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及心理弹性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反刍思维反应量表(RR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抑郁因子对广东某高校的1,2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反刍思维正向预测抑郁情绪,心理弹性负向预测抑郁情绪。心理弹性在反刍思维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中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表现为反刍思维对抑郁情绪的预测力随心理弹性的降低而增强。结论本研究揭示,反刍思维水平越高,抑郁情绪水平越高,心理弹性在二者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以期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降低焦虑抑郁患病率。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015年6-12月期间在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就诊的151例卵巢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调查。结果卵巢癌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为(9.30±5.32)分,心理弹性得分为(66.89±14.30)分。除了家庭居住地外,其他人口学资料中不同组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往化疗次数、婚姻状况及心理弹性是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卵巢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有相关性(P0.05)。结论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可负向预测卵巢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士的心理弹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抗疫一线护士的心理调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73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及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对其进行调查,并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CD-RISC总分为(78.42±15.92)分。不同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的CD-RISC总分比较发现:家庭负担情况以及抗疫前存在心理疾病情况不同的调查对象其CD-RISC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PSQI得分为(8.89±3.06)分,SSS总分为(30.94±9.01)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心理弹性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r=-0.225,P=0.003)。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家庭负担情况、PSQI是其CD-RISC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抗疫一线护士心理弹性较好,且睡眠质量和家庭负担情况是该群体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探讨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及其发展趋势,为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轻、重灾区2所中学的所有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1.5a的3次追踪研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我弹性量表适用于灾区青少年.3次测量轻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得分均高于重灾区青少年(P值均<0.01),第2,3次测量男生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女生(P<0.05);学生心理弹性得分在1.5a内有上升趋势(P<0.05),且轻灾区青少年相对于重灾区青少年上升速度更快(P<0.05).结论 严重自然灾害中的青少年心理弹性损害严重并恢复缓慢.在自然灾害中青少年心理干预措施制定时应注意心理弹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青少年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家庭因素。方法 于2019年11月选择西安市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各2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儿童期创伤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水平的相关家庭因素。结果 本组青少年抑郁症状评分为16.00(9.00,20.00)分,抑郁症状阳性筛查率为19.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父母婚姻状态、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β=-0.028、0.030、0.103、0.267、0.467、0.047、-0.279、-0.272,P<0.001)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92.3%。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状阳性筛查率处于较低水平,性别、父母婚姻状态、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父/母亲过度保护、父/母亲情感温暖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主要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农村校外青少年与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南省2个县13~18岁430名农村校外青少年和198名在校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农村校外青少年和在校青少年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和29.3%,轻度不良反应检出率分别为33.5%和47.0%,中度及以上不良反应检出率分别为5.1%和12.1%;校外青少年SCL-90总分(124.55±33.84)低于在校青少年(142.42±41.59);2组青少年各因子分排序前4位的因子均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女性各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男性(P值均<0.05)。结论相对于在校青少年,校外青少年心理状况较好;农村青少年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男性心理状况好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韶关市医务人员抑郁和复原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6—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韶关市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调查其抑郁和复原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97名医务人员,其CD-RISC得分为54.94±15.21,SDS得分为33.51±7.27。CD-RISC得分低于国内常模(65.40±1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3,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职称、工种是医务人员复原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平均每天工作时间是医务人员抑郁情况的影响因素(均P0.05);医务人员复原力水平与抑郁情况之间呈负相关(β=-0.31,P0.05)。结论韶关市医务人员复原力较低,职称、工种可对医务人员复原力造成影响。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可对医务人员抑郁程度造成影响。