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冬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100-100,108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的辅助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92例肺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给予吸氧、利尿、强心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00mg/d,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细胞分析情况、凝血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够通过降低血小板表达及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发挥对肺源性心脏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及红花注射液联合应用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评价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监测血液黏滞度的各项指标.结果:联合组对心力衰竭纠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全血高切黏度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红花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具有降低血液黏滞度、纠正心力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硝酸甘油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控制感染、祛痰平喘、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川芎嗪注射液和硝酸甘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肺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黏滞度的改善作用厦对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前均评价心功能、临床症状、血气结果及监测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20mg/d,稀释后静脉点滴,疗程2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呼吸衰竭纠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O.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注液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具有降低血液黏滞度,纠正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秋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4):3038+3084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和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10年11月治疗肺心病心衰1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常规治疗两组相同,治疗组每日给予川芎嗪120mg静脉滴注和卡托普利75mg口服,疗程14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7.74,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9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滴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高,心功能改善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加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川芎嗪注射液加硫酸镁注射液治疗14 d.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肺心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川芎嗪注射液加硫酸镁注射液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了解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进展. 方法 选用121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均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 结论 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缩功能;血塞通注射液能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血粘度,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蒋玉清 《四川医学》2010,31(6):842-843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8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多参数监护,低流量持续吸氧,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给予喘定接触器官痉挛,雾化吸入、促进痰液咳出,强心利尿,调整酸碱及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治疗组给予益气化瘀中药方剂治疗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治疗效果,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全血粘滞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7%,对照组有效率8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及全血粘滞度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瘀方剂能够提高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其可能通过改善血流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凝血四项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O2升高程度及PaCO2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能有效降低血液黏滞度,抑制微小血栓的形成,改善低氧状态,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盐酸川芎嗪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黏滞度的影响,为慢阻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慢阻肺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黏滞度(红细胞比容、血流黏度)。结果: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黏滞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慢阻肺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黏滞度,提升临床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慢阻肺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简称肺心病心衰)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105例,治疗组56例,给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采用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综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川芎嗪。对照组49例,用上述常规方法治疗,不加用川芎嗪。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川芎嗪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能够明显降低血液高粘度状态,明显改善心功能并且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重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2015年1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7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氧疗、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祛痰止咳、保持气道通畅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将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χ~2=4.078,P=0.04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H值、PO_2、PCO_2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与治疗组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参附注射液静点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可弥补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规治疗方案的不足,更好地解决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阳气虚脱病症及血液高黏滞状态难题。故此方法在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重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气、血流变的变化.方法 随机设置治疗组32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加川芎嗪静滴和口服硝苯地平,连用14d;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和血流变指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5.6%和40.0%,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全血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确切;血气、血流变指标改善.  相似文献   

15.
翟穗燕  陈锐  吴学红 《右江医学》2005,33(4):357-358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伴高粘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5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红花注射液20ml静滴,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38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伴高粘血症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复方丹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均进行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56.7%。两组在临床疗效上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为6.7%。结论 治疗组方法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黏滞度.明显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疗效。方法 :肺心病 6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治疗组加用川芎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显效 19例 ,有效 9例 ,无效 2例 ,其中死亡 1例 ,总有效率 93.3%。同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显示 ,川芎嗪对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有较好的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川芎嗪治疗肺心病可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右心衰竭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12例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右心衰竭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川芎嗪静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方面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可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右心衰竭的理想辅助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肺心病住院患者30例,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及常规治疗组各15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7%(13/15);对照组有效率66.6%(10/1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有效治疗肺心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肺心病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7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均评价监测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稀释后静滴;对对组只给予常规治疗。2周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各组前后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全血高切粘度、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定量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下降,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纠正心力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