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上部早期癌可选择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LPG),但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食管胃双肌瓣吻合是利用食管与胃前壁吻合的一种消化道重建方式,与其他消化道重建方式比较,其能较好维持患者术后体质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远期生命质量,且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并保留患者术后行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可能性。笔者回溯国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该患者入院诊断前列腺肉瘤,为明确诊断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术。结果:活检穿刺组织病理报告:光镜下肿瘤细胞密集,排列紊乱,以梭形细胞为主;免疫组化标记:CD117和CD34表达阳性,PSA、S-100和SMA阴性,支持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诊断。行伊马替尼靶向治疗,随访6个月肿瘤无明显缩小,至今仍存活。结论:前列腺胃肠外问质瘤极为罕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除外胃肠道来源,影像学检查可提供直接依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靶向药物治疗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的作用还有争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单肌瓣成形术(SFT)的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7例病理学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胃上部癌的病例资料。7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8.3岁;平均体质指数为23.8 kg/m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膜后胃肠外间质瘤(extral -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s)的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例腹膜后胃肠外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系73岁男性,因全身乏力3个月伴右侧腰部胀痛1个月入院,行右侧腹膜后肿块探查术,术后病检回报证实肿块性质为胃肠外间质瘤.结论 胃肠外间质瘤临床罕见,需结合临床表现、彩超、CT、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相结合确诊.治疗上仍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辅以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格列卫(甲磺酸伊玛替尼,STI - 571)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双肌瓣成形在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例行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5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为65岁,年龄范围为57~72岁。5例病人均行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食管胃吻合双肌瓣成形术。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食管胃吻合肌瓣成形术(Kamikawa吻合)在治疗肿瘤最大径>5 cm的食管胃结合部(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并施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和Kamikawa吻合的EGJ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病例资料。肿瘤均侵犯贲门齿状线,且最大径>5 cm;排除需急诊手术和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后,共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9-49岁。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后,把残胃提出腹腔外,距残胃前壁近端3-4 cm处亚甲蓝标记"H"形,并沿"H"形切开胃壁浆肌层,沿纵行切开线向两侧分离黏膜下层和肌层之间的间隙,制作浆肌瓣;将残胃放回腹腔,腹腔镜下将"H"形上边与食管后壁距断端4-5 cm处间断缝合4针;切开食管残端,在"H"形的下边切开黏膜下层和黏膜层,进入胃腔;腹腔镜下将食管断端后壁与残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缝合,食管断端前壁与残胃全层连续缝合,将胃前壁浆肌瓣缝合包埋食管,完成消化道重建。观察患者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时间为239(192-261)min,Kamikawa吻合中位时间为149(102-163)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5(20-200)ml。4例患者均术后第1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和胃管,并恢复流质饮食,术后住院中位时间为6(6-8)d。术后病理提示,3例平滑肌瘤,1例胃肠间质瘤。术后无吻合口漏及狭窄等并发症,未观察到反流症状。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11-29)个月,4例患者复查胃镜均未见反流性食管炎。结论对于>5 cm的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应用腹腔镜辅助Kamikawa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分析12例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Overlap法管状胃食管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腹腔镜近端胃切除Overlap法管状胃食管吻合重建消化道安全可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胃功能,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防止贲门失弛缓症术后返流及狭窄,我们设计用胃浆肌瓣覆盖式食管胃吻合保留迷走神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采用此术式治疗78例贲门失弛缓症,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术后半年至1年内有25例病人行头低脚高位食管钡餐检查,吻合口2.O~2.2cm者4例,1.5~2.0cm者20例,1.3cm者1例,未见返流现象。术后1~3年,20例病人行食管镜检查,食管粘膜正常者19例,有1例轻度粘膜充血水肿。此术式效果良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尤其膀胱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我院于2010年6月1日~7月2日收治的1例膀胱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行膀胱全切术.病理结果:光镜下见黏膜上皮增生.Brunn巢形成;免疫组化染色:CD117阳性,诊断为膀胱间质瘤.术后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膀胱间质瘤临床上罕见,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转移和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采用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例胰腺间质瘤伴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病人入院后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术前诊断为胰腺恶性肿瘤伴肝转移。