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输液监控管理系统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善传统静脉输液的监控管理方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静脉输液更科学,更安全。方法使用输液终端监控报警器和无线网络,通过输液监控管理系统的实施,改变原有的静脉输液的工作流程。结果输液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医疗单位服务质量。结论输液监控管理系统的实施提升现代化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社区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是治疗上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但因为输液速度、输注量不恰当,而引起的输液反应和病人不适时有发生。护理人员在按照医嘱用药时,应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调节输液速度,还要查阅药品说明书与教科书,核对具体药物给出的剂量配伍与输液速度。笔者在查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静脉用药调配实行闭环管理,实现静脉药品配制全流程可追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借助信息系统和移动设备,对原信息/操作系统的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结果实现了从医嘱开立到护士给药执行的静脉用药闭环管理。结论使静脉输液配置实现了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保证了输液治疗的正确性及安全性,提高了输液环节质量,确保了输液治疗安全,且有利于患者输液信息的移动管理。  相似文献   

4.
刘红娟 《中国校医》2012,26(5):373-374
<正>静脉输液技术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注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静脉输注是临床治疗常用的给药方式。据统计,我国住院患者采用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比例达70%以上,高出国外20%~30%。由于使用频率高,输液反应亦相应增多。输液反应是指临床使用静脉制剂时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包括各种非治疗效应,是输液过程中的理化因素刺激,导致机体产生的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移动护理信息技术(PDA)规范门诊静脉输液系统流程的可行性。方法:梳理输液流程,依据《静脉输液技术规范》和临床需要研发输液模块,使移动护理信息输液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电子病历系统(EMR)共享,从医生开出输液医嘱、皮试、缴费结算、核对、药物配置、输注等环节规范门诊输液流程,实现安全输液管理信息化。结果:移动护理信息技术应用到输液流程中,使原有输液流程得到优化,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输液错误。结论:输液流程规范化,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障输液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陈根红  刘洁珍 《现代医院》2015,(2):82-83,85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代谢综合症患者高危药物静脉输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8例使用高危药物的代谢综合症患者(B组)按流程管理进行护理,建立输注高危药物的穿刺、观察、拔针等操作流程,以及常见问题与并发症处理、健康教育流程,并对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质控整改。并与50例按常规静脉输液法进行护理的患者(A组)进行比较。观察流程管理实施前后输注高危药物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流程管理后B组在输注高危药物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代谢综合症患者高危药物静脉输注过程中运用流程管理,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护理安全,促进护理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据统计90%以上的住院患者曾经进行过静脉输液治疗[1].随着医院质量管理的提高,安全输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者的新课题.我院是一所以血液病、放射病与肿瘤疾病等为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多年以来,临床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配液环节是难以控制的环节之一,特别是在药品的管理、配液的无菌操作及减少药品对护士自身的伤害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和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静脉输液方式主要为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保证留置血管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引起患者疼痛,并能保护血管,减少不良刺激.呼吸内科很复杂,病程很长.它需要长期静脉输注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呼吸系统药物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治疗不仅可以避免由于频繁穿刺对血管造成损害,还可以减轻护理工作强度,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供了可靠的途径临床输液和输血.但静脉留置针治疗常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液体渗漏、穿刺部位感染、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甚至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偏瘫患者发病后由于病情重、变化快、致残率高,在目前尚无突破性治疗的前提下,早期多采用脱水、降压、溶栓、保护脑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以静脉输注为主,由于输注药物多,输液时间较长,加上患者多有意识障碍、烦躁等症状.多数患者、家属及护士习惯采用瘫痪侧肢体静脉输液。对患侧肢体静脉输液是否影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行了临床观察及比较,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选择依据.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精密输液器阻止输液反应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潇飒 《医疗装备》2009,22(2):65-65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临床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日常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时有发生,除了被医务工作者熟知的热源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外,大量肉眼看不到的不能代谢的微粒污染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我科肾病病人较多,静脉输注药物时,中成药类注射液应用很广泛,如:灯盏花、刺五加、双黄连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小儿实体瘤静脉化疗给药方法,减少病人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方法通过细致的临床护理观察,在不影响药物疗效的基础上,调整用药顺序,控制输液速度,加强化疗药物用药知识宣教。结果化疗辅助用药对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抗肿瘤药物的毒性,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病人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夜间休息时间增加,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结论调整静脉化疗用药顺序,控制输液速度,有利于提高化疗用药安全性,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同时也降低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的闭环管理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78例日间手术患者,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常规管理应用于对照组,基于信息化的闭环管理应用于观察组,观察两组管理质量、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围术期指标以及疼痛、麻醉、营养、康复运动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陕西省县级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制定质量改进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陕西省10个地市57家县级医院,通过实地查看、文档查阅、人员访谈、抽查考核等方式对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综合评价。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调研的57家县级医院中,66.67%的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54.39%的医院无人力资源储备和弹性调配;45.61%的医院后勤保障支持不到位;61.40%的医院护士排班不合理;31.80%的医院责任护士年资低,50.66%的医院质控员质控职责分工不明晰;15.79%的医院质量标准内容不具体,28.07%的医院护理质量指标滞后;64.91%的医院高危风险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63.16%的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到位;对于高警示药品管理,10.53%的医院标识不规范,40.36%的医院储存和放置未按要求区分。结论陕西省县级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医院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运用科学管理方法,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为契机,系统改进问题,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护生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住院的静脉输液病人100例为评价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生静脉输液进行评价。结果:病人能愉快地接受治疗,信任护生,增加了护生自信心,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结论:护生以患者第一为原则,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使病人能愉快地接受治疗,提高了病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度、安全度、满意度,有效降低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输液泵是实现精确输送药液的重要医疗设备,其质量安全保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强输液泵的安全控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方法:通过介绍输液泵产品的技术原理,分析影响输液泵产品使用安全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有效地维护设备和正确使用耗材是保证输液泵使用安全的前提,也是临床医护人员安全而有效地使用输液泵的基本原则.结论:重视和加强输液泵的安全维护和使用,避免流速异常等风险的发生,为临床输液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陈根红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356-1358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至12月在中心注射室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MCI患者39例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4月的MCI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内容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干预的全过程。1个月后,比较两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认知域得分及总分、输液安全问题发生率及对输液过程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oCA各认知域得分及总分、输液安全问题发生率及对输液过程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而且能有效减少患者输液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提高其对输液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静脉输液此种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与静脉输液相关的各种并发症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输液性静脉炎,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输液并发症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将静脉炎等输液并发症的管理与监测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护理人员通过对输液性静脉炎加强评估,积极预防以及正确处理,可以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减少输液性静脉炎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如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认识、分析和处理静脉炎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输液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各种处理方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危象是临床危重症之一,若不及时的治疗,常在短时间内发生不可逆器官损害,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该文就高血压危象的救治原则、四种常用短效静脉降压药物作用机理及使用过程中怎样正确配置药液、输液方法的选择、给药速度的调控、降压效果的观察、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等监护要点做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静脉降压药物,将血压维持在安全范围,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