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分析基孔肯雅热疫情调查结果,为预防控制蚊媒传染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 病学的方法,对2017年9月1日发生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一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引起本地暴发疫情 进行分析,通过病例搜索、病例访谈、流行特征描述、蚊媒密度评估和控制、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等方 式,开展疫情处置。结果 本调查显示共有4名确诊病例,发病时间为8 月20 日至9 月1 日,均出现发 热、皮疹和关节痛症状。对11名可疑病例和306名共同暴露者进行检测,结果均阴性,首次蚊媒密度调查 布雷图指数高达114,叮咬指数达10只/人·时。结论 基孔肯雅热患者在潜伏期可能具有传染性,患者 隔离期限应延长。加强蚊媒监测与病例搜索,在疫情早期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暴发;蚊媒疾病;潜伏期;传染性;控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9)01 0017 04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基孔肯雅热疫情调查结果,为预防控制蚊媒传染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7年9月1日发生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一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引起本地暴发疫情进行分析,通过病例搜索、病例访谈、流行特征描述、蚊媒密度评估和控制、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开展疫情处置。结果本调查显示共有4名确诊病例,发病时间为8月20日至9月1日,均出现发热、皮疹和关节痛症状。对11名可疑病例和306名共同暴露者进行检测,结果均阴性,首次蚊媒密度调查布雷图指数高达114,叮咬指数达10只/人·时。结论基孔肯雅热患者在潜伏期可能具有传染性,患者隔离期限应延长。加强蚊媒监测与病例搜索,在疫情早期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泉州市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态势,提出应急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泉州市2004—2013年报告的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病例调查和监测资料,分析防控成效。结果 2004—2013年共报告登革热59例,基孔肯雅热2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大多来自东南亚国家。病例输入高峰为7~10月,从入境到确诊平均5d,初诊到确诊平均4d。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诊断发现率为14.3%,医疗单位首诊诊断率42.9%。泉州市存在蚊媒白纹伊蚊,其布雷图指数平均3.80。结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呈常年输入态势,病例确诊时效较长,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发现能力有待提高。应建立以白纹伊蚊繁殖期和病例输入高峰期的风险评估为重点,强化一线医务和检疫人员的流行病学观念,实验室在登革热检测排查时须关注基孔肯雅热,警惕两者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出境旅行团基孔肯雅热(CHIKF)发病和感染情况,评估疫情输入后本地传播的风险。方法对2019年9月18—21日往返于缅甸曼德勒、蒲甘两市旅行团20名成员逐一进行个案调查,采集血清和尿液标本进行病毒核酸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用双层叠帐法和布雷图指数法对核心区进行蚊媒调查。间隔14 d后再次采集成员血清标本进行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旅行团成员85%(17/20)有蚊虫叮咬史,初次采集得到血清标本20份,尿液标本17份,经检测,基孔肯雅病毒核酸阳性1份。核心区应急蚊媒监测布雷图指数为5.38。再次采集得到血清标本20份,经检测,病毒特异性IgG抗体阳性1份。结论基孔肯雅热继续发生跨境传播到山东省的风险已不可避免,口岸、医院、疾控3方快速联动是防止境外传染病输入造成本地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福州口岸入境船舶上首次发现埃及伊蚊及其携带的病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加强入境船舶医学媒介监测,防止新蚊种、蚊媒传染病传入和传播。[方法]对入境船舶的积水容器进行蚊幼虫监测,并采样送实验室进行形态学鉴定,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病原检测,对船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对船员施行流行病学调查、体温检测、医学检查等措施。[结果]全船发现9处积水,1处蚊幼虫阳性,积水4000ml,幼虫70条,羽化后经实验室鉴定该蚊幼虫均为埃及伊蚊,未检出登革热、基孔肯雅、西尼罗、乙脑等病毒。对该轮船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检查,未发现登革、基孔肯雅热、乙型脑炎、西尼罗热、黄热病等病人。对船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措施后,未再发现成蚊和蚊幼虫。[结论]埃及伊蚊属福州地区外来蚊种,是传播黄热病、登革热等热带病的重要媒介。提示福州口岸应提高防范意识,特别应加强来自蚊媒传染病疫区船舶的蚊媒监测、卫生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东莞市虎门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进行分析,以及对蚊虫媒介进行综合治理,为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针对2014年9月~11月东莞市虎门镇暴发的登革热,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分析疫情数据、布雷图指数法监测蚊媒密度以及分析可能传播途径来源等。结果东莞市虎门镇发生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本次疫情共报告了57例登革热确诊病例,所有病例均痊愈,没有出现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疫情主要分布在东方社区,共有39例,占68.42%。本次疫情男女性别比为1:1.28。年龄最小3岁,最大90岁,平均50岁。以30~59岁中年病例最多,占54.39%。疫情发生时蚊媒密度的布雷图指数最高达92.38,经采取各项综合防治措施,蚊媒密度下降,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结论本起疫情为由输入性病例或病媒引起的本土暴发疫情,经过清除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有效将蚊媒密度布雷图指数一直保持在5以下水平;使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基孔肯雅热流行与诱蚊诱卵指数的关系,调查白纹伊蚊成幼虫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状况.