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慢性环孢素A(CsA)肾毒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给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CsA 4周,建立慢性CsA肾毒性动物模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免疫比浊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对照组及慢性CsA肾毒性组大鼠血清高敏CRP(hs-CRP)、CRP及肾内CRP的水平;采用三色染色方法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以直线相关分析法对CRP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慢性CsA肾毒性组与对照组血清CRP和hs-CRP的含量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无相关关系;慢性CsA毒性组大鼠肾内CRP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862).[结论]慢性CsA肾毒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肾内CRP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与血清CRP的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2.
陈雨思 《海南医学》2016,(20):3364-3366
肾纤维化包括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以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促进细胞再生、减少凋亡等多种机制来改善肾纤维化的进程。本文就肝细胞生长因子抗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TGF-β_1/Smad信号转导通路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以肾间质中细胞及胶原成分集聚增多、伴有肾小管萎缩或扩张、变形及肾小管和间质毛细血管的丧失为特征[1]。近年的研究发现,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肾纤维化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4.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最终结果,也是多种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最后共同通路[1].RIF以肾小管萎缩或扩张,肾间质白细胞浸润,肌成纤维细胞积聚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r martrix,ECM)在肾间质过度沉积为特征[2].而以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为主要形态学特征的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肾间质中过度积聚的ECM的主要来源,但其来源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3-6].本文将对肌成纤维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来源、产生机制、及病理学意义相关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医学综述》2013,19(4):624-626
肾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疾病进展的关键过程,以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和肾小管聚集为特征,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研究表明,多条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作用最强的致肾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介导TGF-β1的致纤维化作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由TGF-β1诱导产生的一种新的致纤维化蛋白,是TGF-β1的下游因子,在肾脏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6.
肾小管是肾脏的主要组成部分,易受缺氧、蛋白尿、毒素、代谢紊乱和衰老等多种因素损伤。缺氧是肾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发生的重要微环境因子,并被广泛认为是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主要诱因之一。EMT是肾间质纤维化(RIF)进展的常见机制。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在发展间质纤维化和管状萎缩中的一个潜在驱动力是慢性缺氧。肾脏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会导致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提示无论从分子水平还是基因水平缺氧的确可以导致肾小管损伤。缺氧导致肾小管损伤的潜在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明确缺氧致肾小管损伤机制可为以后慢性肾脏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现就缺氧引起肾小管损伤机制做统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周宝尚 《重庆医学》2011,40(28):2894-2896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共同通路,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年研究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1],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通过EMT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进入间质,合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直接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进行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途径.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tubular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differentiation,TEMT)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和进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璟  周飞舟  邹贵勉 《重庆医学》2007,36(5):411-413,416
目的 探讨肾脏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肾脏疾病患者53例,按肾间质病理损伤程度对肾组织标本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5例、轻度损伤组18例、中度损伤组19例、重度损伤组1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肾间质的TSP-1、VEGF、CD34、TGF-β1、α-SMA和Ⅳ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TSP-1无阳性表达;TGF-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浆偶见表达;α-SMA仅在血管壁表达;肾间质Ⅳ型胶原在肾小管基底膜、动脉管壁呈线状表达.而VEGF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足突细胞浆均可见表达,CD34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随着病变程度加重, TSP-1、TGF-β1、α-SMA和Ⅳ型胶原其表达量及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肾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0.674,0.779,0.784).而VEGF及CD34表达量及面积则显著递减(P<0.01),与肾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715,-0.672).结论 随着肾间质病理损伤程度加重,TSP-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区表达增强,与肾间质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VEGF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足细胞表达减弱,与肾间质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提示TSP-1与VEGF对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作用失衡,使肾小管周围毛细胞血管减少,加重肾组织缺氧,导致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红艳  张玲 《重庆医学》2008,37(21):2487-2489
肾小管一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lbrosis,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共同病理改变.其特征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r msrtrix,ECM)在肾间质积聚及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已证实肾小管下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为RIF发生的重要机制,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就EMT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