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祝启丽  刘洋 《中国学校卫生》2023,(11):1752-1755+1760
肠道菌群在人类生命的不同阶段会经历一个动态的定殖和发育过程。在青春期时受性激素水平影响,此阶段开始性别特异性肠道菌群的发育。性激素水平与肠道菌群具有潜在联系,表明肠道菌群与性激素之间很可能具有双向交互作用。此外,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中的双向作用证据不断出现。文章通过分析肠道菌群性别二态性、青春期肠道菌群特征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探索肠道菌群与性早熟、生殖系统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进一步阐释考虑性别因素在肠道微生物群与青春期性早熟及生殖系统相关疾病中的影响机制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肠道是细菌定植的主要器官,菌群的种类、数量、比值的变化,对维持婴儿生长发育、促进免疫系统成熟、参与生理代谢等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婴儿的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功能紊乱、湿疹及哮喘等疾病有关。不同喂养方式是影响婴儿肠道菌定植和建立的因素之一,已成为临床新生儿学、生产奶制品企业、营养学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是生命各个阶段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决定因素。了解肠道菌群如何塑造婴幼儿大脑结构、功能并影响神经认知行为发育是当前重要的研究前沿。作为特殊婴幼儿群体,早产儿面临脑发育异常及不良神经行为发育的风险较高。本文总结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特点,探讨肠道菌群与大脑发育和神经认知行为的潜在关联,为优化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结局,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对婴儿肠道菌群定植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肠道菌群对机体消化、代谢、免疫调节和抵抗疾病等功能发育和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婴儿时期是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分娩方式、抗生素的应用、生活习惯、外界环境、喂养方式等均对肠道菌群的建立产生影响,其中喂养方式是影响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因素之一。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还同大脑存在广泛的交流,包括免疫调节途径、神经内分泌途径、代谢产物途径及迷走神经途径,为进一步阐明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对婴儿肠道菌群定植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肠道菌群对机体消化、代谢、免疫调节和抵抗疾病等功能发育和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婴儿时期是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分娩方式、抗生素的应用、生活习惯、外界环境、喂养方式等均对肠道菌群的建立产生影响,其中喂养方式是影响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因素之一。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还同大脑存在广泛的交流,包括免疫调节途径、神经内分泌途径、代谢产物途径及迷走神经途径,为进一步阐明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组成部分,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促进健康有重要意义。影响肠道菌群稳态的因素除了宿主遗传、健康状态、生活习惯、分娩方式等外,膳食是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膳食摄入的营养素和非营养性生物活性成分的类型、数量及食物搭配会影响肠道菌群构成和代谢。本文综述了膳食成分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肠道菌群对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可为膳食干预来调节肠道菌群、预防疾病过程中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与人类宿主间的相互关系受到膳食因素的影响,膳食是维持肠道菌群和宿主之间共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膳食成分中含有肠道菌群代谢所需的底物,并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人类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现就膳食对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影响,以及膳食干预在消化系疾病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中有复杂的微生物群,包括大约30个属,400~500多种微生物.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有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饮食因素.膳食纤维、脂类、蛋白质等饮食成分对肠道菌群有不同的影响.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变化可以引起很多疾病,因此理解饮食因素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可以对疾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利于找到预防及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类肠道内菌群为人体内最大的内毒素池人体本身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及菌群自身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均有着不同的影响,当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失衡时人类健康将造成危害。抗生素的应用恢复肠道菌群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抗生素药物影响致病菌的同时,也会影响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肠道内细菌菌群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相关抗生素药物的抗菌谱系、给药的途径(口服、静脉、体外等)、给药的方式、肠道内抗生素药物的浓度等。肠道内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影响着抗生素药物对机体所起的作用道本身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如抗生素药物与肠道菌群之间可以达到最佳的相互作用,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以胰岛素抵抗和慢性低水平炎症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病因复杂,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人体肠道菌群参与多种营养物质代谢,与T2DM的联系密切,影响人体健康。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T2DM的危险因素,肠道菌群特征随T2DM进展而变化,肠道菌群产物短链脂肪酸、吲哚、脂多糖和次级胆汁酸等均对T2DM有影响。本文从不同门类的肠道菌群、T2DM不同疾病进程的肠道特征以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三方面阐述T2DM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为T2DM防治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新型饮水对体外培养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天然矿泉水、天然水、纯净水和自来水等4种水质配制同体积的脑心浸液培养基,将昆明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接种至4种水质配制的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培养5 d,使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明不同水质对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4种水质培养的肠道菌群均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但不同水质培养的肠道菌群各类菌门的丰度占比不同。