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3 2例 )和对照组 (3 1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不同时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组在第 10、2 0、3 0、60、90d神经功能评分降低 (P <0 0 5 ) ,Barthel指数增加值在治疗后 60d和 90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预后 ,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我院心肌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和密切贴敷式冰帽加双侧颈动脉区冰敷治疗的亚低温结合治疗,而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检测,治疗组64例患者脑血管症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1.81%,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9.24%。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积极应用综合治疗,采取局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耗氧量,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再损伤,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亚低温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88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分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效果分别为72.73%和9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乳酸和血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亚低温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减少了神经细胞受损,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温下常规动脉溶栓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亚低温技术联合常规动脉溶栓治疗; 记录观察组患者亚低温处理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呼吸(R)的变化情况; 比较2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脑疝、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亡率情况; 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1)观察组患者在亚低温处理后HR明显降低,与亚低温处理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2组患者在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脑疝、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分别有2例(6.7%)和10例(33.3%)(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死亡分别有6例(20.0%)和8例(26.7%)(P>0.05);(3)神经功能缺损评估(NIHSS评分),2组患者溶栓后2、24 h,7和90 d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2、24 h,7和90 d的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4)观察组治疗14、30和90 d后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联合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减少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08~2009-03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A组)21例,亚低温治疗组(B组)21例和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组(C组)21例,后将3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再将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后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后发现,C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且C组梗死面积缩小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2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溶栓并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发病3h以内及3-6h两组急性脑梗死患,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并用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结果:发病后治疗时间不同的两低温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后30d、90d随访时两低温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3h以内给予治疗的低温组明显高于发病3-6h的治疗低温组(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前、后患的体温、血压、脉搏及鼻咽温测定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并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自由基清除剂组、亚低温组3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和亚低温;自由基清除剂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 与后2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更高,NDS和血乳酸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脑梗死面积缩小范围也明显比其他2组突出,且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结论 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病在我国患病人数约 6 0 0万 ,我们自 1998年以来对2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选择亚低温辅助治疗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确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标准 ,入选 5 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 2 6例 ,对照组 2 7例 ,两组年龄、性别、伴随疾病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1 2 1 病人入选标准 :(1)年龄 30~ 75岁 ;(2 )头颅CT扫描确诊 ;(3)无严重心律失常、慢性疾病及免疫功能缺陷 ;(4)应用调控血压、降颅压、吸氧、稳定生命体征、营养脑组织、抗自由基等一般中性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2008-02~2011-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106例,综合治疗组110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81%,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9.24%,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积极应用综合治疗,采取局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脑耗氧量,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再损伤,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贴敷式局部亚低温并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配对对照的临床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仅接受尿激酶100万U溶栓治疗,低温组在尿激酶100万U溶栓治疗的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神经功能缺失状态。结果发病3h内给予溶栓治疗的低温组患者在溶栓后7d始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发病3~6h给予溶栓治疗的低温组患者在溶栓后24h始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局部亚低温并用溶栓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溶栓治疗,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发病3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9例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仅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30 d时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 2组治疗后均无基本痊愈患者,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9.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8%,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肝肾功检查均正常。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药物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胃泌素作为体内重要的脑-肠肽激素,参与急性脑梗死后继发性病理、生理过程。亚低温治疗对其影响如何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我们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该方面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技术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住院的重症脑梗死患者 ,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 ,在给予抗脑梗死治疗的同时 ,治疗组加用亚低温技术 ,治疗后 7天、2 1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和病死率等一起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 7天与 2 1天后 ,治疗和对照两组的评分分别为 30 .4 5± 5 .86 ,34.1 4± 5 .37( P=0 .0 5 ) ;和 2 1 .92± 2 .4 6 ,2 6 .82± 1 .99( P<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2 0 %和 2 6 % ( P>0 .0 5 )。