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为中药制剂、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抗结核药、抗生素;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及黄疸为主;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坚持合理用药,注意药物毒副作用,才能预防和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病相关药物中居前几位的依次为:中药占30.9%,抗结核药占29.4%,抗生素占11.0%,抗肿瘤药占5.9%,抗甲状腺药占5.1%,中药中以治疗皮肤病及关节疾病的药物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漏诊,经治疗后预后较好,但也有愈后不良,值得重视。结论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7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起75例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依次为中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病药、抗微生物药、降糖药、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心血管药物、抗代谢药。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合理用药,预防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病因、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238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8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肝细胞型149例(62.61%),胆汁淤积型48例(20.17%),混合型41例(17.23%)。引起肝功能损伤的药物主要为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化疗药;87.39%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症状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临床上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诱发药物,临床分型及预后,密切药物监控,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诱发急性药物性肝病30例,急性肝细胞型18例,急性胆汁淤积型6例,混合型6例。其中治愈22例(73.3%),好转5例(16.9%),无变化2例(6.6%),恶化1例(3.3%)。结论急性药物型肝病常见的诱发药物前5位为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化疗药和抗甲亢药等,密切监控药物毒副作用及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抗结核药物12例(35.3%);中草药9例(26.5%);抗甲亢药4例(11.8%);降血脂药及精神类药均为3例(8.8%);化疗药2例(5.9%);抗生素1例(2.9%).经及时停用损肝药物并给予支持对症治疗,治愈27例(79.4%),好转3例(8.8%),死亡4例(11.8%).结论:临床医师在工作中要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及过敏史,严密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丁虹  陆忠华  黄利华  陈卫 《药品评价》2007,4(6):408-40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临床分型以及治疗预后作综合判断。结果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抗结核药(30.0%),中药或中草药(25.7%),抗风湿药及解热镇痛药(5.7%),药物发生的时间大多在1~8w,同种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发生时间长短不一,与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异常和特异性体质有关。临床类型主要为肝细胞损害型,其次是胆汁淤积和混合型。结论重视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及时积极的治疗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罗永丽 《临床医药实践》2009,(9Z):2029-203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认识,从而注意尽量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11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各项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抗结核药主要为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链霉素(S)等等,治疗方案主要为HRZE,HRE(S),HRZ(S),HL(利福喷丁)E(S)等等。结论:重视和监测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如有药物性肝病发生尤其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者要及早停药保肝治疗,在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方面血清总胆红素(TB)比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中草药及中成药(25.00%)、抗结核药(20.31%)所占比例最多;肝细胞型患者75例,胆汁淤滞型36例,混合型17例;128例患者发病时间,〈1周患者5例,1~5周患者11例,6~12周患者46例,13~19周患者35例,20~26周患者7例,27~33周患者15例,〉33周患者9例;115例患者预后良好,其余13例预后欠佳,其中12例发生重型肝炎,1例死亡。结论中草药及中成药和抗结核药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主要药物,应定期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及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5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前3位为抗结核药占62.1%(36/58),中草药占19.0%(11/58),抗微生物药占3.4%(2/58);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35例(60.3%),恶心呕吐18例(31.0%),发热5例(8.6%),皮肤瘙痒5例(8.6%),无任何症状21例(36.2%),皮肤巩膜黄染20例(34.5%),肝大4例(6.9%),皮疹3例(5.2%);治疗1个月后痊愈29例(50.O%),好转24例(41.4%),未愈3例(5.2%),死亡2例(3.4%).结论:临床上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很多,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定期随访肝功能试验,以便及早发现肝损害,及时停用有关药物.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病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玲  张栓龙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92-193