医务人员复原力越强,抑郁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地震创伤经历问卷(EEQ)、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量表(CPTSD-RI)、儿童抑郁指数量表(CDI)以及儿童生命质量量表(PedsQL)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x2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6名调查对象中,其生命质量总分随时间显著下降2.0(82.2∶80.2,P=0.0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是影响灾区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的最重要因素,PTSD或抑郁每变化1分都会引起生命质量0.3~0.5的反向变动.结论 遭遇严重受伤、丧失亲人的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持续低迷,但没有特定创伤经历的个体生命质量也随时间显著下降,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不应只包括直接卷入灾难的儿童和青少年,还应涵盖间接暴露的个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自然灾害及其他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焦虑状态的影响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在云南省彝良县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5所中学,对每个年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结果彝良县地震周边地区的青少年存在各类焦虑的比例为54.7%。单因素分析显示,经历事件/灾害情况中的28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经常见不到父母、家中人有焦虑或抑郁问题、父母做出了离婚或分居决定、受过严重身体攻击或侵犯、曾经病得很厉害、经历了一段亲密关系破裂、生活地区曾发生过旱灾是焦虑的影响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63 (0.199-0.780)、1.98 (0.429-0.941)、1.64(0.087-0.903)、1.96 (0.250-1.104)、1.49 (0.113-0.686)、1.6 (0.207-0.736)和1.38 (0.024-0.621)。结论青少年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其焦虑状况不容乐观。家长首先要保持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不对孩子进行身体责罚;学校、社会及相关部门应重视校园暴力现象,减少其对学生的身心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安徽省艾滋病流行县AIDS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安徽省6个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县(萧县、利辛、界首、临泉、濉溪、郎溪)抽取168个AIDS家庭(每户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HIV检测阳性),每个家庭调查1名10~18岁青少年,共调查了168名AIDS家庭中的青少年。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家庭支持量表(PSS-Fa)及一般项目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AIDS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总检出率为20.2%,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相关。年龄越大、同学朋友关系疏远、消极应对得分越高是AIDS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和家庭支持得分越高是AIDS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保护因素。AIDS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主要受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家庭支持和同学朋友关系的影响。[结论]改善AIDS家庭中青少年的应对方式,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支持,改变农村有关艾滋病歧视现象是促进AIDS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韧性与情绪平衡在日常压力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为改善青少年抑郁等情绪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2年9月采用青少年压力生活事件量表、儿童青少年积极和消极情绪体验汉化版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以及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黑龙江省某中学1 153名初中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首先通过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抑郁症状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心理韧性与积极/消极情绪在日常压力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 1 153名初中生中共有抑郁症状474例(41.1%),不同性别、年级、留守经历的初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9.71、13.89,P<0.05);日常压力和消极情绪得分越高,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风险越高(OR=1.03,95%CI:1.02~1.04;OR=1.12,95%CI:1.10~1.14),而积极情绪则是缓解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保护因素(OR=0.94,95%CI:0.92~0.96);心理韧性和积极、消极情绪在日常压力和青少年抑郁水平之间独立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武汉市中小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5所小学(5~6年级)、3所初中(7~9年级)以及2所高中(高一年级)共10所学校的10~17岁中小学生共6019人。其中男生3071,女生2948人;小学生2420人,初中生2912人,高中生687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大五人格量表简版(the NEO-five factor inventory,NEO-FFI)进行自评式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因素。结果被调查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0.5%(635/6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级和家族抑郁史后,中小学生神经质水平越高(OR=4.53,95%CI 3.88~5.28)、开放性水平越高(OR=1.33,95%CI 1.18~1.50),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可能越大;而外向性水平越高(OR=0.70,95%CI 0.62~0.79)、严谨性水平越高(OR=0.77,95%CI 0.67~0.90)、心理弹性水平越高(OR=0.77,95%CI 0.67~0.88),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可能性越小。结论神经质和开放性水平与武汉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成正相关;外向性和严谨性以及心理弹性水平与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成负相关,提示培养中小学生良好人格特质、提升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预防中小学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少年亚健康状态下抑郁情绪的现状,为青少年抑郁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市1所大学、4所高中、4所初中,获得样本5249人。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分别对青少年亚健康和抑郁情绪进行测评。[结果]芜湖市青少年抑郁总检出率为41.1%,男生抑郁检出率(42.7%)高于女生(39.4%)(P<0.05)。