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治疗复杂面中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行复杂面中部骨折坚强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8例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行面中部骨折解剖复位,Mini或Micro钛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结果:28例均一期愈合,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无面神经的损伤。结论: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的坚强内固定技术大大减少了传统的面中部复杂骨折治疗所带来的复位不准确、固定不可靠、术后遗留面部畸形等并发症,使面中部解剖结构得以重建,提高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冠状切口在面中部复杂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经冠状切口行面中部复杂性骨折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方法:本组50例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行复杂性面中部骨折解剖复位,钛合金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结果:除4例出现暂时性神经损伤症状,2例出现头皮麻木和感觉异常,1例感染外,其余的病例均一期愈合,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X线片显示骨折处对位良好。结论: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的坚强内固定技术,可在直视下开放复位,较好地暴露颧骨、颧弓、上颌骨连接处骨折,使面中部解剖结构得以重建,提高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冠状切口结合局部小切口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新龙  周志江 《口腔医学》2010,30(4):255-256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结合局部小切口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39例住院病例,经冠状或半冠状切口,结合唇颊沟切口、睑下切口切开复位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颧面部畸形等症状均得以矫正。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结合局部小切口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梁健 《广东牙病防治》2000,8(4):297-297
面中部复杂的多发性骨折,过去常采用多个局部小切口或非手术牵引方法进行复位固定,但效果不十分满意。自从Tessier将头部冠状切口的手术方法引入颌面外科领域后[1],为颜面中1/3部位的陈旧性、复杂性骨折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肯定[2,3]。作者近几年来采用经头部冠状切口入路治疗面中部和颧区多发性、复杂性骨折24例取得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例;年龄在19~23例之间;骨折部位均包括上颌骨、颧骨、颧弓、眶外侧壁、眶下壁,其中8例为双例颧骨、颧弓骨折,7例合并鼻骨骨折,4例合并有脑挫…  相似文献   

5.
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治疗的方法和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0-2006年78例面中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手术根据螺旋CT三维重建的骨折情况采用冠状切口、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口、眶周小切口、耳前发迹内小切口及原开放性伤口进行组合进路行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固定。结果:78例患者手术创口皆I期愈合,面部外形恢复满意,部分患者配合1~2周颅颌牵引后,咬猞关系、张口度恢复正常,头皮处无明显瘢痕,术后眶下区麻木感、眼球内陷下沉、复视或视力障碍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面中部骨结构的重建是以面部垂直向和水平向骨支柱结构的重建,面部固有宽度、高度和突度的恢复为目的,同时恢复咬合功能.治疗要兼顾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6.
倪文庆  卜寿山  戈伟 《口腔医学》2012,32(10):638-640
[摘要] 目的 探讨面中部多发性骨折的手术路径和临床处理。方法 采用头皮冠状/半冠状切口结合下睑下切口和/或前庭沟切口手术路径治疗52例面中部多发性骨折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2年,评价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发生,获得较理想的面部外形和良好的咬合关系。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分支损伤,3个月后功能恢复。没有出现永久性面神经分支损伤病例。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部位获得较良好的对位。结论 本研究显示,冠状切口结合辅助小切口治疗面中部多发性骨折,有手术视野显露清楚、入路隐蔽,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半冠状切口在治疗面中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冠状切口由 Obwegeser(1 985)首先提出并用于颅颌面畸形的治疗 ,后被口腔颌面外科广泛采用。临床实践证明 ,它是良好暴露额、眶、鼻、颧、上颌骨上端的切口。我科自 1 996年以来应用此切口施行面中部骨折手术 81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81例 ,男 67例 ,女性 1 4例 ;年龄2 0~ 46岁 ,中位年龄 37岁。