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 112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多种因素的关系。结果 :阳性率 6 5 .2 % ( 73/112 ) ,累及 140支冠状动脉 ,其中单支病变 37.0 % ( 2 7/ 73) ,双支病变 38.4% ( 2 8/ 73) ,三支病变 2 0 .5 % ( 15 / 73) ,左主干 三支病变 4.1% ( 3/ 73)。提示男性、年龄 >45岁、A型性格、有吸烟史和高血压病史、有心肌梗塞和典型心绞痛史、心电图典型缺血改变者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造影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12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多种因素的关系。结果:阳性率65.2%(73/112),累及140支冠状动脉,其中单支病变37.0%(27/73),双支病变38.4%(28/73),三支病变20.5%(15/73)。左主干+三支病变4.1%(3/73)。提示男性、年龄〉45岁、A型性格、有吸烟史和高血压病史、有心肌梗塞和典型心绞痛史、心电图典型缺血改变者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多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Judkin’法,经股动脉穿刺,在多个投射角度作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00例中阳性率占70%,累计140支冠状动脉,其中单支病变37.0%(27/70),双支病变38.4%(28/70),三支病变20.5%(12/70),左主干+三支病变4.1%(3/70)。结论男性、年龄〉45岁、A型性格、有吸烟史及高血压病史,有心肌梗死和典型心绞病史、心电图典型缺血改变者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程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3):2958-2959,2988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有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且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3例,以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任一支狭窄≥50%者为阳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32例)、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10例)、三支病变组(13例)。各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化验检查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各组病例心电图ST-T改变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ST段时间,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51例(61.4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中,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10例,多支病变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32例(38.55%)。41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8例(43.90%),其中14例女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只有4例(28.57%),明显低于男性患者的51.85%。结论:(1)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有一定局限性,应慎重,不能作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特征。(2)伴有慢性ST-T改变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的特异性低。(3)高血压引起心电图ST-T改变与继发性心肌肥厚致心肌相对缺血有关,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低。(4)增加计算指标(异常导联数、ST段时间、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踝臂指数对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的价值。方法将134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三支或左主干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测踝臂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采集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临床资料。结果三支或左主干病变组ABI≤0.9的例数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严重病变与ABI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病例132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4组,即:A组,冠脉造影除外冠心病(无狭窄或狭窄<50%)(25例);B组,单支病变(35例);C组,双支病变(35例);D组,三支病变(37例).冠脉造影前取静脉血及插管时取动脉血,采用免疫竞争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非冠心病者.动脉血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静脉血同型半胱氨酸可替代动脉血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诊断冠心病及复杂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出现的主要临床特征有脑钠肽升高、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力衰竭及休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41例,三支病变37例;所有患者中有吸烟史者88例(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糖尿病患者63例,冠心病家族史患者42例,高脂血症患者58例.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较多,且以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危险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51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对3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双支病变组中高血压和血脂代谢紊乱患者比例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高(P<0.05);多支病变组中血脂代谢紊乱患者比例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高,糖尿病患者比例较双支病组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和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崔霞  薛伟 《四川医学》2011,32(3):426-427
目的通过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探讨心电图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40例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病史而心电图正常的患者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及三支血管病变组,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者47例(33.6%);2支血管病变66例(47.1%),单支血管病变者27例(19.3%)。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2~3支血管病变者心电图正常,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有关;单支血管病变与狭窄程度较轻和有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关。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病变程度增加。对有心前区不适的患者,应根据病史、心前区不适发作特点等作出初步判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连续19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59.9±9.77)岁]和多支病变组[136例,男91例、女45例,年龄(60.9±11.7)岁],分析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病人在是否有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有吸烟史的冠心病病人其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更为严重、完全闭塞的血管更多(P<0.05)。结论:冠心病多支病变和完全闭塞病变的发生在有吸烟史的患者中多见。在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的患者中,多支病变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4例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评价其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因ACS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直接或补救性PCI患者273例中4例在PCI术后3~66h发生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栓形成后多数患者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证实原支架内完全血栓性闭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例患者治愈存活出院,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支架长度及帖壁情况,抗凝、抗血小板是否充分有关。