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价值.方法:18例经头颅MRI或CT诊断的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7例于栓塞后3 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果:18例病变均位于后颅窝.脑血管造影提示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3例,由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的5例,由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等多条供血的10例.单纯应用电解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3例,单纯应用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5例,两者联合应用栓塞者10例.17例栓塞后均顺利实施病灶显微镜下全切除,17例均未出现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400±60)mL.1例因肿瘤体积缩小及瘤体坏死,进行随访观察.结论:对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可使肿瘤切除更为容易,临近正常结构不易损伤,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病残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选择性动脉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造影,其中5例行栓塞治疗,3例使用弹簧圈行供血动脉栓塞术,2例行碘化油加平阳霉素乳剂栓塞.结果:12例超选择动脉造影和5例栓塞取得成功,FNH血管造影表现:12例有粗大的供血动脉,肿瘤内小血管从中央向外周呈放射状分布,9例病灶由多支动脉供血,7例可见粗大的静脉引流血管.5例栓塞患者中,4例患者症状消失,1例患者症状缓解.随访10个月~6年,病灶均未见增大,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有特异的血管表现,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对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8例进行了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60例中,发现颅内动脉瘤26例、共33个,其中单发病例2l例,多发病例5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瘤11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动脉瘤呈囊状16例,梭形5例,球形4例,葫芦形4例,其他不规则形4例;动脉瘤直径在2~21mm之间;8例伴脑血管痉挛,7例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8例GDC栓塞病例中,动脉瘤腔100%栓塞5例,95%栓塞2例,80~90%栓塞l例。弹簧圈少量脱出动脉瘤l例次,过度栓塞l例次。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确诊颅内动脉瘤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是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Amplatzer血管封堵器(AVP)与弹簧圈经导管供血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多发性肺动静脉瘘(PAVF)的临床疗效。方法 4例多发性PAVF患者术前均完善CT肺动脉造影(CTPA),初步评估主要供血血管大小、数目以及流入、流出道,在血管造影系统下使用AVP和弹簧圈对供血动脉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造影及栓塞表现,评估临床、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例多发性PAVF共21个病灶,其中19个病灶均获得成功栓塞,其中1例患者分两次介入手术完成,1例患者2个微小病灶未处理。对供血动脉最大径≥5 mm者选用AVP栓塞,对供血动脉最大径<5 mm者采用弹簧圈栓塞,总计放置AVP 8个,弹簧圈25枚。4例患者手术顺利,紫绀和低氧血症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联合AVP与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多发性PAVF具有安全、高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12例,对其诊断与治疗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术前经MRI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平均直径为3.8cm,经DSA检查结果发现,大多数肿瘤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患者均行手术全切治疗,存活12例,无死亡。MRI和DSA检查为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脑膜瘤血管影像特征及术前栓塞治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血管影像特征及手术前栓塞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4例脑膜瘤造影的血管影像资料及临床治疗。结果:造影显示由单纯颈外动脉为主供血的脑膜瘤9例,由单纯颈内动脉或以颈内动脉为主供血的脑膜瘤5例;脑膜瘤主要是经脑膜静脉引流;13例行脑膜瘤术前有效栓塞后手术切除,术中平均出血100-400ml,病理证实为脑膜瘤,1例作γ-刀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脑膜瘤可由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单独或混合供血,亚选择性栓塞主要由颈外动脉供血的脑膜瘤,可明显减少手术过程中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是近年来神经介入放射学的新进展.为硬脑膜支静脉瘘开辟了崭新的治疗途径。不用开颅手术.组织损伤小.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我科自1993年以来用真丝线段加E-C胶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疾5例,效果良好.现将有关配合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1.2岁.均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临床上以颅内条音、耳鸣、突眼、头痛为主要症状.供血动脉为枕动脉、硬脑中动脉及咽升动脉。