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玉溪市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医院报告病例诊断的准确性,为伤寒副伤寒诊断及报告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全市2012-2014年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的诊断结果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收集病例510例,诊断符合率80.98%;伤寒诊断符合率55.00%,副伤寒诊断符合率66.06%;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率48.66%,实验室确诊病例符合率96.69%;临床病例中伤寒与副伤寒的构成为6∶1,确诊病例中伤寒与副伤寒的构成为1∶15;诊断符合率为100%的是玉溪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新平县、元江县、峨山县,最低的是通海县(33.90%);各级医院的伤寒副伤寒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率为市级明显高于县乡两级,确诊病例符合率市、县和乡三级比较接近。结论 玉溪市伤寒副伤寒诊断符合率偏低,影响了网络报告的真实性,影响了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玉溪市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的诊断与治疗现况,为伤寒、副伤寒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玉溪市2012—2014年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次收集病例510例,临床病例中伤寒与副伤寒的构成为6∶1,确诊病例中伤寒与副伤寒的构成为1∶15;确诊病例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所占比例较临床病例高(P0.05),较接近诊断标准。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的嗜酸性粒细胞降低或消失,且比例高于临床病例(P0.05);确诊病例的培养率为100.00%,临床病例的培养率为44.92%;24.12%调查病例的疗程小于10天,临床病例的疗程较确诊病例短,有50.80%临床病例疗程小于10天;按出院标准进行便培养的仅占7.25%。结论玉溪市伤寒、副伤寒临床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检验结果和治疗与确诊病例有差异,部分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未按诊断标准和防治手册执行,尤其是临床病例更为突出,影响了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伤寒、甲型副伤寒初期的诊断、隔离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汤恒 《中国校医》2002,16(5):437-437
伤寒、甲型副伤寒是一类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相似 ,病程初期多数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早期不易确诊。为控制伤寒、甲型副伤寒在学生中传播 ,我院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早期诊治隔离。现将我校 1999~ 2 0 0 1年收治病程初期伤寒、甲型副伤寒情况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 本组病程不超过 7天入院的伤寒 8例、甲型副伤寒73例 ,共 81例 ,其中男 74例 ,女 7例 ,我校大学生 75例 ,教工 2例 ,外校大学生 1例 ,临时工 2例 ,个体户 1例。1.2 病例入院时的临床表现 中度发热 12例 ( 14 .81% ) ,高热6 1例 ( 75 .31% ,其中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重点地区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及符合率,为判明当地疫情是否真正高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国家诊断标准对重点地区2013-2015年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病种、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诊断符合率及不符合情况。结果 460例调查病例中,伤寒病例占62.8%,副伤寒病例占37.2%。有135例病例完全符合诊断,总诊断符合率为29.35%,其中副伤寒诊断符合率高于伤寒(X~2=86.18,P0.001);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诊断符合率均存在差异(X~231.48,P0.001),地区以红河州最高(62.22%),医病机构以州市级最高(45.52%)。有325例(70.65%)诊断不规范,其中169例(52%)应排除诊断,156例(48%)应订正为伤寒、伤寒其它诊断类型。不符合诊断类型主要是伤寒和副伤寒确诊病例。结论云南省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准确性低,报告疫情数据不真实。按国家标准诊断、报告病例和重点开展病原菌分离、培养方法,有助于提高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及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以人口为基数的伤寒发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及时了解、掌握伤寒高发区流行情况。方法在广西河池市的金城江辖区内的金城江镇、东江镇建立以人口为基数的监测系统开展伤寒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对发热疑似病人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对就诊发热病例进行登记。监测区内的各级医疗机构及大部分的个体诊所均作为监测点。以病原学为确诊依据,肥达试验作为辅助诊断依据。结果监测区内4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数为99例,年均年龄段发病率为20.6/10万。病原学监测9049份标本,分离出伤寒、副伤寒菌99株,其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70.1%,伤寒沙门氏菌仅占29.9%;伤寒副伤寒症状相似,以发热头痛为主要症状。结论监测区内以散发病例为主要流行趋势,监测的发病率低于以往的常规疫情报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优势菌型;肥达试验在常规监测中的诊断意义较差,确诊伤寒、副伤寒病例的肥达试验诊断符合率低。  相似文献   

6.