单纯性颧弓骨折 5例 ,颧弓合并眶外侧缘骨折 30例 ,颧弓伴发眶下缘眶壁骨折 8例 ,颧骨颧弓复合骨折 2 8例 ;颧弓伴发上颌骨骨折 1 0例。 81例均采用发际内半冠状切口 ,加用附加切口 5例。1 .2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睑缘外眦小切口配合口腔前庭沟切口治疗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25例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采用面部小切口切开坚强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愈后面部无明显畸形,面中部突度恢复,无复视,无睑外翻、溢泪,张口度恢复正常。5例遗留面中部麻木。结论:采用下睑缘外眦小切口配合口腔前庭沟切口可以达到三维立体固定颧骨复合体的效果,手术创伤小,操作过程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在复杂性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在三维CT检查后,对23例复杂性面中部骨折的患者采用原伤口、多个面部小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辅助内镜或穿颊器等微创技术相结合的术式及坚固内固定技术,进行骨折的整复和功能重建.结果 术后1、3、6个月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功能及面形恢复较好,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应用微创技术治疗复杂性面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1/3骨复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事故的逐年增多 ,颌面中 1 / 3骨复合骨折成为颌面外科的常见病 ,此类骨折类型复杂多样 ,咬合关系错乱 ,面部畸形严重 ,如果采用传统的面部小切口及手法复位外固定 ,则暴露、复位、固定骨折困难 ,且术后留有瘢痕 ,面形恢复不佳 ,疗效不甚满意。作者从 1 999~ 2 0 0 2年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联合睑下缘切口 ,口内前庭沟切口治疗面中 1 / 3骨复合骨折患者 2 7例 ,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术式特点是恢复咬合关系准确 ,面形恢复理想 ,手术瘢痕不明显 ,使患者的咬合功能、生活质量大大提高。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7例均经拍片…  相似文献   

11.
面中部复合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交通网络日益发达 ,工业、交通事故和暴力事件也频繁发生 ,面部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增高趋势。对于位于面中部的眶骨、颧骨、上颌骨、鼻骨、筛骨等由于其位置结构特殊 ,面部受伤时更容易发生骨折。若处理不当 ,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面部美容 ,甚至会引起其它器官的功能损害 ,如影响视力、张口受限等。这就要求在处理时 ,不仅要恢复外伤前的面部形态 ,而且要尽量恢复外伤前的生理功能。本科自 1 996年 9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面中部复合骨折病人 39例 ,经治疗后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12.
《口腔医学》2017,(4):356-360
目的探讨面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过程中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口腔颌面外科15例使用局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行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5例患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面形理想,面部对称,开口度恢复正常,眼球运动正常,复视消失。结论面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位置隐蔽、复位精确、固定可靠,对于非粉碎性或非陈旧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面中部复杂骨折手术切口设计和骨折复位顺序。方法 :对 62例面中部复杂骨折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术后对面形、面部比例、牙合关系、张口度、面瘫、脑脊液鼻耳漏、复视、X线和CT等项目进行评估。结果 :5 7例中 5 2例术后面部外形恢复正常 ;出现面中、面下比例异常的 44例患者全部恢复正常比例 ;41例中 3 7例术后牙合关系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48例出现张口受限病例全部恢复正常 ;62例患者中 47例术后X线复查达到解剖复位 ;3 4例中术后CT复查 2 4例达到解剖复位 ,10例为基本复位。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和正确的复位顺序是手术能够达到解剖复位的关键 ;上颌骨高位骨折一般采用Le -FortⅠ型截骨复位 ,恢复术前牙合关系 ;鼻眶筛骨骨折鼻骨和内眦韧带复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收治的80例面中部骨折病例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根据临床症状、全颌曲面断层片及CT片综合分析骨折情况,采用原开放性伤口、耳前发迹内小切口、眶周小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头皮冠状切口进行组合进路行骨折复位,微型钛板进行坚强内固定。结果:77例创口I期愈合,3例创口感染延期愈合。全部病例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度基本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恢复不佳者经1~2周颌间牵引后恢复正常。面部外形恢复满意,无明显手术瘢痕、复视基本消失。结论:面中部骨折的治疗要恢复咬合关系并兼顾面部外形。  相似文献   

15.
