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精神科封闭病房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特点,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回顾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封闭病房2017年通过医院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系统上报的45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损伤结果、护士职称、护龄等进行分析。结果①精神科封闭病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频次前三位:暴力攻击、跌倒坠床、自杀自伤。②发生的主要原因:评估不足。③入院后一周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共20例,占44.45%。④发生率最高的两个时间段:9∶00~11∶00和19∶00~20∶00。⑤不良事件产生的后果主要是Ⅲ级。⑥护士职称低、护龄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结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规范护理行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低职称、工作时间短护士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全年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的63例不良事件分类、原因、护士职称及工作年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的是跌倒、外出、冲动、自伤、用药错误,职称为护士工作年限≤5年护士发生不良事件比率高。结论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高风险患者健康教育和管理,对低年资护士加强培训及教育,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19-320
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和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稍有不慎即可影响到患者的安全[1].笔者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各护理单元自愿呈报的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其发生原因主要归纳为:部分护理人员能力低、资历浅、执行力欠缺;医院在护理工作高峰时段、重点时段管理不到位、对高风险科室重视不够以及人力配置不足等。为此提出了护理管理对策,包括营造良好的医院安全文化氛围、构建有效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掌握科学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方法、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改善护理人员配置及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等。为创造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手术安全.方法 分析2002~2006年度我院手术室发生手术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 27台次手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1例次,其中工作责任心不强6台次,占22.22%;业务不熟悉4台次,占14.81%;器械准备不充分5台次,占18.52%;手消毒不合格1台次,占3.71%;对医生习惯不熟悉2台次,占7.41%;其它9台次,占33.33%.护龄≤2年7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1台次33例次;护龄2~4年2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台次7例次;护龄>4年2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台1例次.结论 加强对年轻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采取可行性措施,预防和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及原因,以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根据北京地区医院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中规定的不良事件种类对14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8例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依次为管路滑脱、跌倒、静脉用药错误、坠床、口服用药错误、压疮;其发生的原因依次为查对制度落实不严格、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机械执行医嘱或与病人无效沟通、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护士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的负面影响和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等.[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鼓励护士加强责任心,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增强主动报告意识,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吕宝玉  施淑玲 《全科护理》2011,(14):1288-1290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及原因,以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根据北京地区医院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中规定的不良事件种类对14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8例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依次为管路滑脱、跌倒、静脉用药错误、坠床、口服用药错误、压疮;其发生的原因依次为查对制度落实不严格、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机械执行医嘱或与病人无效沟通、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护士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的负面影响和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等。[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鼓励护士加强责任心,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增强主动报告意识,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为保证老年精神科护理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老年精神科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68例,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事件责任人、护士的护龄、发生班次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高的有给药错误(25%)、跌倒坠床(20.59%)、压疮(11.76%)、烫伤(8.82%)、走失(8.82%)、拔管错误(7.35%);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为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士的护龄以1~5年为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班次有关,白班出错频率最高(57.35%),夜班(32.35%)居第二位。结论护理管理者要重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加强对护士的安全知识培训,加大对年轻护士的培训力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抓好对重点时段及薄弱环节的管理,做好患者病情观察和风险评估,保证环境安全,落实护理工作制度,有效防控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56例次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护士责任心不强22例次,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8例次,护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12例次,违反操作流程10例次,环境安全意外4例次.根据科室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加强专科知识及心理素质的培训,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及综合素质水平,增强护士的责任感;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薄弱环节和高危患者的安全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核心制度及操作流程,加强环节管理;责任护士时刻提醒患者加强安全意识,科室挂"温謦提示"及"防滑、防跌标志"等标识牌,加强环境、物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程英姿  瞿伟莉 《全科护理》2012,10(15):1396-1397
[目的]探讨妇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对41例由护士为责任人的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各因素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41例由护士为责任人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最常见的发生类型为未落实查对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责任人的工作年限为>15年的护士或<5年的护士。[结论]护理不良事件重在预防,重视安全教育、注重细节管理、确保制度落实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县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特点,探讨减少县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方法及提高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方法:总结2011年1-12月某县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的12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发生率居前三位的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及其发生的特点和原因。结果:在县级医院中,发生率居前三位的护理不良事件分别是给药错误、压疮、管路滑脱;不同班次、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的护士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同(P<0.05)。结论:基于县级医院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医疗设备的自身特点,其护理不良事件也具有相应的特点,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县级医院的特点,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以期达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综述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危害、后果及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机构;国内外护理不良事件事件报告系统、报告流程和报告现状,为完善医疗机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玉侠 《全科护理》2012,10(15):1395-1396
[目的]探讨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个人采取不公开、非惩罚的处理原则。鼓励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及时分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预防措施,并警示其他护理人员从中吸取教训,防范类似事件发生。[结果]实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在保障病人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总结护理不良事件概念、分类、分析方法和发展,归纳分析现存不良事件管理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就建立患者安全文化,完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提倡无惩罚、鼓励原则等措施进行讨论,为护理不良事件的后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同时将护理隐患和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前馈控制应用前后,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 :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后,2012年全院上报护理隐患(A类事件)625例,2011年与2010年无A类事件上报记录;2012年上报护理不良事件(B类和C类事件)总例数为44例,较前增加(2011年36例、2010年39例);2012年对患者产生影响的护理不良事件(C类事件)占比为25.00%,较前降低(2011年为52.78%、2010年为61.54%)。结论 :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可鼓励护士对不良事件进行上报,降低不良事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乔艳  纪成莲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747-748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成立根本原因分析小组;收集事件相关资料;找出近端原因;确认根本原因;制订和执行整改措施。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增加、发生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是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现状,为完善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8 家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检查的所有医院已全部开展了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最早开展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277 家医院中,分别有152 家(54.9%) 和132 家(47.7%) 医院实施了给药差错和压疮上报制度 ;目前,分别已有248 家(89.5%)、245 家(88.4%)、227 家(81.9%)、215 家(77.6%) 和216 家(78.0%) 医院实施了给药差错、压疮、跌倒、管路滑脱和意外事件上报制度;省部级、市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较县级、民营医院高.结论: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还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有效地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45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7年1~12月上报的45例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有4类,其中最常见的为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46.7%),护理核心制度不落实占33.0%。结论: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患者安全,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为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HEL模式对2013年1月至12月全院发生并主动上报至护理部的131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1例护理不良事件中,与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关的共106例,占80.92%;与护理工作场所及设施有关的15例,占11.45%;与临床环境有关的45例,占34.35%;与当事人及他人有关的57例,占43.51%。结论根据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订管理对策,加强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完善硬件建设和工作流程,从而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上报的172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每百张床年上报率为10.41%;不良事件的种类及所占比例主要为:坠床/跌倒41例(23.8%),液体外渗28例(16.3%),给药错误26例(15.1%);不良事件的级别主要为未造成后果事件(60.5%);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为8:00-11:59,高发年龄段为<3岁(45.9%);工作时间<3年的护士值班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41.9%)。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