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现状及其基因型。方法 收集任一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头孢两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42株.以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对AmpC酶的基因进行检测。对PCR扩增阳性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以确定基因型。结果 42株大肠埃希菌中,经三维试验检测,单纯产ESBLs者18株(42.8%),单纯产质粒AmpC酶者4株(9.5%).同时产质粒AmpC酶与ESBLs者1株(2.3%),5株AmpC酶三维试验阳性菌株,经PCR扩增其中4株扩增到了清晰的条带,1株扩增为阴性,PCR产物经测序分析其基因型均为DHA-1型。结论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产ESBLs率较高,并己经出现了质粒介导的AmpC酶,其基因型为DHA-1型。  相似文献   

2.
于海东  辛华  王英  张文陆  王勇  马雷  杨慧 《临床荟萃》2012,27(11):946-949
目的 了解佳木斯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流行情况及主要的基因型别.方法 127株临床分离无重复大肠埃希菌81株与阴沟肠杆菌46株,采用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产AmpC酶和ESBLs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质粒型AmpC酶与ESBLs基因及其序列测定以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 46株阴沟肠杆菌中,单产AmpC酶者、单产ESBLs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s者分别占21.7%、28.3%、6.5%;81株大肠埃希菌中,单产AmpC酶者、单产ESBLs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s者分别占19.8%、38.3%、9.9%.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型为TEM、SHV、CTX-M,质粒AmpC酶基因型为DHA.阴沟肠杆菌ESBLs基因型为TEM、SHV、CTX-M,质粒AmpC酶基因型为DHA.结论 CTX-M型和DHA-1型分别是本地区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主要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中质粒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基因型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对头孢西丁耐药的24株大肠埃希菌,根据头孢菌素酶和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各种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确定AmpC酶基因以及ESBLs的基因型分布;接合试验证实质粒ampC基因有无可转移性.结果 24株耐头孢西丁的大肠埃希菌中13株产CMY型类似AmpC酶,1株产DHA-1型AmpC酶;PCR检测发现ESBLs TEM型15株,CTX-M型2株,SHV型1株.结论 耐头孢西丁的大肠埃希菌中发现CMY型类似AmpC酶和DHA-1型AmpC酶.药敏结果对大多数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海南地区产质粒介导AmpC酶和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海南地区2009年8所医院临床分离不重复大肠埃希菌540株,通过表型筛选试验、三维试验和PCR扩增试验检测质粒AmpC酶基因型;用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40...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初筛试验疑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但确证试验未能确认,而对头孢吡肟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的ESBLs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方法 纸片扩散法检测18株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及多重PCR法检测细菌中的ESBLs和质粒AmpC酶基因;质粒转移接合试验检测耐药质粒的可传递性;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法检测供体大肠埃希菌和受体E.coli J53及其接合子的同源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1株大肠埃希菌和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8株细菌均为2005年1月至12月期间上海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按常规方法对细菌进行重新鉴定和药敏试验.18株细菌经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ESBLs初筛试验结果均为ESBLs产生可疑菌株,但确证试验未能确认;所有菌株的头孢吡肟抑菌圈直径均在18 mm以上,显示敏感.PCR检测结果显示,11株大肠埃希菌中有9株产CIT型质粒AmpC酶,DNA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证实为CMY-2型AmpC酶,未发现TEM、SHV、CTX-M、PER、VEB、SFO等广谱或ESBLs;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5株产DHA型质粒AmpC酶,DNA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证实为DHA-1型AmpC酶;5株产DHA-1型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中,4株同时伴有广谱或ESBLs:其中2株产SHV-11型广谱酶,另2株分别产CTX-M-14型ESBLs和SHV-62型ESBLs;1株产酸克雷伯菌亦单产DHA-1型AmpC酶;质粒转移接合试验结果表明,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可从供体菌转移至敏感细胞中;PFGE结果显示,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谱型各不相同,而11株大肠埃希菌可分为5种谱型,其中B型包含7株细菌,这7株细菌均产生质粒介导的CMY-2型AmpC酶,并分离自外科病房,提示可能存在克隆菌株的流行传播.结论在确证试验未能确认的疑似产ESBLs中,对头孢吡肟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主要产生质粒介导的AmpC酶,但尚有少数菌株同时伴有产ESBLs.