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宫下功  朱建贵 《北京中医》1991,(5):56-57,60
要确定经穴的位置,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标准,并用一定的尺度来表示。尺度有骨度法、同身寸法、折量法、指幅法、国际公制等,但其中最简便的就是传统的手指同身寸,这是在《千金方》中最早记载的尺度。在WHO西太平洋地区工作组会议(1987年汉城)上,也采纳了手指同身寸法。骨度法在《灵枢·骨度篇》中是做为标准尺度来记载的,也是以“寸”为单位。兹就同身寸的尺度与哪里是一致的?同身寸可以用于哪些部位?怎样应用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误差配对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少鑫  陈兴华 《中国针灸》1997,17(4):243-244
本文测量了80例针灸门诊成年病人3种手指同身寸和6种骨度分寸法的实际长度,并折算成分寸长度,将两种取穴法之每寸长度分别进行配对比较,发现两者之差的均数与0的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即同一个体手指同身寸取穴与骨度分寸取穴有非常显著差异。由于骨度分寸法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取穴法,所以手指同身才取穴存在非常显著误差。  相似文献   

3.
根据《内经》的针灸治疗记载,以脏腑经络的相互联系为理论指导,总结归纳了十四经经穴基本取穴规律,临床应用时可以互相结合,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4.
按传统针灸取穴理论的方法,对重庆地区发育正常成人1005例进行测量调查。获数据20100个,其结果通过"SAS"转件包统计分析,表明①传统的同身寸简易取穴法缺乏准确性;②按不同个体自身肢体长度比例关系取穴法应是临床取穴的可靠依据;③实测一寸(身高1/75)为2.14cm,与他人的文献考证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5.
医学发展至今日,针灸已被世界普遍接受,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已经承认,针灸可以治病。在用针灸治疗疾病的时候取穴是关键。我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了一种新取穴法,用此法取穴治疗1次 效,我和经典取穴法治疗3次方可达到。在我看过的资料当中,从未见过类似的了穴法。本次提出,以供参研。  相似文献   

6.
骨度分寸法及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测量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铭  丁一丹 《江苏中医》1999,20(10):36-37
本文对400例人体按骨度分寸及手指同身寸取穴法进行测量,所获数据经统计学处理,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手指同身寸各项指标指标也不一致(P〈0.001)提示应尽量采用骨度分寸法作为取穴的标准,不用或少用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以保证取穴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8.
胥荣东  张菁 《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1):56-56,F004
手指同身寸即手指比量法 ,又称”指寸法”、”指寸定位法”等。因其简便实用 ,故应用较广泛 ,如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等。在统编教材[1] 及国家标准《经穴部位》[2 ] 中都这样写到 :手指同身寸指医者用自己的手指比量取穴 ,但应用时应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同时又指出 :手指同身寸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 ,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 ,否则长短失度。我们认为作为教材及国家标准不应有含混之处 ,否则令学者无所适从。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首见于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之《千金要方》[3] ,在卷 2 9“灸例第六”中言 :“凡孔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 4 0 0例人体按骨度分寸及手指同身寸取穴法进行测量 ,所获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 ,且手指同身寸各项指标也不一致 ( P<0 .0 0 1 ) ,提示应尽量采用骨度分寸法作为取穴的标准 ,不用或少用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以保证取穴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针灸临证与中医各科一样,必须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立法、处方、用穴,治疗才能奏效。明代医家汪石山说:“既不识脉,又不察形,但问何病,便针何穴,以致误针成痼疾者有矣。间或获效,亦偶中耳!”还指出:“病变无穷,灸刺之法亦无穷。”告诫针家要重视辨证取穴,审证施法,活法随变,不可简单地头痛便针头,腿疼就针腿。笔者遵循《内经》有关针治论述,参考近代习用的远遭取穴、局部取穴、对症取穴的一  相似文献   

11.
管遵信教授针灸取穴特点650011云南中医学院针灸临床教研室姜云武650223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汤晓云管遵信教授是全国名中医之一,从事针灸临床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时精于取穴是其独特的学术经验之一。笔者有幸被遴选为管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相似文献   

