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天士、薛生白均为清代杰出医家,二氏治疗湿温病颇有共同之处:即立三焦分治气化说不谋而合;论述湿温病机之转归途径相同;衡法治湿,用药皆倡质轻灵动。  相似文献   

2.
湿温是临床常见的较为特殊的一种湿热类温病,通过对叶天士、薛雪论治湿温病的思想和方法作比较,分析病因病机、辨证思路、用药方法等异同之处,提出重视湿与热合邪侵犯人体,重视患者体质差异对疾病传变和转归的影响,侧重舌诊,在三焦分治的基础上结合脏腑、表里辨治,提倡分治湿热平衡阴阳,选用质轻灵动的药物治疗湿温病,意在为湿温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谨守病机,随机策应,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风,即肝阳化风,是清代医家叶天士首创,是指由于肝的阳气升腾太过,无以制约,而引起内风动越的一种病理现象。目前中医临床上也作为一类病证名,用以概括眩晕、振颤、抽搐、痉厥、肢麻、手足蠕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突然昏仆等一类证候  相似文献   

4.
杨宁 《西部中医药》1994,7(5):16-17
近年来,我们根据前人“治湿必须温”的原则,和万友生教授寒温统一的热病理论,在治疗急性外感热病时,对湿热为患,湿重于热,或湿热并重之湿温证中,一些湿热闭表,肺气不宣而兼见胸闷,喘急息促、咳嗽、鼻塞、音哑等证,或湿热郁遏三焦,肺失清肃而兼见小便赤涩不利,大便峻结不通等证的患者,在辨证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宣肺化湿药,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本文试举数例,以期抛砖引玉,就正贤达。  相似文献   

5.
薛生白为清代名医,对湿温病深有研究。笔者重温薛氏《湿热病篇》,归纳总结出治湿温十法,简述如下。一、芳香疏湿法——治湿邪郁表之证薛氏云:“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  相似文献   

6.
7.
姚五达温病治疗六法北京市建筑工人医院(100054)于丽军姚五达主任医师擅长治疗温病,他在温病的治法上不拘于古人,大胆创新,创立了独特的“清解、清透、清化、清渗、清和、清扶”六法。六法均贯以清字。清即洁净、纯洁之意,在治疗中引申为清除邪气以达体内纯净...  相似文献   

8.
王明才 《江苏中医》1995,16(5):39-40
湿温病变症:1.湿伤阻气;2.湿伤中州,木气侮土;3.湿燥共存,气阴两伤;4.湿热熏蒸,发为黄瘟。此四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作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治法。  相似文献   

9.
温病的治疗,总的原则是以“祛邪为第一要务”,尤其是在初期、中期,而在后期方有扶正。在温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病理过程中,病邪主要导致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功能失调和实质性损害,这其中包含有病变层次、阶段、病位、病性等不同,所以其治疗也不相同。在温病的病程上,卫气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 湿温是由湿热之邪引起的外感热病,湿热为患,多相互裹结,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动,湿盛则阻滞气机,遏伤阳气,而状类伤寒,热盛则伤津耗液,而状类温病,临证每每多见矛盾性的症状,临床辨治较难掌握。故温  相似文献   

13.
<正> “六气都从火化”(下称“火化”)出自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此说扩大了六气病机理论的内容,为后世研究火热病的发病及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就“火化”说的起源及机理予以剖析,以图其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叶天士、吴鞠通和王士雄的湿温病理论,列举了三人的医案,分析了三人用药特点及用药异同。认为三者用药不同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温病病因认识不一致;三者用药相同的原因是:他们都使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齐连仲,男,生于1935年,河北景县人。幼承伯父庭训,童年即有“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之夙愿,弱冠之年即能熟背“四小经典”。16岁时,程门立雪于当时名医杨静波门下,潜心攻读,博采众长,学业颇有长进。后经30余载,师古而不泥,擅治内、妇、儿疑难杂证。临证多用六味肾气丸施治女子肾虚,而用逍遥丸调治男子肝郁,化裁巧妙,实为一绝。强调标本主从、先后缓急之辨,认为只有谨守病机、辨清标本先后,才能有的放矢、丝丝入扣。诊余之时挥笔著述,曾出版《中医病历书写指南》、《医方经纬》等多部专著,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20余篇。现任沈阳市沈河区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辽宁中医杂志》编委,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相似文献   

18.
湿温病证治刍议河南473061南阳师范专科学校卫生所曲占河主题词湿温/中医药疗法湿温病是感受湿热病邪而引起的外感热病,湿热二邪合而为病。湿为阴邪,氤氢粘腻,热为阳邪,耗津伤液,湿与热合,湿包热外,热处湿中,以胃肠为薮,外连肌表,内连膜原,弥漫三焦,郁...  相似文献   

19.
吴有性所论之温疫病与湿温病的比较464400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陈忠琳,魏雪舫吴有性,字又可,明代著名中医学家。他在其代表著作《温疫论》中指出。温疫病为人体感受自然界一种特殊物质──“戾气”所致,并非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笔者认为吴氏所论的温疫病,在许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温热论》中有关湿邪致病理论的证治内容从发病特点、致病因素、传化规律、辨治内容、治疗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指出《温热论》所论对湿热病的辨治为后世对湿热病从三焦辨治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对湿温病三焦辨证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