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报告考虑胰腺癌肝转移可能性大,遂行胰腺肿瘤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肝脏肿瘤行微波固化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胰腺间质瘤伴肝转移。术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注射胸腺肽-α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腹部CT提示胰腺肿物较前未见明显变化,超声示肝脏毁损灶无变化,随访至今。结论 胰腺间质瘤非常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肿瘤标记物多正常。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对于肿瘤细胞核分裂像数量>10个/50HPF的病人,存在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高风险,建议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瘤(MESTK)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ESTK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结果:MESTK常见于成年女性,大多由实性或伴囊性成分混合而成。组织学上以不等量增生的腺上皮和不同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间质混合组成为特征,尤以瘤性梭形细胞间质增生为主体,形似平滑肌原性肿瘤。结论:MESTK为一种独立的肾良性肿瘤,应与先天性中胚层肾瘤及其他肾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胃腔治疗贲门部内生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9例行腹腔镜辅助经胃腔治疗贲门部内生型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9~104 min,术中出血量5~65 mL。经术后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胃肠间质瘤。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1~4 d,进食时间2~4 d,引流管留置时间3~4 d,出院时间为术后4~6 d;无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贲门狭窄等并发症。所有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吞咽障碍及反酸症状,随访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迹象。结论 腹腔镜辅助经胃腔治疗贲门部内生型胃肠间质瘤安全、可行,但该术式对腹腔镜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胰胆管合流异常(PBM)为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之外汇合的先天性疾病,临床相对罕见,但其与众多胆胰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笔者报告1例PBM患者的诊治经过,以期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PBM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PBM的诊疗原则。结果 患者为47岁女性,术前CT诊断胆囊癌,并经胆道镜证实合并PBM。经一期胆囊切除和胆道探查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胰腺炎。随后接受内镜逆行胆胰管支架置入术及二期胆管囊肿切除和肝肠吻合手术。患者康复并出院,至今未出现胰腺炎再发及肿瘤复发。结论 PBM是一种罕见病症,与胆囊癌、急性胰腺炎及胆管扩张等胆胰疾病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有助于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正>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属于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黏膜下层或肌层,呈膨胀性生长,有假包膜,边界清,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1]。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重要措施,其原则是肿瘤完整R0切除,避免肿瘤破溃,一般无需行淋巴结清扫[2]。近年微创手术在GIST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常见术式包括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近端胃切除、胃楔形切除、内镜下肿瘤切除、腹腔镜与内窥镜联合辅助手术等[3]。但对于特殊部位的胃间质瘤,  相似文献   

15.
全球肥胖人口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减重外科的迅速发展,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的病例报道也逐渐增加,但大部分为术后病理意外发现或联合手术切除.GIST是少见的胃...  相似文献   

16.
报告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并性早熟1例,复习文献并讨论了睾丸间质细胞瘤的发生率、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尿道腺瘤(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3例尿道腺瘤,并结合文献就尿道腺瘤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等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报告精囊囊肿6例(详细报告了2例典型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等进行讨论。认为先天性精囊囊肿与肾、输尿管缺如及午非管等畸形有关;后天性精囊囊肿常为后尿道炎症后射精管梗阻所致。B超对其检查有重要意义;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对年轻未婚、囊肿直径<2.5cm者仍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索扭转的早期诊断,以降低误诊率,提高睾丸的救治率。方法报告精索扭转4例,结合国内献20年报告的29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率为54.8%。自行复位3例,手法复位22例,手术治疗263例(265侧),拒绝手术3例,治疗方法不明6例。睾丸损失率69.3%。结论加强对精索扭转的认识,首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提高睾丸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肌周细胞瘤的病理特征及其诊治。方法报告本院收治的1例胰腺肌周细胞瘤,并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肌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胰腺肌周细胞瘤为具有嗜酸性/嗜双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围绕血管腔形成的典型的同心圆状结构。血管周同心圆Υ排列的肌样细胞表达SMA及Actin阳性,而其他肌性标记物Desmin、S-100蛋白、HBM45及CD34等为阴性。结论胰腺肌周细胞瘤属于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须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完整切除肿瘤是本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