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聚焦超声妇科治疗仪治疗的253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3例患者中治愈154例(60.87%),显效58例(22.92%),有效33例(13.04%),总有效率为96.84%,无效8例(3.16%),无感染和溃疡病例发生,无瘢痕形成及外阴变形。治疗后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原病变处表皮基底层细胞有色素沉着,上皮结构恢复正常。结论:聚焦超声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外阴白色病变局部封闭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白色病变系指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化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 ,包括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和硬化性苔癣。病变涉及表皮层及真皮层 ,其病因不明 ,为难治性疾患。我科一年多来治疗本病 9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我科 2 0 0 1 - 2 0 0 2年门诊及住院患者 ,年龄 1 0 - 67岁 ,平均 39岁 ;病程 3月 - 2 5年 ,平均 7年 ;其中病变面积 <3cm2 、组织柔软者 48例 ;病变面积 3- 8cm2 、组织硬、粗糙或水肿者 33例 ,累及大小阴唇、阴蒂、肛周或面积 >9cm2 者 1 7例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42例 ,外阴硬化苔癣5 …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聚能刀治疗肺癌的的效果。方法 在CT引导下准确将电极针杆插入肿瘤内部,每个靶区治疗时间5~15 min,小于3.5 cm的肿块一次杀灭,大于3.5 cm的肿块分多点杀灭。结果 术后1~2周经PET证实聚能刀的作用范围仅局限于3.5 cm左右,对作用范围内的组织可完全杀灭,对杀灭范围以外的正常组织无损伤。普通胸片和CT均显示聚能刀治疗后肿瘤阴影有所增大。结论 聚能刀可有效杀灭肺部肿瘤,PET是评价聚能刀治疗近期局部疗效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聚焦超声治疗SD大鼠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LSC)模型后SD大鼠外阴皮肤组织真皮层胶原纤维化的变化,探寻聚焦超声降低SD大鼠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模型复发率的机制。方法 建立50只雌性大鼠LSC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大鼠采用聚焦超声假辐照治疗。聚焦超声治疗前后,HE染色观察外阴组织学病理变化,masson染色鉴定SD大鼠外阴皮肤组织真皮浅层胶原纤维的密度,电镜下观察真皮浅层胶原纤维超微组织结构。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notch1和c-fos在外阴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经过聚焦超声干预的治疗组大鼠中,16%(4/25)大鼠继续进展为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4%(1/25)大鼠仍为LSC,80% (20/25)实验大鼠外阴皮肤恢复正常。经聚焦超声假辐照治疗的对照组中有19只(76%)大鼠会继续进展为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3只(12%)仍然表现为LSC,3只(12%)恢复正常,两组间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notch1和c-fos在治疗组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聚焦超声治疗可能通过影响外阴皮肤组织中notch1和c-fos的表达,抑制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化,从而降低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外阴白色病变系指女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因病变区域皮肤和黏膜多呈白色,故称其为外阴白色病变[1].其病因不清,由于患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其已成为临床顽症.传统的治疗不外乎涂抹、封闭、冷冻、激光、手术切除等[2].2010年1月~2011年3月,我院对24587名妇女进行妇科体检,发现外阴白色病变1100例,发病率为4.4%.我科2010年1月引进先进聚焦超声仪,对外阴白斑患者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香莲栓和咪康唑栓联合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抗菌增效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优势。