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实验角度,对皮肤与电极间电位差、电极部位、电桥平衡、并气与胸内压、肺内压、肺容量、体位等方面技术测量因素进行了实验性探讨。皮肤与电极间电位差的动物实验表明,此影响因素仅仅是一个技术影响因素,是可以克服的,而不是像Hill (1967) 提出的波幅反映肺血容量是一种不可靠的指标。其次从电源电极电势分布图实验研究表明,测量电极位置对描记阻抗容积图是有影响的,因而认为电极必需置于合理固定位置,与伊豆(1976) 的观点一致。并气程度受病人肺活量、主观意志等因素影响,使胸内压,肺泡内压发生改变,可造成测量上极大误差。  相似文献   

2.
犬油酸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的肺力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立藩  吴兴裕 《医学争鸣》1990,11(4):278-284
作者采用拟合法、多次阻断技术,压力-容积环(PV环)测量等观察麻醉犬油酸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模型在0~4h的肺力学改变。结果:(1)顺应性降低,吸气相及呼气相的肺顺应性分别由对照值0.9942±0.3773,1.1706±0.4466降至0.4120±0.0714,0.3365±0.0398 L·kPa;跨肺压(Ptp)、气道压(Pao)升高;功能残气量(FRC)减少等改变主要发生于0~2h,其后2~4h期间的变化缓慢,且多未达显著水平。(2)拟合法测得呼气相的气流阻力显著升高,肺阻力及呼吸系统阻力分别由对照值-0.06±0.13,0.32±0.05增至4h时0.42±0.05,0.67±0.08kPa·L·s。(3)肺以及整个呼吸系统的压力-容积环(PV环)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主要有充气支出现拐点,位于0.98kPa处;环的滞后程度加大,注入油酸后4h,跨肺压-容积环及气道压-容积环的“半容积宽度”分别由注入前的0.36及0.69增为0.81及1.05kPa;环向下方移位。我们认为,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通气支持治疗过程中,以选用拟合法结合PV环测量,根据Pao、呼吸流率等生理变化,实行肺力学变化的实时监测为宜。  相似文献   

3.
在所测3~6岁健康幼儿342名的MEFV曲线上,取V_(75)、V_(50)、V_(25)的数据,用Knud-son的弦线法计算高、中、低肺容积处的弦线时间常数(τ_(ch)),τ_(ch75)、τ_(ch50)、τ_(ch25)和比时间常数(Sτ),1/V_(75)、1/V_(50)、1/V_(25)。结果表明,将τ_(ch)用容积校正后的Sτ,较τ_(ch)更能精确反映某肺容积处单位容积改变时所需的时间;各Sτ随年龄的增长而缩短,反映幼儿期间肺弹性回缩压(P_(Lel))和气道传导率(G_(aw))随年龄增长而加大;Sτ随肺内容积衰减而下降,反映P_(Lel)和G_(aw)随肺内容积衰减而下降;而τ_(ch)未见任何规律性改变,可能与影响τ_(ch)的因素较为复杂有关。  相似文献   

4.
灌流狗在体左下肺叶,在肺内压力-容积环上分别选择等压和等容两点,比较吸气和呼气支上相等肺泡压或相等肺容积时的肺血管阻力。呼吸周期中肺动脉压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肺泡血管阻力的变化。呼气期由肺泡表面液体层产生的向肺泡中心的表面张力较吸气期低,使肺泡压能更有效地传递至肺泡血管.估计在中等肺容积时,呼气期较吸气期毛细血管周围压高465~505Pa(3.5~3.8mmHg).  相似文献   