头皮冠状切口不同位置切开骨膜对面神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头皮冠状切口手术时,行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le aponeurotic system,SMAS)下分离,不同位置切开骨膜暴露骨折的位置,对面神经颞支、颧支损伤的影响。方法:对27例面中部骨折行头皮冠状切口患者分别采用,方法Ⅰ:沿SMAS下分离至眶上缘上2cm处和颧弓上1.5cm处,先在此切开骨膜和颞深筋膜浅层,分离暴露骨折;方法Ⅱ:沿SMAS下分离至眶上缘和颧弓处,然后再在眶上缘上2cm和颧弓上1.5cm切开直至暴露骨折;方法Ⅲ:同方法Ⅱ分离至眶上缘及颧弓处并直接切开骨膜,暴露骨折。术后7d、1个月、半年随访,对比三种方法的优劣。结果:方法Ⅱ和方法Ⅲ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面神经颞支、颧支受损症状,方法Ⅰ术后未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结论:头皮冠状切口行SMAS下分离至眶上缘上2cm处和颧弓上1.5cm处,切开暴露骨折,是一种临床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螺旋扫描三维CT在面中部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在颌面中部骨折的诊断和重建面部骨的解剖形态中,为面中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螺旋CT扫描面中部骨折,重建面中部骨折的三维影像。结果:获得了面中部骨及骨折的三维影像。结论:通过应用三维成像技术可获得面中部骨及骨折一种无重叠的高清晰度的三维影像,有助于外科医师对骨折的诊断、手术设计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7.
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36例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136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49例行眶底手术治疗,21例有眶底骨缺损的患者采用自体骨、钛网或多孔高分子聚乙烯进行眶底重建。结果136例骨折患者的面部外形和功能显著恢复,术后未发生永久性严重并发症,仅2例出现切口局部感染,1例暂时失明,经及时治疗后痊愈。结论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的首选诊断方法是CT;治疗原则是恢复眶底的解剖形态和眶腔容积,还纳疝入上颌窦的眶内容物,植入修复材料重建眶底。  相似文献   

18.
面中部骨折的治疗(附87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面中部骨折因其骨骼的解剖结构、形态、功能复杂,一直是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一个难点。以往对于面中部骨折在治疗上多采用较为保守的方法,以至常常在治疗后遗留一些形态和功能方面的后遗症。近年来,随着颌面整复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对颌面部解剖结构与功能的认识进一步更新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为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提出了全新的概念。本文通过对87例面中部骨拆治疗情况的临床总结和分析,结合对近年来文献资料的复习,就面中部骨折治疗的解剖学基础、治疗时机的掌握及骨折分类和各种类型骨折的治疗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面中部骨折的分类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181例面中部骨折病例,提出了分类法和治疗要点。上颌骨骨折在原Lefort三型分类基础上增加前臂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颧骨颧弓骨折采用三型分类,该分类法简明实用,对临床治疗面中部骨折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面中部陈旧性骨折外科矫治17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介绍面中部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有颜面部畸形与眼、牙合功能障碍的面中部陈旧性骨折行手术矫治。根据螺旋CT诊断结果,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眶周小切口、口内切口进路行骨折复位固定。行LeFortⅠ型截骨术矫正错牙合畸形6例,眶底骨缺损重建术6例,自体喙突或肋软骨移植矫正鼻根塌陷畸形各1例。结果:全部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眶周与头皮切口无明显瘢痕。面部外形恢复满意14例,显著改善3例。6例错牙合畸形中4例完全矫正,2例改善。6例眼球移位与复视者均恢复正常。结论:螺旋CT对面中部陈旧性骨折的诊治有重要价值。面中部陈旧性骨折的手术矫治应准确恢复面部对称与三维突度,矫正错牙合畸形,重建眶底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