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杰 《中国医学创新》2008,5(36):158-159
药品不良反应(ADR)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用药,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颁布,ADR监测工作在我国逐渐深入展开,并引起普遍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保证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的措施.通过对我院收集的10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发生特点,以供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药品不良反应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4日国家卫生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颁布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标志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1].  相似文献   

3.
<正>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自从1988年我国试行ADR监测制度以来,ADR监测已成为发现药品安全性信息、加强药品安全监管、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控制药品风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6月我院向国家ADR中心上报ADR报表,共计201例,其中一般类型的不良反应16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93-1095
<正>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ADR是伴随药品而存在的无法完全避免的一种医学风险。开展ADR监测,分析各类药品、各类人群发生的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各科室收集上报的268份ADR报表,利用Excel2010版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5.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认识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重要性。方法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综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建立健全药物评价机制及ADR监测体系的意义,比较几种ADR监测方法。结果与结论建立健全的ADR监测制度,能有效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集的100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100例ADR报告中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涉及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心脑血管类药物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率高.结论 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唐剑萍  吕和平 《西部医学》2007,19(6):1167-1168
药品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自1968年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计划组织成立以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主要来自医院(占报告总数的99%),是发现ADR的主要场所,在ADR监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我院实践,对做好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对上市后药品进行安全性监管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药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现状的分析,从ADR监测机构的法律地位确立存在偏差致监测机构建设不健全、ADR监测机构不健全致监测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和信息反馈不畅等方面探讨省以下ADR监测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促进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告和监测.方法通过对数家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对策.结果加强基层医院ADR监测任重而道远.结论领导重视,监管得力,加强宣传和培训,使医、药、护、技有机联合,调动一切积极性,ADR监测才可能做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0年上报的228例有效ADR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临床上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和心血管系统反应.结论:临床必须重视药品ADR,继续做好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宋静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58-158
海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完善ADR监测手段,加强ADR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电子化。  相似文献   

12.
2011年5月4日,陈竺部长以卫生部令第81号颁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正式颁布,并将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是我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法律基础.也是药监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重庆三峡民康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水平,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从组织建设、责任落实,ADR信息的收集、填写与评价,上报等方面来探索医院ADR监测报告方法.结果ADR监测工作得到细化和规范,并能持续、有效的开展,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改善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被动的情况.分析影响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因素.从争取领导重视、争取医护人员支持,药师自身努力等多方面着手才能推动基层医院ADR监测良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状况,有助于人们对药物的认识,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 对我院2009年收集到9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有67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其次为中药注射剂.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胃肠道系统反应.结论 由于静脉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到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安全用药,避免ADR及最大限度地降低ADR发生率.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发展,ADR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通过加强ADR监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提高疗效,降低ADR带来的危害.本文对我院上报的10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药品不良反应[1]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国家执行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制度。我院已实施网络上报ADR工作。本研究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上报的240例ADR/药物不良事件(ADE)进行分类、分析和讨论,从中总结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240例ADR/ADE,按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申报情况.方法 根据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接收报表数,按患者性别、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呈报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男女病例数比为0.78∶1,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56%.皮肤系统的损伤最为常见,共13例;静脉滴注造成的ADR较多,为80%.ADR以医生申报为主(大多数在临床药师协助下),占80%. 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我院仍未全面展开,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全面普及,提高医院管理者、医生、护士、药剂师对不良反应申报工作的认识,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8家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统计分析,探讨我州习惯用药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发掘警戒信号,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黔南州8家二、三级医院2012年上报的ADR报告表393例,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筛选方法,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及转归、累及系统及ADR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4岁的患者ADR发生率高,抗生素药品ADR发生频次最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居多.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包括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减少抗微生物药的应用和静脉给药比例,科学合理用药,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随着药品种类、剂型的不断增加,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已经引起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利于尽早发现各种类型的ADR,通过对ADR的收集、整理,能使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及时了解ADR的相关信息,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本文对本院2008年收集到的10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掌握本院ADR发生的特点,降低ADR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