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高职护生社区护理认知情况及就业意向影响因素,为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护理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不同年级、不同教育层次的护生1 22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不同教育层次和不同生源地的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与就业意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职护理院校要加强社区护理实践教育和社区就业指导,提高护生社区护理认知程度和社区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简称高职护生)的社区护理认知状况、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状况及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自我评估状况。[方法]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不同教育层次424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口护理层次护生社区护理认知情况得分最高;对口护理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愿率最高;普通专科护理层次护生在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及总得分的分数最高,对口护理层次护生在人际沟通能力得分最高。[结论]护理教育者应做好社区护理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完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促使护生拥有多元化的择业机会;加强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岗位培训,培养高质量社区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及其相关因素,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社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设问卷对吉林省255名护理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并对部分护生进行访谈。结果:对社区护理的认知不同的护生,其社区就业意向有统计学差异(P0.01);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的护生,在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和理想就业意向两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独生子女、农村生源地的护生更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结论 :多数护生对社区护理不太了解,就业意愿不高,理想就业意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国内和德国两城市护理高校低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在校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和就业意愿。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分为护生的一般资料、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护生对将来从事护理职业就业意愿。结果中国高校低年级本科护生的护理专业的认知水平低于德国高校低年级本科护生(P<0.01),中国高校低年级护生对从事护理职业的就业前景是否看好的选择持平,但对于持续从事护理行业的意愿,国内低年级护生水平低于德国高校低年级本科护生(P<0.01)。结论国内高校低年级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及就业意愿明显低于德国高校低年级本科护生,国内高校的护理教育应该加强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有效地引导护生参加护理的职业意愿,避免将来护理人才的流失和短缺。  相似文献   

5.
孙晓嘉 《护理研究》2010,(6):1613-1614
[目的]调查分析大专及本科护生、临床护士对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观认识,了解社区护理工作职业吸引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10名护生及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用SPSS13.0进行统计描述及非参数检验。[结果]410人中有292人(71.20)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意愿与调查对象目前的身份、学习经历有关;不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福利待遇差、工作量大、社会认同度低;吸引调查对象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条件为工作自主性强、有意义、稳定。[结论]大专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意愿最强;学校相关的系统教育可提升护士社区就业的意愿;工作自主性强、有意义、稳定是吸引护理人员参与社区工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地方院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33名地方院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110名(47.21%)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123例(52.79%)不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学历、实习经历、就业决策自主性、对社区工作的认知、对个人发展的期待等因素对护生就业意向有影响(P<0.01);大型医院、社区卫生机构是护生选择比例最高,学历、生源地、对社区工作的认知、对就业的认知、对个人发展的期待对护生理想就业意向有影响(P<0.05,P<0.01)。结论:地方院校护生社区就业积极性受学历、实习经历、就业抉择自主性、对社区工作的认知等多项因素的影响,推进社区护理教学改革、加强护生就业指导是地方院校社区护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不同教育层次护生专业思想及学习与就业负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春萍  刘喜文  化前珍  杨瑞  李秀川 《护理研究》2007,21(36):3302-3304
[目的]探讨不同教育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及学习与就业负担状况。[方法]自行设计问卷,以团体问卷调查的形式,对830名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的专业思想状况及其学习与就业的负担进行调查,所得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百分比描述分析。[结果]49.5%的护生非个人意愿选择了护理专业的学习;随着护理教育层次的提高,护生热爱护理专业及担心毕业后找不到理想工作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呈下降的趋势,自我感觉学习负担/压力中度以上程度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则呈上升的趋势。[结论]不同教育层次护生专业思想状况及其学习与就业负担存在差异,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减轻学习负担,培养乐观向上的职业与就业心态。  相似文献   

8.
冯娟  罗芬芳 《护理学报》2010,17(8):72-7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的认知和态度,为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制问卷对189名实习护生进行社区护理职业认知和态度调查。结果本组调查的护生中,7.0%认为非常了解社区护理工作,60.4%了解社区护理工作,而24.6%不了解社区护理工作;44.9%非常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36.4%可勉强接受从事社区护理工作,而7.5%不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了解社区护理工作与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意愿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护生对社区护理认识不够,从而将影响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意愿,有必要对在校护生加强社区护理的学习教育,多增加社区护理实践,从而使更多的护生自觉加入到这项事业当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西安市中专、大专、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西安市2015年7月毕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应届护理专业学生1 062人,应用《护生社区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对中专、大专和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结果]中专、大专、本科护生中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人数分别为358人(78.5%)、312人(58.8%)、45人(60.0%)。不同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6,P0.001)。[结论]中专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意向最高,其次是本科、大专护生,应针对不同层次护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不同,优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区护理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10.