1.2栓塞方法经股动脉插管置入Magic3F/l.SF微导管至供血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或血管内支架结合GDC行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方法 脑血管造影确诊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对于窄颈的直接行GDC栓塞,宽颈的行支架植入结合GDC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3个月脑血管造影复查均有不同程度复发;二次治疗,脑血管造影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应用GDC或血管内支架联合GDC可能成为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分支加血管栓塞胶栓塞支气管动脉主干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先用1mm×1mm×1mm的明胶海绵颗粒,待血流缓慢或停止后,用血管栓塞胶(D-TH)栓塞供血主干。常规行患侧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及对侧支气管动脉造影,以了解有无多支动脉供血,发现供血血管则尽量行超选择插管栓塞治疗。结果20例均1次栓塞成功,即刻止血18例,咯血明显减少2例,有效率100%。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血管栓塞胶栓塞支气管动脉对内科治疗无效的咯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VA微粒和/或可脱弹簧圈栓塞支气管动脉和/或肺外体循环动脉治疗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20例咯血患者,病变支气管动脉和/或肺外体循环动脉应用PVA微粒和/或可脱弹簧圈栓塞。20例患者咯血的病因为,结核8例、肺癌4例、结节病4例、支气管扩张3例、结节穿刺活检1例。栓塞后,病例随访1~23个月。结果 20例患者,栓塞的技术成功率为95%。栓塞后24h内,所有栓塞的患者咯血停止。随访中,4例患者再次咯血。2例仅弹簧圈栓塞的患者在随访中因栓塞血管再通而复发。1例肺癌患者和1例结节病患者由于病变进展新生供给动脉和漏栓锁骨下动脉发出的供血动脉而复发。术中,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咯血患者,栓塞术前常规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胸主动脉造影检查有助于术中寻找供血的支气管动脉和肺外体循环动脉,避免供血动脉漏栓。仅用弹簧圈栓塞支气管动脉和肺外体循环动脉易于导致早期咯血复发。栓塞剂的选择应首选PVA颗粒,联合弹簧圈使用双重栓塞可取得即刻和长期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要点及降低致残率效果。方法对34例老年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采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2例巨大动脉瘤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成功栓塞34例36个动脉瘤,32例痊愈,1例需人照顾,1例重残,明显降低致残率。栓塞程度:100%栓塞28个(包括载瘤动脉闭塞者),95%栓塞3个,90%栓塞3个,80%栓塞2个。结论老年动脉瘤患者常合并心、肺、肾等其他器官疾病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并发症,脑血管硬化、迂曲明显,但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明显降低患者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疗法的疗效。方法对130例经CT或MRI确诊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122例经全脑血管造影后,其中101例经血管内栓塞治愈,有21例治疗后伴有神经功能障碍。8例由于病情较重,均死于脑疝。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病例中,术后复查造影108例动脉瘤不显影,14例栓塞90%,动脉通畅。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破裂出血是一较满意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介入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经血管造影检查,表现为隐匿性髓内血管畸形者6例,余20均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其中供血动脉为单纯脊髓前动脉者10例,单纯脊髓后动脉者4例,脊髓前动脉和后动脉同时供血者6例。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达到临床治愈者3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8.3%。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后行栓塞治疗是髓内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手术前及术中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23例经MRI和多层螺旋CT影像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13例脑动脉瘤及10例超急性脑梗塞)使用全方位(包括技术、心理等)护理技术配合医生进行脑动脉DSA介入性救治,脑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超急性期脑梗塞采用经脑动脉尿激酶注射溶栓治疗。结果 13例脑动脉瘤栓塞术,栓塞成功12例,1例因瘤体畸形未进行钢尉栓塞;10例超急性梗塞行动脉溶栓,9例成功,所涉及的脑动脉重新通畅供血。采用特殊有效的护理技术使手术过程顺利进行,没有1例因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结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手术前及术中的护理对治疗效果起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练学淦  段传志 《新医学》2009,40(7):474-475
目的:探讨经动脉和经静脉栓塞途径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 onus fistula,DAVF)的疗效。方法:根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分别选用动脉或静脉栓塞治疗。对瘘13分散的80例病人行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主要为NBCA胶,部分病人采用聚乙烯醇颗粒。对瘘口集中的33例病人行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电解可解脱弹簧圈。所有病人栓塞术后即刻行DSA了解瘘口封闭情况。结果:经动脉途径栓塞的80例中共进行栓塞治疗108例次,瘘口封闭、血流明显减少、血流无明显减少分别为61个、46个、1个;经静脉途径栓塞的33例中共栓塞33例次,瘘口封闭、血流明显减少分别为19个、14个。结论:经动脉途径和经静脉途径栓塞DAVF效果均可。经动脉途径适合于瘘口位置分散的病人,经静脉途径适合于瘘口位置集中的病人。  相似文献   

16.