方法 基孔肯雅热流行期间,通过诱蚊诱卵器和布雷图指数调查蚊虫密度和采集蚊虫,用实时荧光PCR和细胞分离2种方法对野外捕获的白纹伊蚊体内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确认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后,启动包括应急灭蚊的综合控制措施1周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下降到5以下;采集的蚊样品按照时间和地点分成27份进行病毒检测,成蚊标本都显示病毒阴性,有3份乙醇浸泡处理的蚊幼虫标本为可疑阳性,占总幼虫标本(24份)的12.5%.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均为阴性.该社区共报告病例253例,应急控制在22d结束.结论 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时,诱蚊诱卵器法作为应急灭蚊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尤其在成蚊控制效果评价和捕获成蚊检测带病毒指数上有优势,流行期间白纹伊蚊对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率、传播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溯分析深圳市罗湖区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完善罗湖区伊蚊传播传染病多部门协作防控模式,为深圳市罗湖区防控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罗湖区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疗过程及密切接触者信息,对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认病例为罗湖区1例境外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结论深圳市罗湖区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经过及时诊断,科学治疗,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有效的疫点处置,未发生疫情传播风险,未发生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为控制基孔肯雅热疫情所实施的媒介控制措施效果。方法在疫点及其周围,实施以蚊虫孳生地清除和成蚊消除等为主的媒介控制措施,并密切监测蚊媒密度(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诱蚊诱卵指数等)的变化。结果防控措施实施3 d后,疫点布雷图指数下降至6.56;7 d后,布雷图指数下降了94.15%(由53.33降至3.12),房屋指数下降了92.51%(由41.67降至3.12),容器指数下降了71.19%(由14.75降至4.25)。诱蚊诱卵指数在首次监测(10月26日)中为0.75%,到11月4日降至0。结论在中堂镇采取的媒介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当地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伊蚊的密度,对控制基孔肯雅热疫情进一步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流行,1956年分离到病毒.中国曾于上世纪80年代报道在云南人群中发现存在基孔肯雅病毒感染.为指导临床医生和传染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的监控,做好蚊媒密度监测和控制,有效防范和处置疾病的本地传播和流行,卫生部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由非洲直航或转机入境我国,曾在非洲工作、生活、游学的中国籍及外籍入境旅客(非洲来华人员)中输入性病例的重点人群、重点疾病、重点航班等流行病学因素。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广州、上海口岸对非洲来华人员采取红外体温监测、医学巡查等入境检疫措施,对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采样送检。结果共检出各种输入性病例184例,其中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81例,占输入性病例总数的44.02%;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家;亚的斯亚贝巴—上海的ET684航班,亚的斯亚贝巴—广州的ET606航班及迪拜—广州的EK362航班是病例入境的重点航班,分别占输入性病例的27.17%、25.54%和10.87%。结论蚊媒传染病疫情经由非洲来华人员乘坐重点航班携带入境的威胁较大,导致本地疫情暴发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媒介伊蚊种类、密度,为制定登革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表对2例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对病例血液标本进行IgM、IgG抗体检测,布雷图指数法和双层叠帐法对媒介伊蚊密度进行应急监测;清理蚊媒孳生地,开展蚊媒消杀。结果 2例女性登革热病例,发病前刚从马尔代夫旅游归来,均为登革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确定为输入性病例。经病例主动搜索、清理蚊媒孳生环境、快速杀蚊,未发生二代病例。结论这是一起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各部门密切配合,未发生疫情扩散。防控的关键是蚊媒孳生环境的清理和成蚊的快速杀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四川省入境人群疟疾、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的疫情动态,为入境人群疟疾、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入境人员血液,用镜检、胶体金、ELISA、RT-PCR等方法进行疟疾、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的检测.结果 2012年四川省入境人群疟疾监测阳性率达2.62%,均为赴非洲的劳务人群.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阳性率均为0.