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眠又称不寐,是指长时期睡眠不足或睡眠不熟,多因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失眠比率约占30.6%,入院后失眠约占92.3%[1]。失眠严重影响冠心病发展与预后,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进行相应干预很有必要。我院采用艾条灸神门穴治疗冠心病失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与分组201 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内科  相似文献   

2.
正一项研究表明,约50%的抑郁症首发症状为失眠,早醒现象尤其值得重视。很多人把失眠理解为睡不着觉,其实所有睡眠障碍都可以称为"失眠",如早醒、睡得少等。跟抑郁症者相关的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早醒",其中,让人难以入眠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人因压力,有人因兴奋,有人因慢性病,因而临床很难将"入睡困难"归因为抑郁症。而"早醒"症状比  相似文献   

3.
关于失眠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失眠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1],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所具有的常见临床表现。长期失眠不仅损害人的思维活动,甚至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是一个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良好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失眠可分为原发性失眠即与躯体或精神疾病引起即刻的明显相关性的长时期的失眠,或继发性失眠即由情绪问题、疼痛、躯体疾病或  相似文献   

4.
失眠是指睡眠的发生和(或)维持发生障碍,致睡眠缺失,其发生率相当高,普通人群中约有10%患慢性失眠,如加上一过性失眠则失眠者高达34%。发达国家的失眠患者约占到普通人群的30%~35%[1]。经常失眠可导致身  相似文献   

5.
<正>失眠症是以难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1]。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超过2万人的调查显示,27%的人有包括失眠在内的多种睡眠障碍;据2012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最新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科治疗的60例失眠症患者,观察调神汤加减治疗的  相似文献   

6.
刘久红  郭琪 《中国药师》2005,8(6):520-520
在中老年人中,由于睡眠减少,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等原因,服用镇静催眠药者较多[1].对部分干休所169例使用该类药物的离退休老干部调查发现,有23例患者因长期连续服用此类药物产生了精神依赖性,占13.6%,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以频繁持续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等为主要特征[1]。65岁以上老年人失眠发生率约在20%~50%,长期失眠不仅会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还会明显增加其患有痴呆、脑萎缩等疾病风险,需给予早期有效治疗[2]。目前,临床治疗老年失眠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虽然可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长期用药会产生依赖性,停药后极易复发,且还会对身体造成其他不良影响,存在一定风险[3]。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据调查报道,失眠的年发病率为总人口的15%~30%,由于失眠而服安眠药的人数占总人口的5%~10%;失眠者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多于年轻人;各科疾病患者中失眠的发生情况大致为:精神疾病患者为355, 外科患者为22%,内科患者为18%,神经科患者为16%,妇产科患者为12%[1].  相似文献   

9.
王娜  刘华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3,(21):689-689,727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失眠及其伴随症状80例临床研究。方法收集老年失眠患者80例,其中男34例,年龄60~80岁;女46例,年龄58~81岁。急性失眠18例,亚急性失眠8例,慢性失眠54例。长期服用安眠镇静类西药者47人,服用其他中药者33人。其中伴有耳鸣症状者35例,伴头晕者45例。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后28d的睡眠改善情况、8周的伴随症状的改善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28d后睡眠总有效率93.7%、治疗后症状总分比较优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8周后耳鸣总有效率92.5%;③治疗8周后头晕总有效75%;④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口干副作用。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有效治疗老年失眠及其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0.
汤建华  陈剑峰 《江苏医药》2012,38(21):2624-2625
颈性失眠就是由颈椎病引起的失眠,是一种临床很常见的疾患,严重困扰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此类患者因失眠求治时常常被诊断为精神类疾病而忽略了颈椎病这一基础病因.潘之清[1]认为,颈椎病有精神症状者,多伴有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故常被诊断为神经衰弱.对失眠患者诊治时,应考虑到颈椎病这一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我们对颈性失眠患者,采用微调手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教师睡眠障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及竞争加剧的今天,我国普通人群有45.5%的人存在失眠问题[1,2].失眠成为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为加强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改善睡眠卫生,我们于2005年8月至12月对我市部分中小学的教师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余德海  李玮  李林 《贵州医药》2011,35(7):615-616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据流行病学研究[1]显示我国失眠的发病率已高达10%~20%,失眠时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引起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使心脑血流量增加,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在心内科老年患者身上表现尤其突出,其发生率为64%[2]。失眠的临床治疗方法不多且疗效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正>睡眠是维持人体生命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调查显示,很多人都患有睡眠方面的障碍或者和睡眠相关的疾病,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0%。常见的睡眠障碍有如下8种。1.失眠。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和质量差。对于一个失眠者来说,是无法尽情地享受酣甜的睡眠、美妙的梦乡。失眠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笔者所在医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失眠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65例有失眠症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失眠多数因环境改变和药物因素引起。干预后失眠发生率下降至52.3%,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1,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老年人失眠在我国是一种困扰老年人的常见临床问题,我国老年人群体中存在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为47.2%,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升高患病率逐步升高[1]。老年人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质量差等。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等。针对失眠的治疗方式有心理治疗[2]、药物治疗如苯二氮卓类药物阿普唑仑等[3],然而苯二氮卓类药物容易使患者产生药物依赖及部分药物不良反应。佐匹克隆作为环吡咯酮类第三代催眠药,与阿普唑仑相比在治疗失眠上表现出了强劲的优势[4],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用在老年人群体中应当慎重。枣仁安神胶囊在我国失眠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酸枣仁中所含的酸枣仁总皂  相似文献   

16.
失眠症以失眠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不寐",又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症状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等[1].其病位在心.住院患者睡眠型态紊乱发生率>63.6%[2],老年人因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常伴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及心理又可诱发、加重老年人原发疾病.临床治疗失眠药物目前主要以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如艾司唑仑片.但长期服用可产生诸多不良反应.我院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老年失眠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怎么就失眠了传统中医认为,失眠主要以情志、饮食、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所致;西医则认为,失眠常与以下因素有关。1.躯体疾病往往会合并失眠。2.生理原因,如倒三班、经常出国需要倒时差等。3.心理因素,如遭受挫折、受批评、失恋等.4.其他因素,如服用中枢兴奋药、咖啡、浓茶等均会引起失眠。哪些症状提示失眠了失眠是指尽管有适宜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但患者对睡眠的质和量都不满意。据《2018年中国睡眠质量报告》显示,我国约有83.81%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失眠患者常有以下这些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  相似文献   

18.
贺峰 《北方药学》2015,(11):183-183
甲泼尼龙为中效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休克、抗毒素及免疫抑制作用,是临床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但与此同时,激素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外有报道称[1],精神异常是糖皮质激素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近20%的患者出现躁狂、抑郁、精神异常、兴奋、失眠等。国内张雪玲等[2]对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发现,约有16.56%(23/151)的患者出现精神异常(其中失眠1例)。  相似文献   

19.
据WHO的资料显示,全球有将近1/4的人受到失眠困扰。美国睡眠基金会在2007年的调查显示,65%左右的美国人有失眠症状。在欧洲,有37%的人受到失眠症的困扰。2007年,中国城市失眠者为45%左右。我们使用安眠药的时间已有半个多世纪,现在市场上的安眠药品已达上千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株洲市民失眠情况,为防治失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表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49.4%的调查对象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睡眠质量下降或总睡眠时间减少等;调查对象对影响失眠因素的知晓率低;50.3%失眠人群依靠药物助眠.结论 失眠的发病率较高,而治疗多依靠药物,应重视失眠人群的睡眠健康教育及对失眠人群的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