脊髓血管畸形的DSA分析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价值。方法:16例脊髓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显示的异常血管的部位、形态、分布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将其分为三型:髓内动静脉畸形4例;髓周动静脉瘘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栓塞治疗后,13例获得较满意效果,2例无变化。在2个月至3年的随访期间,13例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可靠依据,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栓塞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血管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27例,上颌窦血管瘤4例,难治性鼻出血4例(其中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鼻咽癌放疗后难治性鼻出血1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行DSA、栓塞进行诊断和治疗,分析DSA及栓塞术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5例均成功进行DSA及栓塞治疗。单纯栓塞治疗的5例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及其他难治性鼻出血3例均一次栓塞治愈,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Ⅳ期因颅底广泛破坏和颈内动脉供血仅行姑息性栓塞后影像学检查证实瘤体明显缩小。余2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及4例上颌窦血管瘤栓塞后再予手术治疗,28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仅470 ml,2例Ⅳ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因由颈内、外动脉同时供血单纯行颈外供瘤动脉栓塞,术中出血量较多。结论 DSA能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供血动脉、异常交通支、动静脉瘘等动态图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颈外动脉系统的难治性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血运丰富需手术治疗的肿瘤,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并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80例颅内动脉瘤用可控弹簧圈行血管内治疗,对其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弹簧圈脱出至载瘤动脉5例,术中引起严重脑血管痉挛7例,载瘤动脉或邻近动脉闭塞2例,脑梗死2例,因并发症死亡6例;60例术后不同时期随访,无变化者50例,材料压缩6例,再通4例。结论随着栓塞技术的改进和材料质量的提高可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弹簧圈栓塞疗效肯定;术后定期随访是必要的,尤其对部分栓塞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Onyx-18胶或Onyx-34胶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在全身麻醉及全身肝素化下应用Onyx-18胶或Onyx-34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对其进行护理,包括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常规护理、特殊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 13例患者治疗结束时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脑动静脉畸形闭塞为30%~50%5例,脑动静脉畸形闭塞为51%~80%6例,脑动静脉畸形闭塞为81%~95%2例.6例术后头痛,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遗留中度共济障碍,6例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行Onyx-18胶或Onyx-34胶血管内栓塞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做好术前护理及加强术后病情监测,尤其对血压的监测与控制是保证栓塞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管内血管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66例椎管内血管性病变包括脊髓动静脉畸形(AVM)25例、髓周动静脉瘘(AVF)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21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和血管母细胞瘤3例,均行磁共振(MR)检查和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检查,并行栓塞或手术治疗。结果:MRI对于多数脊髓AVM、髓周AVF和SDAVF多能发现椎管内异常血管。海绵状血管瘤显示为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和周围环状低信号影,血管母细胞瘤显示为髓内的实质性强化影和异常血管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显示脊髓AVM、髓周AVF和SDAVF的畸形血管团或瘘口以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不显影,血管母细胞瘤的瘤体和供血动脉均可以显影。结论:MRI对病变的定位和分类有重要诊断作用,脊髓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是具有确定意义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