伤寒、副伤寒是常见传染病,尤其是在农村发病率较高,由于农村的医疗条件,缺乏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及病源学诊断条件,给伤寒、副伤寒的早期诊断带夹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就作者在基层医疗工作中诊治100例伤寒、副伤寒的经验,谈谈早期临床诊床断伤寒、副伤寒的体会。一般临床资料一、病例来源:1985年1月至1987年底本院收治确诊的伤寒、副伤寒病人100例。其中伤寒76例,副伤寒24例。病程在一周内的50例,1~2周的50例。二、诊断依据:具备下列条件的第①、⑦二项和①~⑥项中的任意一项或具备第⑧项和①~⑥项中的任意三项者即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伤寒副伤寒的诊断符合率调查,掌握曲靖市该病的真实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4本地医院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结果:872例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准确率为38.07%,排除率为47.94%。结论:本地医疗机构伤寒副伤寒诊断的准确性不高,应加强对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的培训,对伤寒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202例伤寒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 1999年我科住院伤寒、副伤寒病例数占杂病 (除肝炎外的传染病 )总数 32 % ,远远高于 1991~1994年 (占 16 % ) ,为探讨 1996年以来伤寒、副伤寒患病人数增多的原因及指导预防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调查了 1996~ 1999年我科伤寒、副伤寒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来自 1996~ 1999年我科伤寒、副伤寒住院病例 36 1例 (均经血培养、粪培养或血肥达反应诊断)。其中伤寒 2 0 2例 ,副伤寒A 15 1例 ,副伤寒B 7例 ,副伤寒C 1例。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描述了 1996~ 1999年伤寒、副伤寒患病情况 ,患病季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西高发地区以人口为基数的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方法建立以固定人群为基数,病原学为确诊依据的前瞻性监测系统进行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甲型副伤寒发病91例,伤寒发病15例,发病率分别为180/10万和30/10万。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占85.8%。伤寒、副伤寒除12月外,全年均有发病。伤寒发病以成年人为主,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甲型副伤寒临床症状与伤寒相似。结论伤寒、副伤寒实际发病率远高于一般常规监测发病率,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2012年江苏省菌痢和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病例诊断符合情况。方法江苏省南、中、北地区各抽2~3地市,再抽取省、市、县级医疗机构。结果本次调查抽取菌痢有效调查病例124例,符合率为13.71%;伤寒/副伤寒有效调查病例53例,符合率为50.94%,伤寒/副伤寒符合率高于菌痢。菌痢实验室诊断符合率省级高于其他级别医院。结论江苏省菌痢和伤寒/副伤寒符合率均较低,临床医生实验室诊断标准知晓率亟待提高,培训、交流和调研是发现问题、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 2007-2012 年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防控效果。方法 收集贵州省2007-2012 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数据、病例卡片信息、防控措施及管理文件等资料,比较 2007-2009 年与 2010-2012 年伤寒/副伤寒平均发病率、暴发疫情变化、病例发病到确诊的时间间隔变化、病例上报机构变化、实验室诊断病例比例变化和疫情报告管理变化情况,利用Excel和EpiInfo软件进行描述和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09年贵州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5 978例,平均发病率为5.29/10万;2010-2012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2 765例,平均发病率为2.57/10万,平均发病率比2007-2009年下降51.31%。各市(州)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局部存在暴发和流行,暴发起数减少87.50%。报告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99),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病例增加11.51%,乡镇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报告病例减少61.47%,实验室诊断病例比例增加23.63%,填卡及时率增加8.44%,卡片录入及时率增加6.76%,县区审核及时率增加2.40%。结论 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防控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局部暴发或流行的风险,健康教育和实验室监测等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6-2018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现有防控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系统中2016-2018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北京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56例,报告病例集中在6-8月,共报告33例(33/56);20~4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较多,共报告43例(43/56),城区报告病例数高于郊区。伤寒、副伤寒发病后9 d左右可以明确诊断。2018年北京市报告一起输入性伤寒暴发疫情。结论北京市对于夏季炎热季节出现相关症状的青壮年,应考虑伤寒、副伤寒感染可能;应详细调查外地感染后回京的病例,以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3.
广西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诊断依据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广西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的诊断依据,从而了解真实情况,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在我区A~E5市(县)内对各医疗单位2002年8~12月期间填报疫情报告卡的伤寒、副伤寒病例按调查表回原医疗机构对其诊断依据、实验室结果、菌型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54例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的“临床”和“临床 血清学”的诊断率均为39.8%,“病原学”诊断率为17.8%,“临床 流行病学”诊断率为2.8%。病原学诊断率以A地为高(49.0%),其它4地在0%~9.1%之间;分离病原以甲型副伤寒的比例为高(占93.7%)。有病原分型诊断的占59.6%,其中伤寒占33.6%,副伤寒占26.0%;未分型占40.4%。234例无病原学诊断、依靠血清学诊断的病例中有107例肥达氏反应结果与区分的诊断不相符(占45.7%);肥达氏阳性的细菌学符合率为23.5%.47.1%培养阳性患者其肥达氏结果为阴性,20.6%肥达氏阳性的患者其培养结果为阴性。结论应提高各医疗机构报告病例病原学诊断的比例,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其诊断水平和统一诊断标准,提高发现病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肥达氏反应在伤寒副伤寒的诊断中存在其局限性,病例的诊断及现场疫情控制急需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快速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97年8至10月份将在合浦县公馆镇收治的62例伤寒副伤寒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血清学及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按1997年全国伤寒副伤寒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诊断病例。凡是临床诊断的伤寒病例都进行了血清学检测(肥达氏反应)和分类。分类依据见表1表1 伤寒副伤寒血清学分类病原菌分类OHABC伤寒≥1:80≥1:160副伤寒(甲)≥1:80≥1:80副伤寒(乙)≥1:80≥1:80副伤寒(丙)≥1:80≥1:802 结果2.1 伤寒血清凝集试验 62…  相似文献   

15.
