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钟平  路长东  岳磊 《安徽医学》2002,23(3):29-30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不同时段血浆内皮素Ⅰ(ETⅠ)、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脑血管痉挛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SAH患者不同时段ETI、ATⅡ及NO的含量.结果SAH患者发病24小时内ETⅠ、ATⅡ、NO即开始升高达最高水平,并持续达3~4天;ETⅠ、ATⅡ一周后开始下降,但直到两周后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O一周后即降至正常.结论ETⅠ、ATⅡ、NO在SAH后的脑血管痉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醒脑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和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XNJ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测定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醒脑静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含量的变化,并与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N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周后,血浆ET含量较用药前明显下降,NO含量较用药前明显上升(P<0.01),两者变化的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浆ET和NO含量的动态变化,醒脑静注射液可通过调节ET/NO平衡减轻脑缺血,保护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及临床改善。方法选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行血液透析(HD)串联血液灌流(HP)治疗设为HD+HP组,行常规血透设为HD组。分别测定两种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TⅡ)、肾素活性(PRA)水平。观察灌流后患者高血压改善情况。结果1)HD+HP组治疗后PRA升高(P〈0.05);ET、NO均显著下降(P〈0.01);ATⅡ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HD组治疗后PRA、ATⅡ均显著升高(P〈0.01);而NO显著下降(P〈0.01);ET略微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血透可以引起PRA、ATⅡ缩血管物质的水平升高,起扩张血管作用的NO下降,与患者透析后血压升高有一定联系。而行HD+HP治疗可降低ET、ATⅡ水平,且NO下降程度相对小,故能改善透析后高血压情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ng)含量测定,观察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对其影响,方法:检测50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NO、ET、Ang浓度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NO浓度较对照组低,ET、Ang较对照组高,并且NO、ET水平与舒张压水平相关;硝苯地平治疗后高血压患者血浆NO含量升高,ET、Ang水平下降,结论:NOET、Angg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并与病情相关,钙拮抗剂升高血浆NO,降低ET、Ang浓度可能是其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 -内皮素 -肾素 -血管紧张素 -心钠素系统(ERAANPS)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MI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TⅡ )、心钠素 (ANP)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AMI后ERAANPS活性明显增强 ;尿激酶可使ET、PRA、ATⅡ浓度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可激活ERAANPS ;溶栓剂尿激酶可增强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Ang)、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硝苯地平对其影响。方法测定30例血压正常及4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浆ADM、ET、AngⅡ及NO水平,并观察硝苯地平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ADM、ET、AngⅡ和NO水平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ADM、ET及AngⅡ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浆NO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硝苯地平治疗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ADM、ET及AngⅡ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浆NO水平比治疗明显升高。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ET、AngⅡ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浆ADM水平升高为机体防止血压过度升高的一种代偿保护机制。硝苯地平治疗可使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缩血管物质和舒血管物质水平达到新的稳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注射液.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分别进行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等血液相关指标检测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ET、Ang-Ⅱ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时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临床疗效极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61名健康受试者AT1R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其AngⅡ和ET,并进行对照统计学分析。结果①EH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血浆AngⅡ、ET水平差异显著(分别为t=5.56,P<0.01和t=5.39,P<0.01);②EH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AT1R基因型频率有显著的差异(χ2=10.32,P<0.01),两组间C等位基因频率亦有显著差异(χ2=8.71,P<0.01);③AngⅡ在AA、AC和CC 3种基因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ET在3种基因型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ET活性在CC型>AC和AA型。结论AT1R基因1166位点的变异参与高血压的发病,C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AT1R基因A1166C位点变异可能部分通过升高ET而参与高血压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旨在观察通络益气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文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 6 2例 ,随机分为通络益气组和活血化瘀组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与正常健康人群作对照研究。结果 :急性脑梗塞发作时 ,患者血浆ET、NO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治疗后ET下降 ,NO升高 ,ET/NO下降 ,而通络益气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活血化瘀组 (P <0 .0 1) ,同时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等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1)。结论 :通络益气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抑制ET的生成 ,解除血管痉挛 ,降低血粘度 ,增加脑血流量 ,保护缺血性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解放军第452医院心内科侯凡等,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前列腺素的影响,用Griess反应法测定了3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血浆NO,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用比色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ACE),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和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探求这些物质与脑梗塞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和Green's法检测36例急性脑梗塞发病48、168、480h共3次3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值)AVP、ET、NO水平。