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患者,女,49岁。发热2月伴右下腹疼痛,血便1天于1993年9月22日住院。患者自7月下旬起,持续性发热,体温最高达39.5℃,同时伴右下腹阵发性隐痛,大便每日3~4次,水样,便后腹痛尚能缓解。经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8月13日外院B超示升结肠病变。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示横结肠中段至升结肠肠管明显狭窄,肠壁粘膜粗乱,局部肠壁见不规则小龛影及充盈缺损。疑:①右半结肠克隆氏病;②例右半结肠癌。8月23日剖腹探查见升结肠及肝曲一5×8cm大小肿块。切开肠壁见散在多发性大小不等溃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术后第3天又出现发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6 7岁。以“腹胀 4个月 ,间断腹泻伴头昏乏力2个月”为主诉于 2 0 0 2 - 0 5 - 0 9入院。 4个月前 ,患者无诱因出现腹胀 ,无反酸、嗳气、腹痛、腹泻症状 ,纳差。 2个月前 ,无诱出现腹泻、排黄色稀水样或糊状便 ,每日 3~ 4次 ,量不多 ,伴腹胀、头晕、乏力、无粘液浓血便 ,无腹痛、恶心、呕吐症状。食欲不振伴消瘦。 2年前 ,因间断腹痛伴消瘦 5个月 ,曾在本院住院治疗 ,诊断为 :十二指肠降部憩室 ,小肠功能紊乱 ,慢性胃炎。查体 :T 36 7℃ ,P 80 /min ,R 18/min ,BP 17/ 8kPa ,发育正常 ,营养一般 ,神志清 ,精神差 ,眼睑水肿 ,睑…  相似文献   

3.
背景: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此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诊断往往延迟。目的:探讨E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EG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内镜、影像学和治疗的资料。结果:10例EG患者的平均年龄41.9岁,4例有过敏史或哮喘史,起病至确诊时间平均25 d。临床均表现为腹痛,伴腹胀、腹泻或呕吐;8例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CT示7例胃和小肠壁广泛水肿,分层状肠壁增厚或腹腔积液。内镜检查发现6例胃窦、十二指肠或空肠黏膜充血糜烂。所有病例经胃肠黏膜活检和(或)腹水检查明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7例患者予泼尼松治疗有效,1例停药后复发。结论:EG可能并非罕见,腹痛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腹痛患者CT发现胃肠壁均匀水肿或分层状肠壁增厚,或伴腹水,需考虑EG,多部位包括十二指肠降部多点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发现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和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2岁,间断性腹胀、腹泻、排泡沫状粪便2个月.门诊以"结肠多发性息肉"收住入院.患者曾于2008年1月出现腹胀,每日排便2~3次,为黄色糊状便,带泡沫,无脓血黏液,无明显腹痛.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性息肉.病理:结肠慢性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部计算机断层CT提示大肠肠壁增厚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部CT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腹部CT检查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13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随后的1个月内均行肠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结果 35例腹部CT提示大肠肠壁增厚并行肠镜检查提示为正常的患者中,肠壁增厚多位于右半结肠,与异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1例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病变部位多位于左半结肠(P=0.006)。与良性疾病相比,便血、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恶性肿瘤(P0.05)。与非炎症性疾病相比,腹痛在炎症性疾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CT提示为弥漫性肠壁增厚,多见于炎症性疾病(P0.001)。结论腹部CT提示右半结肠壁增厚,多见于正常者;而左半结肠壁增厚,多见于恶性肿瘤者;弥漫性肠壁增厚,多见于结肠炎症性疾病患者。如腹部CT提示肠壁增厚伴淋巴结肿大或临床有便血者,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淀粉样变病尤其是原发者在我国少见,易误诊。近年我院收治2例,报告于下。例1:男,53岁。入院前半年出现腹痛、腹泻,4个月来腹泻加重,水样便每日2~10次,消瘦,血压低。1980年7月2日双上肢抽搐,心电图示结性心律、三联律,收入院。既往有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1岁,因粪便干结3个月余,便血3d就诊.起病以来体质量无明显下降.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距肛门约20~23 cm处见环形结节样肿物,表面覆白色膜状物,质韧,易出血,管腔狭窄.取材送病理检查示:见肠黏膜组织、坏死组织及坏变寄生虫虫体,未见恶性病变.行全腹部CT平扫+增强示:降结肠及乙状结肠交界处肠壁增厚,并见软组织肿块形成,增强扫描见强化,局部肠管管腔狭窄,造影剂尚可通过.腰1椎体左侧见一稍高密度结节影.CT诊断:降结肠及乙状结肠交界处肠壁增厚,考虑结肠癌.入院后再次行结肠镜检查见乙状结肠环形肿物,占据3/5肠腔,充血糜烂,质韧.病理活组织检查为炎性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未见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6 5岁 ,以间歇性血便 2周就诊。患者 2周内出现 2次血便 ,血便呈喷射状鲜红色 ,无其他伴随症状。既往30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门诊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距肛门 35cm处有一肿物突向肠腔 ,表面溃烂 ,上覆污秽苔 ,绕肠壁 4 / 5周 ,质脆 ,易出血 ,该段肠管狭窄。取活检 ,病理示 :坏死渗出物中可见核异质 (癌疑 )细胞。术前诊断乙状结肠癌 ,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肠管广泛黏连 ,腹腔内实质脏器未见癌转移灶 ,无肿大淋巴结 ,探查左半结肠未发现肿物 ,分解黏连后重新探查仍未发现肠管壁异常。考虑到分解黏连后左半结肠肠壁有轻…  相似文献   

9.