目的:对43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3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做出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相关药物中,中草药占23.25%(10/43),抗结核类药占18.60%(8/43),抗肿瘤类药占13.95%(6/43),抗精神病药占11.62%(5/43),解热镇痛类药占9.30%(4/43),抗生素类药占6.97%(3/431,抗甲状腺及糖尿病药占6.97%(3/43),抗真菌药占4.65%(2/43),其他药物占4.65%(2/431。临床分型:急性药物性肝病41例,其中肝细胞型20例,胆汁淤积型19例,混合型2例,慢性药物性肝病2例。41例预后良好,1例转院,1例死于肺部真菌感染。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防范药物性肝病的发生,注意慎重选药和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肝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  李永红  王艳红 《中国医药》2007,2(10):596-597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抗结核药14例(36.8%),中草药9例(23.7%),抗生素2例(5.3%),抗癫痈药6例(15.8%),抗甲状腺药3例(7.9%),降脂药4例(10.5%)。经停用肝损害药物并给予支持对症综合治疗,33例肝功能恢复正常,5例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在对症治疗同时应合理用药,严密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5 2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药物种类和临床特点 ,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 ,减少发病率。方法 :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测及血清标志作出综合分析。结果 :引起 5 2例肝病的有关药物中 ,抗痨药物占 2 3.0% ,抗甲状腺药物占 13.5 % ,抗精神药与抗真菌药占 7.7% ,其它类药物占 48.1%。经停药后治疗 ,多数预后较好 ,个例仍危重。结论 :药物性肝病有增多趋势 ,引起临床重视 ,以预防为主 ,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诊断与及其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本站2004年至2006年管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8例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有61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发生率17.53%,348例病人中HBsAg阳性32例,其中13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占40.63%。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且多发生在用药的第1~8周。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抗结核化疗药物致药物性肝病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58例抗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病患者及时进行抗结核药物调整或停止抗结核化疗,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支持疗法及各方面护理措施落实.结果 与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因素与药物的种类、持续用药时间及病人的个体差异有关,出现肝损害后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合理治疗及全方位护理是治愈药物性肝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药物性肝病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72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方法:对72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炎患者中,中药类21例,占29.2%,居首位,抗生素类(包括抗结核药物)16例,占22.2%,解热镇痛药物13例,占18.1%。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黄疸、右上腹部不适等,临床急性肝炎最常见,用药至发病时间3~90d,急性肝炎肝功能恢复时间为(3.6±3.3)周,淤积型肝炎恢复时间为(6.8±4.2)周。结论:药物性肝病随着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而逐步增加,应重视药物的肝毒性,预防药物性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本院药物性肝病(DILD)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本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各种药物致药物性肝病147例,分析统计每年药物性肝病发病例数的变迁及临床情况。结果DIL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同期急性肝炎的15.36%。引起此病的药物种类多,中药制剂、抗结核药、化疗药、抗菌药物、抗甲亢药是主要的损肝药物。其中中药制剂占34.01%,抗结核药占27.89%,抗肿瘤化疗药占10.20%,抗菌药物占8.84%,抗甲亢药占6.80%;用药1-3月出现肝损害占97.28%,无临床症状者占17.01%,有症状者占82.99%,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尿黄、黄疸及肝大等。肝功能损伤表现为ALT、AST、TB、GGT及ALP明显升高。肝细胞损伤型92例,胆汁淤积型22例,混合型33例。经综合治疗后,95.92%治愈或好转,2.72%无变化或加重,1.36%死亡。肝细胞损伤型DILD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较胆汁淤积型DILD患者恢复快。结论DILD发病率上升,涉及药物种类多,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无特异性;药物性肝病的早期诊断与重视程度和认识有关,加强规范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测可以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18.
78例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7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最多的为抗生素25例(32.05%)、其余依次为中草药24例(30.77%)、非甾体抗炎药14例(17.95%)、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降糖药7例(8.97%)、心血管用药5例(6.41%)、减肥药2例(2.56%)、化疗药1例(1.28%);肝细胞损伤型46例(58.97%)、胆汁淤积型6例(7.69%)、混合型26例(33.33%)。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以抗生素、中草药及非甾体抗炎药为主,其临床特点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并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是关键,重点在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病的护理对策。方法68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患者均经CT检查和检验科检查确诊,总结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68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患者中,治愈51例,好转10例,无效4例,转院2例,1例患者由于肺部疾病伴随急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给予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病患者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近年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2004~2008年各种药物致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121例。结果抗结核药、中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甲亢药是主要的致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药物,本病近5年来每年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平均发病时间20.51d,治疗后总有效率95.87%。结论可引起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药谱广,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避免滥用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