经α多样性分析,传代培养第5天后,天然矿泉水组相对其他水质组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P0.01);β多样性分析显示,4种不同水质培养第1天后,纯净水培养的肠道菌群与其他水质培养的菌群相似度较低,而传代培养第5天后,天然矿泉水培养的肠道菌群与其他水质培养的菌群相似度较低。结论水质对体外培养肠道菌群变化影响明显,不同水质的饮用水可能起到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肠道菌群与肠道中食物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内分泌功能和促炎性反应等有关,肠道菌群的失调可影响宿主的能量代谢平衡,从而导致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等.因为饮食习惯不同造成肠道菌群组成及其新陈代谢有所差异,可见膳食对肠道菌群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关于膳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与糖尿病的研究尚少,本文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态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展及新生儿疾病关系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肠道菌群可影响新生儿膳食成分代谢消化等重要生理过程。因出生后所处环境、喂养方式等与足月儿不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和演变过程与足月儿存在差异。稳定的肠道菌群及完整的肠黏膜屏障可限制肠道致病菌生长,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新生儿疾病相关。因此,本文总结了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特征、影响因素及远期关联、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学者建立理论基础,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手术部位感染(SSI)是结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肠道菌群与SSI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将对近几年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基于细菌在SSI中的作用,从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机械肠道准备和(或)特定抗生素的应用对肠道菌群产生的影响出发,深入探讨结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价值、不同手术方式选择的区别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可能在术后SSI上的作用,旨在更全面地认识肠道菌群对结肠癌术后SSI作用的机制,并能予以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肿瘤第四大疗法。肠道菌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过继性T细胞治疗的抗肿瘤效果及免疫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影响,其机制主要与肠道菌群调控"免疫激活-免疫耐受"平衡有关。特异性菌株的存在可作为预测免疫治疗的生物标记物,相关菌群制剂以及菌群移植等肠道菌群干预方式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辅助手段。深入阐明肠道菌群影响免疫治疗的机制以及作为免疫增强剂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最终针对不同肿瘤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秋分已至,温度变化较大,极易诱发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研究表明,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免疫和造血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对于老年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改善肠道健康,就成为安然度秋的重要任务。朋友们不免会问,菌群失调是由什么引起的,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又有什么方法预防呢?  相似文献   

17.
外科术后肠道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ileus,POI)是医源性腹部甚至非腹部手术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POI常因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而被认为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核心环节。定植于人体肠道中的菌群在调节肠道功能与维持肠道稳态等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的基础研究提示肠道菌群对POI的启动免疫、脑-肠互动、抗击炎症、调节肠道内分泌、生物屏障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对POI发生及发展的相关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观察健康婴儿母乳及配方乳两种不同喂养方式下肠道菌群的定植过程 ,分析婴幼儿饮食与肠道菌群形成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 16SrRNA ,经与标准曲线对照计算细菌数量 ,对 71名母乳喂养婴儿和 60名人工喂养婴儿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了定量检测。 【结果】 婴儿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定植过程。母乳喂养婴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人工喂养婴儿高 (P<0 .0 5 ) ,而大肠杆菌数量较人工喂养婴儿低 (P <0 .0 5 )。 【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测定肠道菌群的数量是一种简便、快捷、特异性好的方法。婴儿期肠道菌群仍处于动态演替过程。不同的喂养方式对肠道菌群有影响 ,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其可参与人体的多种生理反应,尤其是机体代谢相关酶的合成,如淀粉酶、纤维分解酶和果胶酶等的合成都需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参与~([1-3])。因此,探究肠道菌群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可为代谢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找到一条新思路。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肠道菌群失衡诱发人体代谢疾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成人的免疫系统,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母乳是生命早期免疫功能趋向成熟的关键条件,因为母乳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够直接影响并且可以通过促进肠道菌群的定植间接影响T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减少病原体的感染及过度炎症对机体的损害。本篇综述主要总结了母乳对生命早期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加强人们对母乳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