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辉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8):516-517
探讨《内经》中阴阳跷脉与头面部的联系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以跷脉的循行分布与生理功能特点为依据,分析了跷脉与脑、眼及睡眠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相关疾患。  相似文献   

2.
跷脉的循行特点及主治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讨跷脉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古代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为依据,分析了跷脉循行的特点,并从跷主肢体功能异常,跷主跟目开合,跷主神志异常三方面对阴阳跷脉的主治规律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3.
刘学  居防 《四川中医》2014,(3):28-29
<正>失眠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其他病症。笔者将从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特点、跷脉的生理功能、"胃病则阳跷穴满"等理论探讨跷脉调理失眠的机理。1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特点《灵枢·脉度》曰:"阴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前,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属目内眦,合于  相似文献   

4.
以中医文献为源,结合近期临床研究,探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睡眠节律紊乱提供中医治疗理论与思路。从阴阳跷脉的历史考究中总结其经脉循行特点、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其与脏腑的联系,结合中医及现代医学对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认识,发现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密切相关,跷脉论治睡眠障碍是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查阅与失眠相关的文献发现,跷脉阴阳随日夜有节律的变化是睡眠活动的机枢所在。根据跷脉理论及经络理论,深入阐释了跷脉循行特点、其与脑、胃、肝的经脉联系以及跷脉生理功能,从而探讨失眠从跷脉论治的机制,以更好的指导针灸临床选穴并为失眠针灸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收集近20年有关跷脉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研究,分析和总结出目前临床应用跷脉理论主要治疗失眠、中风后异常运动模式、眼疾等。对于针刺跷脉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比较深入,针刺跷脉相关腧穴对机体的昼夜生物节律具有明显地调整作用,已经涉及到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电生理以及神经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针刺跷脉穴治疗失眠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相比常规针刺、西药等治疗都有优势,且取穴少而精。但针刺跷脉治疗失眠的研究大多以补照海、泻申脉为主,对于其他跷脉腧穴治疗失眠的研究比较少,且研究的空白对照设置不合理。针刺跷脉可以改善中风后异常运动模式,临床主要应用于中风后足内翻、下肢平衡障碍,证明跷脉系统与人体的平衡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利用跷脉理论治疗精神情志类脑病、运动系统疾病、五官疾病的研究比较少,这为以后研究跷脉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1 古代医集跷脉的循行路线记载《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已对跷脉的循行有所描述,但并不详细,如《灵枢·脉度第十七》.[1]中记载:"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前,直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属目内毗,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文中之跷脉为阴跷,少阴经之别支,上行人目内眦后,与足太阳膀胱经和阳蹻脉并行.《灵枢·寒热》云:"足太阳有通项人于腩者,……,人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毗".  相似文献   

8.
刘绪银 《中医药导报》2002,8(8):449-449
跷脉病证是因各种原因导致跷脉经气受损、阴阳失调,以下肢运动和睡眠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常见证候有热灼跷脉,寒湿阻跷,跷脉瘀滞、阴阳不交、阴盛阳虚、跷脉虚衰.治疗当调和阴阳,实则祛邪,虚则补跷.  相似文献   

9.
跷脉病证治辨析——奇经八脉病证辨析之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绪银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8):449-449,456
跷脉病证是因各种原因导致跷脉经气受损,阴阳失调,以下肢运动和睡眠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常见证候有热灼跷脉,寒湿阻跷,跷脉瘀滞,阴阳不交,阴盛阳虚,跷脉虚衰,治疗当调和阴阳,实则祛邪,虚则补跷。  相似文献   

10.
<正>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范畴。早在《灵枢?大惑论》即指出卫气留于阳分,阳跷脉盛,可出现不寐,"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可见自《灵枢》始即对不寐的病因病机多有论述,涉及营卫气血,五脏六腑,阴阳跷脉,但纷繁复杂,常令后学难抓要点。王居易教授精研针灸理论和临床,对经络、腧穴结构理论均有独到见解,特别善于  相似文献   

