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CT引导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CT引导下胸骨旁径路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者37例,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结果 37例中恶性胸腺肿瘤11例;良性胸腺肿瘤2例;恶性淋巴瘤6例;肺癌5例;良、恶性畸胎瘤、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结结核各1例;8例假阴性;无假阳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76%(25/33),阳性预测值100%(25/25),良性病变诊断特异性100%(4/4),阴性预测值40%(4/10),总的诊断准确率78.4%(29/37).术后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发生率5%,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CT引导下胸骨旁径路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而并发症较低,可作为前、上、中纵隔病变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CT引导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CT引导下胸骨旁径路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者37例,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结果 37例中恶性胸腺肿瘤11例;良性胸腺肿瘤2例;恶性淋巴瘤6例;肺癌5例;良、恶性畸胎瘤、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结结核各1例;8例假阴性;无假阳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76%(25/33),阳性预测值100%(25/25),良性病变诊断特异性100%(4/4),阴性预测值40%(4/10),总的诊断准确率78.4%(29/37).术后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发生率5%,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CT引导下胸骨旁径路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而并发症较低,可作为前、上、中纵隔病变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术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78例胸部病变,其中肺部病变61例,胸膜病变9例,纵隔病变8例,在CT引导下行经皮胸部穿刺活检.结果 穿刺成功率为93.5%.经穿刺活检并手术病理学确诊的肺部病变61例中,肺腺癌21例,鳞癌25例,肺转移瘤7例,结核8例;胸膜病变中胸膜间皮瘤3例,炎症6例;纵隔病变中胸腺瘤4例,结节病2例,淋巴瘤2例.并发气胸8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简单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18G活检枪在CT引导下对前纵隔肿瘤性病变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CT引导下应用18G活检枪对36例前纵隔肿瘤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观察穿刺活检与病理符合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纵隔肿瘤穿刺技术成功率100%.穿刺病理明确诊断32例(88.9%),不能明确诊断4例;≤3cm、3.1~5.0cm及>51cm病灶活检阳性率分别为80.0%、90.0%、90.9%;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13.8%.[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前纵隔肿瘤性病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成立  潘明  侯建  徐辉 《中外医疗》2010,29(36):175-175
目的探讨胸部病变多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阳性率以及对胸部病变诊断意义及并发症防治。方法经皮胸部穿刺118例病变穿刺活检,其中肺部病变80例,纵隔病变18例,胸膜病变20例;经临床随诊和/或手术病检证实110例,8例穿刺取出物为坏死组织,未能做出诊断。结果 118例病变总阳性率为92.3%。其中肺部病变为93.8%,胸膜病变为88.9%,纵隔病变为90%;并发少量气胸3例,咯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3.4%,无一例死亡。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具有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准确率高等优点,对胸部病变的诊断意义重大,是安全的经皮胸部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小康  杨晓东 《当代医学》2010,16(34):94-94
目的评价经皮CT引导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2.分析穿刺活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采用经皮CT引导下活检技术对68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肺部病变55例,纵隔病变5例,胸膜病变8例)。结果诊断病例61例,7例病例未能诊断或临床随访。术后并发症轻度气胸4例,轻度肺出血3例。结论经皮CT引导下胸部病变的穿刺活检技术是一种可靠而又安全的微创介入技术。  相似文献   

7.
林杰  杨汉丰  黄小华  安学军 《四川医学》2007,28(12):1334-1335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对纵隔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CT导向下应用Magnum活检枪经皮穿刺活检纵隔肿块21例,其中经胸骨旁穿刺进针10例,经过含气肺组织穿刺进针7例,经椎旁径路穿刺进针4例。结果 21例纵隔肿块穿刺活检病灶成功率100%,诊断准确率95%。其中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100%,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3%。并发气胸2例,肺出血3例。结论 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纵隔肿块,操作简便安全、诊断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纵隔肿瘤穿刺活检术的方法、原则及不同类型活检针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连续就诊的50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其中采用16G穿刺针活检26例患者(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5岁),采用18G穿刺针活检24例患者(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1岁).50例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38例加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术后病理或治疗后6个月的追踪作为最后诊断,比较2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病变位于前纵隔33例,中纵隔10例,后纵隔7例;43例病理诊断明确:胸腺瘤13例,恶性淋巴瘤12例,腺癌5例,鳞癌、小细胞癌各4例,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各1例,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各1例;7例病理诊断不确定:临床诊断为恶性淋巴瘤3例,纵隔淋巴结结核2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胸腺瘤、腺癌各1例;穿刺活检敏感性为86.0%,假阴性率为14.0%,未见假阳性病例.26例患者应用16G针活检,共取材39针,平均每例1.5针,敏感性96.2%,特异性100%,出现气胸2例,咯血1例.24例患者应用18G针活检,共取材49针,平均每例2.0针,敏感性75.0%,特异性100%,出现气胸1例,咯血1例.2组之间进针次数与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33).结论 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CT引导纵隔肿瘤穿刺活检术是纵隔肿瘤安全而有效的诊断方法,选用16G活检针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术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3例病变,其中肺部病变130例,胸膜病变15例,纵隔病变18例,在CT引导下用细针经皮胸部穿刺活检。