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经皮肾穿刺精确定位操作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精确定位操作架的研制思路以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制出标尺与量角器融为一体的定位操作架.选择50例肾结石及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21 ~75岁,平均47岁.其中,6例曾行开放手术取石;31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术前先用标尺测出患者CT片上肾盂中点到背侧体表水平面的长度以及肾盂中点背侧体表投射点至棘突的长度.将所测数据套入直角三角形公式计算确定穿刺进针点、进针角度、路径及深度,在定位操作架辅助下完成定位穿刺及经皮肾通道扩张. 结果 50例均顺利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其中,46例一针试穿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92.0%.穿刺时患者在C臂机下投照1~3次,平均1.4次.操作者无须在C臂机投照下操作.未发生穿刺针或扩张器不到位或者穿透肾盂壁的情况,无中转手术者. 结论 采用自制精确定位操作架辅助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操作安全快捷,穿刺准确率高,可明显减少操作中C臂机的投照次数,避免操作者的辐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臂数字减影X线引导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建立经皮肾通道的应用效果.方法:在C臂数字减影X线机透视下对32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一期建立经皮肾通道.结果:32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其中双侧肾穿刺19例,单侧双通道34例.建立经皮肾通道时间10~90 min,平均30 min.无一例发生大出血、肾盂穿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臂数字减影X线机下在PCNL中建立经皮肾通道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5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的疗效.方法 52例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在C形臂机和(或)B超定位下行MPCNL.结果除1例术中因肾盂穿孔转开放性手术外,Ⅰ期取净结石33例,l周后经造瘘管再行MPCNL取净结石15例,两次手术结石总取净率为92.3%,手术时间1.5~4 h,平均2.5 h.术中无输血.结论 MPCNL安全、疗效好,易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十字定位法"建立手术通道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取石术中通过简单精确的定位建立手术通道的方法。方法术中用C臂机垂直和水平透视,确定穿刺点与结石的水平和垂直距离,计算出进针的角度和深度,精确穿刺。结果86例患者的102条手术通道均一次快速穿刺成功,准确建立。结论“十字定位穿刺法”能确保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快速安全建立手术通道。  相似文献   

5.
经皮肾穿气压弹道碎石术中常见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MPCNL)治疗肾上盏结石和肾盂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影响出血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2009年11月92例肾上盏结石和肾盂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输尿管镜经皮肾穿刺气压弹道碎石的临床资料.结果:MPCNL术后平均血红蛋白降低(13.25~4.15)g/L.输血患者占1.09%(1/92).手术时间30~180min,平均105min.2例穿刺中出血较多,暂停手术,1例术后出现腹膜后血肿再次行开放止血,5例术后出血,夹闭肾盂造瘘管,6小时后观察出血停止.结论:为了减少MPCNL术失血量,术中操作应精准,尽可能地减少术中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在兼顾结石大小、类型的前提下,通道应尽可能小、通道数量应尽可能少.对于结石较大、术中出现并发症、需要多通道或大通道、存在潜在的出血因素的患者,分期MPCNL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3例肾结石患者,其中178例采用MPCNL,145例采用标准通道PCNL,对两组手术时间、一期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肾功能、输血率、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了18 F和24 F肾穿刺通道并一期行碎石术.MPCNL组手术时间较PCNL组延长(P<0.05),但肾盏多发性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高于标准通道PCNL组(P<0.05),而单纯肾盂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则低于标准通道PCNL组(P<0.05).两组鹿角型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手术并发症、肾功能、输血率、住院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PCNL与标准通道PCNL均具有术中损伤小、住院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低、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等优点.标准通道PCNL较适合处理较大的肾盂结石,MPCNL较适合治疗肾盏多发结石,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鹿角型结石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测量器和方向角度指示器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在无“人工肾积水”情况下,使用测量器和方向角度指示器进行无肾积水的肾结石的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用C臂机水平和垂直位透视结石,用测量器准确测量穿刺点至结石背部投影点的水平距离和穿刺点至结石腰部投影点的垂直距离,并“计算”出穿刺的角度及深度。在方向角度指示器辅助下,进行穿刺扩张建立手术通道,用钬激光碎石。结果:29例患者成功建立35条手术通道,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失败。结论:在无“人工肾积水”情况下,无肾积水的肾结石在测量器和方向角度指示器辅助下,可以顺利进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侧卧位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患者,术中均取健侧卧位;已行肾造口的患者直接建立手术通道;其余患者在C臂机引导下,用“十字定位法”给予穿刺扩张建立手术通道,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结果:75例患者成功建立88条手术通道,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明显不适。