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胃病发病率较高 ,且癌变的几率也居高不下 ,因而为发现早期胃癌施行胃镜检查显得极为重要。但胃镜检查几乎让许多人望而生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如何减轻病人胃镜检查的痛苦 ,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从纤维胃镜到电子胃镜 ,直至现在的超细电子胃镜都体现了胃镜的发展。1 临床观察我们经 2 0 0多例的临床观察 ,发现地西泮可作为某些特殊病人胃镜检查用药 ,且未出现副作用。地西泮又名安定 ,为苯二氮类药 ,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的作用 ,遗忘作用可消除痛苦回忆及抗惊厥及骨骼肌松弛作用。结合这四个特点 ,安定可用于下列病人…  相似文献   

2.
杨柯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77-1177
5年来。笔者对上腹痛这一症状的病人进行了电子胃镜检查,部分还进行电子胃镜下活检,对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电子胃镜检查技术又称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术,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最直观的方法。胃镜由口腔经咽喉至食道入口入食道、胃、十二指肠,视野清晰,安全、痛苦小,诊断准确率高。随着现代医学科学不断发展,胃镜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6年2月开展电子胃镜检查术以来,共检查患  相似文献   

4.
近2年来,我院在电子胃镜术前予胃镜润滑胶浆麻醉,效果较好,病人易于接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4月以来对因食管或胃十二指肠疾患等需行电子胃镜检查的病人,均采用口服胃镜润滑胶浆麻醉,共计986例。其中男571例,女41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憩室炎、食管炎等共828例(84.0%),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共113例(11.5%),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35例(3.5%),消化道异物10例(1.0%)。1.2方法采用郑州市上街生化制品厂生产的胃镜润滑胶浆,主要成分为盐酸利多卡因。被检查者在胃镜检查前5…  相似文献   

5.
李满 《黑龙江医药》2001,14(5):417-41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胃镜已成为基层医院的常用仪器,它清晰度、准确度以及灵活性,均高于以往的纤维胃镜。但仍必须插管后才能检查,所以有较多病人由于怕插管而拒绝检查,针对病人的这种心理反应,我们进行了正确的心理疏导,提高了胃镜检查的成功率。1 心理状态分析1.1 恐惧多见于初次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对新仪器缺乏正确的理解,听病人介绍插管子非常难受,认为自己难以忍受,而拒绝检查。1.2 忧虑长期慢性胃炎患者,病程长,易反复,没经过正规检查及治疗,治疗效果欠佳,失去治疗信心,也有一部分病  相似文献   

6.
胃镜诊断食管裂孔疝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刚  刘丽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59-1860
目的:探讨胃镜对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全部病例使用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经0LYMPUS-X0260型电子胃镜检查.结果:48例病人胃镜初步诊断为食管裂孔疝,38例做钡餐透视,X线诊断与胃镜符合者32例,诊断符合率84.2%.结论:胃镜具有更直观、清晰的观察食管裂孔疝的特点,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肖苹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350-3351
通过对胃镜检查病人实施护理干预,使病人对检查有一定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消除紧张情绪,主动配合检查。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5年6-12月364例胃镜检查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其中男208例,女156例,年龄17-76,以35-55岁最多。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9.6%,均由一位医生进行操作,均使用VME-9型电子胃镜,初检者336人,占92%。  相似文献   