结果:本组穿刺成功率为93.2%;163例病变中,肺腺癌31例,鳞癌39例,肺转移瘤17例,结核15例,胸膜间皮瘤14例,胸腺瘤11例,结节病3例,淋巴瘤3例,炎症19例;发生气胸24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简单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行脊椎肿瘤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CT引导下选择最佳穿刺点、穿刺角度及深度并随时调整,以确保整个穿刺过程在病变的椎弓根内及椎体内完成。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穿刺并发症。11例所取组织量可满足病理检查要求。1例取材量不足而未能得出满意诊断结果。结论CT引导下经椎弓根行脊椎肿瘤穿刺活检取材准确,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方法应用COOK公司18 ̄21GQC或QCS穿刺针对100例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为98%。100例中,恶性肿瘤89例:其中腺癌43例,鳞癌32例,小细胞型未分化癌9例,分类困难者5例;良性病变11例,肺脓肿4例,肺结核4例,炎性假瘤3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检查成功率高,是安全的,可有效提高肺内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85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结果,对主要并发症气胸和出血的相关因素行多分类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185例均穿刺成功,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其发生率分别为21.62% 、6.49%.单因素分析年龄、吸烟、穿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常见并发症,探讨用Angiotech活检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CT导引下用Angiotech BiopinceTM全自动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56例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措施.结果 56例经皮穿刺活检均获得成功.以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为标准,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100%,术后出现出血6例(占10.7%),气胸9例(占16%).结论 CT导引下用Angiotech BiopinceTM全自动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迅速、安全、准确、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对胸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联合应用17G、18G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和21G抽吸针、PTC针对胸部占位33例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 33例经皮胸腔穿刺活检患者中,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癌25例,结核1例,胸腺癌1例,转移性癌2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者4例;诊断准确率为87.9%,术后并发气胸1例,痰中带血3例。结论: CT引导经皮胸腔穿刺活检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辅助诊断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CT导引下纵隔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纵隔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25例纵隔疾病患者,在CT导引下应用自动切割式活检针取材。所有病例均同时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穿刺取材成功率(刺中率)为96.2%(25/26),细胞学准确率为95.8%(23/24),组织学准确率87.5%(21/24),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2.0%(23/25)。气胸发生率为24.0%(6/25),最多肺压缩15例,肺出血3例(12%),咯血1例(4%),随诊。结论:CT导引下纵隔穿刺活检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CT引导下同轴活检肺部病变,分析活检确诊率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2011年7月—2014年6月间共178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分析诊断成功率、病理学结果及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病例中,行1次穿刺176例(98.9%),行2次穿刺2例(1.1%);明确病理诊断共170例(95.5%),其余8例(4.5%)结果为坏死组织或肺组织。并发症包括气胸35例(19.7%),行胸腔闭式引流6例(3.4%);出血23例(12.9%);血气胸2例(1.1%),其中1例行予输血及胸腔闭塞引流,另外1例行外科手术止血;无死亡病例。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应注重技术细节,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纵隔肿块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对纵隔肿块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回顾经组织学诊断证实的CT导向经皮纵隔肿块穿刺活检24例,12例直接途径穿刺,12例经肺途径穿刺。计算精确诊断率和两种穿刺途径并发症情况。结果 24例中22例获得足够的活检组织样本(92%),16例各种类型肺癌中,14例组织学分型诊断精确(87.5%),4例淋巴瘤只有1例诊断精确(25%)。直接途径穿刺气胸发生率0(0/12),经肺途径穿刺气胸发生率42%(5/12)。结论 纵隔肿块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是有效的获取组织学诊断的方法,其并发症与穿刺途径相关,直接途径穿刺安全性高,可广泛应用;其限度在于获取的组织样本有限,有时不能满足对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范芬  赵德信  姚田岭 《医学综述》2011,17(14):2205-2206
目的探讨64排CT引导下全自动活检枪经皮穿刺活检肺内病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皮穿刺肺内病灶的患者,经病理明确诊断53例。结果 55例患者穿刺诊断为原发性肺癌39例(其中鳞癌17例、腺癌21例、未分化癌1例),转移性肺癌6例,胸膜间皮瘤2例,结核1例,炎性病变5例,不能明确诊断2例。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6.4%,均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64排CT引导下全自动活检枪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内病变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8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照组32例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两组穿刺活检确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的确诊率分别为89.47%及46.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42%及15.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导引穿刺活检3种取材方法对肺部肿块或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适合CT导引穿刺活检的肺部肿块或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切割活检组、针吸活检组及切割加针吸活检组,共206例.其中切割活检组67例,针吸活检组69例,切割加针吸活检组70例.根据分组选择相应取材方法,比较3组的诊断正确率及对恶性病变病理组织学分型的正确率.结果 ①206例CT导引穿刺活检总的诊断正确率为74.76%( 154/206),切割组、针吸组和切割加针吸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12%(51/67)、62.32%( 43/69)和85.71%( 6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763,P =0.0062).②在对恶性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分型中,3组总的诊断正确率为69.57%(96/138),其中切割组、针吸组和切割加针吸组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2.34%( 34/47)、44.44%( 20/45)和91.30%(4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15,P<0.001).结论 就肺部疾病诊断及恶性病变病理组织学分型,CT导引穿刺活检切割加针吸取材优于单纯切割取材或针吸取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