病变侵及到其它器官,则65%的病人在其腹腔内证  相似文献   

17.
出现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经。血行转移一般发生于胃癌晚期。当癌肿侵透浆膜后,癌细胞可脱落,种植于腹膜、网膜或其他脏器表面,形成种植转移。胃癌转移的程度是判断病期、选择手术方式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一旦发生转移,往往意味着各种治疗方法均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患者预后不良。为了在肿瘤细胞形成确切的转移灶之前,及时发现可能发生转移的征象,予以相应  相似文献   

18.
胃浆膜受累胃癌患者,即使根治性切除后,仍有大约50%的病例复发,有腹膜转移者更常见。复发可能是手术时已有恶性细胞腹膜内播散,或在手术期间肿瘤细胞腹膜内播散。在无明显胃浆膜受累的胃癌患者Douglas腔洗出物中进行细胞学检查,证明在腹膜内无游离癌细胞。然而,胃浆膜受累的胃癌患者腹膜内游离癌细胞的检出率为44~48%。另外,在胃浆膜受累区大于15c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胃癌MMP-2和CD表达情况。其中45例行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MMP-2和CD与浸润深度、胃浆膜分型、腹腔脱落癌细胞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CD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MMP-2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但淋巴结转移阳性者MMP-2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结论:MMP-2和CD高表达胃癌具有更强的侵袭、淋巴结转移能力及腹膜转移倾向。MMP-2和CD能较好的反映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助于判断预后。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MMP-2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但淋巴结转移阳性者MMP-2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结论:MMP-2和CD高表达胃癌具有更强的侵袭、淋巴结转移能力及腹膜转移倾向。MMP-2和CD能较好的反映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胃癌E-钙粘蛋白表达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E-钙粘蛋白的表达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关系.方法应用细胞学和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分别检测64例胃癌病人腹腔游离癌细胞和胃癌组织E-CD的表达.结果E-CD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已侵透浆膜的胃癌组织E-CD为阴性表达、低表达及阳性表达时,其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分别为52.63%,23.08%和10%,(P<0.05).结论胃癌浸透浆膜后E-CD的无表达或表达下调是癌细胞脱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