张竹  蒋楹  刘方旭  许乐 《山东医药》2011,51(32):116-117
病历摘要患者男,36岁,主因"间断腹胀11个月,腹痛伴便秘7个月"入院。患者1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餐后加重。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7个月前间断出现腹痛,脐周较明显。便秘,2~3 d解1次大便。腹部CT示结肠及直肠管壁广泛增厚,考虑为炎症性病变。4个月前外院行剖腹探查+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发现直肠及部分结肠管壁增厚充血,术后手术切口出现切口疝,病理诊断肠管慢性炎症。术后患者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时有盗汗、干咳。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性结肠病变是人体感染血吸虫后,虫卵经肠系膜静脉逆流侵入肠壁,引起受累肠管的一系列炎症免疫反应。早期改变为肠粘膜的充血水肿,随后形成嗜酸性脓肿、溃疡、肉芽肿,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硬化及炎性肿块等。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多见,其次为右侧结肠。病人可有腹痛、腹泻、脓血便等临床表现,也可伴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现将35例血吸虫病结肠的X线表现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血吸虫性结肠病变,男25例、女1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 71岁。急性血吸虫病 5例,慢性血吸虫病30例。1…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2岁,学生.因反复发热、腹泻 1年,于 2001年 4月 30日入院.患者于 2000年 4月 17日无诱因出现畏寒、发热,多于午后体温升高,最高 38. 3℃.大便呈黄色稀糊状,6~ 7次 /日,每次 200~ 300 ml. 外院查大便常规示 " 大量脓液 ",予氧氟沙星、甲硝唑静脉点滴无效.1月后渐出现腹痛、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便后腹痛可缓解.2000年 6月 5日我院结肠镜示 : 横结肠以下粘膜充血水肿,散在出血点及片状糜烂,脾曲以下粘膜弥漫充血,呈颗粒状、片状糜烂,浅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见图 1. 病理 : ( 乙状结肠 ) 组织炎性渗出及结肠粘膜急、慢性炎症,未见隐窝脓肿.诊断 " 溃疡性结肠炎 ( 中度、左半结肠型、初发型 ) ".6月 6日起予柳氮磺胺吡啶 4 g/d, 6月 16日加用泼尼松 30 mg/d, 大便次数逐渐减少为 1次 /日,便常规转正常.6月 25日起泼尼松逐渐减量,大便 1~ 2次 /日,多次复查便常规均正常.2001年 1月 9日泼尼松减量至 7.5 mg/d维持.2001年 2月 22日受凉后再次出现畏寒、发热、腹泻,粘液便 3~ 4次 /日.当地医院查便潜血 ( + ),未予特殊治疗.2001年 3月 30日解暗红色血便,总量约 800 ml, 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在我院急诊予补液、止血治疗后,肉眼血便消失,仍有粘液便、腹痛和不规则发热.2001年 4月 27日结肠镜示 : 左半结肠散在多个溃疡,直径 l~ 2 cm, 深浅不等,表覆少许白苔,周围粘膜稍增生,病变以乙状结肠为重 ; 直肠少数溃疡,见图 2. 提示淋巴瘤可能性大.病理 : 结肠粘膜显急、慢性炎症,部分腺体增生及淋巴组织增生.为明确诊治收入我院.入院前 3个月内体重下降 9 kg.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消化系的报道较少,而以消化系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报道更是少见.现报道以消化系症状为首发表现且病程中出现假性肠梗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患者,女,28岁,因"腹痛、呕吐、腹泻"1mo余入院,腹部CT检查示肠梗阻、腹水及肠壁明显水肿、增厚并分层强化呈环形的"靶征"、"双轨征"及"梳状征";实验室检查IgA、IgG升高,补体C3、C4下降,抗nRNP/Sm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核抗体均阳性,病程中出现泌尿系统受累表现;经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3.