11.
阳跷、阴跷脉是奇经八脉中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的经脉。申脉、照海穴作为八脉交会穴,分别与阳跷、阴跷脉相通,是调节阳跷、阴跷脉的特定穴位,也是重要穴组。《针灸大成》是明代以前针灸理论集大成者,此文以《针灸大成》中有关申脉、照海穴的记载为基础,重点探讨和分析了申脉、照海穴在治疗五官科疾病、癫痫、头脑相关神志病、妇科疾病、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等疾病中的应用,并就其刺灸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可以为针灸临床中相关疾病的选穴及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阴阳跷脉谈针刺治疗不寐与多寐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阳跷脉同属奇经之脉,二者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阴阳相调则夜寐有度。然阴跷阳跷二者,失其调和,则眼睑开合无度,睡眠失常,出现不寐多寐症。本文从阴阳跷脉的循行起止、病变上探讨针刺治疗不寐与多寐症。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根据癫痫核心病因与阴阳跷脉循行分布、交会穴等主治特点,试图从脑肾、阴阳及睡眠几个方面论证癫痫发病与跷脉的相关性,探析从针灸跷脉论治癫痫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奇经八脉是十二正经以外的冲、任、督、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条经脉,属于中医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奇经错综分布,深入浅出,虽不直接络属脏腑,但通过与十二正经的广泛联系,具有溢蓄气血、维系营卫、统调阴阳、平衡脏腑等功能,在中医脏腑经络辨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谢鸣教授不仅熟谙脏腑辨治,对奇经辨治也颇有研究,著有《奇经辨治与方药运用》。其临证常从奇经切入,辨治疑难杂症,多获良效。本文兹就临床侍诊所见,选其脏腑辨证结合奇经理论辨治验案数则  相似文献   

15.
跷脉辨证三则250200山东省章丘市中医院针灸科范庆花阴阳跷脉隶属于奇经八脉,循行上归属于足少阴、足太阳,为足少阴、足太阳支脉。临床上根据跷脉特点,运用跷脉辨证治疗部分病证效果颇佳。下肢抽搐:张福,男,50岁,就诊日期:94年10月5日。患者因“中风...  相似文献   

16.
董德懋治疗失眠的经验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老对睡眠理论的认识,强调阴阳在睡眠中的主导作用。睡眠是人体阳气入于阴分。在这里阴阳跷脉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睡眠障碍的认识,董老推崇《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失于和调,如老者之气血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肺气盛、胃不和,则卧不安宁。  相似文献   

17.
不寐总由阳不入阴,阴阳失交而导致,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运行规律调控着人体睡眠节律,使其顺应自然界的昼夜变化,若卫气运行通道不畅或卫气亏虚可使睡眠功能异常。卫气出入阴阳的关键通道为跷脉,跷脉的循行连目入脑,具有司双目开阖、调控睡眠的作用。若跷脉畅通则卫气正常出入阴阳以司睡眠,若跷脉阻塞则卫气滞留不得入阴导致不寐。通过选取跷脉经气所发之处的"照海""申脉"及经气所归之处的"睛明""风池",并配合"泻阳补阴"的针刺方法,可促使卫气正常出入及跷脉功能恢复正常,使阴阳相交,从而达到治疗不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以双下肢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感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发作性疾病。经过对相关文献研究发现,RLS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与阴阳跷脉的功能主治及调节机制具有高度一致性,故从跷脉论治RLS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现从RLS的临床特点、西医的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跷脉的循行功能主治及跷脉与RLS相关疾病等方面,着重论述跷脉与RLS之间的密切联系,以期为临床发现一条新的针刺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申智荣  赵旭斌 《光明中医》2008,23(7):930-931
阴阳跷脉循行所经之穴均非本经独有之穴,且二脉均属奇经之一,都起于跟中而连于目,可调节全身经络气血、司眼睑开合、主关节运动等。临床可用于治疗诸目疾、肢体关节病、睡眠障碍、生殖前阴疾病等诸多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照海,泄申脉”调阴阳跷脉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跷脉针刺组60例采用“补照海,泄申脉”为基本方辨证施治;一般针刺组48例采用一般针刺治疗.12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跷脉针刺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一般针刺组(P<0.05).结论跷脉针刺组疗效优于一般针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