对同时产生ESBLs和AmpC酶的菌株,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必须报告这些菌株对头孢吡肟耐药.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菌中AmpC酶和质粒介导的ampC基因的发生和检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从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li)中检测AmpC酶及质粒介导的ampC基因。方法选择从临床分离的可疑产ESBLs和AmpC 2种酶的40株大肠埃希菌,用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表型,三维酶试验检测AmpC酶和ES-BLs,PCR扩增质粒型ampC基因和ESBLs基因,肉汤交配法检测质粒型ampC基因的接合传递性。结果在三维试验中,40株菌中有39株产β-内酰胺酶,其中21株产ESBLs和AmpC 2种酶,15株单产ESBLs,3株单产AmpC酶。在PCR扩增试验中,8株扩增出质粒介导的ampC基因,7株为C IT型,1株为DHA型;34株扩增出b laTEM、b laCTX-M、b laOXA 3型ESBLs基因中的至少1个型,未扩增出b laSHV。8株携带质粒型ampC基因的菌株,共筛选出9株接合子。结论AmpC酶已在我院的大肠埃希菌中出现,由质粒编码的AmpC酶可在细菌间传递。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DHA-1型质粒AmpC酶诱导性耐药调控因子AmpR基因。方法以我院临床分离产DHA-1型质粒AmpC酶的4株大肠埃希菌和10株肺炎克雷伯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用特异性引物扩增Am-pR调节因子全编码基因,并将一株肺炎克雷伯菌AmpR基因克隆到pET-22b( )载体质粒中测序。结果所有实验菌株AmpR基因检测阳性,重组子AmpR基因测序表明与摩根摩根菌染色体上AmpR基因同源性达99.8%。结论产DHA-1型质粒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质粒上存在调控因子AmpR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武汉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高产质粒AmpC酶和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中介或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61株。采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表型确认试验检测ESBLs,质粒转化试验定位耐药基因;采用PCR技术扩增质粒AmpC与CTX—M基因;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确定CTX—M基因簇的特征;利用基因测序确定AmpC酶及CTX—M的基因亚型。结果DHA-1型和ACT-1型为主要的质粒AmpC酶基因型,发现1种新的ACT型质粒AmpC酶,其与ACT-1的同源性仅为84%。CTX—M-14型和CTX-M-3型为主要的ESBLs基因型。最常见的大肠埃希菌SSBL基因组合为CTX-M-14+DHA-1+ACT-1型,肺炎克雷伯菌的为CTX—M-3+DHA-1+ACT-1。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SSBL菌株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产质粒AmpC酶菌株;CTXM-14/CTX—M-3+DHA-1+ACT-1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最常见的SSBL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徽省产质粒介导的AmpC β内酰胺酶细菌的基因型特征及耐药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无重复大肠埃希菌共407株,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琼脂稀释法检测耐药性,PCR扩增各组基因及测序以确定AmpC酶基因型。结果头孢西丁三维试验阳性率为8.1%(33/407),其中质粒介导的AmpC 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3.0%(12/407)。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证实为5株blaCMY-2、4株blaDHA-1和2株blaACT-2基因,并发现1株新的CMY型基因,DNA测序表明该基因和CMY-2有97%的同源性,并在国内首次发现blaACT-2他基因。药敏试验显示对头霉素和哌拉西林耐药,对亚胺培南100%敏感,2株产DHA-1型酶的菌株对头孢吡肟耐药。结论安徽省各地区已有质粒介导AmpC酶的出现,基因型有CMY-2、DHA-1和ACT-2。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作为治疗产质粒介导的AmpC酶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大肠埃希菌中质粒Am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检测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型 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 方法 :收集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 4 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 ;用等电聚焦电泳、接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 (PCR)确定AmpC型酶的表型和基因型。结果 :16株菌高产AmpC酶 ,其中 11株同时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 ;这 16株菌对亚胺培南敏感 ,5株只产AmpC酶的菌对头孢吡肟敏感 ;等电聚焦电泳发现这 16株菌产生 2~ 5种酶 ,且都有一个能为氯唑西林抑制的、等电点>7.8的酶带 ;1株大肠埃希菌通过接合试验可将头孢西丁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 ;PCR扩增和测序证实其为质粒介导的ACT 1型AmpC酶。 结论 :2 0 0 0年我院分离的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 4 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证实有 15株大肠埃希菌和 1株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 ,并在国内首次发现 1株大肠埃希菌产ACT 1型质粒AmpC酶。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