【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香莲栓和咪康唑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咪康唑栓治疗,共用药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经1个疗程治疗后,试验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88.57%,优于对照组的23.33%、60.00%(均P<0.01)。(2)治疗后,2组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试验组在改善证候积分方面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3)安全性方面:试验组中有1例诉使用后自觉外阴瘙痒加重,检查发现外阴阴道潮红,无肿,无水疱,无其他不适,嘱继续用药后患者症状消失,不考虑为过敏反应;对照组无1例出现过敏等不适表现。【结论】香莲栓和咪康唑栓联合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热极治疗即热探头(HeatProte,简称HP)治疗,是利用高温热极头的热传导、热幅射作用和接触式压迫作用,造成局部压迫出血的血管(阻断血流,机械压迫止血)和导致靶组织的脱水、凝固、烧灼乃至炭化、气化(热凝固封闭血管或破坏增生组织,肿瘤组织),从而达到当即有效的治疗目的。热探头早于1978年由美国Protell[1]用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国外已广泛用于临床[2,3],国内应用较少,现将国内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近况综述如下。1 国内的实验研究概况我国开展内镜热极治疗的器械研制、动物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外阴瘙痒的50例患者予中药外阴冲洗配合西药口服或局部治疗,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50例中治愈44例,有效6例,有效率达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瘙痒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对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CZE1型超声波妇科治疗仪对外阴白班患者进行治疗,将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外阴白色病变患者各种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高达88.9%-100%。大部分病人外阴皮肤恢复正常的色泽,保持外阴皮肤的完整性的形态,无瘢痕形成。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方法,值得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道延长在药物性女性假两性畸形矫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药物性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行畸形矫治术,在进行传统的阴蒂成形术、大小阴唇成形术、阴道下段成形术的同时,利用局部黏膜缝合延长尿道。结果:8例患者尿道延长手术均获成功,尿道由原来的1.5~2.5cm延长至3.5~5.5cm,尿道外口位置恢复正常。结论:在女性假两性畸形矫治外阴、阴道的同时,利用局部自体组织施行尿道延长术,不仅使术后女性外阴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更趋正常,而且减少了婚后性生活不适及可能引起的反复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甲型H1N1流感病毒A/California/7/2009分别与A/Brisbane/10/07和A/ShenZhen/406H/06共感染小型香猪,预测甲流病毒在与季流H3N2病毒/甲流病毒与禽流感病毒共感染时是否会发生变异.方法 分别将A/California/7/2009(CA7)与A/Brisbane/10/07(H3N2),A/California/7/2009与A/Shenzhen/406H/06(H5N1)对5~6月龄小型猪共感染,小型猪经复方氯胺酮0.1 mL/kg麻醉后进行滴鼻感染,感染后第5天安乐死动物,取动物肺组织作病毒测序分析.结果 A/California/7/2009(CA7)与A/Brisbane/10/07(H3N2)共感染后,A/California/7/2009病毒PB1基因993位G→A突变,PA基因1659位G→A突变,没有氨基酸的变异.A/California/7/2009与A/Shenzhen/406H/06(H5N1)共感染后A/California/7/2009病毒PB2基因1711位T→C突变.碱基的突变未引起氨基酸的变异.结论 A/California/7/2009(CA7)与A/Brisbane/10/07(H3N2),A/California/7/2009与A/Shenzhen/406H/06(H5N1)共感染后在猪的体内没有发生病毒重组、变异.  相似文献   

12.
青蒿琥酯注射剂治疗恶性疟以及凶险型疟疾的推荐剂量为3天疗程,总量240mg。该剂量具有速效、低毒的优点,但原虫复燃率高达50%左右.试用7天疗程,总量480mg方案治疗恶性疟40例,原虫复燃率降至5.6%,亦未见毒副反应。本文结果提示,适当延长青蒿琥酯注射剂的疗程和增加总剂量,可明显地降低疟原虫的复燃率;延长疗程、增加总剂量而不增加每天量,未见毒副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13.