急诊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案,尽早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增加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 209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7例有相似病变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7%,与股动脉组(9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温云  曾文兵  李建蓉  王静  李翔 《西部医学》2019,31(8):1278-1282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 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AG和Revolution CT检查。以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节段两个方面评价Revolution 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51、0.885(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2.59%、92.91%,特异度为92.53%、95.56%,准确度为92.56%、94.27%,阳性预测值为93.26%、95.16%,阴性预测值为91.78%、93.48%;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28、0.826(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3.47%、96.88%,特异度为93.97%、87.21%,准确度为93.59%、95.39%,阳性预测值为98.13%、97.67%,阴性预测值为80.96%、83.47%。结论 Revolution CT能较准确地诊断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与CAG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但 Revolution CT诊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故目前临床中仍不能完全替代CAG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医师及同一医师前后两次采用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诊断冠心病(CAD)的可重复性.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同时完成ICA及CTCA检查,且符合人选标准的患者100例.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按照盲法原则独立分析这100例患者的ICA影像资料,30 d后,其中1名按照盲法原则重复分析;另2名CTCA医师按照同样的方法分析CTCA影像资料;最后分别核对2名ICA及CTCA医师的诊断结果并协商形成一致的看法作为最后诊断结果.比较ICA及CTCA医师间、同一医师两种方法诊断CAD的Kappa值,若K值=0.65~0.75为一致性好,K值>0.75为一致性极好.结果 ICA及CTCA医师间诊断CAD的K值分别为0.89和0.79,95%CI分别为0.85~0.93和0.73~0.85,x2值分别为504.21和404.13;同一医师诊断CAD的K值分别为0.90和0.81,95%CI分别为0.86~0.94和0.75~0.87,x2值分别为505.42和431.25;K值均>0.75.ICA同一医师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比率为86.86%,高于医师间的80.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6,P<0.05);诊断CAD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比率为97.32%,高于医师间的96.49%,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9,P> 0.05).CTCA同一医师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比率为81.89%,高于医师间的75.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5,P<0.05);诊断CAD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比率为95.29%,高于医师间的94.3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7,P>0.05).结论 ICA和CTCA诊断CAD的可重复性极好,ICA法优于CTCA法,不同医师和同一医师前后两次的诊断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 8例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因、处理及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2年 8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过程及近期预后和转归 ,其中男 3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为 5 9岁。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导丝损伤所致穿孔 4例 ,球囊扩张或支架释放过程中压力过大致血管破裂 4例。 3例行球囊压迫 ,1例行球囊压迫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例行弹簧圈栓堵 带膜支架置入 ,其余 2例小分支穿孔无水乙醇封堵。心包填塞 4例 ,死亡 3例。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较为凶险的一种并发症 ,部分患者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心包填塞 ,甚至死亡 ,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是减少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支架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急性血管内闭塞、内膜严重撕裂、术后显著残留狭窄及短期内再狭窄等情况下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ASI).结果31例患者CASI均获成功,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和内膜撕裂征象消失,残留狭窄及再狭窄解除,未出现出血和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CASI后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16例,1例术后13天发生猝死;2例因胸痛复发经造影证实支架血管再狭窄,再次球囊扩张后再狭窄改善;余13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血管正常.结论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CASI是解除PTCA急性并发症的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并有助于PTCA后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国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吸烟关系。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352例中,选择连续65例(86个冠脉狭窄病变)术后3~16个月随访重复冠脉造影者,冠脉定量分析(QCA)术前、术后和随访复查冠脉造影图象,并分析再狭窄发生率及随访时内径丢失与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关系。结果 再狭窄发生时间与吸烟史、多个易患因素、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前降支病变、随访期尿酸呈正性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26例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浆Hcy,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男性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值越高的患者人群,其血浆Hcy水平也越高(P<0.01),同时血浆Hcy阳性率也越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浆Hcy水平也越高(P<0.01)。结论 男性冠心病患者中,血浆Hcy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同时病变范围也越弥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小血管复杂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观察已行PCI治疗实现部分或完全血运重建的16例伴LVEF降低小血管复杂病变患者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心功能、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改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6例患者行PCI治疗即刻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1±5)d.患者行PCI治疗后随访12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心功能由术前Ⅲ~Ⅳ级改善为Ⅰ~Ⅱ级,LVEF由术前25%~45%[(29±8)%]提高到32%~48%[(37±7)%],LVDd由术前52~79(66±11)mm缩短至49~68(58 ±8)mm.术后12个月1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伴LVEF降低小血管复杂病变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