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北京市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与压力水平现状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北京市2家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119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一般资料护士工作怠倦、工作压力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各维度得分均低于MBI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01)。工作倦怠总分及情绪枯竭与护士压力源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r=0.194~0.627,P〈0.05或P〈0.01)。去人格化倾向与除工作量及时间分配以外其余4项呈正相关(r分别为0.227,0.326,0.224,0.294,0.291;P〈0.05或P〈0.01)。个人成就感仅与管理及人际关系呈负相关(r=一0.323,P〈0.01)。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维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2.43±0.921)分、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2.42±0.839)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2.40±0.892)分、患者护理方面(2.37.4-0.673)分、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1.82.4-0.708)分。结论建议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护士工作压力源,重视应对工作倦怠的技能培训,缓解护士工作倦怠情况,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三甲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现状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8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的工作倦怠检出率较高(89.1%);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与护士工作压力源存在正相关(P〈0.001,P〈0.01),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3个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呈负相关(P〈0.05或P〈0.01);副主任护师职称、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对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有稳定的正向预测作用,子女情况对去人格化维度有稳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病人护理方面的工作压力对情感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个人背景和工作压力源对护士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改善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低年资护士工作中的主要压力源,分析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护理人员压力源调查表和Maslach倦怠量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62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2名护士在感情衰竭、情感疏远、成就感缺乏各维度得分分别为(17.79±6.85),(13.25±9.65),(32.69±7.42)分,不同年龄护士工作倦怠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83,0.69,1.56;P>0.05);不同文化程度护士情感疏远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2,P<0.05)。前5位压力源为担心差错和事故、工作负荷大、待遇不满意、处于不良工作环境中、护理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不够;压力源与工作倦怠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上述压力源均与感情衰竭均相关(r值分别为0.202,0.325,0.205,0.207,0.243;P<0.05);护理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不够与情感疏远、成就感缺乏有关( r 值分别为0.321,-0.159;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低年资护士存在的职业压力不容忽视,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士对工作压力源的认知及耐受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素质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探讨保障心理健康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57名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较高,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P〈0.01),工作压力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提示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缓解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D病监护单元(CCU)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方法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22名C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CCU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56.42±9.13)。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中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方面(压力Ⅱ)得分最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方面(压力III)得分最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压力I)、压力Ⅱ、患者护理方面(压力Ⅳ)、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压力V)均与满意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CU护士内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压力Ⅱ和压力I(t=-8.49,P〈0.05;t=-0.26,P〈0.05),外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压力V和压力I(t=-7.03,P〈0.05;t=-3.83,P〈0.05)。结论CCU护理工作自身的特点和管理方面的压力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关系密切,是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心血管疾病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状况,指导临床护理管理。方法选取某二级甲等心血管疾病专科医院护-:100名作为调查对象,应用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轻度、中度和重度工作倦怠检出率分别为24.00%、64.00%和8.00%。年龄36~45岁组护士的耗竭得分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工作年限16—25年组护士的耗竭得分高于其他组(P〈0.05);本科护士成就感降低得分高于大专、中专护士(P〈0.05);已婚护士的耗竭得分高于未婚护士(P〈0.01)。结论心血管疾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工作倦怠,管理者及护士本身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心血管疾病专科医院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人口学资料与工作压力源和心身耗竭的相关性,为维护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和心身耗竭量表对89名精神科护士的压力状况及心身耗竭程度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压力源量表排前10位的压力源主要为护理专业方面和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心身耗竭量表测评,精神科护士与Maslach参考值比较情绪的疲倦感有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护龄与情绪疲倦感呈显著正相关(R=0.283、0.305,P<0.01),文化程度与压力源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护龄与压力源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文化程度和护龄对压力的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性别、职称与工作压力源与心身耗竭无关。结论精神科护士心身耗竭和工作压力源与年龄、护龄、文化程度相关,与性别、职称无关,不同文化程度和护龄对压力的反应有显著性差异。医院管理者及护士自身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妇产科护士工作倦怠现象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妇产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为改善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士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量表调查三明市118名妇产科护士,并分析其工作倦怠水平。结果妇产科护士情感耗竭得分较Maslach常模高,而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较Maslach常模低(P〈0.01);初级职称护士、合同制护士工作倦怠分别较中级职称、编制内护士明显(P〈0.05);已婚护士情感耗竭的维度高于未婚护士(P〈0.01),而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的维度虽高于未婚护士,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高度关注妇产科护士群体的工作倦怠现象,给予人性化管理,以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为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7名精神科在职护士进行调查。并与内、外科护士的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依次为: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工作压力源总分及上述5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内、外科护士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缓解或消除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可有效提高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护士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感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认识和降低工作压力与倦怠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9月-2012年2月,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宝山地区2所2级甲等医院和1所3级乙等医院的912名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工作倦怠感进行调查,并与文献进行比较。