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13例AL患者在本科干细胞移植病房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所有患者均经肾活检明确诊断,采用单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方案采集干细胞,人均采集2次。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采集足够干细胞,主要并发症为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及血小板减低。采集CD34+细胞数(2.00~8.36)×106/kg,平均(4.02±2.01)×106/kg。结论对于严格选择的AL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采集足量的造血干细胞是成功行干细胞移植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赵闽  姚丽  王榕榕 《护理研究》2013,27(2):132-13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2011年10月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病人3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心律失常、急性肾损伤、出血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预防并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高危AL型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经验。方法:将2012年梅奥分期应用于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HSCT)患者评估中,帮助早期正确识别高危CA患者,根据围术期不同阶段心脏风险,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重视患者心理危机干预,细化PICC置管及药浴流程,改进预处理及回输方式,加强粒缺期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的管理等。结果:患者均移植成功,术后门诊随访1年,均存活,血液学完全缓解(CR)11例,理想的部分缓解(VGPR)1例,部分缓解(PR)2例;心脏缓解10例,效果良好。结论:梅奥分期应用于高危AL型心脏淀粉样变性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评估中,有利于早期识别高危风险,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减少移植心脏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总结11例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针对术后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出血、心律失常等各种并发症,采取及时有效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10例患者痊愈出院,随访效果良好,1例死亡.  相似文献   

5.
张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9):3518-3521
目的探讨对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不同阶段实施的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进行APBSCT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根据其移植的各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施行全环境保护、合理饮食、全身皮肤黏膜清洁消毒、心理支持等护理活动,有效地减少了移植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在进行APBSCT治疗的患者中,护理质量的优劣是直接影响APBSCT成败和患者预后好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护理使癌症患者的生命得到真正的延长。  相似文献   

6.
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成败。对18例恶性肿瘤患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全程系统护理,用严谨的态度做好层流室无菌环境的维持、颈内静脉置管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和并发症.及时正确完成治疗。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患顺利渡过危险期.对移植成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总结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饮食护理.对28例患者在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阶段、粒缺阶段、康复阶段给予3阶段持续个体化饮食指导,饮食原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予无菌饮食,蛋白质、脂肪、糖类合理搭配,增加饮食量的同时选择促进造血及提高免疫力的食物.28例患者在预处理阶段,通过计算患者平均每日每公斤体质量能量需要量和热量需求提供饮食;根据粒缺阶段相应症状提供个体化的饮食护理,如粒缺发热、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康复阶段逐渐增加食量,由半流食物逐渐过渡至软质食物,然后至正常饮食.结果28例原发性系统淀粉样变性干细胞移植患者,通过3个阶段持续制定个体化饮食指导,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加强患者机体营养,保证造血干细胞顺利植入,重建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8.
林红霞 《全科护理》2012,10(10):877-878
[目的]总结恶性血液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对10例恶性血液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同时加强心理支持、造血干细胞回输的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10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全部成功,病人移植期间均发生程度不同的口腔溃疡及胃肠道反应,发热8例,消化道出血2例,药物性肝损伤1例;1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移植6个月后复发。[结论]加强恶性血液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是移植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病人外周静脉血中采集造血干 /祖细胞进行移植的方法。近年来APBSCT发展极为迅速 ,大有替代自体骨髓移植的趋势 ,而APBSCT的护理关键是有效地预防感染。1 临床资料2 0 0 0年 11月~ 2 0 0 1年 11月我院成功进行了 8例ASPBSCT ,女 3例 ,男 5例 ,年龄 2 6~ 6 5岁 ,恶性淋巴瘤 5例 ,多发性骨髓瘤 3例 ,均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指征。2 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2 1 入层流室前的准备2 1 1 病人准备  (1)心理指导 :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移植的过程及各个环节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娜  韩英  王美霞  刘俊  王琰璐 《全科护理》2008,6(31):2825-282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周79.2%的病人症状改善,术后2周,白蛋白逐渐升高,术后4周丙氨酸转氨酶逐渐降低,白蛋白逐渐升高;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显效率为30.8%,随访12个月~24个月显效率为37.5%。[结论]加强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对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周79.2%的病人症状改善,术后2周,白蛋白逐渐升高,术后4周丙氨酸转氨酶逐渐降低,白蛋白逐渐升高;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显效率为30.8%,随访12个月~24个月显效率为37.5%.[结论]加强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对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56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病人提供全程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在层流病房中很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顺利转出层流病房。[方法]采取一对一交谈法、病人现身说法等形式,从病人心理、层流室环境、无菌观念、化疗、回输造血干细胞过程、Ⅳ度骨髓抑制期、转出层流室和出院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56例病人在干细胞移植的各个阶段都能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平均15.2d就完成整个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顺利转出层流病房。[结论]56例病人经过全程健康教育,能正确认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及在层流室中配合医护工作,心身协调地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3.
雷静  黄玉葵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1007-1009
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以总结对此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进行深低温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通过监测低温冰箱温度安全保存患者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24~47 d,对患者进行移植前心理护理,移植过程中加强全环境保护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3例病人均成功进行移植治疗并重建造血功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干细胞的安全保存,移植前患者的心理护理,移植中全环境保护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移植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患者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本研究包括20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护理特点,除了应按照一般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常规外,应着重于患者的生活护理。结果19例患者均未发生皮肤感染,1例患者出现腹股沟处破溃皮肤的破溃;10例全瘫患者均未发生褥疮、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结论护理重点是保持无菌环境、加强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是保证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拟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降低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方法采集前建立术前访视制度,消除患者焦虑情绪,评估患青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方式;采集中改良抗凝策略,严密观察,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采集后重视术后回访,进行血管通路的护理、饮食发生活指导。结果4例患者采集炉品总量(125±29)mL,CD34+含量(2.5±13)×100/kg,采集后红细胞比积(HCF)下降5.6%,血小板(PLT)下降25.5%,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确保足量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为成功行干细胞移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比较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7例NHL患者。分组采用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并于预处理结束后回输外周血干细胞,分析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自身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动员期间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均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Plt)数降至40×109/L以下。57例患者均采集成功,CEP+G-CSF动员方案组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和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CVP+G-CSF动员方案组(p=0.002和p=0.019)。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CEP+G-CSF和CVP+G-CSF动员方案组WBC数恢复到≥1.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4和12.3天(p﹥0.05),Plt数恢复到≥5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8.6和19.3天(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HL疗效显著,CEP或CVP联合G-CSF方案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均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CEP+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