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治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性。方法收集6例(6只眼)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4只眼)行常规巩膜外加压环扎术,2例(2只眼)行玻璃体手术,比较视网膜复位率及术后屈光状态。结果6例(6只眼)视网膜均复位。术后3个月综合验光,4例巩膜外手术患者屈光不正在-2D~-4D,散光-1.5D~-4.75D之间,裸眼视力0.15~0.3,矫正视力0.3~0.7;2例行玻璃体手术患者屈光状态在-0.75D~-1.5D,裸眼视力0.4~0.6,矫正视力0.5~0.7。结论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后的视网膜脱离选择玻璃体手术复位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探讨两种巩膜外手术方式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220例220眼,其中复杂性视网膜脱离70例70眼,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150例150眼。分别实施巩膜环扎+外加压+冷凝+放液(或不放液)术及巩膜外加压+冷凝+放液(或不放液)术。 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对复杂性RRD和非复杂性RRD的效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一次性成功率为89.3%,而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一次性成功率仅为72.9%。 结论:巩膜外手术对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而巩膜环扎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并非完全必要  相似文献   

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涂芳 《眼科新进展》2007,27(6):456-457
目的分析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印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采用裂孔定位后经巩膜CO2冷凝、视网膜下放液、硅胶外加压或环扎、玻璃体注气等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a,视网膜复位55例.53例患者视力提高,未愈者原因包括玻璃体增殖膜形成、无晶状体眼、巨大裂孔等。结论巩膜冷凝和硅胶外加压或环扎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用有效的方法,应掌握手术适应征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变及恢复情况。方法 收集 39例 (39只眼 )手术复位成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于术前及术后 1周、1、3、6月分别进行检影验光 ,A超测量眼轴长度 ,角膜曲率计检查 ,观察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本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 ,近视眼占 82 .0 5 %。 >4 .0 D者占 6 9.2 3% ,眼轴长度>2 6 mm者占 6 9.2 3%。 3例环扎术后 ,全部眼轴加长 ,近视度加深。术后 1周及 1月时 ,散光值 >2 .0者为 12 .82 % ,术后 3个月逐渐减少。放射状加压术后散光值更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 6个月内能恢复原状。结论 术前眼轴越长 ,近视度越高 ,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机会越多。环扎术后 ,眼轴变长 ,近视度加深 ,且半年内无明显改善。环形加压术或放射状加压术后早期 ,近视度数降低 ,向远视方向改变 ,从 +0 .5 D~ +5 .0 D不等 ,1月时最为明显。放射状加压术更易引起角膜曲率改变 ,散光值更大。但这种屈光改变是暂时性的 ,术后 6个月逐渐恢复原状 ,并趋于稳定。临床上适宜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 6个月重新验光配镜。  相似文献   

5.
以往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首选巩膜外加压手术 ,而一些特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如 :靠近后极部裂孔、多发裂孔、眼外肌处裂孔、黄斑裂孔、2 .5 PD以上需大块硅胶外加压裂孔等视网膜脱离 ,常规巩膜外加压手术有诸多不便。近年玻璃体手术技术快速发展 ,安全性不断提高。我院对于上述特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47例 47只眼首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收到了良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998年 7月~ 1999年 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47例 47只特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首次进行了玻璃体手术。其中男 2 9例 2 9只眼 ,女 18例 18只眼 …  相似文献   