结论:侧卧位下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具有患者更舒适、术者操作更方便、手术更安全的优势,值得存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椎弓根-肋骨单元路径施行上胸椎椎体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治16例上胸椎(T1~6)患者共18个椎体,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5例,椎体肿瘤11例。术前在CT片上测量患椎椎弓根-肋骨单元穿刺针道内倾角、安全穿针角度范围、横突尖至椎弓根内缘距离等针道参数。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参照针道参数,经皮椎弓根-肋骨单元路径穿刺,向椎体注射骨水泥。观察与穿刺相关并发症、骨水泥渗漏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术后48~72h疼痛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1例,有效率94%。并发气胸1例,肋椎关节痛2例,椎旁血肿1例,骨水泥渗漏3例,无神经压迫表现。结论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椎弓根-肋骨单元路径穿刺,把握进针角度,可提高上胸椎穿刺的安全性,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比较C臂X光、B超凸阵探头及B超穿刺探头引导在经皮肾穿刺的成功率和穿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138例无明显积水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皮肾穿刺时采用的引导方法分为C臂X光组(46例)、B超凸阵探头组(46例)和B超穿刺探头组(46例),比较不同方法引导经皮肾穿刺的成功率及效果。结果138例均成功地建立了通道,B超穿刺探头组1次穿刺成功率67.39%,≤2次穿刺成功率89.13%,高于B超凸阵探头组和C臂X光组(P<0.05);B超穿刺探头组平均穿刺次数最少;B超穿刺探头组有41例(89.13%)经肾盏穹窿部进入,穿刺效果优于B超凸阵探头组和C臂X光组(P<0.05)。结论B超穿刺探头用于经皮肾穿刺的实时引导,成功率较高,穿刺效果较好,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辅助定位联合C型臂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辅助定位联合C型臂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3例肾结石共58例63侧患者(CT组)在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前先行俯卧位螺旋CT扫描,确定穿刺点、穿刺角度和深度,术中据CT测量结果行盲穿,穿刺成功后及碎石毕再行c型臂检查以明确穿刺针及导丝进入肾脏收集系统位置、结石有无残留及部位,并与同期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3例肾结石共31例33侧(C臂组)直接在c型臂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者进行比较。结果:CT组58例63侧平均穿刺1.22次,C型臂平均使用2.22次,均明显低于C臂组31例33侧的1.79次和4.52次(t=3.538,P=0.001和t=6.614,P=0.001);但CT组残石率为22.22%(14/63),与c臂组残石率30.30%(10/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4,P=0.385)。结论:螺旋CT辅助定位联合C型臂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能有效提高经皮。肾穿刺成功率并减少C型臂的应用,降低X线的辐射量,尤其适用于复杂肾结石的微创治疗及该项业务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的5种分型及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MPCNL)的技巧和疗效。方法 2006年~2009年,采用MPCNL术治疗453例上尿路结石。根据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结石梗阻的程度等将上尿路结石分为5种类型:Ⅰ型154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或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或肾盂合并肾中度积水;Ⅱ型157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或UPJ或肾盂合并肾重度积水;Ⅲ型61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或UPJ、肾盂合并肾轻度积水或无积水,肾实质厚度正常者;Ⅳ型76例,肾多发结石,结石除位于肾盂外,上盏、中盏、下盏的其中一或两个肾盏有结石的病例;Ⅴ型5例,结石呈鹿角状充塞于肾盂和各肾盏内。在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10~12肋间的范围内,根据结石的类型,在C臂X线机、B超引导下用18G肾穿刺针对目标肾盏穿刺,并建立F18~F22通道碎石。结果 453例中成功建立通道431例,不成功22例(改开放手术5例,中转经尿道留置双J管加ESWL 12例,穿刺失败放弃治疗出院5例),无肠瘘、肾切除、死亡病例。Ⅰ型153例,手术时间20~95 min,平均45 min,首次结石清除率92.2%(141/153),二期PCNL术12例,最终残留结石(直径〉0.5 cm)率5.2%(8/153),选择性肾动脉栓塞2例,术后液气胸2例;Ⅱ型151例,手术时间30~102min,平均52 min,首次结石清除率90.1%(136/151),二期PCNL术15例,最终残留结石率7.9%(12/151),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术后液气胸1例;Ⅲ型52例,手术时间60~132 min,平均93 min,首次结石清除率69.2%(36/52),二期PCNL术16例,最终残留结石率13.5%(7/52),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术后液气胸2例;Ⅳ型70例,手术时间78~212 min,平均130min,首次结石清除率41.4%(29/70),二期PCNL术38例,最终残留结石率28.6%(20/70),选择性肾动脉栓塞2例,术后液气胸1例;Ⅴ型5例,手术时间120~286 min,平均210 min,均行二期PCNL,最终残留结石率100%(5/5),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术后液气胸1例。结论上尿路结石因结石类型不同MPCNL手术难度差异大,按结石类型选择合适病例开展,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C臂X线和超声定位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优劣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156例行MPCNL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89例在C臂X线引导下,67例在超声引导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率,两组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结石Ⅰ期取净率、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X线组89例患者,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69例,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6.2±7.4)g/L,结石Ⅰ期取净62例,发生手术并发症12例,超声组67例患者,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31例,手术前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9.5±8.2)g/L,结石Ⅰ期取净42例,发生手术并发症10例。