蒋征刚  谢雨豪  顾华  刘魁  蔡剑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1437-1439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地区各省(市、自治区)2011年伤寒、副伤寒疫情空间分布情况,为疾病预防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11年伤寒、副伤寒病例报告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自相关及、趋势面分析等。结果 2011年累计报告伤寒病例101569例,副伤寒病例47965例,伤寒、副伤寒发病呈现一定的聚集性,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为热点区域,趋势面分析得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由北向南上升趋势、由西向东下降趋势的结论;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中男性病例构成比较高,分别占伤寒、副伤寒病例数的55.40% 、55.13%,<45岁伤寒病例占报告伤寒病例数的75.51%,<45岁人群副伤寒病例年龄占报告副伤寒病例数的78.01%,农民是伤寒、副伤寒的高发人群。结论 根据伤寒、副伤寒发病空间分布及人群分布相关特点,科学制定伤寒、副伤寒防控策略,采用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其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伏晓庆  古文鹏  尹建雯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497-2499,2502
目的分析2003-2012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0年全省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和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伤寒副伤寒在云南省的发病和流行情况。结果 2003-2012年,云南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66 870例,死亡23例,年均发病率14.91/10万,病死率0.034%,报告病例数、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3/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 125.33,P0.001)。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季节性明显,感染高峰期在5-10月;发病地区分布广泛,但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较大,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州市年均发病水平呈交错排位;发病人数最多的职业是农民(39.50%),其次为学生和工人,近年散居儿童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云南省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起数和人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伤寒副伤寒主要以散发病例为主,报告病例以实验室诊断居多(71.28%),近年来甲型副伤寒发病上升,在个别州市已成为优势菌感染。结论云南省10年来伤寒副伤寒发病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以甲型副伤寒优势菌感染为主的重点州市应加以有效策略控制和分类指导;对农民发病较高和散居儿童发病上升应予以特别关注和警惕;在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及实验检测技术和方法上需进一步提高和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肥达试验和Tubex试验在伤寒、甲型副伤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06—2012年广西伤寒、甲型副伤寒常规监测和暴发疫情中的164例确诊病例血清,应用肥达试验、Tubex-TF试验和Tubex-PA试验进行伤寒、甲型副伤寒血清抗体检测;分别计算3种试验血清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约登指数和Kappa值等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以病原分离为金标准,对106例病原分离阳性的伤寒血清进行检测,Tubex-TF试验的灵敏度为66.98%,特异度为78.93%,阳性预测值为0.225,阴性预测值为0.963;对58例病原分离阳性的甲型副伤寒血清进行检测,Tubex-PA试验的灵敏度为70.69%,特异度为91.16%,阳性预测值为0.272,阴性预测值为0.985。病原分离阳性的伤寒及甲型副伤寒病例血清进行肥达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4.34%和22.41%。病原分离和Tubex-TF试验检测为伤寒阳性的血清,Tubex-PA试验同时检测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82%;病原分离与Tubex-PA试验检测为甲型副伤寒阳性的血清,Tubex-TF试验同时检测为阳性的检出率为31.71%。结论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可考虑采用简单易行的Tubex试验作为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的方法,有利于疫情的早期发现和防控。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市3所院校伤寒、副伤寒爆发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 ,伤寒副伤寒在一些地区不断爆发。尤其近 1 0年来 ,伤寒在广西区内局部地区和单位屡有爆发[1 ] 。 1 999~ 2 0 0 0年柳州市 3所大中专院校相继发生伤寒、副伤寒爆发。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 ,2起是由食物引起 ,1起由水源引起 ,各有不同特点 ,病例在短时间内增多 ,经及时采取有力措施 ,疫情得到迅速控制。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1 疫情发生情况3起伤寒、副伤寒共发病 1 68人 ,其中住院 81人 ,无死亡病例。甲校在校学生 2 50 0人 ,首发病例发生于 1 999年 9月 1 2日 ,至 1 0月 8日止 ,确诊病人 53例 ,有 33人住院治疗 ,疑似病例 43人 ;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和分析个旧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在近年来云南省伤寒副伤寒报告发病率较高的个旧市,选取血培养确诊病例50例,对照100例,采用问卷收集资料。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病前2周是否经常吃米线(OR=5.784,95%CI:1.288~25.969)和病前2周吃过冷饮(OR=4.593,95%CI:1.790~11.781)是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个旧市伤寒副伤寒高发主要与不安全的食物有关,今后应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和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降低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伤寒副伤寒高发区开展综合防治,以摸索贫困地区伤寒副伤寒防制经验,为开展大规模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发热患者监测,以及时发现患者,在干预区实施对传染病规范管理,对重点水源消毒管理,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以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结果主动搜索疑似伤寒副伤寒发现率0.08%,主动发热就诊病例监测,疑似伤寒副伤寒病例发现率0.33%;对3 664例发热就诊病例采血319例作伤寒沙门菌培养,检出伤寒沙门菌12株,伤寒副伤寒阳性率3.76%。干预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比对照区下降60.06%%,比干预前发病率下降71.2%。结论开展就诊发热病例监测,及时采血培养,是早期发现伤寒副伤寒传染源的关键,采取规范治疗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