结论 2012年四川省入境人群蚊媒病感染以疟疾尤其是恶性疟为主,感染者主要是赴非洲务工的劳务人员,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赴非洲劳务人员关于防疟知识的宣教和防疟措施的推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应对来自蚊媒病高发地区的国际航班进行重点监控,加大入境人群的传染病监管力度,及早发现输入性蚊媒传染病;本次虽未检出登革热、乙脑和基孔肯雅热,但这些传染病仍有潜在存在的可能性,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检出的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监测情况,为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2008-2011年入境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来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发热人员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判定染疫嫌疑的采集样本送检,对阳性病例资料和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病例均来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9例入境时在发病,2例入境后医学观察期间发病;平均年龄40.2岁,以男性中青年为主;体温监测是主要检出手段;未发生二代病例.结论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防制基孔肯雅热的措施适当得力,能有效阻止基孔肯雅病毒通过口岸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告一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的疫情处置,为防控提供经验。方法 对石狮市2012年发现的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为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实验室确诊病例,该疫情处置取得成功。结论 重视病例的发现与疾病控制,严格做好病例发现报告、传染源隔离,政府部门重视协调、病媒应急监测、持续开展疫点病媒消杀灭等工作是控制疫情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福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蚊媒监测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从传染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福州市2017—2022年登革热病例资料,比较本土病例和输入性病例的流行特征,探索发病影响因素。结果 福州市2017—2022年共报告登革热701例,其中本土病例占80.0%(561例)、输入性病例占20.0%(140例)。本土病例前3位是仓山区、台江区和闽侯县;输入性病例前3位是福清市、仓山区和晋安区,主要来自东南亚;登革热年均发病率1.56/10万,2019年发病率最高(8.56/10万);6年间登革热本土病例发病高峰在8—10月,输入性病例呈全年散发;登革热输入性病例男性占比(84.3%)高于本土病例(50.4%);6年间20~59岁组本土病例占65.8%(369例),而输入性20~59岁组病例占94.3%(132例);蚊媒监测布雷图指数(BI)高峰主要在每年6—8月份。结论 福州市2017—2022年输入性病例占20.0%,与本土病例的地区分布、季节分布及主要年龄组等有所不同;福州市登革热的流行因素依然存在,今后应在重点地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病例早期发现能力,继续开展常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云南省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用登革热病毒NS1抗原法检测病例血清标本,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进行蚊媒密度监测。结果本次疫情流行历时104 d,共确诊病例232例,其中本地感染145例,缅甸输入87例。流行季节为8-11月,病例主要集中在瑞丽市城区(124/232,53.45%);男女性别比为1.23∶1,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80岁,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农民和家务及待业者居多。结论此次疫情为瑞丽市首次发生登革热本地流行;采取伊蚊综合控制措施,布雷图指数≤5.0,疫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暴发了我国首起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打破了其长期以来以散在输入性病例为特征的流行现状。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而我国大多数地区拥有其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一旦病原体侵入,可能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如何控制该疫情,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现就基孔肯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以及基孔肯雅热在我国历年的流行状况做一概述,以便更好地认识基孔肯雅热,为有效地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风险评估,探讨日照市乙脑、疟疾、登革热、丝虫病、基孔肯雅热和西尼罗热6种蚊媒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性、人群易感性及综合风险大小,为针对性地开展蚊虫媒介防治,做好当地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德尔菲法,邀请各相关领域专家评分,最后根据既定风险评估方案,计算6种蚊媒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等级,综合评价蚊媒传染病的风险大小。结果通过3轮专家风险评估,专家积极系数为1.00,3个方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71、0.74和0.72,协调系数分别为0.69、0.66和0.67,专家意见趋势一致。对单个蚊媒传染病病种/聚集性疫情在日照市传播流行的可能性、危害性和易感性进行综合分析,乙脑(8.58)和疟疾(8.01)综合风险为高,登革热(7.77)的综合风险为中等,丝虫病(5.94)、基孔肯雅热(4.61)和西尼罗热(4.10)的综合风险为低。结论日照市今后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风险高和较高的蚊媒传染病。完善相应蚊媒传染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蚊虫媒介的监测,努力做好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2002年登革热暴发流行的特征。方法 对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蚊媒孳生地布雷图指数调查。结果 本次疫情共发病168例,发病率为19.41/10万;病例以21~40岁年龄组为主,占43.45%。发病时疫区布雷图指数高达145.0,平均为27.3。采取隔离治疗病人,开展以消除伊蚊孳生地,灭杀成蚊为主的综合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 本次疫情证实为登革热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