8.
电子胃镜检查中护士的配合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护理人员在电子胃镜检查中护理前、护理中、护理后的配合工作及护理体会,使电子胃镜能让更多的患者接受。因此,对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减少其恐惧心理,术中积极配合,术后检查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镜介入在腹部术后胃瘫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1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胃镜下置鼻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胃瘫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治愈。胃镜检查对术后胃瘫诊断及治疗有确定性意义,经鼻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病人的恢复极其重要。结论:胃镜介入不但对术后胃瘫诊断有确定性意义,而且对胃瘫有一定的直接治疗作用,另外内镜下置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对病人的治疗极其重要,胃镜介入在腹部术后胃瘫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很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最可靠的方法,其他任何检查方法,包括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胃电图和胃肠道彩色B超等都不能替代它。目前,临床上最先进的胃镜是电子胃镜。电子胃镜具有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规范清洗消毒对阻止乙肝病毒传播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且检测前无乙肝病史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镜检系统经规范清洗消毒后进行胃镜检测,分别于胃镜前及四次胃镜后取血,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HBsAg的含量及用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的DNA表达情况。结果:胃镜前1人测出有HBsAg,数值为0.12;1次胃镜检查组有2人测出有HBsAg,分别为0.169和0.143;2次胃镜检查组有2人测出有HBsAg,分别为0.157和0.125;3次胃镜检查组和4次胃镜检查组均未测出有HBsAg;所有样品均不呈S型曲线,即0次、1次、2次、3次、4次胃镜检查组患者取样均未见乙型肝炎病毒DNA。结论:内镜规范化清洗消毒可有效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董小枫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162-1162
胃镜检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常常被人们忽视。凡经受过胃镜检查的病人都留下了难以忘记的恐怖心理。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随着医学新技术的开展,如何减轻各项诊疗过程中的痛苦是病人强烈的愿望。为了使病人能无痛苦、舒适、安全地进行胃镜检查,我院开展了“无痛胃镜”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对钩虫病的诊断价值,加强对镜下钩虫形态及特点的认识与重视以提高钩虫病检出率。方法本组病例全部经胃镜检查,采用Olympus纤维胃镜或Fujinon电子胃镜发现十二指肠钩虫一至数十条不等。结果本组33609例中发现钩虫42例占0.124%,其中,32例患者同时患有胃炎,8例患者同时患有溃疡。结论胃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病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新华  李俊 《云南医药》2011,(5):494-496
传统胃镜检查,患者往往有恶心、呕吐等痛苦不适,给胃镜检查带来困难,病人一听到胃镜检查就恐惧或拒绝检查,"做胃镜"这三个字给人的感觉就是痛苦与恶心,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已接受胃镜检查和治疗的病人中,约50%的人不愿意再接受检查,30%人有恐惧心理[1]。  相似文献   

15.
电子胃镜检查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由于胃镜管径粗、镜身长,易引起患者恐惧感,尤其是插入胃镜通过咽部时,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适。目前,减轻胃镜检查术过程中引起的不适主要是靠检查前吞服止痛、润滑药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6.
王银章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378-1379
目的评价电子胃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价值。方法在电子胃镜下观察患者胆汁反流人胃的程度,黏膜胆汁染色及伴随其他病变情况,部分患者行黏膜病理检查。结果10000例胃镜检查患者发现胃内胆汁反流1433例,黏膜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部分患者伴有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萎缩性胃炎,未发现伴有胃癌、食道癌患者。结论电子胃镜检查可作为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胃血管瘤16例及内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海涛 《安徽医药》2004,8(5):348-349
目的 对胃血管瘤的临床及胃镜诊断情况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用电子胃镜常规进行检查,镜下如发现局部粘膜有微隆起的红斑时,将胃镜的物镜靠近病灶,如见病灶为成团的杂乱血管组成则诊断为胃血管瘤,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总结.结果共检查26 891例,诊断出16例17个病灶.临床表现上无特殊表现.结论电子胃镜检查对胃血管瘤诊断有较大价值.胃血管瘤多无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含药胃镜胶与普通胃镜胶比较,评价含药胃镜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两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120例病人分为2组,所有受试者在胃镜检查前口服含药或普通胃镜胶1瓶(7 mL),观察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胃镜胶口感、胃镜胶祛泡性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胃镜胶在润滑性能、局部麻醉功能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胃镜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和6.7%(P>0.05)。结论含药胃镜胶与普通胃镜胶比较用于胃镜检查术前准备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且润滑性能、局部麻醉功能更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甲硅油乳剂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在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90例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西甲硅油乳剂+利多卡因胶浆,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胶浆,由同一位胃镜操作熟练的医生操作,对比两组胃镜图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图像清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胃镜图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在胃镜检查中,图像清晰度高,检查时间缩短,同时能提高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镇静下经鼻电子胃镜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75例非镇静下行经鼻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在术中的生命体征、耐受情况及病理活检资料.结果 175例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影响;耐受性和配合程度好,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175例完成经鼻检查全过程,其中170例(97.2%)一次性进镜完成检查,活检175例,病理与镜下表现相符161例(92.2%).结论 非镇静下经鼻电子胃镜可在不使刚镇静剂情况下进行操作,对张口困难、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惧怕常规胃镜的病人适用,且安全,但不足之处是易引起鼻部不适或出血,某些患者开展镜下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