结果工作压力源的五大主要问题分数均高于文献(P〈0.001);工作冷漠感分数高于文献(P〈0.001);成就感低落分数低于文献(P〈0.001);工作倦怠感与工作压力源、被辱骂次数相关(P〈0.01),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 score,PSSS)分、年龄和荣誉呈负相关(P〈0.01);工作冷漠感与职称呈负相关(P〈0.01);成就感低落与学历呈负相关(P〈0.01)。结论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倦怠感较严重,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倦怠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心血管内科护士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状况,分析与内科其他各专科护士的差别,探讨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为医院护理临床岗位管理及护理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西安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188名作为观察组,从相同医院随机抽取来自内科其他各专科护士共30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OSI-R职业紧张量表和MBI职业倦怠量表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护士职业紧张率为63.30%,对照组护士职业紧张率52.67%,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职业倦怠率为71.81%,对照组护士职业倦怠率55.16%,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内科护士和内科其他各专科护士的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均呈正相关(P<0.01)。心血管内科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r值为0.725,内科其他各专科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r值为0.349,心血管内科护士的r值高于内科其他各专科护士的r值,表明心血管内科护士的相关性更高。结论:心血管内科护士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均较内科其他各专科护士严重,职业紧张可能为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市三级甲等医院外科护士职业紧张与工作倦怠状况.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职业紧张量表(OSI-R)、工作倦怠问卷(MBI)对239名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职业紧张各维度,外科护士均高于常模(P<0.01);在工作倦怠方面,外科护士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得分高于常模(P<0.01),而工作成就感得分低于常模(P<0.01).结论 外科护士承受着较高的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护理管理者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减少不适应工作的因素,以减轻护士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武汉市三级医院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耗竭感的关系。方法:应用工作压力问卷、职业耗竭感问卷对武汉市3所三级医院的17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工作压力与职业耗竭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护士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其中来自工作环境与性质的压力最大(19.39±7.95);护士职业耗竭感从整体状况来看并不十分严重,但情绪衰竭体验比较严重;护士职业耗竭感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r=0.219,P〈0.01),随工作压力的增加,职业耗竭感的程度变得更为严重。结论:护士工作压力对职业耗竭感有重要影响,建议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从而减轻其职业耗竭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工作倦怠感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认识和降低工作压力与倦怠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宝山地区3所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912名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感以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工作压力源的5大主要问题分均高于文献(P<0.001);工作冷漠感分高于文献(P<0.001);成就感低落分低于文献(P<0.001);重度工作冷漠感和重度成就低落感护士分别占48.6%和74.3%;工作倦怠感与工作压力源、被辱骂次数相关(P<0.01),与PSSS分、年龄、荣誉负相关(P<0.01);工作冷漠感与职称负相关(P<0.01); 成就感低落与学历负相关(P<0.01)。 结论 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倦怠感较严重,医院管理者的积极干预措施和宏观优化护士执业环境应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医院急诊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uresing bum out scale,NBS)简化量表对20名中医院急诊科护士和18名西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中医院护士职业常见压力源、护士职业倦怠及其生理、心理症状得分较西医院护士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中医院急诊科护士较西医院护士更易产生职业倦怠,原因可能与培训、排班等有关。关注急诊科护士的人格发展与身心健康,提升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对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护士职业态度及职业倦怠的情况,分析职业态度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及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方便抽样的296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护士职业态度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护士职业倦怠处于较高水平,职业态度及其3个维度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职业态度可以解释职业倦怠38. 0%的变异. 结论 护士职业态度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护理管理者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的职业态度水平,降低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同制护士工作倦怠和压力应对方式的现状,为肿瘤专科医院合同制护士职业压力的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和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61名合同制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261名合同制护士存在一定职业倦怠现象,工作倦怠量表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Maslach常模(均P0.01);不同科室、护龄的合同制护士应对方式问卷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同制护士的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DP)维度与应对方式的退避、幻想和自责维度均呈正相关,与求助、合理化及解决问题维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iment,PA)维度与退避、幻想和自责维度均呈负相关,与求助、合理化及解决问题维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针对合同制护士的特点,制定较为完善的合同制护士考核制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理工作人员的倦怠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聊城市1、2、3级医院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工作倦怠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其工作倦怠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院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压力较多,尤其是来自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方面的压力,同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其中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较为严重;聊城市级医院护士的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程度较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不同护士群体工作倦怠特征的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不同护士群体间工作倦怠的情况。方法 对北京市和广州市25家医院的在岗临床执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含一般情况和MBI—SS问卷两部分。结果 不同年龄段的护士群体,去人格化分值的差异较为显著,其中以21~25岁年龄段护士的分值为最高;已生育的护士去人格化程度低于未生育的护士;不同科室的护士群体间,工作倦怠3个维度的分值均有差异,其中急诊科、ICU和内科的护士工作倦怠程度较高;不同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护士群体间工作倦怠无差异;不同职称的护士群体间,副主任护师的个人成就感最高,护师的个人成就感最低。结论 21—25岁年龄段的护士,急诊科、ICU、内科的护士,以及护师是工作倦怠程度较高的群体,应是管理者干预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的情况及对策。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倦怠量表(MBI-GS)对我院100名在职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年资护士情绪衰竭方面高于低年资护士,护师工作倦怠感最为严重;临床一线护士每天与病人接触时间长,情绪衰竭越明显;翻班护士比长日班护士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程度显著增大。结论 精神科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学习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应对情绪困扰,提高精神科护士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可,建议管理者关注精神科护士的压力状况,加强对精神科护士的支持,以降低工作倦怠感的产生,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护理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