老年缺血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肠缺血损害的综合征。该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差异大,轻者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血便、腹泻、腹胀,重者可发生肠坏疽、穿孔,甚至肠狭窄及中毒性休克。近年来随着血管造影、核素显像等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老龄人群所占比例升高,缺血性肠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诊断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小肠造影检查诊断。分析CT小肠造影诊断结果,造影病变部位检查结果,活动期与缓解期肠壁增厚情况对比,有无木梳征情况下静脉期肠壁CT值、肠壁厚度、肠壁分层样强化、肠壁均匀强化。结果 (1)经CT小肠造影诊断,76例诊断准确,诊断符合率为95.00%(76/80),病症包括:肠腔狭窄、网膜炎、腹腔脓肿、肠壁分层、肠壁厚度增加及强化、木梳征以及淋巴结肿大、瘘管等;(2)CT小肠造影病变部位主要在回肠末端、单纯回肠、结肠与回肠、空肠与回肠,位于回肠末端占61.84%;(3)活动期CD肠壁厚度显著大于缓解期CD(P<0.05);(4)有无木梳征情况下静脉期肠壁CT值、肠壁厚度、肠壁分层样强化、肠壁均匀强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肠壁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0岁,江苏省昆山县人。因右下腹痛、消瘦、食欲不振、腹泻和黑便3个月而入院。体检:右下腹可扪及一肿块,压痛明显。患者一直居住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剖腹探查见回盲部与周围组织粘连,乃切除。病理检查示回盲部明显增厚,粘膜表面隆起、轻度糜烂。切面见粘膜下有5×4cm肿块,灰白色,质硬:附近的粘膜上,有数十个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结节。镜检见肿块处肿瘤组织分化较好,呈大小不等的腺样结构,浸润全层肠壁。瘤细胞为柱形或立方形,胞浆丰富,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5岁。因反复腹泻4年余,症状加剧半个月收入住院。患者4年来,反复腹泻,每天次数不等,少则1次,多侧7、8次,多于餐后2小时左右出现肠鸣腹泻,量不多,便中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饮水多后,症状明显加剧。有腹部不适,无明显的腹痛及里急后重感和脓血便。曾经胃镜检查:“慢性胃炎”。肠镜检查:“轻度慢性结肠炎”。按上述两症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查体:脉搏80次/min。血压13.3/9 kPa,体质消瘦,中度营养不良,轻度贫血外观。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变型,降部可见瘘管与横结肠(近肝曲)相通。示:十二指肠-结肠瘘。手术证实:十二指肠降部上1/3处与横结肠肝曲部瘘,瘘上有小指大小。给予胃大部分切除加瘘道切除、结肠修补术。术后病人痊愈出院。随访1年,入院前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共为59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实施结肠镜检查。现分析如下。 资料分析:本组男291例,女299例,年龄(43.2±14.8)岁。临床症状单纯腹泻507例,黏液脓血便427例,腹痛393例。结肠镜检查见病位于直肠及直乙状结肠280例,左半结肠炎174例,全结肠136例。肠黏膜血管模糊、充血、水肿531例,糜烂、浅溃疡489例,质脆易出血231例,粗糙颗粒样变、结节样增生88例,假息肉形成62例,肠壁僵硬、狭窄58例。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 ,6 1岁。因 4年来反复腹痛、腹胀、便秘 ,症状加剧伴呕吐 10d入院。查体左侧中上腹部可扪及包块。X线钡剂灌肠检查提示降结肠完全梗阻。实验室检查 :CA 12 5、癌胚抗原、AFP均阴性。超声检查 :于左上腹部探及 7.5cm× 4 .2cm× 3.2cm实性包块 ,中心回声增强并偏移 ,周边为厚薄不一的低回声 ,最厚 2 .5cm ,彩色血流显像提示血流信号异常丰富 ,可引出条状血流信号 ,提示左上腹部实性占位 ,结肠壁浸润性病变。临床诊断为结肠癌伴低位肠梗阻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 :部分降结肠切除标本见两处狭窄 ,局部肠壁明显增厚 ,黏膜变平失去正常…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5岁,因反复腹胀1年于2010年5月19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与进食无关,无乏力,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等.外院CT示:肝脏流出道梗阻,布加综合征可能.外院下腔静脉造影示:下腔静脉无明显狭窄和异常.  相似文献   

20.
病史介绍 患者女,45岁,2个月前出现腹胀、腹围增大,双下肢水肿.无腹痛、腹泻.无咳嗽、咯血、盗汗.无胸闷、活动后气促.否认光敏感、口腔溃疡、关节痛、皮疹.外院胸部CT示右肺及左肺下叶感染性病变,心包及两侧胸腔及腹腔积液.多普勒超声示脾稍大,腹腔积液,盆腔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