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近视术后使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准确性。方法:于LASIK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不同程度(等值球镜-2.00 D~-26.63 D)近视的 1005只眼的眼压,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术后眼压变化结果与术后角膜厚度及曲率变化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LASIK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近视矫治程度越高,即术后角膜越薄、角膜曲率越小,则眼压降低越明显。结论:LASIK术后使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较实际值偏低,其原因可能是术后角膜变薄、曲率变小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Fura-2做为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指示剂,在大白鼠胰腺分离细胞观察缩胆囊素和乙酰胆碱对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nmol/L缩胆囊素和lmmol/L乙酰胆碱分别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基础水平的122±8nmol/L增高至360±32nmol/L和380±20nmol/L,半最大有效浓度分别为0.45nmol/L及54μmol/L。不同剂量的缩胆囊素和乙酰胆碱彼此不同程度抑制对方的作用,后加入的试剂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幅度与先加入的试剂所引起的增加幅度成反比,加入各自相应的受体拮抗剂可使细胞恢复对另一激素(蛙皮素)刺激的反应。说明了缩胆囊素受体和胆碱能受体的相互调节影响细胞内钙离子的活动.加入受体拮抗剂后,细胞恢复反应过程中的时间动力学改变可能与受体阻滞后钙离子通道关闭的程度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甲型H1N1 流感病毒A/California/7/2009感染BALB/c小鼠,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性肺炎发病机制.方法 4~6 周龄雌性BALB/c 小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CA7 流感病毒滴鼻制备甲流病毒感染小鼠模型.攻毒后第5天解剖实验和对照组小鼠,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中IL-2,IL-6,TNF-α含量.结果 结果实验组肺组织中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6、TNF-α、IL-2这3种细胞因子在感染甲流病毒后的显著性变化与病毒感染后的肺组织病理损伤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43例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改变。方法:选择43例临床诊断为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的女性患者,取活检,其病变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部分标本制作电镜样品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病变皮肤角质层细胞角化不完全,颗粒层细胞减少,棘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连接减少,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间淋巴细胞浸润,基底细胞钉脚增多、紊乱,细胞内黑色素颗粒减少,15例患者皮肤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呈瘤细胞样改变。结论:外阴白色病变的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可为临床预测病变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镉对大鼠胚胎损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镉对大鼠胚胎的毒性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雌雄性 SD大鼠按 2∶ 1同笼交配获取 38只孕鼠 ,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低镉组 ,中镉组 ,高镉组 )。分别在妊第7、1 0、1 3天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氯化镉 ( Cd Cl2 ) ,妊 2 1 d,剖宫取胎鼠 ,活杀取出胎鼠的肝、脑组织称重后测定 Cd、Zn、Ach、AKP、DNA含量。结果 :1高镉组未见存活胎鼠 ;2染镉组胎鼠肝中镉增加 ( P<0 .0 5 ) ,脑中锌有下降趋势 ;3染镉组胎鼠肝组织中的AKP活性 ,脑组织中的 Ach、DNA含量较对照组减低。结论 :1高剂量的镉可使孕鼠胚胎发育异常 ;2母鼠染镉可致胎鼠肝中 AKP酶活性降低及脑组织中 Ach、DNA含量减少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 1 8例颅底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 ,探讨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相应恰当的手术入路 ,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 ,妥善处理肿瘤与血管、神经、静脉窦及脑干的关系 ,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全切肿瘤 1 6例 ,近全切除 2例 ,术后附以放疗。治愈 1 6例 ,占 88.89% ,术前脑疝术后肢体偏瘫未恢复 1例 ,1例术后 1 8d因气管黏膜脱落呼吸衰竭死亡 ,病死率 5 .5 6%。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底脑膜瘤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暴露充分 ,严密止血 ,正确处理肿瘤与重要组织的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赐百龄胶囊系选用螺旋藻为原料直接精制而成。本研究采用吸收光谱法鉴别蓝藻蛋白,可见620nm的特征吸收峰。采用三氯化锑试管反应鉴别β-胡萝卜素,显蓝绿色。采用TLC鉴别氨基酸,可显7个斑点。采用TLC鉴别多糖水解液,可显3个斑点,其中2个斑点与葡萄糖、半乳糖对应.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游离、水解氨基酸,含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总量高达55%以上。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量,提示蛋白质总量高达60%以上。采用柱层析-UV法测定β-胡萝卜素,含量为44mg%。  相似文献   

20.
婴儿毛细支气管炎96例心肌酶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成玲  杨娜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236-1238
目的:探讨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心肌酶谱改变的程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按照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两组,第1组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组,第2组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酶谱,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96例婴儿毛细支气管炎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62例,占64.58%,肺炎支原体感染34例,占35.4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第1、2组患儿血清HBDH、LDH及CK-MB均显著升高(P<0.01),CK虽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组与第2组比较,HBDH、LDH、CK及CK-MB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时,要时刻注意患儿心肌酶谱改变的情况,以防心肌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