6.
分析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92例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 ,玻璃体病变 ,屈光状态 ,视网膜裂孔形态、数目、分布 ,膜分级 ,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为 12 5 4% ,双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中 6 9 5 7%为 30岁以内青少年 ,92例双眼视网膜脱离中 81例为近视眼 ,双眼视网膜脱离之裂孔形态以圆孔为主 ,在数量、分布上双眼高度对称 ,手术成功率与膜分级关系密切。结论 :提示近视是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重要因素 ,强调对青少年视网膜脱离双眼检查及定期随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最小量巩膜外手术治疗PVRC2以下近视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视网膜脱离PVRC2以下的近视眼患者32例32眼,入院后1wk内,采用配戴小孔镜和体位治疗,裂孔周围堤坝式激光光凝。剩余视网膜下液不能吸收者行最小量巩膜外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经体位治疗网膜脱离范围缩小,再通过手术治疗,经过2~6mo随诊,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矫正视力、眼压均有显著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结论:最小量巩膜外手术是PVRC2以下的近视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 例16 眼角膜屈光手术后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临床资料。3 眼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经冷冻治疗,9 眼经巩膜冷冻引流视网膜下液联合加压环扎术,4 眼经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冷冻环扎术。结果 术后经1~18 个月平均8.2 个月随访,视网膜均复位。15 眼较术前视力均提高,9 眼近视增加平均2.3D,散光增加0.8D,散光轴亦有移位。结论 角膜屈光手术对视网膜脱离的复位无明显影响,但复位手术可导致屈光度改变影响屈光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巩膜宽带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前后屈光状态及眼球各部分形态和容积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间行巩膜宽带环扎术并手术成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6例(26只眼),利用A型超声、角膜地形图等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视网膜脱离巩膜宽带环扎术后眼轴显著延长,前房显著变浅,晶状体明显增厚,而角膜平均屈光力和散光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视网膜脱离巩膜宽带环扎术后可发生眼球形态改变,其屈光状态的改变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4例96眼,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91眼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其中37眼联合环扎术,另5眼单纯行环扎术。67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19眼在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气体充填。结果:90眼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首次手术复位率94%,4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最终解剖复位率98%。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46眼)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及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眼采用巩膜环扎外加压术,12眼采用巩膜环扎术,4眼采用巩膜外加压术治疗;术中36眼放液,10眼未放液治疗。一次手术成功39眼(84.78%)。术中是否选择放液对一次成功的视网膜复位率无明显影响。最终随访44眼视网膜复位,治愈率达到95.65%。术后35眼(76.09%)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术中放液或不放液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2例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玻璃体病变,屈光状态,视网膜裂孔形态、数目、分布,膜分级,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为12.54%,双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中69.57%和30岁以内青少年,92例双眼视网膜脱离中81例为近视眼,双眼视网膜脱离之裂孔形态以圆孔为主,在数量、分布上双眼高度对称,手术成功率与膜分级关系密切。结论:提示近视是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重要因素,强调对青少年视网膜脱离双眼检查及定期随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芬  徐军  樊文英  侯志嘉  马凯  刘宁朴 《眼科》2007,16(4):256-259
目的探讨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设计回顾性、非对照病例研究。研究对象99例12岁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6月至2006年3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12岁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99例119眼,记录患者就诊原因、裂孔形状和视网膜脱离特点,对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指标病史、患眼屈光度、视网膜脱离的形态和特点。结果27例27眼有眼部钝挫伤史。26例37眼屈光度数>-4.0D,13例14眼有既往白内障手术史,5例7眼伴先天性脉络膜缺损,还有29例34眼原因不明。患者就诊时60眼(50.4%)视网膜全脱离,66眼(55.5%)发生C级以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结论近视和眼部顿挫伤是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患儿就诊时视网膜脱离范围常较大、且多伴有较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故应加强对具有危险因素患儿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65年Lincoff等改进了加压不放液技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避免了许多并发症,使得此手术在临床广泛运用。国内有关不放液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报道很多,但为了形成“新的锯齿缘”以缓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多数都联合巩膜环扎手术。我们对适合从外路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运用最小量巩膜外手术方法,采用冷凝加不放液的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键  古洵清 《眼科》1999,8(1):10-12
目的:观察分析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与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不同点。方法:详细记录15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手术所见,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行手术13例,其中巩膜加压术5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加压术8例。11例成功复位,1例好转。结论;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较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诊断较困难,发病因素增加,诱发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因子增多且比例较高。巩膜环扎术或玻璃体切除联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LASIK术前孔源性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的处理方法.方法 将拟行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患者32例32只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分别行单纯激光光凝、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和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治疗,随访观察3~6 月,分析其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单纯激光光凝组治疗的有效率最低;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组治疗的有效率最高,但部分患者术后玻璃体混浊情况较术前加重;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组治疗术后玻璃体混浊改变情况优于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组.结论 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仍是目前治疗高度近视眼LASIK术前孔源性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疗效最确切的方法,单纯激光光凝或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有效的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4例64眼,26例行巩膜扣带术,38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均不行巩膜外冷凝,观察眼部表现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病例>-6.00D高度近视占总病例数的41%。64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均有葡萄膜炎反应,眼压2.00~8.00mmHg;26例行巩膜扣带术,19例视网膜复位,复位率73%,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8例,32例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复位率84%。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眼及无晶状体眼多发,视网膜光凝替代术中巩膜外冷凝可能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2例195眼,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131眼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其中37眼联合环扎术;另64眼单纯行环扎术。145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16眼在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气体充填。结果: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185眼,首次手术复位率94.9%。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不放液治疗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8眼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术中不引流视网膜下液,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眼中一次成功25眼,视网膜下液在1~2天吸收为13眼,3天~1周内吸收为12眼,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结论 在成功封闭裂孔后,脉脱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可自行吸收,手术成功率高,可有效减少放液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83例(85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C2级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不放液的巩膜外加压术临床资料,分析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8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9.2个月.结果视网膜复位79只眼,手术成功率为92.9%.PVRA级、B级、 C1级及 C2级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为3.5%,术后视力进步73只眼,占85.9%.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不放液的巩膜外加压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适合于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