在躯体亚健康状态下,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在城乡之间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亚健康状态下,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在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健康和抑郁问题在青少年当中普遍存在,但在亚健康状态下,独生子女及农村青少年的抑郁情况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发生现状,探究影响产后发生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待产的高危妊娠女性120例。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根据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C)评估PTSD发生情况,分析PTSD发生现状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高危妊娠产妇产后PTSD阳性率为11.67%(14/120),主要表现为反复体验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PTSD阳性产妇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低于PTSD阴性,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得分高于PTSD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产妇PCL-C得分与CD-RISC得分呈负相关(r=-0.457,P<0.05),与EPDS得分呈正相关(r=0.53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分娩方式、精神创伤史、产后抑郁、妊娠期并发症、婴儿健康状况、产妇目前健康状况及心理弹性是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弹性、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现状,并分析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广州市5家医院急诊科护士200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研究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Maslash职业倦怠量表(MBI)、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量表(MSQ)。结果 186名护士CD-RISC、MBI及MSQ评分均居中等水平,MBI中情绪耗竭、情感疏远与CD-RISC、MSQ评分呈负相关(P0.05),个人成就感与CD-RISC、MSQ评分呈正相关(P0.05),且CD-RISC与MSQ间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弹性及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弹性及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城市流动儿童、青少年进行健康综合评定,了解其健康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法,用流动儿童、青少年健康综合评定自测量表(self-rated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SGHQ)对成都、昆明两市10所中小学,四年级至初三的35个班,812名在校的流动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调查的在校城市流动儿童、青少年中有13.06%的儿童、青少年有健康综合评定不良倾向,在不良行为及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学业困难和思想道德4个维度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01),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的性别、年龄、同伴及好友支持、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教育方式1(做好事、学习进步等积极事件时的教育方式和做错事、学习退步等消极事件时的教育方式)5个因子纳入模型,调查的在校城市流动儿童、青少年中健康综合评定不良倾向的儿童、青少年男性,其父母教育方式为放任式对其健康的危害程度分别是正常组的1.966倍,27.587倍,其中父母教育方式为放任式是影响流动青少年健康的较为主要的因子;其父母教育方式为民主式和有较多同伴好友支持(≥3个)是健康的保护因素(OR=0.265,0.593).[结论]城市流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健康问题涉及多个维度,青少年的性别、年龄、同伴及好友支持、父母的教育方式对流动青少年的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在社区、学校、家庭、同伴及个人层面上加强有效联系和支持,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暴露因素,为城市流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多维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抑郁焦虑压力问题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郑州、香港两地6 401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中文修订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其进行测量。统计方法主要为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 1)马基雅维利主义可以正向预测抑郁焦虑压力总分,也可以通过心理弹性来预测抑郁焦虑压力总分,其间接预测作用占比为46%。2)心理弹性可以负向调节马基雅维利主义对抑郁焦虑压力的预测作用。结论 马基雅维利主义特质既可以直接预测儿童的抑郁焦虑压力问题,也可以通过削弱心理弹性使得儿童面临更多的抑郁焦虑压力问题。此外,心理弹性可缓冲马基雅维利主义对抑郁焦虑压力的正向预测效应,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鉴于青春期是个体发展的过渡和关键期,不良的心理健康可能会损害青少年的发展质量。因此,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分析环境、社会心理以及行为方式和体质健康等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发现青春期早期甚至儿童期是抑郁症状预防和干预的关键期,提出未来研究应结合中国现实情况,积极探索抑郁症状早期预测因素及不同时期的保护因素,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支持以及心理卫生服务利用与心理危机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地震创伤经历问卷(EEQ)、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量表(CPTSD-RI)以及儿童抑郁指数量表(CDI)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χ2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96名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分值随社会支持度的提高有逐渐下降趋势,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率随时间显著下降,从初次调查的34.60%跌至随访调查的9.51%。Pearson相关显示,社会支持分值与PTSD(r=-0.10,P=0.04)、抑郁(r=-0.42,P0.01)显著相关。结论地震后灾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率下降明显,震后心理援助工作持续性不足。  相似文献   

20.
蔡启梅 《医疗装备》2023,(4):149-151
目的 探讨团体正念减压训练联合时效激励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水平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医院就诊的8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团体正念减压训练联合时效激励干预。对比两组抑郁程度[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 干预后,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坚韧性、乐观性、力量性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坚韧性、乐观性、力量性及总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正念减压训练联合时效激励干预可降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心理弹性,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