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焦点     
北京建重症新生儿转运中心 近日,北京急救中心与北京儿童医院合作建立北京急救中心重症新生儿转运中心,今后,北京儿童医院将有“120”急救车常驻。新建立的北京急救中心重症新生儿转运中心由北京急救中心负责提供救护车、常规车载医疗没备、车载GPS终端设备及800兆尤线数字集群手持电台,选派急救车驾驶员及院前急救医生。  相似文献   

2.
院前急救是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了院前急救模式与标准多样、急救信息难以实现实时共享等问题,分析了将5G技术应用于智慧医疗院前急救的优势,包括实现区域急救资源调配合理化、生命体征信息传输实时化、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同步化、远程急救远程会诊精细化和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无缝化,并结合5G智慧急救系统的实践演练,认为该急救模式的创建可提高严重创伤抢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国内院前急救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无线3G网络的120院前急救系统的解决方法.方法:利用无线3G网络通信技术,建立救护车、接诊医院与远端专家之间的信息通路,实现实时音视频和生命体征信息的传输.结果:该系统实现了远程救护指导、抢救方案的提前制订及接诊的准备,从而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延,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减少了医疗纠纷.结论:基于无线3G网络的120院前急救系统是可行的,并将在提高院前急救和转运水平、提高患者的救治率、节约急救资源、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医疗急救3G系统车载终端计量检定,以利于其定位准确、行驶路线正确和救治及时成功,并增加救治过程记录的可信度和效力。方法:对医疗急救3G系统车载终端的定位误差、方位角误差和速度误差等进行计量检定。结果:车载终端计量检定装置及其检定方法,可以满足检定车载终端的技术要求,提供合法有效证书。结论:计量检定对于医疗急救车及时成功救治患者和事后核查或履行举证责任等有很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联网技术和5G移动通信技术,利用可穿戴智能设备,构建网络照护系统,实现了干休所老年患者病情数据实时采集、数据分析展示、病房网络监护、专家远程救治指导等。系统应用后,干休所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高,老年患者获取服务时间缩短,干休所服务项目增加。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照护系统为干休所老年患者提供了24 h实时监护和优质远程医疗服务,缓解了干休所卫生人力资源短缺等难题。  相似文献   

6.
急救车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卫生技术车辆,为适应现代高速公路急救保障的需要,满足现场救治及紧急救治绿色通道的要求,国内外都将急救车作为一个重点装备进行研究。高速公路急救车的GPS通讯系统及车载医用电源设计是最核心的部分,其技术难度很大,要求很高。本文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战创伤分级救治远程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战创伤分级救治远程支持系统的组成和技术手段。方法:运用微波数字传输和GSM生命体征信息传输两种技术,通过自行组网,建立由多功能无线遥控摄像系统、平战两用远程监护系统组成的远程支持系统。结论:建立了野战医疗所局域网络和远程监护网络,实现了伤员后送和救治过程中各种音视频信息、生命体征信息的动态、持续和无线远程传输,突出了伤员分级救治的实效性,拓展了战创伤救治空间,为提高紧急救治效率、缩短"黄金"救治时间、降低战创伤伤员死亡率和致残率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8.
远程医学在灾难现场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灾难应急救治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挽救生命、最大限度降低伤残率。灾难应急救治远程医学平台的构建是远程医学应用于灾难应急救援的核心技术力量,为伤病员与医院临床救治专家建立起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通道,提供实时远程救治服务指导。该平台的构建,对推动远程医疗救治,尤其是灾难现场救护任务的信息化,提高救护水平和效率,提升国家医疗技术水平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移动监护终端中远程无线数据传输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移动监护终端中无线数据传输的技术实现.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效果,保证院前急救中监护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及时性。方法:设计了院前急救移动监护终端的硬件与软件,根据终端远程监护数据传输的特点以及数据带宽的要求.分析了远程数据传输的无线网络选择以及终端数据传输层协议的选择。确定了一种适合本系统需要的解决方案。结果:应用测试表明,这种方案能够满足本系统的需求,能够保证院前急救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准确、实时地传输到医院监护设备上。结论:该方案为远程院内指导、患者入院所需资源规划以及病情研究分析创造了条件.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国救护车管理过程中的医疗损害责任风险因素, 为加强救护车管理, 健全院前急救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裁判文书网2013—2022年发布的, 由救护车管理不当导致患者损害的裁判文书作为样本。基于SHEL模型中对软件、硬件、环境和人件4个要素的设定, 采用文本分析法, 运用NVivo 12.0软件按照"主范畴-次范畴-风险行为"对文本内容进行三级编码。结果共纳入有效样本文书136份, 最终确定软件、硬件、环境、人件4个主范畴, 院前急救管理者的职业意识及能力、医护人员的职业意识、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能力、车载装备等11个次范畴, 以及30种风险行为。对风险行为进行编码共获得187个参考点, 参考点数相对较多的风险行为包括院前急救管理者未派车(45个), 车内设备不完善、故障或无备用设备(20个), 医护人员在车内未采取救治措施(18个), 未派遣随车医护人员或担架员(14个), 未配备足够药物(14个), 以及驾驶员因急刹等导致患者或医疗仪器跌落(6个)等。