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踝部骨折用骨片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踝骨骨折的病人,采用骨片钉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1年随访复查,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骨折愈合好,尚未发现因骨片钉内固定所致的并发症。结论踝部骨折用骨片钉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手术简单,创伤小。  相似文献   

2.
严重的踝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既往文献报道有多种治疗方法。由于胫骨下段骨折血液供应的特殊性、胫前皮肤软组织薄弱,以及原发软组织、骨膜、骨质损伤,治疗较困难。严重的踝部骨折可致踝关节不稳定,石膏(钢板)固定后并发症较多。为提高复位质量、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强直的发生率,我们自2001年10月以来,应用上海熙可公司的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的踝部骨折17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骨折脱位28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部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不稳定及手法整复失败的踝部骨折脱位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至3.5年,优17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9%。结论有移位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法整复达不到复位要求者,应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重视骨折脱位的精准复位、可靠固定的同时,重视韧带损伤的存在并予以合理修复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骨折脱位是踝部最常见的骨折,治疗目的是恢复踝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尽可能减轻其病损程度及患者痛苦。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极易引起感染、畸形、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近年来,微创手术治疗踝部骨折越来越引起重视。自1995年3月至2004年3月,作者等采用急症微创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脱位3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踝部骨折和下胫腓联合分离,踝穴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需手术恢复踝穴的完整或关节的稳定,自1990-2005年手术治疗严重损伤128例,随访98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严瀚  张光明等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0):1106-1107
目的:总结60例踝部骨折治疗效果。方法:松质骨加压螺钉,配合必要的特型钢板内固定。结果:41例得到随访,时间6-28个月,优良率91%。结论:踝部骨折应尽早手术。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Biofix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部骨折16例,全部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5个月。疗效判定以局部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影像学综合判定。结果:优14例,良2例。差0例。术后未再出现骨折或骨折再移位现象,无伤口感染。作者认为可吸收螺钉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可减少踝关节损伤和病人痛苦、简单方便的优点。是治疗踝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 6 0例踝部骨折治疗效果。方法 :松质骨加压螺钉 ,配合必要的特型钢板内固定。结果 :41例得到随访 ,时间 6~ 2 8个月 ,优良率 91%。结论 :踝部骨折应尽早手术 ,解剖复位 ,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内侧采用前弧形内踝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外侧采用经腓骨的Gatrllier—chastang手术入路同时切开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顺序是后、外、内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榫位x线检查。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随访时疗效评定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13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2.6%。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骨折保守与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受伤机制,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部位和类型分为非治疗组(12例)和治疗组(18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非手术组得到随访10例:优(96~100分)6例,良(91~95分)2例,可(81~90分)1例(0~80分),差1例,优良率占80.0%;手术组得到随访16例:优12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占87.5%.结论 踝关节骨折只要掌握好适应证,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样有效.对于无移位的单踝、双踝骨折,非手术治疗优良率较好;而不稳定的双踝、三踝骨折或胫腓分离的骨折应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胫骨远端关节面穹窿部骨折手术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均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0-26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按Mazur标准评定,优30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2.8%。结论: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必须按精确复位,重建踝穴环完整性,有效异形钢板固定和必要的植骨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004-2007年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踝部骨折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43例患者评分为76~100分,平均90分。结论对不稳定性踝部骨折,重视外踝与腓骨的整复,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减少和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聂俊 《临床医学》2001,21(7):29-30
本文通过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同侧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分析,认为对高能量小腿伤要重视踝部骨折与否,对严重小腿伤患者治疗上遵循AO内固定原则,作胫腓骨和踝部骨折内固定有利于稳定骨折端,有利于软组织损伤减少,减少术后所致的并发症。强调重视对皮肤、血管和早期清创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大多数是轻度移位或无移位的稳定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但对于不稳定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存在治疗时间长且有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后遗症。近年来,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各家报道的临床疗效不尽相同。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本院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2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内、外踝纵行切口,治疗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的经验和疗效。方法:于1997年7月~2003年4月,对56例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病人采用内、外踝纵行切口进行手术。操作按照从外踝→内踝→后踝的顺序进行。外踝或腓骨骨折用钢板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用1枚螺钉通过腓骨、胫骨固定下胫腓关节;内踝骨折使用l枚或2枚松质骨加压螺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后踝行加压螺丝钉固定。对下胫腓韧带联合等所有断裂韧带均予以修复。结果:其中45例随访3~5年,根据Leed’s临床评定标准,优33例,占73%;良9例,占20%;优良率93%。差3例,占7%。结论:踝部骨折内外侧路径安全,易行。用此方法治疗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整复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踝部骨折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中医手法整复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功能锻炼,3个月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32例,好转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59%;研究组治愈4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6%: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踝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李宽  李祥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4):472-472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传统的闭合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常易发生移位,影响疗效。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1例,经6—15个月随访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踝关节骨折是踝部一种严重的损伤,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恢复关节功能起决定性作用。我院2000-2005年共收治三踝骨折病人7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1994年6月~1998年2月,我们用跟骨或踝套牵引、夹板外固定和外敷内服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闭合性不稳定性骨折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7岁,平均2...  相似文献   

20.
可吸收材料与金属材料治疗踝部骨折45例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比较可吸收材料和金属材料在踝部骨折治疗中的优缺点,了解可吸收材料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选择2000-02/2004-05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45例,分别应用可吸收螺钉(21例)与金属材料内固定(24例)治疗,并随访10~18个月。结果发现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根据术后X射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可吸收材料组优良率为92%(19/21),金属材料组优良率也为92%(22/24),两者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可吸收材料可以替代金属材料成为治疗踝部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