结果:脑梗塞后48和168h的AVP、ET显著高于正常值,P<0.001和0.01;而480h后与正常值接近,P>0.05。NO在脑梗塞后48和168h,非常显著低于正常值,P<0.001和0.01;而480h接近正常值,P>0.05。脑梗塞大梗塞灶组AVP、ET显著高于小梗塞灶组,P<0.01;而NO大梗塞灶组显著低于小梗塞灶组,P<0.01。结论:AVP、ET、NO与急性脑梗塞发病后的时间和梗塞范围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观察急性脑梗塞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O)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8例急性脑梗死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以常规抗脑梗死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纳洛酮。动态检测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水平。结果治疗组1例(2.5%)死亡,对照组4例(10.5%)死亡,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比较,两组ET和NO治疗后同步进行性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ET和NO下降与纳洛酮早期干预正相关(P=0.78)。结论纳洛酮能缓解ET和NO在急性脑梗死时的血管作用,ET和NO水平可判断预后和判定治疗脑梗死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梗死面积不同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法测定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NO及GMP-140水平,并分别和4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将脑梗死的血浆NO及GMP-140水平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NO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NO含量与梗死灶大小明显负相关(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GMP-14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GMP-140含量与梗死灶呈正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GMP-140之间没有直线相关性(r=0.067,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浆NO及GMP-140水平的测定,对估计梗死灶面积与病情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对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2例脑梗塞患者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前、后血浆内皮素的含量,并与20例未应用UBI疗法的脑梗塞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血浆ET含量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用与未用UBI疗法的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浆ET含量均显著升高,二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4d后,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有显著下降,但UBI组ET下降更明显,与非UBI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UBI有降低ET的作用,其对ET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脑梗塞的诸多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丹参注射液对脑梗塞急性期NO、ET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脑梗塞急性期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的影响。方法 :将 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 NO、ET的动态观察。结果 :在发病 72小时内 ,脑梗塞组血浆 ET明显升高 ,NO明显下降 ,与正常组比较 P均 <0 .0 1 ;治疗后两组 ET均有明显下降 (P<0 .0 1 ) ,NO有明显升高 (P<0 .0 1 ) ,但治疗组 ET降低 ,NO升高均较对照组显著(P<0 .0 5)。结论 :脑梗塞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有助于改善梗塞灶局部的血液供应 ,有助于抢救梗塞灶的半暗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脑卒中患者血浆内皮素(ET)、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血浆ET、NPY、CGRP水平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塞和脑出血发病1周内血浆ET、NPY水平明显升高,纳洛酮治疗组血浆ET(第1、3、7天)和NPY(第1、3天)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脑梗塞和脑出血血浆CGRP在发病24h内升高之后逐渐下降,纳洛酮治疗组血浆CGRP(第1、3、7天)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脑梗塞及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显著降低ET和NPY水平、升高CGRP水平,从而保护脑细胞、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40例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急性心梗)患者于静脉内溶栓前、溶栓2、24、72h及1周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心钠素(ANP)、肾素(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发现溶栓前心梗组较对照组ANP明显升高(P<0.01),2h达高峰(P<0.001),24、72h及1周有明显下降趋势,但仍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其中26例再灌注指标明确者ANP2h较溶栓前明显升高(P<0.001)。14例无再灌注指标者则无显著性差异。心梗组AngⅡ于2h达高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4、72h及1周逐渐下降。PRA于2、24及72h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及0.01)。不同部位及不同心功能状态的心梗患者血浆AN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01心梗组ANP水平溶栓前、溶栓24、72h及1周与溶栓2h比:ΔP<0.01;ΔΔP<0.0012.2有再灌注指征及无再灌注指征者溶栓治疗后2h血浆ANP水平的变化见表2.26例有再灌注指征者均发生了再灌注心律失常,且于溶栓治疗后2hANP明显升高,与溶栓前ANP水平有明显差异(P<0.001)。14例无再灌注指征者溶栓治疗后2h?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26)、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23)及正常对照组(n=22)血浆NO和ET的含量同时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AMI组、UA组患者血浆NO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低于UA组(P均<0.01);AMI组、UA组患者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浆NO和ET代谢失调导致了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二者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是诱发心绞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21例。A组患者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加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B组患者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加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加二周一次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二组患者血压变化、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肾素(RA)水平、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ET、ATⅡ、RA、PTH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有助于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