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TnT)水平在冠状动脉循环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和比较ACS患者与对照组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血与外周血清中hs-TnT浓度。结果 ACS患者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与外周静脉血清中hs-TnT浓度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ACS患者冠状静脉窦血清hs-TnT较冠状动脉血清hs-TnT明显升高(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静脉、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清hs-TnT浓度明显升高,以冠状静脉窦血清hs-TnT升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尿酸(UA)与肌钙蛋白T(cTnT)的相互关系.方法 8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健康体验正常者30例.分别检测血清UA和cTnT.结果 AMI组和UAP组的血清UA和cTn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AMI组又显著高于UAP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UA和cTnT呈显著正相关(r=0.763,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UA和cTnT浓度变化与病情相一致,且血清UA与cTn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定量测定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203例,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 I)9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 I)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75例,入院后立即抽取肘静脉血测定cTnT和CK-MB水平,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24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NSTEM I组与STEM I组相比,cTnT及CK-M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NSTEM I组CK-MB水平高于STEM I组,cTnT水平低于STEM I组;与STEM I组相比,UA组患者cTnT水平轻度降低或正常(P<0.05),而CK-MB基本正常(P<0.05);陈旧心肌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cTnT及CK-MB水平是ACS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cTnT及CK-MB水平在NSTEM I组与STEM I组相似,在心绞痛组cTnT亦有轻度增高;心肌梗死较心绞痛患者发病时CK-MB水平显著增高;cTnT及CK-MB水平是ACS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王喆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224-225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CK-MB),以探讨分析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临床联系,即其诊断ACS之价值。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T和CK-MB,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 cTNT和CK-MB在ACS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89.1%、19.8%,特异性分别为100%、79%,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检测cTNT、CK-MB来诊断ACS,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且cTNT检测优于CK-MB。  相似文献   

5.
李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87-18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及尿酸(UA)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心功能Ⅰ级为对照组,Ⅱ、Ⅲ、Ⅳ级患者为观察组,每组50例。分析血UA、cTnT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按cTnT浓度分为正常组和增高组,比较其住院期间及随访2年发生的心脏事件(心力衰竭反复或加重、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cTnT与U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TnT增高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心衰越重,cTnT与UA增高越明显,血尿酸、肌钙蛋白T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可作为评价老年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cTnT对判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姜霞  田凤石  赵明  张秀全 《天津医药》2000,28(10):583-584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CTnI)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别于入院即该、第4天及第7天各取静脉血1次,31例对照组空腹取血一次,分别测定CTnI及CK-MB值并加以比较。结果:AMI组患者入院即刻、第4天、第7天CTnI高于上限值者分别有25例(100%)、23例(92%)、16例(64%)。CK-MB高于正常者分别有25例(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TnT)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到急诊室72h内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观察到急诊室就诊并在24h内进行了TnT检测的ACS患者。对入选患者随访72h,计算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的可能性比率。结果 352例患者中20例在到达急诊室72h内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可能性比率(和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TnT〈0.5o.g/L为0.5(0.3~0.9),0.5μg/L≤TnT≤2.0μg/L为1.6(0.4~6.5),TnT〉2.0μg/L为12.5(3.0~51.9)。结论 TnT〉2.0μg/L与ACS患者72h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机制是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依靠心电图、临床症状等仍有38%病例不能及时诊断。近年来发现以肌钙蛋白(troponin,Tn)为代表的心肌标记物检测对于ACS的诊断和危险分层价值极高,本文探讨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在ACS患者的血清学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机制是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178例为ACS组,6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ACS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59例、双支病变组65例、三支病变组54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分值不同分为Gensini评分<20组、Gensini 评分20 ~40组、Gensini评分>40组.对于AC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0±6)μmol/L比(8±4) μmol/L] (P<0.01);血清HCY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三支病变组[(23±5)μmol/L]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21±4)μmol/L]及单支病变组[(18 ±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CY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40组[(25±6) μmol/L]明显高于Gensini评分20~ 40组[(21 ±4)μmol/L]及Gensini评分<20组[(16±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CY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肌钙蛋白T诊断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年龄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本文对临床已经确诊为AMI的389例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4h的血清肌钙蛋白T(TNT)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卢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48-1749
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与心肌肌钙蛋白T的关系。方法:60例心绞痛患者(其中稳定型26例,不稳定型34例)和体检正常者20例进行血清尿酸和心肌肌钙蛋白T测定。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尿酸、心肌肌钙蛋白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不稳型心绞痛组又显著高于稳型心绞痛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和心肌肌钙蛋白T呈显著正相关(r=0.852,P〈0.01)。结论: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和心肌肌钙蛋白T浓度变化与心绞痛病情相一致,且血清尿酸与心肌肌钙蛋白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T的水平变化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8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cTnT的水平分为cTnT阳性组(27例)和cTnT阴性组(41例)。观察两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APACHEⅡ评分、在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随访出院后6个月内再入院率及6个月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期间利尿剂、扩血管药物使用、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的使用和两组患者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在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及出院后6个月内再入院率比较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T水平是与治疗无关的危险因素之一。伴有肌钙蛋白T升高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较高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较长的住院时间、短期预后差,监测cTnT水平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和短期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水平改变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和体检健康者,各4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采集4组静脉血,检测四组的肌钙蛋白T、超敏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结果 观察组超敏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别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超敏肌钙蛋白T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结论 高敏肌钙蛋白水平改变有助于早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对不稳定心绞痛(UA)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对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一律常规做心电图(ECG),同时抽取静脉血测定心肌酶谱及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cTnT;同时对它们进行动态检测,分别比较其结果,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MI胸痛发生后3~18小时血清cTnT敏感性最高,持续时间长达13~15天,其诊断AMI的敏感性及有效性明显高于心肌酶谱.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cTnT阳性及持续升高者极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其阳性判断价值33%,阴性判断价值为95%.结论 cTnT对AMI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nT持续升高常提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7.