12.
针灸戒毒取穴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桦  高玉杰  杨丽美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053-2053
分析现代临床针灸戒毒取穴的特点。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5年与针灸戒毒有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出临床常用穴位。统计结果提示:针灸戒毒选穴体针以四肢穴位为主。耳针以神门、肺等为主。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病,其效果的好坏,除了与辨证、治法、选穴、手法等因素有关之外,与所刺腧穴的位置准确与否也有极大的关系。所以腧穴教学是针灸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腧穴进行准确的定位,是教学、科研、临床的基础。人体的腧穴,除了“以痛为腧”的阿是穴无固定的部位之外,十四经腧穴和经外奇穴都有固定的位置。或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或在“郄国之间,动脉相应”。但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学生生搬硬套书本知识,从而影响准确确定腧穴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严定梁主任医师 ,系平湖针灸世家第六世孙。他家传秘本化脓灸 ,对治疗哮喘、慢性泄泻、阳痿、遗精、症瘕积聚、癫痫、儿童发育不良等慢性疑难杂症 ,疗效卓著 ,独树一帜 ,医名蜚声于江、浙、沪地区。故中医界同仁称为浙江“严氏针灸”。笔者有幸拜严师治学针灸医业 ,现将尊师传教化脓灸的取穴要旨 ,介绍如下。“严氏针灸”取穴总纲严氏认为 ,其一 ,取穴的准确与否 ,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施灸的穴位不同于针刺 ,一经化脓灸治 ,焦灼皮肉 ,灸疮附近就不可复灸 ,故取穴审酌切不可草率从事。其二 ,取穴必先审察病人之形体。因为人之躯体骨骼 ,…  相似文献   

15.
在针灸临床中取穴是否准确与针灸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诸多定穴方法中“骨度”折量法较常用 ,它是将人体各部的长度以骨节缝叉或其他标志为依据 ,定出等份而用于腧穴的定位的方法 ,其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的患者均按此为准进行折量。如肘横纹至腕横纹为 12寸。在手太阴经上腕横纹上 7寸为孔最穴。目前多数医者取穴时多用约定法 ,常不能准确取穴 ,特别是初学者更易出现误差 ,故制此“标尺”便于准确无误地取准每一穴位 ,以提高疗效 ,制法如下 ,供同道参考。不足之处恳请指出 ,以便改进。1.取木条或竹条厚 0 .1cm~ 0 .2 cm ,宽 1cm~ 1…  相似文献   

16.
盛骥锋  谢晋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2):759-759
以相应取穴法为原则 ,准确选取腧穴 ,医患配合 ,采用运动针灸疗法针刺腧穴治疗临床常见多发病 ,取得满意疗效 ,该法具有简、便、廉、验、速效、无副作用等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针灸临床取穴概说湖南中医学院针灸系(410007)袁宜勤主题词选穴/方法,循经取穴针灸要取得疗效,正确地选取穴位是前提和基础。笔者在系统总结前人取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针灸临床取穴方法作一初步探讨。1循经取穴法循经取穴法是以脏腑经络学...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取穴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的退行性骨关节病 ,属中医“骨痹”范畴。针灸疗法是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常见的有效疗法之一 ,合理的配穴组方是针灸取效的关键。笔者将近 6年来有关组方配穴的文献报道概述如下。1 标本辨证取穴法中医学认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是肝、脾、肾亏虚 ,风、寒、湿及瘀血客于局部 ,导致经络痹阻不通 ,为本虚标实之证。取穴配方多以经络证治和脏腑证治为依据。足三阴、三阳经循行均经过膝关节 ,但从文献分析得知 :以取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为主 ,很少取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等穴。究其原因 ,因膝痛…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病,其主要作用在于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使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即“阴平阳秘”。所以在临床处方用穴时,必须审察局部与整体即病变部位与全身的关系,选用适当的腧穴.施针用灸,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1循经取六《灵枢·邪客篇》载:“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可见脏腑有病时是通过经络而反映于肢体上,并表现在本经经脉循行的部位上。因而,在肢体部的远端取穴,针灸肢体腧穴,能给脏腑组织及全身产生影响。这是通过经络的上下相贯,左右交叉的…  相似文献   

20.
百会穴是临床常用的重要腧穴 ,但目前在该穴取法上存在着混乱现象 ,不少医者的取法实际上是错误的 ,严重影响针灸的疗效 ,应引起重视 ,予以纠正。《甲乙经》载明百会穴是“在前顶后一寸五分 ,顶中央旋毛中 ,陷可客指”,这里既说明了该穴的骨度分寸位置 ,又指明了该穴的自然标志 ,十分明确。按《甲乙经》之骨度分寸 ,前后发际之间为十二寸 ,百会穴是在距前发际后五寸 ,后发际前七寸处。如旋毛居中者则此处恰当旋毛中央 ,该处之颅骨凹陷在头部最为突出 ,亦与“陷可客指”的记载相符。但现流行的取穴法都采用“两耳尖直上 ,头顶正中”或“两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