不同教育层次护生专业思想及学习与就业负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教育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及学习与就业负担状况。[方法]自行设计问卷,以团体问卷调查的形式,对830名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的专业思想状况及其学习与就业的负担进行调查,所得资料采用测0.0软件包进行百分比描述分析。[结果]49.5%的护生非个人意愿选择了护理专业的学习;随着护理教育层次的提高,护生热爱护理专业及担心毕业后找不到理想工作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呈下降的趋势,自我感觉学习负担/压力中度以上程度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则呈上升的趋势。[结论]不同教育层次护生专业思想状况及其学习与就业负担存在差异,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减轻学习负担,培养乐观向上的职业与就业心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新入学的护理本科生与四年级学生专业选择及就业意愿的差异。方法采用白设问卷,对护理专业本科70名新生和113名四年级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和就业意愿的调查。结果在专业选择上,新生以服从招生计划居多,而四年级学生以遵从父母意见居多,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8.57%的新生和40.71%的四年级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P〈0.01)。结论新生与四年级学生在选择专业的原因及就业意愿存在一定差异,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12.
护理本科生专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护理本科生的专业价值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护理本科生专业价值观水平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2月-2009年4月,我们采用Weis设计的“护理专业价值观评价量表”对308名护理本科生的专业价值观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护理本科生的专业价值观呈中等水平,其专业价值观水平在有无临床实习经历间、护生入学时对选择护理专业持有不同态度间,护生毕业时对选择从事护理专业持有不同态度间及其父母对子女从事护理专业持有的不同态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提示,护生对选择和从事护理专业所持的态度是影响其专业价值观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学校的培养模式、护理本科生自身的因素及家庭因素均会影响护理本科生专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高等护理教育应加强学生专业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未来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弋冰  许乐  姜小鹰 《护理研究》2008,22(3):673-675
[目的]了解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分析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外部因素。[方法]以7所护理院校73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护生、城市与农村护生、班干部与非班干部护生以及对外界关怀程度感受不同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护生、不同教育层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院校应针对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加强专业价值观教育、通识教育、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教育,以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本市58名骨科护士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加强骨科康复护理的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李娟和徐燕设计的"骨科康复护理知识问卷"对本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58名骨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骨科护士对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58名骨科护士对康复护理知识掌握较差,康复护理总论平均得分(35.21±8.97)分,临床康复护理知识平均得分(52.29±7.45)分;大专学历、7~10年工作年限和专科工作年限的护士康复护理知识得分高于其他学历和工作年限的护士(均P<0.05),而不同职称的护士对康复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8名骨科护士康复护理知识欠缺,应加强教育与培训,对不同学历和工作年限的护士采用针对性的培训措施,使其熟练掌握康复护理知识,才能对患者实施早期的康复护理,这对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高职毕业护生社区护理的职业情感和就业意向状况,为高职护生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109名高职毕业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职护生多数感到就业压力大,仅30.3%表示愿意选择社区护理岗位,其影响因素有个人发展前景不好、社区护士待遇低、人们对社区护理的认识不够等;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职业情感负性情绪较多,70.6%的护生认为学校的社区护理教育不能够满足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结论 学校应加强培养高职护生正确的职业认知,开展适当的职业指导,加强社区护理实习教学环境的建设,重视护生人文沟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到基层医院就业的意向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005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非常愿意到基层医院工作的护理本科生仅占3.8%;如果能有政策支持,护理本科生下基层医院就业的意向普遍提高(>40.4%);若到基层医院去工作,88.0%的护理本科生选择县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8.6%选择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高考第一志愿报护理专业、非常喜欢护理专业、有基层医院实践经历、对基层医院护理较了解的学生到基层医院就业的意向相对较高(P<0.05);64.2%的学生愿意到基层医院的原因是离家近,77.8%的学生不愿意的原因是工资福利不能满足期望。结论护理本科生到基层医院就业的意向偏低,建议通过调整招生政策,帮助学生更多了解基层医院,落实相关就业政策来促进护理本科生到基层医院就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专护生毕业实习中后期的压力源,为制订护理教学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名大专护生在毕业实习的第4个月和第8个月月初分别进行压力源调查。结果大专护生毕业实习第8个月对“发生差错、就业、家庭期望与人际关系等”方面承受的压力更大(P〈0.05);实习中期、后期两个阶段的整体压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要关注和了解实习阶段大专护生面对的压力源,加强对护生的合理化引导,在保证护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临床学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共892人,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护理专业学生除躯体化、抑郁和敌对因子外,总均分及其他各因子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除焦虑外,其他各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学历实习护生护理风险现状,为实习护生的职业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4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360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21项护理操作均存在实习护生独立执行的现象.10道法律知识题中,实习护生对护理差错的处理方法回答正确率最高,为94.44%;对医疗事故分级、患者的权利回答正确率仅为40...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学知识水平及接受护理伦理学教育的情况。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235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部分护士缺乏护理伦理知识和伦理意识,未能认识到护理伦理对护理实践的指导作用。相关分析表明,护士的教育背景与护士的伦理知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护士的职称与护士对护理伦理教育意义的认同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医院应充分重视临床护士的护理伦理学教育,促进临床护士伦理素质的提高;成立护理伦理委员会,为临床护士提供伦理方面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