李晶晶  陆江辉 《淮海医药》2004,22(6):469-470
目的 研究血尿酸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6 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诊断 )为冠心病患者分为多支病变 (3支及以上、冠脉狭窄≥ 5 0 % )组和单支、两支病变 (任何 1支或 2支冠脉直径狭窄≥ 5 0 % )组 ,以尿酸酶法检测其血尿酸值及其它生物化学指标 ,分析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单支、两支病变组 (P<0 .0 1 ) ,血清尿酸水平和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 ,血尿酸升高将可能加重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1月151例胸痛患者fACS患者69例(ACS组)、非ACS患者82例(非ACS组),以及54例健康对照个体(健康对照组)1的MPV检测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法分析MPV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胸痛患者ACS的诊断价值。结果ACS组MPV中位数(四分位间距)[11.00(9.40,12.90)fl]高于非ACS组f10.00(8.38,11.43)n1和健康对照组[9.80(7.80,11.43)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胸痛患者中,MPV诊断AC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O.65(95%CL:0.57±0.75),cTnT诊断ACS的AUC为0.99(95%Cl:0.98—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当MPV的cut—off取值为12.600n时,其诊断特异性为0.98(0.91~1.00),敏感性为0.33(0.22-0.46);'-3cut.off取值为6.850n时,诊断特异性为0.04(0.01-0.10),敏感性为0.99(0.92—1.00)。结论MPV可以作为诊断胸痛患者是否发生ACS的指标,且可弥补cTnT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及其危急值的的临界值(cutoff)。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57例研究对象,其中307例ACS患者和55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cTnT-hs)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cTnI-hs),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cTnT-hs为0.030ng/mL时,其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敏感度为89.6%,特异度为83.8%,阴性预测值为92.6%,阳性预测值为94.4%,正确诊断指数为0.734。当以cTnT-hs为0.10ng/mL作为ACS危急界限值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7.9%,阴性预测值为89.3%,阳性预测值为86.5%,正确诊断指数为0.788。结论cTnT-hs是诊断ACS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当cutoff值分别为0.03ng/mL、0.10ng/mL时,cTnT-hs诊断ACS及其危急值的cutoff值综合评价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肌钙蛋白T(cTnT)、脑钠素(BNP)、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50mg联合氯吡格雷300 mg,口服,每日1次,持续用药7 d,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照组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6个月。试验组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替格瑞洛9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ST段下移水平、cTnT、BNP、CRP、D-D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33例/42例)和95.24%(40例/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次数分别为(4.52±0.55)和(2.02±0.27)次/周,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每次(4.14±0.43)和(2.76±0.31)min,ST段下移水平1.25±0.17和0.63±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cTnT、BNP、CRP、D-D水平分别为(1.54±0.18)ng·mL-1,(63.52±6.73)ng·mL-1,(8.94±0.94)mg·mL-1和(133.53±15.73)ng·mL-1,试验组分别为(0.25±0.03)ng·mL-1,(28.43±3.02)ng·mL-1,(4.57±0.55)mg·mL-1和(59.54±5.74)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出现头痛2例,腹泻2例,恶心呕吐1例,眩晕2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7例/42例);试验组出现胃肠道出血1例,血肌酸酐轻度上升1例,眩晕1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3例/42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