结论救护车配备不足、急救系统人力资源短缺、急救车内设备及药物配备不够完善、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存在问题等是我国救护车管理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强院前急救医疗设备管理方法,以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效率。方法:从院前急救医疗设备使用环境、使用人员和使用状态3个方面,分析其使用特点,采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造成院前急救医疗设备使用情况不佳的原因;从采购、使用和保障环节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结果:在设备采购环节注重急救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坚固耐用、多功能、一体机、网络化和品牌型号一致性等因素,使急救设备便于使用;加强使用培训、制定操作规程和完善使用记录,使急救人员规范使用急救设备;在保障环节中严验收、勤保养、密检测、配备人员和配置工具,使急救设备随时可用。2020年南京市院前急救出救车次同比上升3.38%,而可视喉镜、心电图仪、心肺复苏机和呼吸机的成功使用次数同比分别上升了11.35%、22.06%、110.14%和36.42%,患者综合满意度得到提升。结论:针对性的院前急救医疗设备管理措施,能够确保医疗设备的性能和状态完好,可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军队中小医院的特点,分析了批量伤员院前急救面临的困难,通过注重急救人才培养、制定院前急救预案流程、加强自救互救能力培训、重视强化模拟训练、加强急救装备管理等做法,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效率的对策,以期加强批量伤员院前急救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符合大陆特点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管理,对比了大陆与台湾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的各种管理细节。发现台湾院前院内在病情分级系统的统一,院前病人病情等级与接收医院紧急医疗能力等级相匹配,院前医生专职化和规范化培训管理,院前急救处置规范性及院前急救记录单的设计使用和院前院内书面交接等衔接管理上优于大陆院前院内的衔接管理。建议大陆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同时借鉴台湾经验,完善现有的院前急救体系,建立符合大陆特点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管理规范,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提高院前院内抢救成功率,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9月期间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279例,其中127例未呼叫急救电话,由家人或外人直接送来急救中心(非院前急救组,A组)。另外152例经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组,B组),两组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病死率和生存时间。结果院前急救组病死率低[院前急救组(18.42%),非院前急救组(31.50%)]、生存时间长[院前急救组(5.14±1.7)h,非院前急救组(2.5±0.8)h],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降低病死率,延缓死亡时间,加强"黄金1小时"的抢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蒋晓红  杨俏兰  汤娜 《现代医院》2008,8(12):104-10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医疗护理纠纷防范措施。方法建立健全院前急救有关规章制度,提高出诊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配备齐全院前急救所需的各种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处理好与城管、交警、公安等部门的关系。结果院前急救成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医疗护理纠纷下降。结论强化医护人员法律行为,加强岗位培训,提高院前急救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构成梯次及特点,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适应新形势下院前急救工作的需要。方法 根据院前救治病例所属病种、发生时间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急救病种排在前6位的是意外伤、交通伤、晕厥查因、腹痛查因(包括尿路结石)、抽搐、醉酒。结论既要注重培养全科医师,又要参考疾病构成梯次,确定专业方向,做到一专多能,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合格人才来充实我们的院前急救队伍,使院前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温州市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降低院前急救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温州市区2009年1月20日—2011年12月20日拨打"120"电话呼救的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急救病例死亡率为1.58%,男女比例为2.73∶1,死亡率最高的年龄组为30~39岁组。导致院前死亡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猝死、创伤、心脑血管疾病。每天上午6~8时为院前死亡高发时段,夏、冬两季院前死亡病例明显多于春、秋两季。[结论]医务人员可根据院前死亡病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合理配置急救资源,并对高危人群进行宣教,以降低院前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一种可携带重症急救设备的便携式前出急救背囊,以方便在无依托的环境下快速高效实施紧急医疗救援和卫勤保障。方法:在囊体外部设有携带重症急救设备的专用组合式囊袋,其内设备可通过管线出入口与外部有效连接,将重症急救设备集成于单个急救背囊。结果:可满足院前急救、突发紧急医疗救援、野战救护中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医疗救治需求。结论:该新型急救背囊具有结构精巧合理、携带使用方便、功能强大广泛的特点,为重症伤员的一线救治提供了可靠的途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