结论 :亚低温技术可以明显改善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辅助亚低温疗法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06—2011-06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亚低温疗法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2组发病3h内与发病3~6h内给予治疗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2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发病3h内给予治疗,观察组治疗后1、7、30、90dNIHSS评分(7.96±3.52)分、(6.85±3.35)分、(4.52±2.85)分、(2.32±2.5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6h内给予治疗,观察组治疗后1、7、30、90d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3.53%显著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辅助亚低温疗法可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局部亚低温治疗的时间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最佳治疗时间窗. 方法 将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开始接受亚低温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即A组(≤6 h)、B组(6~24 h)和C组(≥24 h),每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1组、B1组、C1组)和对照组(A2组、B2组、C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48 h.各组患者均在人院时、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第30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在入院时及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动态监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结果 与A2组、B2组相比,A1组、B1组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第30天NIHS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血清中NO含量明显降低,SOD活力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1组在各时间点的NIHSS评分、NO含量、SOD活力与C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B1组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第30天NIHSS评分较C1组明显下降,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NO含量较C1组明显下降,SOD活力较C1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A1组突出. 结论 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有效,理想的治疗时间窗为6 h,6~24 h开始亚低温治疗仍有效,但24 h后开始亚低温治疗则无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local mild hypothermia 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scertain its optimal therapeutic window.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time receiving treatment, 114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6 h), group B (6-24 h) and group C (≥ 24 h). Then, each group was subdivided into 2 groups at random: treatment group (A1, B1, C1) and control group (A2, B2, C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such conventional therapy as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ocal mild hypothermia (33-35 ℃ body-core temperature) for 48 h besides conventional therapy. Clinical outcomes were assess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on admission and 7, 14,30 d after treatment. Furthermore, we detected the serum level of nitrogen monoxidum (NO) and superoxide dismutasc (SOD) on admission, and 7 and 14 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group enjoye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cores of NIHSS 7, 14 and 30 d after treatment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level of NO 7 and 14 d after treatment (P<0.05), but obviously increased SOD vitality 7 and 14 d after treatment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NIHSS scores, level of NO and SOD vitality were noted between group C1 and group C2 at each time point (P>0.05). Group Al and group B1 had obviously lower scores of NIHSS than group C1 on the 7th, 14th and 30th d of treatment, and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 of NO and obviously increased SOD vitality as compared with group C1 on the 7th and 14th d of treatment (P< 0.05), and group A1 enjoyed its advantage.Conclusion Early local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can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mild hypothermia induced within 6 h may be optimal therapeutic window;mild hypothermia induced at 6-24 h is less effective and that above 24 h is non-effective.  相似文献   

17.
全身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全身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6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亚低温组应用亚低温疗法,包括用冰毯进行全身降温,冬非合剂(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维库溴胺200~400 mg +生理盐水至50 ml、咪达唑仑50 mg+生理盐水至50 ml用微量泵注入,持续6~11 d, 维持肛温在32~33℃;根据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价两组疗效,并统计死亡率和癫疒间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BI显著提高(均P<0.05),亚低温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I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亚低温组的死亡率(9例,25.7%)明显低于对照组(19例,57.6%)(P<0.05);两组癫疒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许多研究表明,亚低温(33~35℃)治疗具有多环节的脑保护作用[1],特别是对脑血管病引发的脑水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为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争取时机。然而,由于全身低温治疗所需条件高、不良反应多,难以在临床开展。近年来开展的局部亚低温治疗克服了全身低温的诸多缺点,为急性脑血管病找到了新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4年10月-2006年9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我院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应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治疗可以控制急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压、改善其预后。但传统的体外诱导和维持低温技术仍有较多缺点。通过血管内技术诱导和维持亚低温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经在动物实验及临床中逐渐开展。本文主要就亚低温技术要点、疗效及优缺点作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配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与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3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7例常规治疗;治疗组1:46例采用亚低温治疗;治疗组2:46例给予亚低温配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分别评定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重要脏器功能指标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P<0.01),降低NDS(P<0.05)和血乳酸水平(P<0.01),亚低温配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P<0.01),降低NDS(P<0.01)和血乳酸水平(P<0.01),并能显著降低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1 VS对照组);结论亚低温配合自由基清除剂辅助脑梗死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