两组患者在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率、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Ⅰ期取净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X线引导相对于超声能明显提高首次目标盏穿刺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较好方法。医师应根据其医疗设备、手术技能和临床经验的特点,为患者制定最优穿刺定位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4月~2009年4月,对80例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前行三维超声重建检查,确定最佳穿刺路径;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80例三维超声重建成像清楚显示了肾结石在肾盂肾盏系统中的准确位置、肾盂肾盏形态、肾积水状态及中后组肾盏结构。提供了最佳穿刺路径。80例结石诊断率及穿刺成功率100%,输尿管上段结石取净率100%,结石总取净率9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三维超声重建能够提供精确的穿刺路径,减少穿刺并发症,对经皮肾镜取石术穿刺定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C臂X光机定位或B超引导下穿刺,扩张建立经皮肾通道,在输尿管镜下采用钬激光碎石系统治疗肾、上段输尿管结石185例。结果本组患者185例均Ⅰ期穿刺取石成功,48例复杂性肾结石采用单通道取石25例,双通道取石23例;Ⅰ期取石172例,Ⅱ期取石13例;平均定位时间8(1~25)min,平均建立通道时间15(5~30)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复查KUB、超声,结石排净率92%,未出现严重出血、液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确切,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18~F20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5月对67例复杂性肾结石行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先取截石位,向患侧肾盂逆行留置F5输尿管导管后改为俯卧位,上腹部垫薄枕。C形臂X线定位后,在腋后线到肩胛下线之间取第10肋间以下最接近肾盏并能沿肾盏指向肾盂方向的穿刺点,18 G肾穿刺针穿入后组肾盏内逐级扩张后留置peel-away鞘建立通道,置入微创肾镜,直视下气压弹道碎石,利用灌注水流及输尿管导管注水将碎石冲出,稍大的结石可钳夹取出。术中X线透视了解结石残留情况,按上述方法进行多通道穿刺目标肾盏进行碎石,尽可能一期取净结石。结果 65例建立2个通道,2例建立3个通道。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93 min;术中出血量15~200 ml,平均30 ml。一期取净结石55例,二期取净结石7例,结石清除率92.5%(62/67)。术后住院时间3~10 d,平均7 d。术后发生感染8例(11.9%),经头孢类抗感染药物及药敏培养选择抗感染药物治疗后,感染控制良好,7例治愈出院,1例尿培养证实为热带假丝酵母菌,拔除内支架后口服氟康唑(400 mg,qd)2周治愈。术后6 h活动性动脉出血1例,在DSA下行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术后顺利止血。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通过3次血液透析,渡过少尿期后康复出院。结石残留5例,通过放置支架管后行体外碎石治疗,3例结石排出,2例无效。45例随访1~7年,平均5年,42例无结石残留,3例结石复发,其中1例2年复发,2例3年复发。结论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结石清除率较高,并发症低,经济方便,可作为较大复杂性肾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建立通道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2月,在85例MPCNL术中,在超声引导下根据结石的分布情况选择穿刺点并建立通道,钬激光碎石取石。结果本组85例在超声引导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无大出血等并发症。碎石取石手术一次成功57例,二期手术碎石27例,1例术中未见结石(肾乳头钙化)。术后1周超声及X线腹部平片提示9例存在残余斑片状结石(〈1 cm),体外冲击波碎石及药物辅助排石成功,余75例术后1周及1个月复查均未见残留。1例肾乳头钙化术后1个月随访无改变。结论术中采用超声引导穿刺建立通道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尿路阴性结石行MPCNL(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 根据术前B超检查及CT扫描,分析决定经皮肾穿刺的角度和深度。术中先用B超定位,穿刺出尿液后从穿刺针注入造影剂,再在X光透视下完整显示集合系统,然后选择最理想的目标肾盏进行二次穿刺扩张建立理想的经皮肾通道。若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或肾盂,则选择后组中盏;当结石位于肾盏则选择相应的肾盏;若结石位于输尿管远端10cm以上则选择上盏。成功建立理想的经皮肾通道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肾镜或输尿管镜进行取石。 结果:85例单侧上尿路结石患者均经MPCNL术成功取石,术后复查无结石残留,无周围脏器包括膈肌、脾脏、结肠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出血较少,无一例因穿刺失败而中转开放手术。 结论:利用B超和X线双定位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肾镜或输尿管镜进行取石有利于提高阴性结石进行MPCNL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MPCND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对450例从2000年5月至2009年3月应用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I期手术时间80±25min,平均76min,估计术中出血量约50-140ml,其中381例行I期取石,61例行Ⅱ期取石,8例行Ⅲ期取石,平均结石清除率90.18%;建立单通道取石443例,双通道取石7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8d,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7.5d,术中术后有明显出血16例,1例出现术后不可控制出血,经介入治疗失败行患肾切除术,余均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术后出现尿外渗,经调整肾造瘘管位置后治愈。结论微造瘘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