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经八脉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评《奇经八脉考》的学术价值450003河南中医学院高希言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奇经八脉考》一书刊于1578年,计十七篇,书中汇集历代医籍中有关奇经八脉循行、主病等内容,加以系统整理;并有个人见解和发挥。本文就该...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论经络学说浅析(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钧 《北京中医》2006,25(12):727-730
3 奇经八脉及其他相关的经络内容 3.1奇经八脉 关于奇经八脉在《内经》中只是散见于各篇章,还没有系统、完整的记述。至《难经》在27、28、29三难中,始论述了奇经八脉的作用、循行起止及所主疾病。尔后《针灸甲乙经》复记述了奇经八脉的有关穴位。至明代李时珍,在研习之后,撰有《奇经八脉考》附于《濒湖脉学》后。现综合上述内容,以示应用于临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谈李时珍奇经理论对诊治妇科病的指导意义王晓萍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奇经八脉的内容,最早散见于《内经》各篇,后世医家虽多有涉及,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始终未能统一。李时珍独具慧眼,以为“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于是萃集前贤诸说,探发其中奥秘,撰...  相似文献   

4.
奇经八脉最早见于《内经》,到了明代李时珍才有所发挥。李时珍认为,奇经八脉是先天大道之根,尤其是其中的  相似文献   

5.
论李时珍对奇经八脉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万瑶 《中国针灸》1996,16(6):30-32
明代医家李时珍所撰写的《奇经八脉考》是古代唯一论述奇经八脉的专著。他综合诸家之长,抒发己见,将奇经八脉内容归纳总结,从而改变了对奇经八脉论述的杂沓无章局面。他不仅阐明了奇经八脉的名称涵义、循行、穴位,而且对其病机主治、选穴用药等等都有论述。这对于奇经八脉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草纲目》和《奇经八脉考》是李时珍存世的代表性著作,蕴含了丰富的药学和医学内容。归经辨证是中医整体辨证观的一部分,药物归经理论对指导中医临床和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有很大帮助。文章通对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奇经八脉考》中关于归经辨证用药和药物引经归经属性的分析,试探讨李时珍药物归经应用的成就及其对后世药物归经学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一书,计十七篇,内容简要,篇目井然。该书不仅对八脉分布路线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还阐述了奇经为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提出了“因病  相似文献   

8.
孙松生  孙梅生 《中医研究》2009,22(6):61-62,F0003
阴维脉的循行路线,《难经》仅说明起于诸阴之交,并没有明确阐述它的具体起止部位及循行的路线。迨至明代,李时珍才在《奇经八脉考》中把阴维脉的起止部位、循行路线及与各经交会的穴位,作了明确的说明。1《奇经八脉考》中阴维脉的循行《奇经八脉考》云:“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郄,  相似文献   

9.
奇经八脉的内容散见于内经各篇,“奇经八脉”的名称首见于《难经》。《难经·廿七难》说:“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谓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有统帅联络作用,有调节渗灌作用。对后者,《难经·廿八难》说:“比如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入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故十二经亦不能拘之。”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说:“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把正经比做河流,把奇经比做湖泊来说明奇经八脉对于正经的调节作用是形象逼真的。湖泊并非死水一潭,在正常情况下,本身也  相似文献   

10.
李时珍毕生竭诚为人民治病,潜心于医药学的研究,勇于攀登科学高峰,他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一篇十分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他一生的著述很多,现今流传的只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本草纲目》乃“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被海外称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提出了奇经八脉之说,并论述了其生理、病理及诊治作用。《难经》进一步对奇经的概念、循行路线、所主病证做了充实。滑寿和李时珍分别阐发了奇经八脉的功能、生理特点,并整理了奇经八脉的循行起止、所主病证,使之进一步完善。清代叶桂对奇经用药进行了发挥,为奇经理论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阳维脉、阴维脉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两条经脉。关于阳维脉、阴维脉的循行《内经》中无记载。《难经》有“阳维起于诸阳会也,阴维起于诸阴交也”的记述。《甲乙经》记载了以上二脉的交会穴,王冰又有所补充。李时珍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而成为《奇经八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李时珍《奇经八脉考》的启迪下,将奇经八脉理论引伸到皮肤科领域,对某些疑难性皮肤病的诊疗,提出了如何运用奇经八脉的一管之见。文中还结合临床实例,剖析了部分疑难性皮肤病的辩证用药,旨在拓宽新的思维,注入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奇经八脉,始见于《黄帝内经》和《难经》。《内经》记载了奇经八脉的主要病候;《难经》比喻十二正经为“江河”,奇经八脉为“湖泊”,概括了两者的形象及其相互关系。后世诸家论述,以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与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最为著称;但他们都着重于奇经八脉生理、病理和病候的阐发。清·叶天士通过长期医疗实践,观察分析了奇经的证候和病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他的理论与经验,贯串于许多案例之中。今将天士通补奇经法则及其临床运用,分别加以归纳,并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5.
第六节奇经八脉“奇”是异于平常的意思,也是单独无偶之义。奇经是对正经而言,就是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的经脉。李时珍说:“正经在人体内作用,如同沟渠,奇经如同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流溢于奇经,所以秦越人把它比喻作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则流于湖泽”①。奇经八脉的命名开始见于《难经》,《难经》著作时间,是在《内经》以后,可以说奇经八脉的理论,是从《内经》经脉理论基础上、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八条经脉的总称。因其不与脏腑直接相通,不受十二正经循行次序的约制,也无表里相配关系,而是“别道奇行”的经脉,所以《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奇经八脉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当十二正经的气血满盈之时,就流溢到奇经八脉中贮存起来;当十二正经的气血不足之时,奇经八脉之气血便还流到十二正经中。因而,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  相似文献   

17.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对针灸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李时珍《奇经八脉考》的分析与研究,提炼出本书的精髓所在,告诫医者针家:奇经八脉是独特的经脉系统,具有鲜明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应用奇经,宜针宜药,能补充十二经辨证之不足,发挥经络治病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阴跷脉考辨     
有关跷脉的理论最早散栽于《黄帝内经》,《难经》有相对详细的论述,后世医籍基本都依从上述医经之论。直至北宋张紫阳《八脉经》有关奇经八脉的论述与前人有所不同,并着重强调了阴跷一脉的特殊性,而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一书中的跷脉理论已臻完善。1、循行分布。阴跷脉是足少阴肾经之别出,起于然骨之后方,上内踝前方,沿下肢内侧上行到阴部,经腹部、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学之辨证方法,在《内经》学术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了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辨证论治理论。然而鲜有论及奇经八脉辨证论治者。奇经八脉,阴维也、阳维也、阴跷也、阳跷也、冲也、任也、督也、带也。明代医家李时珍著《奇经八脉考》一书,其云[1]:"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  相似文献   

20.
李时珍三焦理论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李时珍《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等书的研究,阐发其有关三焦的学术观点,有助于学者对三焦理论方面有较全面的认识,对临床也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