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导致的全身炎性反应,随着疾病进程可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症的发病率高,影响人群广泛,美国每年约有70万例患者罹患脓毒症[1].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及危重医学学会(SCCM)首先提出脓毒症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定义[2],2001年进一步提出分级诊断,进一步提高了对脓毒症的认识[3].尽管如此,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仍然在30%~50%[4].为此,国际脓毒症研究相关学术团体在2002年发起"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共同签署"巴塞罗那宣言",力求在5年内将脓毒症的病死率降低25%,呼吁全球关注脓毒症,拯救生命.  相似文献   

2.
杨涛  张瑜  徐少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6):853-855,864
感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由感染性疾病发展所引起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是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全球每年新增数百万脓毒症患者,且其病死率大于25%[1]。由于20%~30%的严重脓毒症患者初期症状缺乏特异性[2],而现有的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诊断标准不具备早期识别能力。因此,如何尽早识别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以达到早期干预、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减少病死率成为脓毒症诊治领域的重难点[3]。《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中提到肝素结合蛋白(HBP)是早期诊断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的有效指标[4],因此HBP将可能作为新的标志物,在脓毒症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就HBP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多项研究证实严重创伤可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功能抑制,表现为缺乏迟发性超敏反应,机体易感性增加,无法抵挡再次感染,常伴发脓毒症及MODS,此二者也正是严重创伤患者的主要死因[1-5].故如何纠正严重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是改善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之一.脓毒症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死率高的综合征,亦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sepsis)被定义为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脓毒症的患病率和脓毒症相关死亡人数一直在增加[2]。Fleischmann等[3]研究指出,脓毒症的总体院内病死率约为25%~30%,当存在休克时,则高达40%~50%[4-5],迄今为止还没有有效的特异性抗脓毒症治疗措施,脓毒症及其相关并发症仍是当代医学的一大挑战,也是全世界重症监护病房长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后,常会继发脓毒症(sepsi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危重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尽管近年来重症监护技术迅猛发展,并已斥巨资进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但在许多国家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仍高达40%~50%[1].  相似文献   

6.
严重感染是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尽管目前针对严重感染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很大进展,治疗效果有较大提高,但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仍然维持在38%~46%[1].严重感染时微循环灌注发生紊乱[2],此时微循环功能障碍与预后相关,死亡患者微循环功能障碍更加严重且不易纠正[3-5].因此,改善微循环功能障碍是严重感染治疗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指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1],可以导致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目前脓毒症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1~4岁儿童的第7大致死原因和65~ 75岁老人的第8大致死原因.急性肾损伤(AKI)是脓毒症发展过程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急性肾衰竭(ARF)为特征,表现为血液过滤不充分,水、离子调节及尿液产生障碍[2].AKI的发病率会随脓毒症的严重程度而增加,脓毒症合并AKI后病死率增加1倍,并且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导致的ARF[3].随着对脓毒症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脓毒症引起的肾损伤机制及治疗也逐渐有了新的认识.现针对近期研究,阐述脓毒症引起的AKI机制及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机体宿主反应失调, 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是当今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 2017年全球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已达到22.5%, 约占全球总死亡患者的五分之一[1]。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 主要涉及过度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凝血功能障碍等, 多系统功能失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通过网络状效应加剧脓毒症的恶性发展[2]。免疫应答与凝血系统相互作用失调时, 易导致多级血管中形成微小的免疫血栓(immunothrombosis), 是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衰竭的主要原因。临床资料显示, 30%~50%的脓毒症患者会发生DIC, 其病死率高达28%~43%[3]。因此, 免疫血栓发病本质和干预途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 已成为脓毒症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重症感染主要指致病微生物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引起某一脏器或全身感染且因感染而致该脏器或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或死亡的疾病[1]。我国急诊医学前辈李春盛教授与杨兴易教授曾撰文指出,"重症感染"实际上与国外严重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具有相同的内涵[2]。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是急危重症领域重要的临床乃至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全球每年脓毒症患者达数百万,病死率超过25%[3-4],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016年以来,"拯救脓毒症运动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是由于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控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 脓毒性休克则是经充分的液体复苏后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 并伴有高乳酸血症。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机体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出现各种代谢功能紊乱, 甚至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2,3]。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中导致危重症和死亡的首要原因[4,5], 其造成的循环衰竭和代谢紊乱足以显著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同时患者通常会遗留长期的躯体和心理障碍, 从而造成严重的医疗健康和社会经济负担[6], 所以早期识别和及时诊治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综合性大学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综合性大学培养宽口径、应用型、面向21世纪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能力为本"的应用型本科护理教学体系,强化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该培养模式的特色:优化课程设置,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的思想和成果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教学方法改革,通过角色互动、案例讨论、合作学习深化了护理本科生理论知识的内化质量;建立了模拟病房、新型多媒体互动实验室等临床实践基地,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护理教育与人文教育,为实现全面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高素质、综合型高级护理人才的目标创建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经患肢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PICC化疗患者96例,对健侧无法置管的31例(试验组)采取经患肢置管,并与健侧置管(对照组)的65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健侧无法置管的患者可以经患肢PICC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引产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同时,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或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引产治疗,术前、术中、术后全程监护,密切配合医生,予以严密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13例中期妊娠前置胎盘状态出血患者中,行介入治疗同时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7例,术后平均31.5h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娩出;行介入治疗同时行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引产治疗6例,术后平均7.5h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娩出,13例术后均未发生产后大出血,平均出血量约130ml。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中,可有效降低引产中阴道大出血的发生,改变了该类产妇传统以剖宫产作为终止妊娠的方式,同时加强全过程的观察与护理,可减少产后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由于网络的应用及普及率越来越高,现代远程教育的重点正由函授、电大转向网络教学。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护理人员具有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培养与岗位需求相链接的工学结合的护理专业人才,提出了“一个平台,三个循环,二个系列、三个职业方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一个平台”指由基本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5个模块组成的护理专业能力培养基本平台,“三个循环”指“临岗-协岗-顶岗”三循环院校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二个系列”指护理基本技能和职业基本技能培训,“三个职业方向”指临床、社区和助产3个职业方向.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构建了护理专业“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实践水平的不断发展,护士应该在全面考虑患者各种护理需求基础上,综合各学科相关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因此要求护士角色必须向评判思维者、问题解决者和有效决策者转变。目前,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近年护理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国际护理认证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of Nursing)在护理课程设置中已把评判性思维作为一种必需的技能[1]。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生理学教学难度较大,出现教材内容多而学时少、教学方法没有根本性改变及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开发新型中职教材、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注重学生的知识强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教学方法要符合高等护理教育的特点和未来职业要求,才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对专业和学习的兴趣。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在实际护理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做好准备[1]。李小妹[2]也提出,护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科学,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麻男性留置导尿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躁动发生率。方法将60例需全麻外科手术男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指导腹式深呼吸),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疏导。比较两组全麻诱导前期、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期留置导尿病人对尿管的耐受性及躁动情况和配合程度。结果两组入室5min后血流动力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清醒后5min血流动力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躁动评分及留置尿管耐受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使病人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且可提高尿管耐受性,降低术后躁动,帮助病人顺利度过麻醉苏醒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C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9例使用双C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科学护理,并对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9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C治疗,其中5例血糖72h达标,3例96h达标,1例144h达标。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C强化治疗可以减少血糖的波动,提供更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科学的护理可以使双C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