5.
马秀梅 《安徽医学》2013,34(1):67-6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同时给予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测,探讨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相关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最大吸气末异常容积(Cvin)、最大呼气末异常容积(Cvex)、最大吸气末异常容积占肺总容积的百分比(Cvin%)、最大呼气末异常容积占肺总容积的百分比(Cvex%)均显著提高;在FEV1(%)和FEV1/VC MAX(%)指标上升高显著,在RV(%)、TLC(%)、RV/TLC(%)、全肺E/L指标上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成像参数对肺容积、肺密度评估指标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共筛选50例受检者,根据CT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A组30例,测量在不同重建层厚、重建方式、成像阈值下的全肺容积(total lung volume,V)和平均肺密度(mean lung density,MLD).B组20例40个单侧肺,测量在不同扫描剂量、重建方式、成像阈值下部分肺容积(Vp)和MLD.结果 重建层厚对肺容积和密度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1.25 mm重建层厚所获得的V及MLD较10 mm层厚小(P=0.000);扫描剂量对肺容积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而对MLD无显著影响,低剂量扫描所获得的Vp较常规剂量小(P=0.001);重建方式对肺容积和肺密度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骨重建获得的Vp及MLD较标准重建小(P<0.05).结论 16层螺旋CT成像参数对肺容积和肺密度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1.25 mm重建层厚、低剂量扫描和标准重建既能满足图像定量分析的需要,又能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刘建华  曾涛 《西部医学》2015,27(1):114-116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MSCT)图像,评价肺容积(LV)和肺密度指标与肺功能的(PFT)相关性。方法选择46名吸烟者为研究对象,均于吸气和呼气时进行肺功能(PFT)检测试验,并接受胸部CT扫描。应用开源软件自动测量吸气和呼气的肺容积(LV)和肺密度(MLD),计算LV的呼气/吸气(E/I)比。结果 CT指标中,呼气MLD与肺通气功能密切相关(P<0.05),而且MLD E/I比值与肺通气功能指标也显著相关(P<0.05)。吸气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呼气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显著相关(P<0.05);此外,肺容积的E/I比值与肺通气功能指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LV和MLD之间的相关性均较高(P<0.05),呼气肺容积与呼气肺密度的相关系数(R=-0.725),吸气肺容积与吸气肺密度的相关系数(R=-0.463)。结论螺旋CT中MLD测量值,特别是在呼气相的MLD与LV的测量值存在相关性。LV的E/I比值与MLD的E/I比值高度关联,两者均可以预测肺通气功能,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家兔离体肺冷藏后顺应性的变化。方法:将32只家兔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冷藏(4℃)24h组、72h组和120h组。对照组:测定室温条件下的肺顺应性。冷藏24h组、72h组和120h组:肺离体后立即置于室温生理盐水中,测定注气(生理盐水)和抽气(生理盐水)过程中,肺容积在10ml、20ml、30ml时肺的顺应性。结果:对照组与冷藏24h组相比,肺顺应性无明显改变;冷藏72h组,在注气肺容积为10ml,注气和抽气肺容积在30ml时的顺应性降低,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20h组在注气和抽气肺容积在30ml、在抽气和抽生理盐水肺容积为10ml、抽生理相加水肺容积在20ml时,肺顺应性降低,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一定时间内,冷藏不会使肺顺应性发生明显变化;冷藏72h或以后,肺的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通过胸引管直接测量胸腔内压力的方法测定跨肺压并以此实施机械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1年来收治的心脏外科术后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各组病例食道压、胸内压、氧合状况、呼吸力学参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通过胸引管直接测量的胸内压值与食道压具有显著相关性(r=0.832),依据胸内压调节PEEP的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取得了同样良好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P > 0.05)。结论:利用胸引管监测胸内压的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跨肺压值,有效指导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张柏林  纪祥  罗军  张雄  徐翠芳 《海南医学》2016,(12):1915-1918
目的:探讨肺密度及肺容积比值在尘肺大容量肺灌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且接受大容积肺灌洗治疗的尘肺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30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尘肺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接受胸部CT检查及肺功能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密度指标及肺容积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观察组患者CT肺密度及肺容积比值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容积指标全肺深呼气末容积(Vex)为(3.3±0.9) L、全肺深吸气末容积(Vin)为(4.9±0.8) L、肺容积比(Vex/Vin)为(66.9±9.7)%、肺密度指标平均肺密度(MLDex、MLDin)为(731.6±38.6) HU和(803.1±33.6) HU,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肺容积差(Vex-Vin)为(2.2±0.4) 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2.5±0.7) L、用力肺活量(FVC)为(3.2±0.7) 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为(80.3±12.3)%,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残气量(RV)为(2.6±0.7) L、肺总量(TLC)为(5.5±0.9) L、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RV/TLC)为(40.5±8.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肺密度指标MLDex-MLDin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FEV1/FVC呈正相关(r=0.765、0.657、0.712,P<0.05),与RV/TLC呈负相关(r=-0.687,P<0.05);肺容积指标Vex/Vin与肺功能指标RV/TLC呈正相关(r=0.657,P<0.05),Vin-Vex与FVC也呈正相关(r=0.713,P<0.05)。结论 CT肺密度及肺容积比值在尘肺大容量肺灌洗疗效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